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书香征文(教师)精选16篇

2018年书香征文(教师)精选16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7:41 | 移动端:2018年书香征文(教师)精选16篇

书香伴我成长,在书的世界里,我们能享受最好的精神生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书香征文(教师)精选16篇,大家可以进来看看!

【一】

做一名有书香气质的教师是我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教师的书架上没有书,就好像农民秋后的粮仓里没有种子。”教师读书既可以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保持职业不倦不殆的活力,又可以保持心灵的润泽﹑灵魂的高尚,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最近有幸读了魏书生先生的《教学工作漫谈》颇有感触。

《教学工作漫谈》是魏书生先生用心来完成的一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包涵着他对学生的爱,包涵着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自豪感。这是一本充满人性化的理论书籍,它散发着一种魅力,有一种触及心灵的魔力。本书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种实际情况展开教育漫谈,全面实在又实用。本书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向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蕴含深刻的哲理,令人心悦诚服。

一.润物细无声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在育人篇的篇首语中,魏书生这样写着。

的确,“犯错误,写说明书”,让学生从自己内心深处深入地剖析自己,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犯错误,写心理病历”,针对病情较重反复较多的错误,分疗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有利于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犯错误,唱歌”,当学生不小心犯了一些小错,又没有深刻思想动机的情况下,唱歌这种独特的惩罚方式,不仅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调节了班级气氛;“犯错误,做好事”,不仅起到了增强了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魏老师别具一格的批评教育的措施与手段,真正体现了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切实做到了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感情的主动发展的个体,让人拍案叫绝。

魏老师的对待学生不同错误的多种教育方法给我的触动特别深,使我想起我在教育学生时的黔驴技穷。有时除了提高嗓门高八度外,还真觉得无计可施。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并不管用,或许学生的气焰灭了,但他们的抵触情绪仍然强烈,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信服。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发展,但我也实在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信服。反观魏老师能在处理学生不同类型的错误时,以尊重为前提,把自己定位于多种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认识,对老师佩服地五体投地,从而主动积极地改正缺点。错误要分类,方法要多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知过而改之。

二.做一个有自身独有特色的教师。

对于教学,有的教师只重于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动手能力,只重于分数的魅力,其实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是极其微小的。魏书生先生在他的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就这些能力,跟学生做了专门的训练,例如:在培养记忆力方面,强调学生要背一些名篇名诗。他跟学生说:“我们读书,目的不单是为了考试,考试升学在人生旅途中不占主要的位置。我们学习主要为了使自己成为四有人才,成为自身与国家的主人。背一些激励人上进,教育人忘我,引导人开阔,启发人理智的文章、名句,本身就是养成完善人格的需要,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高了记忆力。”像魏老师的这种方法我也用过,但我觉得没有他的持之以恒和深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平时我们都说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平时只重于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所以出成绩的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学生。魏书生老师却能很好的把握住不同的学生情况。

三、做一个乐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的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1、目标明确

魏书生教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19xx月9年开始,魏书生就不批一本作业,不改一篇作文,不搞一次测验,只用30节课就讲完成了一学期的课程,但考试成绩在全县遥遥领先,平均成绩超过重点学校xx月.xx月分,而学生是经过重点学校挑剩下来的差生。

2、操作系统民主

建立学生自治系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用巧妙、严厉的惩罚:如写说明书,俯卧撑,做好事,唱歌等。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建立互助组。同时坚持写日记。

读着魏书生先生朴实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一片热情,看到了魏老师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也让我恣意享受着他的收获。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很多教学方法,更教会了我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自励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

【二】

捧一盏香茗,在书香的世界里畅游,目光游走于字里行间,任时光苍老,日转星移,岁月流失,手持一卷书香,在浩瀚的梦世界里穿梭,身披霞光,感受着文字所带来的美妙,沉浸在作者优美的言辞里,沉浸在作者广阔无边的思维瞎想之中。

我想我一定是一只迷失方向的飞蛾,多少次在梦的尽头游移,上天赐予我一双美丽的翅膀,我得用它去飞翔,在最美好的世界,有我所向往的天堂,可有时候不是你想得到什么就能够获得什么,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比现实更让人畏惧。飞过它吧!孩子,振着你的翅膀,在一个美丽的午后,你的身影将会跃上更广阔的天空。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对未来生活跃跃欲试的蛾,很想飞得更高,挣脱现实还有来自生活中繁琐的枷锁,工作中的不如意,堆积如山的事物,而你只能选择埋头苦干不问缘由,只因匆匆的时间由不得你停下来思索。

曾在网上看过一条很火的辞职信,这封信虽然很短但很有诗意,想必写这封信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诗意的人。这封信写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已透露出作者的内心所想。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个世界出奇的大,更还有我们这辈子从未见到过的新鲜事物,只是这匆匆的时间,只是这繁华的世界,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得不让我们打消了这种看似浪漫且很有诗意的想法。年亲的夫妻要照顾孩子和老人,一日三餐,每月的生活开支,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呀!在这种苦闷的牢骚之中,曾经那些在年少时兴起的梦,也不知在何时被冷酷的风吹得面目全非,你还在怀想自己当时那个愚蠢而又缺乏现实主义的梦想吗?那些随风而逝的记忆早已成了烟云,又有谁还记得儿时的梦?梦里花落无声,那一枚枚的花瓣早已碎成了满地星光。

有时,我何尝不想要去追逐那样的自由,做一个潇洒的人,拥有一段说走就走的旅程,不问归路,不问缘由。去往那海天一色的圣地,去看北方苍茫的大漠,去戴望舒笔下的江南古镇,当列车的轮子在不停地旋转时,你的心是否也会跟着飞起来呢?当车窗外飘来阵阵的油菜花香,思维似乎被带入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来自生活中繁琐的事物,忙不完的工作和来自领导喋喋不休的教诲,家庭,生活,工作,我也只能在那片盛开的油菜花香里遐想一切的美好。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困苦的折磨和无休无止的重复?还是日夜不停不知方向的忙碌?我们是活着的,但有时候我们却活成了别人,我们盲目地追逐别人的光鲜亮丽,盲目地跟随着别人怀揣着对生活美好期待的神情,更盲目地认为那样的生活就是生命中所要去实现的梦想,但追来追去,到最后我们都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另外一个自己,即使我们真的能够赶上那个人的脚步,但我们真的成功了吗?那样的生活真的是我们所憧憬的吗?即使真的得到了那样的幸福,也未必是真正的幸福。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一段起起落落的旅途,不在乎终点,而在乎行走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何尝不是那只在月光里追逐光影的飞蛾,只知道追逐灯光的绚丽,只知道贪婪那些诱惑人心的事物,却不知,这一切只是一个牢笼,我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一扇厚实的玻璃拦住了飞蛾的去路,在那里它只能望着星空扑打着翅膀,越是向往,翅膀越是振动得厉害,它在努力,想要够到那抹柔和的月光,越是挣扎越是痛苦,直到耗尽所有的力气,奄奄一息,它也没弄明白,为什么那样的幸福明明近在咫尺却似在天涯,当清晨的一抹霞光越过白净的窗户,清晰地可以看到昨晚飞蛾挣扎过的痕迹,它的身体,被风轻轻一吹,便已飞向了遥远的天空,那曾是它所渴望的,只是在此刻它再也无法感受到。

