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信息系统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协同创新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结合目前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课程关联性以及课程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协同创新理念融入到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与现代组织管理活动的深入融合,我国高等教育行业面临着一场变革。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传统教育理念下的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较好适应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行业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1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信管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可概括为两方面:(1)针对某门课程或系列课程的实践课程改革。例如,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包括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1],对实验教学体系研究[2],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3]、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校企合作实训基地[4]等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包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进行研究[5]、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践平台构建等进行探索与实践[6]。(2)针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例如,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核心,构建包含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7];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包括基础技能培养、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和科技创新训练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8];从实习基地建设[9]、对接产业需求[10]等方面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讨。目前,研究成果为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改革思路。鉴于此,本文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在河北地质大学的实际教学经验,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并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2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河北地质大学为例,根据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选取《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高级程序语言》、《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ERP原理及应用》四门课程组成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其中,前2门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程序设计思维;后2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的软件应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2.1实验课仍以教师为主,未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的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科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以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部就班地验证理论课的内容,专业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尽管强调了综合性和应用性,但是缺乏创新性,不能突显“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实践教学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
目前,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缺少知识系统的统一规划。由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散,实验内容只针对这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彼此之间的实验相对独立,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例如,《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SQLServer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方法与过程,进行一个完整数据库的分析设计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教学目标是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流程、开发技术及常用工具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而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这两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关联性不大,学生很难把彼此相结合进行融会贯通,较好地完成实验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2.3实验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
根据调研发现,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任课老师虽然长期处于教学一线,但是侧重理论教学,企业实践机会较少,未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应用的最新的信息系统以及各行业的业务类别和业务技术了解不深入,教学内容和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实践存在脱节,导致实践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社会实际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存在一定偏差。
3基于协同创新的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以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内在的衔接性和关联性为出发点,把课堂理论知识、实践实验以及就业等各个环节相结合,以此来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信息系统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指明了可行的改革方向。
3.1增强教师间的协同,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由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任课老师构建教学团队,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可以相互沟通、合作,共同进行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打破各门课程实验教学的界限,对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进行重新系统性的设计,解决课程间内容的重复、交叉和衔接性问题,并形成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完整的实验体系。验证性实验,用来检验学生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实践能力。例如,《信息管理高级程序语言》课程的实践教学在验证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能。设计性实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以项目中的问题或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任务。创新性实验是设计性实验的延续和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信息系统。同时,实验成果可以参加国家级、省级的竞赛,例如,“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3.2增强师生间的协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协同创新理念下,师生间的协同主要体现为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讨论,任课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查询和阅读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次,任课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任课老师要对学生的反馈做出积极响应。另外,任课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科研项目或企业实际需求来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实验课题,并根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对课题进行分解,吸引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行业企业中的实际应用,理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和整合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3增强校内外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需要校内外协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和学生要走出去。任课老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通过校企交流与合作,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二是让企业走进学校,参与到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修订。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专业化系统软件,构建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的实践实验平台,既可以让学生熟悉经典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业务流程,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系统模拟等,提高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能力。
4结语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以系列课程改革倒逼培养模式改革,对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信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