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读《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读《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38:14 | 移动端:读《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梁家河》一书主要描绘了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的岁月,以及梁家河的发展变化。这里小编带来的是读《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大家进来看看吧,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梁家河》一书,生动地描绘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知青岁月,以及梁家河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近日,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这是历史赋予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而对于广大的基层干部而言,更需努力汲取《梁家河》一书的宝贵营养,坚持秉承“梁家河”精神,立足基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民公仆。

梁家河精神是“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政治生活的主题,更是每个基层干部都应坚守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的知青生活,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陕北高原。而离开梁家河之后,习总书记并没有忘记梁家河的乡亲们,“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他时常给当年的“小伙伴”们写信捎话,鼓励他们给村里多出主意,帮助全村都富起来。作为基层干部,每天都在和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人民群众就是“根”,正所谓根繁才能叶茂,不论是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非领导岗位上,每一名干部都应甘当“绿叶”,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梁家河精神是“要为人民做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带领全村人民打水坠坝、建沼气池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梁家河留下了一笔笔丰厚的财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每一名干部的奋斗目标。基层干部更需要秉承梁家河精神,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目前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基层干部都应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做好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梁家河精神是“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梁家河,“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走进新时代,要有新面貌,这不仅是对梁家河的期望,更是对每一名基层干部的新要求。新时代面临各种新问题,要想真正做到“新担当新作为”,固然离不开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更需要基层干部积极与时俱进,充分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又要加强政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自我发展道路,不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篇二】

习近平缘于其父亲的教诲及其姨夫姨母的教导,他非常注重“团结群众”,这里说的“团结”就是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他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他的姨夫教导他说:“我们那个时候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依靠群众依靠谁?当然要靠群众。”习近平带着这样的“团结观”,开始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农村。

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他和梁家河的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他包容、关心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他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他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等等,乡亲们评价他说“近平这后生仁义”“在近平眼里......没有看的起谁,看不起谁。”他离开梁家河前嘱咐石春阳说:“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后来考入延安师范学院的“铁锁”武晖说,受习近平的影响,他要求自己少说多做,做行动上的巨人。习近平说了一句让梁家河小学校长刘永耀震撼的话:“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实事。”“黑子”王宪平说:“近平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可是哪一所高等学府、哪一座象牙塔里都学不到的真东西!”他说他要向习近平学,心里装着老百姓,要留住身上的泥土味。这些都饱含着习近平为民的情怀和初心。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从《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中汲取营养,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铭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三】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习近平

1969年1月13日,习近平登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对于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而言,与其说是开展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倒不如说是一种“逃离”。习近平从一开始的兴奋变成失望,从好奇变成习惯,从苦闷变为快乐,这些心态上的快速转变,也使习近平很快适应了梁家河原始的生活环境,并积极投身到建设梁家河的行动中去。他与当地的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作,从刚开始挣六个工分到两年后能挣壮劳力的十个工分,克服了被虱子咬、吃不饱饭、自然环境恶劣等困难,习近平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

自1974年习近平突破重重艰难,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群众们打水坠坝、修沼气池、成立铁业社、打甜水井、开扫盲班.....解决了群众吃不饱饭、喝不上水、烧不起煤等问题,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

七年时间,习近平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城里娃成长为一个受人民敬爱的好支书,其中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但这些艰苦磨难又成为习近平人生路上难得的宝贵财富,为他走上政治舞台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他的政治生活带来了曙光。

回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仅是那个陕西北部的小村庄,还有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朴实人民。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体现的“梁家河精神”更是影响了无数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

11个月前,我同16岁的习近平一样,满怀着激动、紧张而又好奇的心来到了曙坪,从此命运便与这个有着“曙光在望,润泽之坪”美称的小镇紧密相连,自此看曙坪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充满着亲切感。

一、吃苦意识

短暂的兴奋与新奇过后,我开始意识到压在身上的担子重达千钧。安康市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而镇坪县又处于安康市的最南边,虽然风景秀美壮观,但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18年是镇坪县整县脱贫摘帽之年,而曙坪作为全县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皆在前列的镇,在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工作中必定是首当其冲。每当面临工作中的困难时,总是想起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相比起当时吃不饱饭、睡不好觉,承担超负荷体力劳动的境况来说,如今的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当年小小的少年习近平坚持过来了,我想我也能。