“幸福”是一个很美丽的词,在收获幸福的道路上,你有千百种选择,这条通往幸福殿堂的旅途你该怎么去选择呢?是遵照别人的影子,或者去渴望那些不切实际宛如浮云的幸福?还是如同那些可怜的飞蛾,只是一味地付出,却不知挡住它们通往天空的路其实就是那扇小小的窗户。生活中,或许我们也是那些盲目的飞蛾,没有方向地追逐和瞎跑,到最后只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难免不会遇到千百种选择,这时候,你只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想想那是否就是你想要选择的旅途,你对幸福的权衡全在你一念之间,只要不违背心灵,并且能够让自己感受快乐,而非顺从和强迫。我想,这时的你,需要静下心来想想,当你踏上人生这条旅途时,是收获快乐?还是去收获无尽的埋怨和悲伤呢?每一个人通往幸福的捷径是不同的,而此时我多想让你化为一身彩衣的蝶,绕过那扇玻璃窗户,触手之间你已然收获了幸福。

别在抱怨生活的不公,也别在埋怨生活所给与的压力,静静地冥想一下,别人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你这辈子所渴望的美好憧憬吗?那这样的人生岂不显得短暂而又平凡,脚下的路需要你去选择,别人走过的路,也没有多大的刺激和风景,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用美丽的画笔去描绘,其实你的幸福触手可得,其实你的人生一样的绚烂多彩。

初读戴尔卡耐基《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和杨澜《幸福要回答》的时候感受颇多,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尽将女人的深思细密,一颦一笑,自信大方的一面写得如此的淋漓尽致,更让人们认识到了那些不一样的女人,他们不会低头,在面对人生这一条坎坷的旅途时,失败了,她们也不会一蹶不振,他们会寻找成功的突破口,树立自信心,她们是可爱的,也让人值得钦佩。就像杨澜所说的,虽然我不能选择出身,我还可以选择人生,即使不能改变坏境,我还可以选择离开,如果我爱的人不在身边,我就出发找他回来,也许悲哀,绝望,死亡都无可避免,但我相信喜悦、希望、生命、会与之同在。

手捧一卷书香,抛开城市的喧嚣,做一个能够放得下拿得起的自信女人,在书香的世界里,让自己的心胸变得辽阔宽敞,其实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广阔。如果你的心灵依然无法放下,那就选择一段旅行,让心灵去选择那份宁静和坦然,在浩瀚的书海里去感受生活的滋味,其实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学会放下,学会舍得,学会收获适合你的幸福,那么你的人生将会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

【三】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出自培根之口。我不知这位伟人在说这句话时,脑海中对知识的看法是怎样的,但我认为,知识的代言人就是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书是我人生中的一名挚友。从小时候起,我就非常喜欢阅读,与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我都已经看了几十遍。却总也不厌烦,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温故而知新”。每当我躺在柔软的草坪上,听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和着柔和的月光,我就感到无比幸福。虽然有许多句子和词语的意思我都不明白,但我可以凭着我的猜测和故事情节来体会它的大概意思。上学后,由于知识的不断累积和增加,我的书房也渐渐被书填满。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繁星·春水》等书。每当我遨游于书海之中时,我仿佛就化为了故事的主人公,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有时,我为他们成功脱险而欢呼,有时也为他们身处的险境虚惊一场。有好几次,我深深地陶醉于书香之中,竟忘了吃饭,一直看到深夜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书进入梦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从小就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中,和它的外祖母一起居住。读完这本书,我为高尔基的童年时代逝去的光阴和快乐感到惋惜,也为当时的封建主义思想而感到愤怒。我想我们当今身处在和平时代,却仍有许多地方战火不断,有的人甚至被活活饿死。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更加好的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生活。

成长是幸福的,同时也是痛苦的。之所以说是幸福,因为它可以感受到成功之后的喜悦,而又是痛苦的,是因为有很多困难等待着我们。但书却给予了我不同的信心和快乐。我并没有在真实的生活中见过书中的主人公,但我明白,他们就像我的朋友,时时陪伴在我身边;他们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我的前进之路;但,或许,他们更像一缕书香,让我学会感受生活,品味生活……

【四】

天边如诗般隽永的彩霞,呼醒如歌般的岁月;夜晚的明亮如歌的弯月,唤醒寂然的 大海 ;美丽可 爱 的文学,唤醒我队 梦想 的执著,让我明白永真 谛!

爽朗的笑声向春光中欢唱的溪水,无邪的心灵似夏夜里溢香的清荷,悠远的思绪若秋月中含荷的皱菊,坚强的性格如冬 雪中绽开的腊梅, 书香校园。在那青青的校园里,有了文学这样的声音,才有了天真、活泼的我们!

在我们的校园里,时时刻刻都散发着书的香味,弥漫着文学的气息。校园 广播站中午时光,精心准备的优秀 文章,交让广播员用那最动听悦耳的声音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带来一场最好听的听觉盛宴,每天都让我们在感受着文学的渲染,让我们在着高雅的殿堂之上,再度享受文学的时光,让那 优美的语句彻底冲刷我们 美好的心灵。

在我们的文学交流的浏览室里,我也在感受着文学,在那里我真切地了解了达西外表的傲慢的伊利莎白的偏见;看到了斯嘉丽由柔弱变坚强的历史,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刻骨铭心的爱让我 感动;安娜·卡莲丽娜悲剧性的结局让我更加感叹……一页又一页书从我的手指间翻过,我的心和眼睛一同在接受着文学甘露的洗礼,文学真正地丰富了我的内心,使我开拓视野!

校园里的诗文展示平台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读取古代 名人的佳作,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超越时代的 精神气息,以及探邃的崇高意境, 初中一年级作文《 书香校园》在古诗中,我感受着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领舞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韧,我了解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古诗的韵律美,更是让我沉醉,让我着迷。阅读优秀的诗文,就如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翱翔 思想的蓝天,徜徉文化的宝库,是他那深沉的美让我以热情的怀抱接受着他的抚摸,坦坦然然地演绎着飞扬的 青春岁月。

同时,书籍让我明白了去 珍惜阅读、 热爱书籍,因为无论是家由诗书还是窖藏老酒,无论是古韵京腔还是真草隶篆,无论诗轩辕古藤还是华夏新枝,还是大众俗语,缺少了阅读就没有了睿智,也就没有了深邃的目光,没有课长袖时带的文气,就没有了风流倜傥的洒脱。

书籍、文学,请让我与你相伴共同度过校园里的每一个拥有 阳光的金色年华。

【五】

“书是人类的阶梯”。的确,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学习上都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因此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谈,也像在像一位智者请教”。读书时也应该把心静下来,这样才能把一本书读好,否则再好的书也会被读杂了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讲《小红帽》、《哪吒闹海》、《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尽管我已经知道里面的内容了,可我还是听不厌。只要妈妈或者是爸爸每晚一讲故事,我便很快进入美好梦乡!

