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40:25 | 移动端: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大家一起构建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吧!

摘要:“三河六岸”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是扬州市江广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在江都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都区“三河六岸”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三河六岸”的生态环境依然较为脆弱。党的十九大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三河六岸”以宁静、和谐、美丽。

“三河六岸”指芒稻河、金湾河、新通扬运河三条河流及两岸地区,是由西起金湾闸,东至江都桥,南至长江口的水系、岸堤、江滩、湿地及公园构成的生态系统。20世纪60年代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时,“三河六岸”地区总体上属于农村水生态系统,污染较少,水质良好。近4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三河六岸”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工业生产与城镇生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三河六岸”已总体上由农村水生态系统转变为城市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压力明显增大。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都区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大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制定并推行《江都区“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三河六岸”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三河六岸”既在国家发展中蕴含着巨大的生态资源价值,又在城市化进程中显现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尽管目前“三河六岸”生态系统已得到了较好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相比,“三河六岸”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1.严守生态红线。根据《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规定,“三河六岸”区域内的江都引江工程管理处风景名胜区、芒稻河(江都区)清水通道维护区被列入一级管控区。按照相关要求,江都区对管控区上下游设置长久性界碑、交通警示牌、行为警示牌、保护区宣传牌等,对一级管控区沿线设立护栏等隔离防护设施,防止人畜进入,同时,禁止一切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2.开展专项整治。按照“一个饮用水水源地、一套整改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对芒稻河江都城区水源地开展专项整治。完成了一级保护区内砂石码头及堆场、水泥装卸码头的关闭、拆除、搬迁工作;完成了二级保护区内江都区海阳船厂等11家企业、

2家养殖场及饭店拆迁工作。同时,针对一级保护区内存在G328国道(老宁通高速)芒稻河大桥贯穿的问题,制定了巡查机制及《危化品事故处置预案》。

3.推进生态搬迁。按照相关规划,对江都区所属的三河六岸片区分三期开展拆除工作,共拆除各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其中,对航运公司棚户区、幸福小区、建乐村的499家住户进行拆迁改造,共拆除住宅房屋面积约4.3万平方米。同时,对扬子江电缆厂、长青兽药厂等10家企业进行依法拆除,拆除非住宅房屋面积约4万平方米。

4.实施生态修复。将北起龙城路、南至沪陕高速、岸线长约10千米的三河六岸先导段定位为水源涵养带、休闲景观廊,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如对位于仙女庙大桥南侧的老垃圾场进行封场施工并进行绿色景观提升。同时,在该区域规划建设6个体育休闲公园,并在威士曼药厂的原址上着手建设江淮之眼主题广场。在江都区城建、环保、水务等部门共同努力下,“三河六岸”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金湾河、芒稻河与新通扬运河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其中芒稻河达到了Ⅱ类水质,新通扬运河达到了Ⅲ类水质;河道变得宽阔平整,恢复和提高了河道的引排能力;河岸由原来的船厂、码头变成休闲体育公园、绿化带,目前已建成龙川体育休闲公园和龙都、新都、玉带三个社区体育休闲公园,既方便了居民休闲健身,又提升了城市景观。

二、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1.倡导绿色生活,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三河六岸”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目前“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本上由政府各职能部门参与和承担,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力度也不够。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和推行绿色生活方式,营造保护“三河六岸”的社会氛围。一要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结合世界水日、环保日等节日,在镇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美丽‘三河六岸’———我们在行动”等宣传活动,提升市民保护“三河六岸”生态环境的行动自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重点,开展与水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江都日报》《江都新闻》、江都门户网站等渠道,跟踪报道江都区“三河六岸”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与最新进展,厚植生态保护的土壤。二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在“三河六岸”沿岸科学规划和新增公交路线,大力发展绿色公交,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出行;加强“三河六岸”沿岸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可以在该区域设立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共享单车停车推荐点,让市民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行阶梯式水价,通过价格杠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三是强化生态共建共享。要完善“三河六岸”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布“三河六岸”的水质、河道植被等信息;建立政府部门、环保社会公益组织、群众代表三方参与的协作机制,实施环保信息共享。

2.加强红线管控,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红线是“三河六岸”限制开发的“高压线”,也是科学规划布局的“底线”,更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安全线”。一要严格红线管控。加大对江都引江工程管理处风景名胜区和芒稻河(江都区)清水通道维护区这两处一级管控区的保护力度,保障警示标牌、界碑、隔离措施设置到位,并且禁止一切非涉水项目。对“三河六岸”沿线两侧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迁。同时,在沿岸3千米范围内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加强环保大数据应用能力,构建“三河六岸”污染源、水质等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该区域环境动态,提高监测、监管和预警能力,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三河六岸”地理位置特殊,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应将该区域定位为水绿交融的生态走廊、水源涵养带。要根据生态功能、主体功能,将“三河六岸”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3个区域,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别化建设策略。禁止建设区内,除必要的功能性设施外,禁止商业开发;限制建设区内,可以适度建设体育公园,发展旅游非建设项目和农业无污染项目,公园内仅允许建设与公园相关的配套设施,旅游非建设区仅允许建设少量游览及服务设施,农业区以绿色农业为主,控制开发;适宜建设区内,要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控制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及强度。

3.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江都区在“三河六岸”区域的综合治理上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该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继续加强该区域水污染防治刻不容缓。一要进一步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开展“清水行动”,实行河段清淤,清理河面杂草、河底淤泥,确保河水清、河道通;加大城区污水处理力度,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及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水上运输污染防治,依法配备船舶污油、船舶垃圾回收设施,健全完善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运行机制,防止污染物进入河道污染水源。二是实施绿色长廊工程。要按照定地点、定树种、定数量、定标准、定时间、定责任的工作要求,结合“清水走廊”整治工作,全面建设沿岸生态廊道体系。重点要在“三河六岸”沿河100米范围内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在沿岸50米范围内,选择一些大规格绿化树种进行景观绿化;在沿岸50—100米范围内,进行防护林建设,发挥防风护堤、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功能。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三河六岸”区域环境应急管理机制,成立应急指挥办公室,明确应急处置过程中责任分工,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动态风险源管理库,加强部门间突发污染事件的信息共享,确保水源安全。

4.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生态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充分凸显了推进长效机制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江都区应深化改革创新和模式探索,用制度保障“三河六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议成立由环保部门及高校专家组成的权威评估小组,对“三河六岸”的生态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全面的评估结果,结合江都区“三河六岸”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积极向上级环保和财政部门争取生态补偿资金。二是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推进项目排污指标获得由无偿向有偿获得过渡,进一步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体系。三是建立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坚持“谁治理谁受益”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运用经济杠杆促进“三河六岸”污水治理和生态保护,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方式向专业环境服务公司购买治污服务,提高污染治理产业化、专业化水平。

5.坚持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三河六岸”。以建设美丽“三河六岸”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打造“三河六岸”生态环境新格局,确保生态环境状况和绿色发展指数逐年提升。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优化增量、提升存量、淘汰落后的思路,坚决清退闲置、污染、高能耗的项目,着力推进三次产业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环境评估,对项目准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坚决将不符合产业导向、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拒之门外。二是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江广融合深度发展进程中,要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体系。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着力构建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生态旅游5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扬州风景名胜的辐射作用,整合“三河六岸”沿岸生态景观走廊、美食等独特资源,将传统的瘦西湖、大明寺、个园的旅游,延伸到“三河六岸”,大力发展集休闲、景观、饮食于一体的旅游业。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加强三河六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