二、学习意识

习总书记是一个爱看书、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人。当年来到梁家河时,他带了个棕箱,里面满满的都是书,帮他拎行李的后生忍不住嘀咕这个北京知青是不是带了金元宝。除了那个棕箱,还有一个皮箱,里面也装满了书。“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总书记如是说道,在借住的窑洞里,在挤了六个人的大炕上,习近平常常一个人点着煤油灯看书,一看就看到深夜,为了省油,只有将灯芯调得小一些。没有人知道,这如豆般大小的灯光给少年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

回想到自身,我们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拒绝读书,就算是读也只是走马观花,看过就忘,更别提有什么思考了。再加之现在网络通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各种交友软件、视频软件等,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读上一本好书。习总书记在参加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曾这样勉励年轻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的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三、务实精神

习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在他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他当选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水坝、修沼气池,为群众解决了粮食增收、烧火做饭的难题。他攻克了“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谬论,他抢着干重活累活,他挽起裤腿跳到带冰碴的水里。他在梁家河成立了铁业社;开起了日用品代销店、办起了缝纫社、磨房、菜园;带领社员打了一口甜水井,办起了扫盲班......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习近平为梁家河做的、让梁家河人民至今仍收益的实事。

结合如今的脱贫攻坚工作,时刻要求干部们为群众做实事,引导贫困户早日脱贫。“作风硬,脱贫赢”,作风要硬就体现在工作要做到实处,不可浮在表面。只有按照工作安排和要求去做,切实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的发展困难和需求,才能对标制定帮扶措施,精准制定帮扶计划,进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共建美丽富饶新镇坪。

【篇四】

学习宣传《梁家河》,坚定理想信念,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和际遇机缘,我们要认清自身使命,勇担时代重任。青年习近平在劳动之余从书中汲取丰富营养,而书本之外的火热实践也是追求真理的沃土,那经过精确计算、细致勘查后打制的坝地至今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青年榜样习近平的光辉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加清晰,使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将“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负起来。一代代马列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持30年如一日地捧读马列经典、追求科学真理,将时代赋予的使命牢记在心,这与梁家河“大学问”高度契合。在新时代的条件下,马列理论读书社一直坚持开展理论学习、主题讨论活动,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弘扬梁家河“大学问”,更加增强我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心、恒心和决心,成长为新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篇五】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这个“根”,就是“初心”。

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两次回梁家河、三次给梁家河的乡亲们回信。2015年春节前这次回来,他说:“今天能够回来看一看,心情很激动,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其间,习近平让司机三次停车,深情地望着梁家河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几步一停留,一语几深情。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习近平念念不忘。”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的父老乡亲。这就是“初心”,源自“梁家河”的“初心”,他没有忘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书中描述,“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时常关注、关心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不管走多远,也不论分别多久,有一种牵挂总能穿越千山万水。”他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从《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中汲取营养,其中之一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源自梁家河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是从“改变梁家河面貌、推动梁家河发展,为群众做点实事”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既激励着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人民领袖、党的核心,也激励着共产党人砥砺前行、不断前进。

【篇六】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根留下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催人奋进向往的地方。也正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习总书记度过艰难困苦的7年,打出了人生最强的底色。形成了中国梦的源泉。

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的7年奋斗的知青岁月对的人生成长、成熟、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七年里,青年读懂了人生、读懂了中国、读懂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七年里,他收获了一部不着一字却受用终身的人生宝典、在这七年里他稳稳的走完了人生的第一站,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也为他未来开启更加光明的人生旅程、系好人生的其他扣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逆境中成长、又在成长中战胜一切困难,他的成长历程给他带去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我们可以骄傲的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责任在肩,使命光荣。”

梁家河精神,深入人心。新时代号角,催人奋进。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最基层的实施者和落脚点,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我们基层青年干部一定要忠诚核心、坚定信念;情系群众、扎根基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在干中抓机遇、在干中找办法、在干中破难题;要不怕困难,埋头苦干;要努力学习,博学求知。要在一次次‘为人民做实事’的实干中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用中国梦激昂青春梦。