后来,我开始上学了,爸爸妈妈也给我很少讲故事了,由于他们太忙了,我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没办法,他们也只能给我买故事书看,看不懂的,不认识的字,我都会拿字典认真的查出来,经过一番“破万卷”我有津津有味的“啃”了起来。就这样我深深的爱上了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也读了很多的书,在我家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书,在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经常到书店去,一进书店的门就有一股香味,这个香味可不是炒菜的“香味”哦,它是书的“香味”,接着,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不一会我就进入了书的海洋,在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那可是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书,使我开动脑筋,使我快乐,使我分辨真假,辨别美丑,理解善恶。书,让我增长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思维、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走进世界各地,了解风土人情,了解大自然的发展和生长。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愿与书交朋友,让它带着我在蔚蓝的天空里展翅翱翔,带着我在浩瀚的海洋中搏击风浪。使我在风雨中成长,变得坚强,在我的成长路上撒下萦绕缕缕书香!

【六】

的学校很美丽,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两栋耸立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但如果你问我这里最特色的风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校园里三三两两捧着书的学生们。

漫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看着书的学生。他们或边走边看,或坐在长椅上阅读,或坐在花坛边上阅览……他们看的书各式各样,比如科技书;比如作文书;比如图画书;比如故事书;又或者是杂志书刊……他们的年龄也不同,有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有五六年级的大同学。大家看得多认真啊,有些同学甚至连表情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开心,愤怒,伤心……看着他们,我仿佛也看到了故事的内容,看到了人物的处境。闻见了浓浓的书香味。

不仅是学校里,就连班级里也掀起了一股“读书风”。一下子,角落里的图书角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地方。下课后,一群同学便争相拥向小小的图书角。不一会,那儿就人声鼎沸。只见大家各自拿着一本书,站在。只见大家各自拿着一本书,站在摆书的课桌旁,入迷地看着。看完一本,又迅速抽出一本,继续看起来了。很快,上课铃打响了,大家只好放下手中的书,恋恋不舍的坐回座位上课了。

生活在这个充满书香的校园里,我的知识也得到了浓厚的熏陶。渐渐地,我从小时对书的排斥到现在对书的如饥似渴,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在学校的功劳。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写作文了。我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就是从书中积累起来的。书中的小知识,也被我运用与作文之中。所以,当我的作文一次次在讲台被朗读时,我心里总会想起学校,想起我看书时的情景。

我的校园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美丽学校,在这里,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深深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七】

幼教专家钱君秀老师著作的《我读花开的声音》,这里面记录了她在幼教工作中的成长经历和她对教学工作的执着和热爱,里面有她的教学手记,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的方法和记录的方式,使得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了很大的收获。通过阅读,喜欢上了这本著作,因为它让我从她的手记中看到了自己的些许影子,和回忆起自己在幼教工作中的成长经历。

初中时不经意的选择,让我从事了幼教事业。也在不经意间,几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看了这本书后,我很庆幸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在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着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也正像钱老师手记中说的一样,,用自己的那份爱来坚守这片阵地。

就说刚入园的孩子吧,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我从事幼教工作七年,身为教师的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孩子们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每当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都会非常高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幼儿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孩子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喜欢捣乱,活动时常常打打闹闹,是由于我们对他们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想通过捣乱、打闹来引起我们的关注,获得我们的爱,当他们捣乱、打闹时,你给他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他们会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的。所以说要爱一个孩子不是放在嘴上,而是需要用要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就如在每天的晨间接待中,幼儿来园时,我都会主动的上前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小手或说上几句赞扬的话,更或者是来一个拥抱,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那么的亲切,让孩子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好心情,而家长一天的担心也消除了,我的这种做法换来了孩子、家长的安心、安慰和信任。而当孩子犯错时,你要仔细的倾听孩子的描述,细心的观察孩子的变化,耐心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又如有时孩子的一些表现只要有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的肯定,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表现十分满意,而且对自己也倍增信心。那我们可见,爱可以无处不在,只要你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不管是一个小动作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可以释放你的绵绵不断的爱,那你何必吝啬你的爱呢,何必对着孩子大声诉撤呢。虽然这样的工作有时可能会觉得繁琐,但只要想起孩子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取得的一点小进步,都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说:幼师的工作不止是一份薪水,一条前途,更多的或许是心理的依托,孩子、家长的期望。能让我们立足于此得到尊重、认同是对工作的态度——积极、乐观、尽责。就让我这个普通的教师继续来用平凡的爱诠释出不平凡来吧。

【八】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这是《大师谈教育沟通》一书中卢勤说的话,我读完后颇有感触。今年元旦,我收到了一张来自湖北的贺卡,收到了一份来自一个初三女孩王金青的祝福。贺卡中夹着一封信,大约有四五百字吧,语句十分朴实,甚至有些生涩,但当我读完它后,心底里却涌动着一份浓浓的暖意。信中,她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她现在学校的事,还告诉我,我是她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因为,我没有因为她是外地人而轻视她,也没有因为她成绩差而歧视她,给予了她尊重,她永远也忘不了我给她的那半个苹果的奖励……

记忆的闸门随着这质朴的童言徐徐打开,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皮肤白白,头发黄黄的女孩。那时,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她就是班上的一个孩子,一个刚从老家来无锡一年多的孩子。说实话,刚接触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她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实在太差了,家庭作业更是常常少做。于是一天午饭后,我请她母亲来了一次学校,想与她母亲谈谈孩子的学习。我俩就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交谈,我如实地诉说着王金青糟糕的学习状况,她母亲微微垂着头,默默地听着。九月的太阳还是挺炎热的,走廊里一丝风也没有,诚如那时凝重的话题一般。忽然她母亲轻轻地举起右手在眼睛那儿抹了一下,我还以为是擦汗,可是她抹完了一边又抹另一边,这时,我才发现,她的眼圈红红的。那一刻,我真有点手足无措,我自觉自己的语气很平静,并不咄咄逼人,措辞也注意分寸,不至于会让家长如此难堪。于是我慌忙地说道:“是不是我说错话了?你别这样,我没有恶意,我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王金青的学习不掉队。”她极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对我说:“我一个人那么辛苦地养她,这孩子却这么不争气,我真是难过。”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于是,我也就不忍心再继续“告状”,安慰了几句后便让她回去了。

放学前,我在王金青的家校联系卡上写道:生活再艰辛,请您也不要忽略自己的孩子,好吗?没想到,第二天,王金青递给我一封信,说是她妈妈写的。我打开一看,密密麻麻整整两大张,信中她说看了我的留言后,她哭了,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同时也感谢我,说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才会这么说。接着她跟我述说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原来,王金青刚出生,父母就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了,母亲来无锡打工,父亲南下广州打工,将她丢给了湖北的奶奶照看。奶奶重男轻女,对她的照顾十分马虎,父亲不闻不问,又在广州有了新家。后来,她母亲在无锡稳定下来后,就将她接了过来,此时,她已经在老家上了大半年的一年级,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再加上当地教学质量不高等因素,这孩子的学习就差强人意了。看完这封信后,我的心情很沉重,面对这样一个肯为孩子而将自己的伤口再一次撕裂的母亲,面对这样一个背负着生活重担的女子,我有什么理由说她“忽略孩子”呢?我深深地自责。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会不自觉地多关心起王金青来,我发现,这是一个渴望爱的孩子,她总是热情地帮助别人,想方设法地引起他人的注意,可是,她成绩差,一些孩子总是“势利”地不屑和她在一起。那次秋游,为了讨好其他同学,她居然把自己带的食物都分给了同学,自己只吃了一小块面包。我知道后,十分心疼。于是召集了一次班干部会议,要求每个班干部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能因为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别对待。但是我知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平等”两字可能过于深奥,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平等”,更多的时候是率性而为。

