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演讲致辞 > 发言表态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共5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共5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7:08 | 移动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共5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值得纪念以及庆祝,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一共5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篇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社会革命。这场革命,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这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拉开序幕。由此而来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逐步确立。短短几年之内,国家政治经济困难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并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还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不管是合资企业的引入,还是医疗、住房的市场化;不管是对内搞活,还是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断颠覆着人们的习惯认知。而改革开放的推进,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人们不再拘泥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而是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善于创造、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是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那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亿万人民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的狭隘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勇敢地走出家门、走进市场、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乃至国际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不仅仅是经济主体、社会主体竞争,各地政府也在竞争,包括生产总值的竞争、增长率的竞争、营商环境的竞争、创新政策的竞争、生态环境的竞争、社会治理的竞争,等等。经济发达地区更是主动求新求变,直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正是这种空前开阔的眼界视野、空前广泛的竞争意识、空前强烈的效率追求,成为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并且愈益领风气之先的“原动力”。

在人类近代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经历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与精神变革,也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挫折和磨砺中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正是因为极大地改变了人民、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创新精神牢牢站上了道义制高点,改革创新精神被赋予了一种道义上的神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道义神圣,改革创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最大共识,成为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动力源泉。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改革旧体制旧机制,最终要落在创造新体制新机制上。海纳百川,不捐细流。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古为今用”,更有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洋为中用”。我们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母版”“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行集成创新的原创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号角。这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了,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精神也成就了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的成果已经深深熔铸在迈向强起来的中国的各个方面。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让改革创新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们赢得辉煌未来的可靠保证。

篇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接下来,我从国内的视角、国际的视野、全面深化改革和此前改革开放的关系角度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第一,国内视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富起来、强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站起来的成就巨大,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仍然贫困落后,尤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农村有2.5亿贫困人口,温饱都满足不了。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使7亿人先后脱贫,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成绩?当然是因为改革开放。当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去以后,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在进一步走向富裕的同时,强起来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由此构成的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这个判断没有强起来的实力做基础是不可能的。我们处在强起来的新时代,靠什么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改革开放。

第二,国际视野。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判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途径,为人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个途径、方案、智慧指什么?当然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界有一个共识,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内涵十分丰富,但是最显著的也是最基础性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而不是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让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充分迸发活力。这些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比特色非常明显。这些特色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并日益凸显的。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和此前35年改革开放的关系。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等等,这些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会发现,35年的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在动力、指导思想和实际样态上都发生了变化。第一期改革的动力是什么?非常清楚,摆脱贫穷、追求富裕。而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一期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鼓励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也因此杀出了一条改革开放之路。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如此之大,各方面改革共存共构、复杂交接,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强调顶层设计,要求处理好宏观上的顶层设计与具体领域或问题上鼓励解放思想、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不犯颠覆性错误。从改革的实际样态看,前35年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皆大欢喜,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必须攻坚克难、敢于担当,这就是改革的与时俱进。

篇三

革命性锻造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主旋律。所谓革命性锻造,就是党的自我革命,即以极大努力和坚强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改造,不仅克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而且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自身建设上实现质变和超越,以始终保持先进性。革命性锻造是现实需要,也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即工人阶级政党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建设新社会,首先要把自身锻造成为新人”。

革命性锻造是与改革同步的,大体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这个阶段的党建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核心,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二是从1992年十四大到2000年。这个阶段着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警惕市场经济消极因素侵蚀党内政治生活。三是2000年到2012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着力解决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和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反腐倡廉力度空前、作风整顿收到实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逐步深入;法规建设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十九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之后又明确提出执政党的“自我革命”,革命性锻造全面发力,进入更高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锻造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革命性锻造在党中央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按照党章要求有序、平稳进行的,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一系列举措消除了隐患,没有发生混乱,促进了全党的团结。二是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每次集中教育都有鲜明的指向。始终紧紧把握住根本的方向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由于目标明确,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措施。三是在革命性锻造中,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是相互促进的,新的实践奠基和催生了新理论、新理念,新理论、新理念又指导和引导了新的实践。四是总体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革命性锻造使党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具体分析来看,每个阶段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毫无疑问,十八大以来党的革命性锻造成效更加明显。实践证明,革命性锻造作为自我革命,能否取得成效和成效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健康力量是否在党内占优势,以及各级党组织践行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是否坚定。改革开放以来,前两个因素是始终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效果就取决于第三个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十八大以来革命性锻造取得巨大进展,解决了过去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的原因。

篇四

经济特区是具有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地区,因此不少人把深圳看成一般的经济开发区。事实上,深圳从建特区的1980年走到今天,早已超越一般的经济特区。管理人口2000万,GDP超过2.24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PM2.5平均浓度稳定在27微克/立方米左右,以平均23%的高速度腾飞38年……38年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个“全国第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名副其实的“坦克兵团”、第一方阵;38年来,深圳出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

党的领导是深圳奇迹的“关键密钥”。党中央举旗定向、英明领导,是深圳改革开放一路前行的“灯塔”;一代又一代“袁庚们”铁肩担当、接力探索,是深圳“杀出一条血路”的“旗手”;广大党员带领群众风雨同舟、砥砺前行,是深圳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的“压舱石”。当年,是广东省委老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第一个吃螃蟹”,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2012年12月7日,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到了深圳,在莲花山顶邓小平同志塑像前,代表党中央向世界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铿锵宣示。一代又一代“袁庚们”扛起改革创新的大旗,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打破思想藩篱、顶住各方压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诠释了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涅槃”之路。

在深圳,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标准+”,建构了党委领导下社会各类主体和各种资源融合共生、同向共振的“一核多元”,即“叠圆型”治理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高标准打造、高水平投入、整体性推进、智慧化管理。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遍布全市,按建成区面积计算,平均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一个。从政务服务、党务服务到“四点半学校”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异常鲜明,获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叠圆型”治理模式中,基层党组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内嵌于基层治理体系和各类组织内部,与其他各类主体结构上相互咬合、功能上相互支撑,破解了过去党的建设与社会需求之间“两张皮”的困境;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框架下,党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拥有更多执政资源的优势,构建了同向行动的制度安排,破解了过去基层治理碎片化的困境;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框架下,党组织和其他主体之间相互和多向开放,将党的组织优势与基层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既回应了现代城市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又破解了过去各类主体各自封闭循环,彼此之间异质化、排异性的问题。特别重要的是,在“叠圆型”治理模式中,党组织通过制度供给和行动激励,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共强共荣的共同体关系,同时保持了政党、国家、社会三者的活力。

篇五

4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人民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立足中国实际、着眼为世界作贡献,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必将有利于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坚持党对改革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其一,党的领导人锐意改革。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党的领导人都旗帜鲜明谈改革、精心部署谋改革、亲力亲为抓改革。其二,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改革开放初期,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为改革开放提供基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历来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并且多次强调我们的方向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从根本方向上把握住了改革。其三,顺时顺势而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合作共赢潮流浩浩荡荡。40年来,中国改革坚持看大势、摸规律,积极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迅速发展了起来。其四,锻造富有改革精神的党员干部。正因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干部,我们的改革才有了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始终围绕为人民谋幸福而展开,这着重体现在战略安排上。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关照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施了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

三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实行股份制调动了诸多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实行市场经济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又着重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投身改革的积极性,推动改革继续走向深入。

四是牢牢抓住改革的重点。40年来中国改革一直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至今中国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初步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第四阶段是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但重点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正因我们牢牢抓住改革重点才带动了全局,使得中国发展稳中有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共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