【篇七】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就是习总书记对于梁家河的情怀。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青年干部如何在基层淬炼自我,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在全民奔小康道路上奉献力量。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做实事的崇高理想信念。从北京来到梁家河,面对种种落差,年少的他就坚定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这种信念和抱负,注定习总书记是一位不平凡的领导者。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深入群众中去,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切感受群众所需所想,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蓝图转变为现实存在作为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习总书记读书涉猎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让习总书记有了丰富的理论积累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讲话引经据典,都是来自于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之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抗压担责的精神。面对群众贫穷的生活,习总书记敢于担当,带领村民办合作社、建沼气、打水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困难,习总书记从不退却,扑下身子解决一切难题,方便了村民采购、用上了沼气。作为青年干部,对群众,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为群众做出实实在在的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收益。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总书记的信念,也是我们要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要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坚定理想、立志成才。

【篇八】

纪实文学《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和梁家河群众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我们学习研究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梁家河》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在实处,在选拔干部时多到基层一线了解干部、观察干部;在制定政策时,多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把握群众意愿,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从《梁家河》中汲取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岁出头就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敢闯会干,敢于担当进取的力量,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真正把那些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来的干部用在关键岗位上。

从《梁家河》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力量。苦,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面对艰难困苦,他没有怨言,而是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把党赋予的各项工作完成好,以苦干实干成就事业。同时,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选派到急难险重的实践中去淬炼、去升华,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从《梁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奋斗史。在打坝淤地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正是他的模范带头,梁家河村先后建成了14座淤地坝,成为了乡亲们收入的聚宝盆。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从中汲取向我看齐的表率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凝聚起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篇九】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是习总书记、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篇十】

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在习近平看来,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农历二三月,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回忆起劳动场景,社员梁新荣感叹:“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习近平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让人感到踏实,也充满力量。对此,习近平说:“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实践证明,习近平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不仅插队时这样,直到省、中央肩负重任依然如此。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十一】

《梁家河》用朴素的语言、纪实的方式,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录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梁家河蕴含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深入群众和踏实工作。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弘扬梁家河精神做新时代的优秀组工干部。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把群众记在心上。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吃苦耐劳把责任扛在肩上。总书记当年到梁家河插队时要过“四关”,经受身体和思想上双重的痛苦,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筑坝淤地、修建公路,经过七年的基层磨练以实干的作风和担当的精神,让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当前,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一定要以攻坚克难,抗压担责的精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做到勤学习爱读书。总书记勤读书,爱读书的优秀习惯,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更因该要勤读书,爱读书,做新时代优秀的组工干部。

【十二】

近期,通过学习《梁家河》和结合我这近几个月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觉得《梁家河》此书的博大精深,读此书可以重温习总书记的青年路,体会我们这一代人不曾经历过的生活,用总书记的生平指导我更好的工作。

为民服务必须实打实。“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常心”,做为党员干部,尤其身处一线,要时刻做到以民为镜、永葆初心,经常反省有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天该为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没,还有哪些贫困户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户一户去对照,一件一件去对照。

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群众素质参差不齐,百姓百姓百人百姓,百人百性,我们必须一碗水端平,不分贫富贵贱,坚持实事求是,因户精准施策,才能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为人必须公道实在,只有公道实在,老百姓才有可能把你当做“自家人”,要做到“五要五不要”:要沉下身子,不要摆官架子;要掏心窝子,不要刷嘴皮子;要甩开膀子,不要喊破嗓子;;要干出样子,不要做出样子;要扎下根子,不要当水油子。

【十三】

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那么,我们这一代青年基层党员干部该如何淬炼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基层组工干部呢?

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我们要向总书记博读天下的尚学精神对标看齐,锻造过硬本领。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习,在实践学习,加强工作能力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我们要向总书记实干攻坚的使命担当对标看齐,坚定扛起责任。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作为基层一线的组工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着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加强各领域党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突破,体现责任担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