为了给王金青找回一份自信与尊重,课堂上,我总是挑一些最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值得庆幸的是,王金青个性外向,很乐意表现自己,看到课堂上能答对问题,得到我的表扬,一下子成了课堂的活跃分子,虽然她常常答非所问,但我从不嘲笑她。一天,我要上《苹果梨的五角星》,为了在课上演示两种不同的切苹果方法,我事先买了两个大苹果。课前,我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苹果,专门奖给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孩子。”结果,王金青课上特别专心,频频举手。课后,我把切下来的四块苹果奖给了四个同学,其中最大的一块给了她——王金青。

那天过后没几天,我在下班路上遇到了她母亲,她母亲告诉我,王金青跟她说,那天,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因为老师奖给她吃了半个苹果。当时,她母亲对她说,妈妈也常买苹果你吃,也没听你说吃出幸福的感觉来。她说,这不一样的。那一刻,我很震撼,我从不知道,那半个苹果里,居然藏着那么多的幸福。

在后来相处的两年时间里,我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尽自己所能地关心她,当王金青学习上出现一些小状况时,我总是尽量自己解决,遇到她母亲时,也总是多挑她好的方面讲,因为生活对于这个单身母亲来说,真的不易,也因为这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虽然王金青的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很大的气色,但该交的作业她都会交,上课时也能专心一点了,而且常常会给我带来一些感动:她会主动替值日生擦黑板,帮着发作业本,当我嗓子不舒服的时候,她会老成地说:“姚老师,你的嗓子又哑了,要注意身体!”这时候,我发现,不会读书的孩子其实也会很可爱。

后来,她回老家上初中了,逢年过节,她总会用她母亲的手机给我发祝福短信,虽然只有寥寥几语,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有这样一份牵挂,被牵挂的我,也感到了满心的幸福。

所以,我感谢那半个苹果,因为,它让我的学生品味了尊重和幸福;我更感谢那个从中吃出幸福感觉的孩子——王金青,因为她让我明白了,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唯一的标准,尊重孩子,让他们学会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九】

有想法。英国哲学家穆勒认为,个性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教育最具有人文性。教学实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读文本,跳出文本,读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成为他人的传话筒。因此,不带教辅、教参进课堂,显得尤为主要。帕斯卡尔指出:“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我们应善于独立思考,富有社会责任感。我们不奢论教育思想,不夸谈教学理念,我们一时成不了哲学家、思想家,但我们应该有想法,有风格,有主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有激情。教育人文性、科学性,需要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解读,真心去对话。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呼声,学生的青春将延续我们的青春。激情源于童心,我们因为学生而不老。很难想像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如何能讲好《孔乙已》;一个自我封闭的人,走不进《故乡》,尝不到月下行船、船头看戏的快感。与文本同在,和学生同行,蹲下来看学生,让激情点燃激情,用心灵碰撞心灵,让我们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的笑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回荡。

有心计。经常对学生说“书得用时方恨少”,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当需要材料来武装我们的时候,才有憾意。其实很多时候,许多事情我们都曾见过,也曾做过,可惜末及时积累、整理;我们也曾有过思想火花、人生感悟,却没有及时捕捉、贮存。我们也是做文字工作的,文字积累,思想沉淀,应不是难事。教育日记,教学反思,应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教学随笔,教学案例,会成为推动教研工作的力量源泉和资源储备。不囿于经验,度过漫长“高原区”,做研究性教师。

有追求。有位教育大家曾一日二省:第一我能够做什么,第二我怎样把能够做的尽可能做好。有追求,就意味着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让每一个工作日充满着创新的乐趣。有追求,就要开动脑筋,办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与名著为友,和大师对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断内省与自察,益人心智,怡人情怀。读陶行知,读苏霍姆林斯基。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拜社会为师,与学生为伍;信息畅通,无处不为学。提个倡议,如果有时间,校会、教研会、工作例会,我们要尽可能参加,因为那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有想法,有激情,有心计,有追求,做新四有老师,不是遥远的梦想。

【十】

那些每日三省吾身,摇头晃脑的吟诵四书五经、百家之说的古人曾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蔟;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而在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眼里,书中却是有着一座极其浪漫的名为乌托邦的城池,而这座美轮美奂的城邦里居住着一群如玉石般耀眼的才华横溢的人。

初见林先生是在一组昏黄老旧的民国照片上。老照片本身就有一种古旧的味道,似是穿越了历史的厚重尘埃,让时间的记忆恒久的定格在那一瞬间。而那温婉的女子,只着一袭青布衣衫,眉眼清透,挽一个慵懒的髻,温柔的站在那一地琐碎的日光里,被后世著述成一首唯美的传奇诗篇。

就如张爱玲所说,民国名士中就有那么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而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在民国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里,被众多名流之士一见倾心的女子。

《汉书·郊祀志下》有云,“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这样秀外慧中、才貌兼备的奇女子,自是可遇而不可求。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守候她而终生不娶,而梁思成为了她从事建筑研究进而成就一代宗师之业成为学界泰斗。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为了她曾抛弃妻子,而他生命里最后的时光竟然也和这个女子牵扯上了关系。他不过是想乘坐飞机赶赴她的建筑学演讲。

莫要说男子钟情于她,就连我这个出生于现代的女子也同样倾心。我见过太多古人笔下的皮相美人,对美女的审美也是自成一格。或香腮玉雪,峨眉青黛。或媚眼如丝,妖娆万千。或雪肤冰姿,脱俗大气。可封建王朝的根深蒂固的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子之美于古人,不过是束之于皮囊。而对于风气渐开的民国知识分子来说,空有美貌的女子也不过是流传于俗世的赝品。无论外在的痕迹被勾勒的多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皮囊打磨的多么妖娆且蛊惑人心,也唯独少了一种清韵,一抹精魂,缺了些许灵气。就似那墨宝上的金龙,唯独缺了那点睛一笔,便不能腾云驾雾、冲破九霄。

而眼中的林先生之美,不单单只停顿于姿色之美,还有才情的旷世之美,风度的雍容之美,性情的坚韧之美。遗失在世间的倾城美玉,同为女子见之都要心生爱怜,又何况这世间的多情男子。

早年随同父亲林长民在欧洲的漫长游历,让这个女子在欧风美雨的沐浴熏陶下,在中西方文化的深度碰撞下,比同时代的男子有着更辽阔深遂的眼界。中国人的谦逊内敛,欧洲人的热烈大胆,在林徽因的身上结合的恰到好处。她可以身着一袭旧式旗袍,低敛了眉眼,演绎着旧式中国大家闺秀的一抹温柔。她也可以身着一身帅气挺拔的戎马装,带着欧式的优雅在骑马场上放肆驰骋。她可以机智幽默的与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谈笑风生,也可以低头伏案专注著述。

