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6:46 | 移动端: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在在历史课堂上面应该如何被运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运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文特性决定了故事教学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是一项明智而又有效的策略。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故事展开新课可以引导学生重构知识,用故事结束新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记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笔者在体校工作这么多年,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即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后进生,学习状态极差,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意志,丧失学习动力,缺少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顺利的推进教学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有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故事教学法正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此文拟就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为例,略谈故事教学法在体校后进生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故事教学法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相关的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尔基说:“人总是爱听有趣的故事的,更不要说孩子,他们甚至希望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也像讲故事一样。”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有助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历史本身就是一门与“人”密切相关的学科,“人”背后的故事是历史学科鲜活的源泉。因此,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明智而又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它可以创造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直击历史学科的本质———人文性。“历史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

历史故事作为历史人文价值的重要载体作用可见一般。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心理学上这也可以称之为“首应效应”,即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人与人之间如此,课堂亦是如此,一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导入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基调与效果。导课的方式很多,对于历史课而言,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导入无疑是一项事半功倍的良方。比如,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课时,笔者讲述了中国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上帝造人的故事,随即问道:“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可信?”学生们一致回答:“不可信。”笔者接着问:“既然这两种说法都不可信,那可信的说法是什么呢?”学生们也很想知道答案,于是教师可以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讲授,学生也充满好奇的进入到课堂中来。又如,在讲授《秦统一中国》一课时,笔者用“桂林米粉的来源”这则学生很少听说过的故事导入,生动的故事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秦一统天下的不易。再如,在讲授《北宋的政治》一课时,笔者用“黄袍加身”的故事导入,讲完故事笔者让学生们思考:“北宋的建立与秦、汉、唐等其他朝代的建立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又会给北宋的政治统治带来哪些独特之处?”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难度,但要想找到答案,在接下来的新课当中,他们就必须提高注意力,认真听讲。古人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历史故事就是点燃热情的火焰,可以引爆整节历史课。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就是在于历史本身的观察力、洞察力、感染力、震撼力,是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大象无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设置情境问题是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的有效方式,可以对学生获得新知起到助力的作用。比如,在讲授《商鞅变法》一目时,用“五马分尸”的故事推进设疑:“商鞅最后被五马分尸处死,他的改革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这类看似矛盾冲突的问题是比较棘手的,对他们已有的非黑即白的思维判断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冲突,激起了他们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质疑之后,笔者组织他们进行分组讨论、探究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交流、分享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又如,在讲授《“贞观之治”》一目时用“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唐太宗用非常手段获取政权却能得到正面的评价?”在传统认识当中,唐太宗因杀害自己的亲哥哥太子当上皇帝,理应被扣上“逆臣贼子”的帽子才是,然而我们却认为他是一代明君,对他褒奖有加,其中原因何在?学生在思考中会产生疑惑,对历史人物究竟如何评价?在学生充分讨论甚至是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再适时引导,教会学生对历史人物持“同情之谅解”,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凡是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事物,就易于记忆且记忆长久,反之,让人烦心厌恶的东西则难以记住,正如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另一方面,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成果表明,擅长于形象思维的右脑的存储量是擅长于抽象思维的左脑的100万倍,右脑记忆远优于左脑。而故事由于它的趣味性提升了人们的兴趣,又由于它的形象性适合右脑记忆,细节丰满的故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鉴于此,运用故事对一节课进行小结成效明显。比如,在讲授《“开元盛世”》一目时,用唐玄宗做梦都在想选宰相的故事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故事结束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唐玄宗在位前期为什么能开创盛世局面?后期却又导致了“安史之乱”?”学生们在思考中不仅拓展了思维,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也增强了对该课的记忆。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小故事由于更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掌握。知名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严格按照三维目标适度合理的选择细节丰满的故事,并经过精心设计、巧妙设疑,定能使初中历史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活力、充满人文气息,而充满趣味、充满活力、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定能改善体校后进生畏惧学习、畏惧课堂的不良状况。笔者近两年运用此法教学使得历史课堂在体校学生中所获得的享誉度及学生所取得的学科成绩就是最好的佐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故事教学法在历史课堂的运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03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