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以及创业是目前大学生毕业的重要工作,对此,有专门的课程改革研究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是多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要建立多层次、全面、高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从转变观念、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入手,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政府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能给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求职与创业。高职院校的专业与学生个体有着自身特点,就业模式也与一般高校有所不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就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高职院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系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因此,建立多层次、全面、高效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
一、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建设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课程重视不够,指导与服务不连贯。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必修课,基本上是在毕业前一年开设,课时数的分配和其他专业课比相对较少。所以,一学期十几个课时的学习达不到学生和教学需要的效果,且还包含就业和创业两部分的内容,课时量无法满足需求。2.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多层面的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方面都显得过于老化,与现实社会脱轨。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指导简历制作,如何写求职信,就业与创业政策的分析等,缺乏全面与现实接轨的指导与服务。指导内容也泛泛而谈,并没有实现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从课程中没有获取太多有用的技能和信息,有的甚至还不知道真实的求职现场究竟是什么样。3.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该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即老师传授,学生听,并没有给予学生真实的就业环境,学生也没有真实的就业体验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普遍对课程不感兴趣,就无法达到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良好的效果。4.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的专职人员以及就创业课程的专业教师人数不多,各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具有职业指导咨询师资格的也很少,并且等级不高。所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性不强,难有实效。
二、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从理念上转变对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就业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来探索。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全过程性的指导与服务,这门课程应该贯穿大学始终,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成连贯的体系,这样的系列课程也必须是公共必修课,课时数不能少于20课时。2.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是课程的核心,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工程。首先,教师团队的组成可以是多元化的。教师团队可以由学校辅导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企业人员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多元组成。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开展专业的教师培训,让教师深入企业,把学生带进真实的就业环境上课。从理论和操作两方面入手,建立教师考证上岗制度,大力推进教师考取专业技能证书。3.建设全程化、多元化的课程。(1)坚持全程、全方位的课程目标建设。现在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不再只是面向毕业生,现代企业需求的能力也不仅仅是求职技能、面试技巧等表现能力,而是要求学生对行业背景、就业前景有较透彻的理解、心理适应能力强、职涯规划明确、时间管理能力强等。因此,就业指导与创业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做全程性的指导,根据市场需求,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层层递进地开设不同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分为三个阶段:①大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素质,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启蒙也来源于这个阶段。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理念课程,针对大一学生传达创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②大二阶段。这一阶段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让学生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评价和积极探索职业世界,坚持正确的择业观,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创业教育方面,这个阶段应该结合专业课程,在创新创意方面多给学生制造实践机会,把之前的创意转化为实务。③大三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求职的一般技能和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包括简历介绍、模拟面试等,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去真实的求职环境体验,举行模拟招聘会进行实战演练。此外,学校应该提供实习场所供毕业生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还应提供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把创意转化为成果。(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课应以教育学、心理学等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添加实用的实践部分,如模拟面试、案例分析、名家讲坛、优秀毕业生座谈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3)建全教学组织,建立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在各高职院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可以是就业指导中心也可以是通识教育等部门。该教研室负责全校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目标的确定、职业素质的培养、择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三个方面。(4)创建招生、就业与教学合作的机制,共同促进人才质量提升。建立完善的在校生与毕业生信息资源库。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毕业实习期间的学生进行实习岗位、薪资等调查,对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岗位变动、薪资待遇与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调查。对毕业三到五年的学生进行职业表现、升迁情况、工作变动等方面的数据调查。与此同时,也能通过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目前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学校的认同度、专业学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程度等情况。最后,对于在校生也需要有完整的数据库,包括“职业目标调查”“专业学习意向调查”以及实习、实践与升学的意向。将学生各个阶段的调查数据做分析对比,分析同一届毕业生的职业表现、升迁路径、对能力与知识、在校体验活动的认知变化、对教学的评价、对母校的认同度和品牌评价,建立完整、动态的就业数据库,才能科学、客观地评价教育培养的效果。4.开展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课时数较少,创业教育部分没有形成体系,师资方面也显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大一新生入学就开展起来,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1)利用创业园大力推动学生创业。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创业孵化的场地和基本的硬件设施提供给创业的学生,但是在软件的支持方面略显薄弱。所以,在推动创业园、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要重点提高资金、政策等软服务水平。(2)建立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全员参与的课程。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应从大一开始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再结合专业学习,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最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孵化出大学生创新项目。(3)户外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笔者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95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团队户外素质拓展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这种模式的上课地点不局限在校园内、教室里,而是户外,讲授方式也不是教师单一的授课,而是全员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主题”,主题的设定可以根据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困惑与问题,通过情景体验式授课,让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其次,授课方式是团队合作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分团队完成目标等,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上体验团队的力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提升就业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最后,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小组考核,以团队协作的程度与最后的成果为考核依据,通过小组或者团队整体的协作结果来评定成绩,按贡献大小确定分值高低。通过成绩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学生个人、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来说都非常重要,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能给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必要的指导,在学生的求职与创业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必须朝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要建设全方位、高效化的指导与教育体系,成为真正让学生受益的课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