她在美学和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她曾跟从名师贝克尔教授专攻过舞台设计,在审美方面她有着异于常人的非凡感知力和敏锐洞察力。她穿衣的风格多被那个时期的其他女子所欣羡效仿,即使到了中年的时候,依旧风韵傲然,每次来女校讲课的时候,都会成为众多女生追慕的对象。

而在文学方面,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虽然在文学创作的数量上她比不上同时代的张爱玲和冰心等等女作家,但她遗留下的作品,例如小说《九十九度中》和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等,文学造诣深厚.有幸拜读她的诸多作品,记得有一篇题名为《蛛丝和梅花》的作品,两根常人眼中破旧甚至会让人厌烦的蜘蛛吐下的丝,在林徽因的眼睛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银色的蛛丝美丽玄妙而细致,与冬日初绽的秀劲梅花却是相得益彰,演绎出冬日一场浪漫诗意。可见此女子心性里除了精神的睿智之外,还有一种诗意的剔透和唯美的浪漫在里面。又如其中句子“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多可窥见她在现实生活里的大抵风貌,浓重的文人气质和些许对自然造化的的虔诚气息。

就是这诸多迥异的特质在她小巧玲珑的身躯里,又会交融成怎样的色彩。我听闻澳大利亚有一种珍贵宝石名为欧泊,一度被欧洲皇室贵族所钟爱。它的英文名称是OPAL,源自于拉丁文中的OPALUS,意思是“集宝石美于一身”。这种宝石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宝石,它独一无二,且拥有变化多端的神奇色彩。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用美妙的语言来形容它,:“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我想这位传奇女子,大抵就如同这块欧洲王室所视为珍宝的“欧泊”一般,举世而无双。

而这大千繁复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爱这不息的变幻。

【十一】

那些每日三省吾身,摇头晃脑的吟诵四书五经、百家之说的古人曾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蔟;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而在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眼里,书中却是有着一座极其浪漫的名为乌托邦的城池,而这座美轮美奂的城邦里居住着一群如玉石般耀眼的才华横溢的人。

初见林先生是在一组昏黄老旧的民国照片上。老照片本身就有一种古旧的味道,似是穿越了历史的厚重尘埃,让时间的记忆恒久的定格在那一瞬间。而那温婉的女子,只着一袭青布衣衫,眉眼清透,挽一个慵懒的髻,温柔的站在那一地琐碎的日光里,被后世著述成一首唯美的传奇诗篇。

就如张爱玲所说,民国名士中就有那么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而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在民国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里,被众多名流之士一见倾心的女子。

《汉书·郊祀志下》有云,“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这样秀外慧中、才貌兼备的奇女子,自是可遇而不可求。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守候她而终生不娶,而梁思成为了她从事建筑研究进而成就一代宗师之业成为学界泰斗。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为了她曾抛弃妻子,而他生命里最后的时光竟然也和这个女子牵扯上了关系。他不过是想乘坐飞机赶赴她的建筑学演讲。

莫要说男子钟情于她,就连我这个出生于现代的女子也同样倾心。我见过太多古人笔下的皮相美人,对美女的审美也是自成一格。或香腮玉雪,峨眉青黛。或媚眼如丝,妖娆万千。或雪肤冰姿,脱俗大气。可封建王朝的根深蒂固的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子之美于古人,不过是束之于皮囊。而对于风气渐开的民国知识分子来说,空有美貌的女子也不过是流传于俗世的赝品。无论外在的痕迹被勾勒的多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皮囊打磨的多么妖娆且蛊惑人心,也唯独少了一种清韵,一抹精魂,缺了些许灵气。就似那墨宝上的金龙,唯独缺了那点睛一笔,便不能腾云驾雾、冲破九霄。

而眼中的林先生之美,不单单只停顿于姿色之美,还有才情的旷世之美,风度的雍容之美,性情的坚韧之美。遗失在世间的倾城美玉,同为女子见之都要心生爱怜,又何况这世间的多情男子。

早年随同父亲林长民在欧洲的漫长游历,让这个女子在欧风美雨的沐浴熏陶下,在中西方文化的深度碰撞下,比同时代的男子有着更辽阔深遂的眼界。中国人的谦逊内敛,欧洲人的热烈大胆,在林徽因的身上结合的恰到好处。她可以身着一袭旧式旗袍,低敛了眉眼,演绎着旧式中国大家闺秀的一抹温柔。她也可以身着一身帅气挺拔的戎马装,带着欧式的优雅在骑马场上放肆驰骋。她可以机智幽默的与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谈笑风生,也可以低头伏案专注著述。

她在美学和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她曾跟从名师贝克尔教授专攻过舞台设计,在审美方面她有着异于常人的非凡感知力和敏锐洞察力。她穿衣的风格多被那个时期的其他女子所欣羡效仿,即使到了中年的时候,依旧风韵傲然,每次来女校讲课的时候,都会成为众多女生追慕的对象。

而在文学方面,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虽然在文学创作的数量上她比不上同时代的张爱玲和冰心等等女作家,但她遗留下的作品,例如小说《九十九度中》和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等,文学造诣深厚.有幸拜读她的诸多作品,记得有一篇题名为《蛛丝和梅花》的作品,两根常人眼中破旧甚至会让人厌烦的蜘蛛吐下的丝,在林徽因的眼睛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银色的蛛丝美丽玄妙而细致,与冬日初绽的秀劲梅花却是相得益彰,演绎出冬日一场浪漫诗意。可见此女子心性里除了精神的睿智之外,还有一种诗意的剔透和唯美的浪漫在里面。又如其中句子“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多可窥见她在现实生活里的大抵风貌,浓重的文人气质和些许对自然造化的的虔诚气息。

就是这诸多迥异的特质在她小巧玲珑的身躯里,又会交融成怎样的色彩。我听闻澳大利亚有一种珍贵宝石名为欧泊,一度被欧洲皇室贵族所钟爱。它的英文名称是OPAL,源自于拉丁文中的OPALUS,意思是“集宝石美于一身”。这种宝石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宝石,它独一无二,且拥有变化多端的神奇色彩。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用美妙的语言来形容它,:“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我想这位传奇女子,大抵就如同这块欧洲王室所视为珍宝的“欧泊”一般,举世而无双。

而这大千繁复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爱这不息的变幻。

【十二】

那些每日三省吾身,摇头晃脑的吟诵四书五经、百家之说的古人曾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蔟;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而在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眼里,书中却是有着一座极其浪漫的名为乌托邦的城池,而这座美轮美奂的城邦里居住着一群如玉石般耀眼的才华横溢的人。

初见林先生是在一组昏黄老旧的民国照片上。老照片本身就有一种古旧的味道,似是穿越了历史的厚重尘埃,让时间的记忆恒久的定格在那一瞬间。而那温婉的女子,只着一袭青布衣衫,眉眼清透,挽一个慵懒的髻,温柔的站在那一地琐碎的日光里,被后世著述成一首唯美的传奇诗篇。

