医院院庆是一个美好的喜庆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医院院庆征文3000字的范文,下面大家一起看看吧!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值此院庆十周年之喜,回首往事,期间的经验与教训,得失与成就,恰似这条彩练上的点点花絮,委婉而至又飘然而去。我们科室的经历,便是这花絮中的一簇……
血透室始建于1991年5月(原**人民医院),1996年5月,与泌尿外科联合成立“**透析肾移植中心”。20余年前,一个县级医院能够开展肾脏移植的确是“惊天动地”的成就了。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开启了我院透析移植的航程。1997年2月,春节刚过,姚许平主任来广州开会(当时我在广州中山医大肾病进修班学习),我们倆一同参观了中山医大及南方医院的透析肾移植中心,他们的规模、组织、管理与效益使我们大受启发,大开眼界。是夜,我俩商定也要以肾移植为切入点,把科室做大做强,成为宁波市的“龙头”。目标定下后,同年十月,血透室即迁入泌尿科,2个专业集中资源,统一协调,该年即完成肾移植26例。血透机增至18台,效益与声誉凸显,在省内同行中脱颖而出,也以此为契机,科室一直保持着宁波透析移植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中最多一年的肾移植近100例。正如姚许平院长后来所说:“一个有作为的科主任,不但要对专业有全面的了解,更需有发展的远见和创业的勇气,移植吸引了病人,透析支持着移植,强强联合,集中力量,目标一致,统一管理。在包容中突出重点,互相促进,这样2个专业都会良性发展,科室才能做大做强。”现在回顾这段话,仍觉得十分有道理。事在人为,选择目标需要有勇气和担当,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个经验对其他的科室也是一种借鉴吧。
至**年新院筹建之时,院领导班子游说区卫生局,把血透中心、肾移植和泌尿外科一起成建制划归**二院,并给予“支持和保护三年”的优先发展政策,其目的除了给我院有良好的起步,以特色专科吸引病人、服务病人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坚持把器官移植作为引领泌尿与肾科的“金字招牌”,实行“强专科、小综合”的战略。**6年底,新院搬迁之际,血透室已有固定病人100余人,我们也曾忧心重重:毕竟新医院没有知名度,地段偏僻 ,交通不利,这些病人会不会如愿的随我们同去?假如病人不肯“迁入”,那么新院的业务将大打折扣,前途叵测。对此科室采取了3个措施:一是提供优质服务,如每天定时定点免费接送病人,并提供免费午餐等;二是保证医疗质量,我们的口号是“其他医院能做的项目我们都能做,其他医院不会做的技术我们也能做”;三是全科室同志众志成城,责任到人,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与说服。结果,至搬迁之时,仅留下不到10个病人,其余都高高兴兴的与科室一道迁入新院了。几个月后,38台血透机的业务量达到饱和,科室的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说服病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优质医疗、优质服务、诚恳待人外,激发病人生存的欲望及回归社会的价值观这一心理支撑必不可少。这件事充分体现了一个“品牌”科室对病人的吸引力以及对社会影响力之巨大。
新院头几年是移植科最困难时期,2位高资格的移植医生外流,外部环境不断挤压,内部专业人员断层等等,病人对信任感产生疑惑,甚至有人讥笑:这家医院怎么“死”还不知道呢。在此困境下,院长、主任和科室人员不畏艰难,坚定信心,发愤努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譬如“群体抗体”检测及HLA基因配对等先进技术应用,不但移植的数量没有萎缩,而且质量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取得年移植60-80例的佳绩。优势科室的地位得以体现与巩固。至2007年后,卫生部对器官移植实行了“资质准入”政策,由于我们是新院,资质不够,虽经多方努力,找关系,托人情,但最终未能“准入”。为了保持移植这块资源与品牌,院长们绞尽脑汁,寻找出路,创建了“浙大医学院附属一院宁波分院”这个平台,利用“边缘化”政策,坚持肾移植4年之久,直至2013年OPO获准(这是全国唯一一家非三甲医院获得捐献器官移植资格的单位)。可以说移植科是院领导投入资源最大,花费精力最多,政策扶持最优惠的科室。这个曲折的过程除了2任院长对专业的执著与热爱之外,更深的意义是把信念与追求跟医院的立足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握了“以移植引领泌尿肾病”的关键一步,并由此赢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赢得了众多报刊、电视的宣传与赞扬。有一次我与姚院长笑话:你的最大功绩不在于创办了一家医院,而在于使宁波保持了一个器官移植的基地,圆了一个实现“宁波移植”的美梦。当院长的人才很多,能够为社会为百姓留下一笔实实在在财富的院长却不多。至少在院史的前十年,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合符人心的,也是医院的核心价值之一。可喜的是移植科不负众望,加上“OPO”团队的辛勤劳动,近2年捐献器官移植达到40-60例的优异成绩,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市重点学科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至今,血透中心已发展成为2个病区,100余台透析机,年透析量超过5万例次。先进的中央供液系统,透析全过程在线监测及数据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科室的规模已达省内前四位,规模效应(规模优势)已经实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提高科室内涵、管理水平及先进技术 将是新一任主任的工作重点 ,在“新医院向名医院转变,强专科向强综合转变”的过程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由于区域的限制,医院资质的限制及医改新政的制约等因素,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区老牌医院中新建“泌尿肾病中心”层出不穷,业务竞争已对我们形成强大的挤压,假如我们仍然躺在安乐椅上沾沾自喜、不思上进、不谋改革,那么过不了几年,所谓的“优势科室”将被别人各个击破,被“边缘化”乃至淘汰的风险日益增大。毕竟论“个体”实力或医院平台,我们是不及人家的。因此转变管理理念与谋略,在院级层面上通盘规划,共享资源,强化相关科室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细化专科等措施是势在必行的,运用整体形象及综合实力和精准医学去竞争也许会赢得一席之地。
体会到这种忧虑,我终于写下了这些往事,以勉励我和我的同仁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坚定不移的去完成既定的目标与使命。在以后的几年里,随着社会的进步,医改的完善及医疗需求的提高,优势科室的作用与影响力将越来越显著,建院前十年我敬佩院长们的远见与勇气,敬佩他们对透析移植的“情有独钟”及坚定支持,敬佩他们对事业对信念的坚持不懈;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相信院长们的信念与智慧,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既是医院的创始人又是医院的继承者与开拓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