就如张爱玲所说,民国名士中就有那么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而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在民国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里,被众多名流之士一见倾心的女子。

《汉书·郊祀志下》有云,“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这样秀外慧中、才貌兼备的奇女子,自是可遇而不可求。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守候她而终生不娶,而梁思成为了她从事建筑研究进而成就一代宗师之业成为学界泰斗。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为了她曾抛弃妻子,而他生命里最后的时光竟然也和这个女子牵扯上了关系。他不过是想乘坐飞机赶赴她的建筑学演讲。

莫要说男子钟情于她,就连我这个出生于现代的女子也同样倾心。我见过太多古人笔下的皮相美人,对美女的审美也是自成一格。或香腮玉雪,峨眉青黛。或媚眼如丝,妖娆万千。或雪肤冰姿,脱俗大气。可封建王朝的根深蒂固的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子之美于古人,不过是束之于皮囊。而对于风气渐开的民国知识分子来说,空有美貌的女子也不过是流传于俗世的赝品。无论外在的痕迹被勾勒的多精雕细琢美轮美奂,皮囊打磨的多么妖娆且蛊惑人心,也唯独少了一种清韵,一抹精魂,缺了些许灵气。就似那墨宝上的金龙,唯独缺了那点睛一笔,便不能腾云驾雾、冲破九霄。

而眼中的林先生之美,不单单只停顿于姿色之美,还有才情的旷世之美,风度的雍容之美,性情的坚韧之美。遗失在世间的倾城美玉,同为女子见之都要心生爱怜,又何况这世间的多情男子。

早年随同父亲林长民在欧洲的漫长游历,让这个女子在欧风美雨的沐浴熏陶下,在中西方文化的深度碰撞下,比同时代的男子有着更辽阔深遂的眼界。中国人的谦逊内敛,欧洲人的热烈大胆,在林徽因的身上结合的恰到好处。她可以身着一袭旧式旗袍,低敛了眉眼,演绎着旧式中国大家闺秀的一抹温柔。她也可以身着一身帅气挺拔的戎马装,带着欧式的优雅在骑马场上放肆驰骋。她可以机智幽默的与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谈笑风生,也可以低头伏案专注著述。

她在美学和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她曾跟从名师贝克尔教授专攻过舞台设计,在审美方面她有着异于常人的非凡感知力和敏锐洞察力。她穿衣的风格多被那个时期的其他女子所欣羡效仿,即使到了中年的时候,依旧风韵傲然,每次来女校讲课的时候,都会成为众多女生追慕的对象。

而在文学方面,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虽然在文学创作的数量上她比不上同时代的张爱玲和冰心等等女作家,但她遗留下的作品,例如小说《九十九度中》和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等,文学造诣深厚.有幸拜读她的诸多作品,记得有一篇题名为《蛛丝和梅花》的作品,两根常人眼中破旧甚至会让人厌烦的蜘蛛吐下的丝,在林徽因的眼睛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银色的蛛丝美丽玄妙而细致,与冬日初绽的秀劲梅花却是相得益彰,演绎出冬日一场浪漫诗意。可见此女子心性里除了精神的睿智之外,还有一种诗意的剔透和唯美的浪漫在里面。又如其中句子“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多可窥见她在现实生活里的大抵风貌,浓重的文人气质和些许对自然造化的的虔诚气息。

就是这诸多迥异的特质在她小巧玲珑的身躯里,又会交融成怎样的色彩。我听闻澳大利亚有一种珍贵宝石名为欧泊,一度被欧洲皇室贵族所钟爱。它的英文名称是OPAL,源自于拉丁文中的OPALUS,意思是“集宝石美于一身”。这种宝石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宝石,它独一无二,且拥有变化多端的神奇色彩。古罗马自然科学家普林尼曾用美妙的语言来形容它,:“在一块欧泊石上,你可以看到红宝石的火焰,紫水晶般的色斑,祖母绿般的绿海,五彩缤纷,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我想这位传奇女子,大抵就如同这块欧洲王室所视为珍宝的“欧泊”一般,举世而无双。

而这大千繁复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爱这不息的变幻。

【十三】

猛然一看,题为"目送",细细想想,我们不也正是在不断地目送吗?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而读者痴对此书,也是目送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的文字翻过,直至最后的一纸空白......

也许你不曾听过龙应台这个名字,但她确是台湾的一位著名作家,她曾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而这本《目送》便是她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亲密互动的典作。她那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言语必将会让你记忆深刻。

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情感,深深的认识。在作者的笔下,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在这些一个个与自己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的背影,看到的不是别离时难分难舍的忧伤,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无奈,这些淡淡的失落与淡淡无奈里寄托着的不仅是她对儿子与父亲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对这人生必经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让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女儿热泪满流,但让我心底一震的是,《目送》里,她注视着儿子和父亲那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的背影,而对于那内心世界里距离越来越深的背影,作者有着的却是深深的理解与欣然接受的旷达情怀,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它飞,让它走,不必执着的不放手。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篇,第一篇便是置于卷首的《目送》,据说是在港台和海外流传最广的一篇。这篇文作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作者一开始似乎预示着这样的结局:孩子总有一天是会长大,会成熟的,那个时候,孩子的人到他的内心,已完全不再属于母亲了,总有那么一刻,他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越出母亲的"树篱",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文章中,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是孩子与妈妈之间的第一次离别,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围。"如果说,母亲曾经深深的把根扎在孩子的心底,那么,在儿子长大的瞬间,孩子已经把母亲从他的内心世界里不自觉的赶出来了,并且加上了一堵厚厚的墙,一堵有门而母亲却打不开的墙。那仍然还是母亲的孩子,可是,孩子更是孩子自己。母亲再也无法猜透孩子的心了。

母亲与儿子的送别,女儿与父亲的送别,这两者似是截然相反的,对比于儿子的"残忍",女儿似乎是时时刻刻的爱着父亲,对比于正为儿子疏离而无奈的母亲,父亲似乎旷达的接受着,甚至,父亲还刻意的提醒着自己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而此时此刻,这本应由女儿担忧的问题却由父亲首先想到了,而且,他说得那么的旷达,走得那样的潇洒,仿佛这并不是一件什么伤感的事。"我"去看医院里的父亲,"赶回上班的时候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父亲并没有回头,而默默注视着的,是"我",默默依恋着的,还是"我"。

面对与亲友之间的别离,我们有着的放不开的依恋;面对孩子心灵的疏离,我们感到的是酸酸的楚痛;面对至亲之人的死别,我们心头涌上的是无尽的悲伤;面对这一个个远离的背影,有谁能做到欣然的接受?如果将文章里的儿子与母亲,女儿与父亲串联在一起,那就成了一个人必经的人生阶段。文章里,母亲目送着的是儿子与父亲的背影,同时她目送着的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这人生的规律是自然的,不是孩子已不再爱你,也不是父亲不接受你的爱,只是,爱的深度不同,爱的方式也不同。而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旷达的理解,旷达的接受。正如龙应台告诉我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不必追,真的不必追了,面对他们的背影,淡淡的忧伤是自然的,只是,不必执着的不放手,既然他们选择旷达来爱你,那么,你也旷达的爱他们吧!

与之相比,"在大陆的集体心灵旅程里,一路走来,人们现在面对的最大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因此我也很赞赏《(不)相信》这篇,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便是百看不厌,句句扣人心弦,耐人寻味。"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这当中包括"文明的力量"、"正义"、"理想主义者"、"爱情"以及"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不过,"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此外,也有"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比如"性格决定命运"、"色即是空"、"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实让人失望,但希望亦非绝无。正如鲁迅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希望来自于行动,为了行动必须相信。

这篇抒情性散文既有龙应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流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我从中收获了许多。最后我想以开头的那句话给大家一些遐想的空间:书名"目送",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而读者痴对此书,也是目送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的文字翻过,直至最后的一纸空白......

【十四】

现在想想,小时候读书就像在贫瘠沙土上奋力生长的一株豆芽,在没有养料的沙地上拼命汲取,那时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读书。 

学前,在姥姥家玩,除在大舅家和同龄表哥、表妹玩之外,就是到二舅家。二舅当工人,家里条件好些,给比我大几岁的表哥买了好些小人书。我那时非常着迷,几次想央求舅舅给我几本,可又不敢说,只好赖在舅舅家里看。当时那些小人书的内容已经基本不记得。偶尔一些片段的影子还会从脑海中浮过。当时最为高兴的是在年前回家,因为我常住姥姥家,母亲年前必来接我。二舅看到我要回家,便给我最喜欢的过年礼物,一两本小人书,我非常高兴,恨不得马上就能回家安静地看书。有时半路上沉不住气,便会慌忙翻看几眼,饱饱眼福,到家之后必定是先睹而后快。 

那样的日子如干涸的土地吸收水分一样快乐而满足…… 

上小学时,母亲再也不让我像小时那样整日畅快地呆在姥姥家。我也有了小时的玩伴。我小学的同学,和我家住在一条老街上。她爸在军队工地上管理图书,于是她家各种有趣的书便绵绵不绝起来。我看在眼里真是羡慕。当某一天我在同学家看到一本《西游记》时,那时便已经是两眼放光。征得玩伴同意,我搬了个小板凳,坐在一边,安安静静地看起《西游记》,一页一页的情节是那么神奇,那么吸引人。我也不知道在看小说时,玩伴在家里玩什么,叔叔婶婶在忙着什么生计。只是觉的天怎么一会儿就黑了?是怎么黑的!弄的我一头雾水,只是一低头的时间。抬起头,迷茫中看到玩伴家里已经要开饭,我便赶紧把书给人家整整齐齐的放到一边,懒懒地打声招呼,头脑混混地回到不远的家里。晚上在睡梦里脑子里还晃悠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景。并且百思不得其解,孙悟空能够对着一块石头看到远隔千里的人,真是太奇妙了! 

整个小学阶段,看的书基本上是别人的,以后在初中和师范上学阶段也在断断续续的看书。 

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还是看书,做摘抄。总觉得自己那时特别笨,真是榆木疙瘩,怎么看书也是不开窍,只是不断地摘抄,摘抄------一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20几年前摘抄的十几本皮本子。还是对它们的感情很深,很深。偶尔也想过,()自己这么爱看书,怎么不写一点东西。可是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是那么生涩,那么没有内涵,连我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够去吸引别人?曾经参加过学校青年教师组织的文学小组,也曾经参加一些函授类型的辅导班。参加函授时寄出去的文字,被修改后寄回来,看到的是一片片红色批语,令人惨不忍睹,也令我大失信心。一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又重新拾起。后来慢慢释然,既然写的东西拿不出门去,那就写给自己看吧。 

随着时间的积累,随着自己断断续续地坚持,心里也渐渐有了一些谱气。即使自己写的东西不能发表,不能吸引别人,我也能慢慢地看到别人一些优美文章的优点,以及其独特之处。在学生面前能够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喜欢写作。 

在学生做课外阅读时,师生做完正常练习,我们便又开始自己独特地阅读欣赏,整个过程融进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有一次,在做完《母狼的智慧》课外阅读练习时,让学生自己默读,体会一下在这篇文章里还学到了什么?学生在经过几分钟思考后,有的说看到文章里面的一句比喻句非常吸引人,并且有感情地读出来。“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贴着地皮,写出了狼奔跑时的速度,黑箭,写出了狼为了救小狼,拼命奔跑的速度,以及她肚皮的颜色。另外这句话也把当时的背景很好的衬托了出来。这样的比喻句能够让文章更生动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思。 

另一个学生说,这句话意境才美呢:“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段落里面“惨白的月光,沙丘好像一座银子筑成的坟,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我看到了这句话,心里有种想哭的冲动,母狼也像我们的妈妈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惨白的月光,一座银子筑成的坟“,这两句话悲剧的背景衬托,一种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由情而发,我及时引导,白色的烛光也许是作者对母狼的一种祭奠之情吧。母狼死去了,她是为了保护小狼而死的,小狼的生命临时得到保护,可是两只幼小的狼他们以后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这里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学生们的担忧之情也溢于言表。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去写。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打开,拓展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 

每一天都会有每一天精彩之处,在自己用细腻心情观察生活记载点滴的同时,我也注意点拨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一个小片段,一个转瞬间,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笔尖去表露自己心声,自己刹那间的顿悟。让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一花一叶,一世界。” 学生既学到新知识,我也得到教益,教学中获得愉悦心情。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多看书,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是我的心愿。

【十五】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我还没有真正做到:“读懂”,因为内心修养的欠缺,因为耐心的不足,很多时候都不是那么从容淡定。这个寒假,细细品读《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又一次涤荡了心灵。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我明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要求我们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有成效。

(一) 那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成了阳光帅气的“吉他手”。

高高帅帅的男孩逸尘,转到我们班不会学习,总是扰乱别人,比如把粉笔末抹到同学背后,把别人的文具弄坏,把墨水甩到别人脸上……真是让人焦头烂额。批评他当时会好一点,但不久又会故伎重演。怎样才能激起他的班级荣誉感?怎样才能让他学会与同学友好交往?怎样才能让他对学习感兴趣?我陷入了深思。决定慢慢了解他,走进他,读懂他。

通过和家长交流知道每天早上艺尘都要练2小时吉他,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吉他不能不练。试想9岁孩童面临枯燥的练习会多么反感,又无力反抗,只好呆滞,只好磨蹭。于是每天下午放学我都真诚地和他家长沟通好尽量早上不迟到,只要不迟到我就会在班会上狠狠表扬一顿。就这样,一段时间后迟到现象越来越少了。

后来又和家长商量假期周末不要老让他弹吉他,适当玩玩,分清学和玩的关系。这个国庆节逸尘不但尽情玩耍了,还主动提前两天就写完了作业,为此家长十分感谢老师。

为了更好的培养他学习的积极性,元旦学生才艺展示,我推荐他和爸爸一起上台演出,舞台上,他神采飞扬、自信大方,现在的逸尘真的活泼可爱了很多,学习进步也很大,吉他弹得也越来越好了,先后多次去天津演出,还要去德国留学呢,看着那个和我个头差不多高的帅男孩,真为他的转变而高兴,而这个读懂他的过程我也学会了等待和包容。

(二)任性倔强的“小公主”成了班里的小才女。

葳葳,很聪明的小姑娘,能说会道,人也特别漂亮,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可是在生活及与同学交往方面就太让人头疼了。

“你们班的葳葳啊,今天科学课做实验,又弄洒了一地水,别人用小水杯或其他可以盛水的容器接水,唯独她用垫纸卷起来盛水,说了也不听,真气人!”“老师,葳葳上英语课又和老师犟嘴了。” “王老师,你看葳葳吃饭,不好吃的饭吃一口吐一口,没有同学再愿意和她坐在一起了。”……面对种种问题,我找她谈话,希望她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她漠然地听着,不服气地说着她的“理由”。因此给她调了很多同位,结果,每次我都要被她气晕了,感觉怎么这么小的孩子这么顽固倔强,难以改变?

于是我决定家访,记得家访那天天很冷,我带着和葳葳同岁的儿子去的,到了葳葳家,我们冻得手都麻了,这时,葳葳给我端了一杯茶,羞涩地笑着,我表扬她真懂事,老师心里暖暖的。这时,她又邀请儿子和她玩玩具,参观房间,听到他们快乐的声音,我知道一切都可以转变。从和家长聊天中得知从小葳葳跟着姥姥姥爷,老人包办的有些多,又和妈妈的教育不一致,此时我已经明白,葳葳的这些问题其实也反映了家庭问题。我真诚地反应了葳葳在校的情况,然后分析了她存在的问题。“只有学会爱别人才能让别人爱你,去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家长点头表示一定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爱,学会与同学相处。

再回学校,我找葳葳谈话,肯定了她的优点,教给他与人相处的方法,现在,葳葳能做到接受别人的建议并试着改变自己,会邀请同学一起做作业,周末一起去活动游玩,还受到同学邀请参加同学生日聚会,朋友越来越多了。

现在葳葳五年级了,我针对她喜欢文学的特点,班级有征文比赛,我推荐她参与,于是一篇篇《爱是陪伴》《珍惜国土资源》《母爱似水》倾泻而出、动情流淌。对于孩子的可喜变化,对于家长的惊喜惊讶,我暗自心花怒放,春暖花开。读懂孩子,我学会了智慧和从容。

读懂学生,是一门科学。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优秀地学生还是调皮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引导,我们的关爱。

而我们也会在这个过程渐渐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精彩的可能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牵着他们的手,用情浇灌。在那里,我们学着宽容理解、耐心等待、读懂欣赏。与孩子是一种慈悲,与家长是一种幸福!与自己是一种收获!

【十六】

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一书。全书分四辑,围绕学业、亲子沟通、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共有4xx月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一个个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作者杨敏毅采用故事叙述和心灵对话的方式进行写作,增强了案例的可读性。在每个案例后,还添加了“聆听手记”,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对案例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科学诊断。

我读后,自感受益匪浅,愈来愈感到自己责任的沉重,愈来愈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同时又愈来愈感到自己教育教学艺术的苍白。是的,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教育他们时,都应充满着爱的暖流,仔细地读懂每一个孩子,有区别地对待每个同学,不论何时何地。正如一位知名教育专家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花蕾,每个花蕾都渴望绽放美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花朵,每个花朵都不可能同时绽放;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鲜花,每朵鲜花都不可能拥有同一种颜色。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学生?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怎样才能做到既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又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呢?我想,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懂学生三部曲

其一,要读懂学生,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咨询

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情绪表达,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的成长。

其二,要读懂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有自身的

品质与行为原因,也有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它们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改变学生,需要从改变亲子关系、改善师生关系入手,在提升个体心理品质的基础上,做好优化个体生活环境的工作。

其三,要读懂学生,教师还要知道,在繁杂的学生心理问题表

象下,实际存在的情况可分为三类:一般情绪问题、有偏差的行为障碍和严重的心理疾病。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善,我们需要准确而适度地把握学生的情况,采取心理辅导、心理矫正和心理治疗等负责而有效的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各不相同,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手段也略有差异。

二、师有五心自步高

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一路前行,颇多感触。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为师者应有“五心”,则教育教学方可水到渠成,行云流水,了无痕迹。

(一)坦坦荡荡朴素心。与骏马一起,有扬鞭奋蹄之欢;跟雄鹰齐飞,有翱翔蓝天之趣;同鸡雏为伍,有寻寻觅觅之味。老师所遇者不可能都是天才、神童、大智的孩子,更多的是与平平常常的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只要同行,就应无怨无悔,教育人需要平静淡雅,一生就是在细心描绘一幅浓淡干湿总相宜、虚实疏密情亦浓的中国画,不会有浓笔重彩,也不会有飞黄腾达,更不会有荣华富贵。我们只有坚守住一颗朴素的心,才不会迷茫,才不会倦怠,才不会平庸。

(二)深深切切真爱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之所在。爱是一种唤醒,如果把我们的孩子们比作花朵,那我们就天天生活在花园里。这种爱不是激情澎湃、惊天动地之爱,而是润物无声的博爱,不是在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幌子下的偏爱,更不是“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听之任之的溺爱。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要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爱,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或者掺杂一些功利因素,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了。

(三)层层叠叠包容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更是一种智

慧,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包容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咀嚼到了个中滋味,真正地拥有广阔的心胸,坦然和自然地包容孩子们的一切,才是活出了真正的教育人生。教师应该是宽阔的草原,接纳所有孩子们驰骋;教师也应该是无边的海洋,任由孩子们畅游嬉戏。这样学生就会以健康的心态改正自己的过失,包容之心是会感染的。教师不在真空管中生活,还要应对许多来自社会的干扰,那么我们就用心去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和谐和美好吧,做一尊弥勒佛,笑纳各方“香客”。

(四)纯纯净净虔诚心。教育关系国家民族未来,是神圣的事业。为师者,忠诚为要,有了对教育的忠诚,才能对事业热情执著,才能有独立的人格,才能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爱心,让自己的灵魂在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保持一份恬淡和平静,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坦然面对学生,不让自己的精神防线在现实面前有一丝的裂痕。只要有了虔诚心,我们就不会事业倦怠。于永正老师满头银发,上课时依然躬身贴近孩子,还是那么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不就是一个教育人虔诚的注脚吗?

(五)清清冽冽顽童心。童心是没有被污染的净土,是描绘最美图画的白纸,语言无忌,行动无拘,不羁于外界评说,只要快乐即可。李白得意时狂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便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没有顾忌,惬意之极。老师就要永葆童心,做一个老顽童也无妨,也不伤大雅。李镇西老师的一幅幅和孩子们同乐同趣的照片,表露的不正是纯净的童心、意趣吗?

我坚信,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朴素心、真爱心、包容心、虔诚心、顽童心,怀揣一份希望,身披一路阳光,我们就会走在幸福的朴实的教育路上。

三、持之以恒足迹深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

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把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是不平凡。有一个词语叫“伟大”,伟大的前提就是坚守,就是不离不弃。

目前,新学期已然开始,正值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沐着这杨柳东风,奋力前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想,我已在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上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今后的工作,且宜不用扬鞭自奋蹄了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书香征文(教师)精选16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