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自媒体都是要自己写文章的,你有什么感悟?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自媒体写作的学习心得,有兴趣的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我最近在写拆书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完一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非常自豪,反复读了几遍,也看不到问题所在,甚至觉得“拆书不过如此”。
但昨天听完一节直播课,我才意识到自己简直是在坐井观天!在一个小时的直播课里,老师用于举例的书就超过十五本!并且能将这些素材联系起来,拓宽听众的认知。
反观自己,除了写一些狐狸和兔子的小故事、举一些房价上涨的旧例子,我找不到其他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找不到其他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文章,这就是差距!
正如: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我真是“自信”过头了。
我将直播课程里几个不错的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那些想写或者已经在写自媒体的朋友。
01 底层逻辑
有时我们看到一本书觉得很不错,那它究竟“不错”在哪里呢?有时我们看到一本名著,那它是如何成为“名著”的呢?
是因为书的底层逻辑!老师引用了很多作品来解释这些问题。
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底层逻辑是人性本善;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底层逻辑是欲望的恐怖;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底层逻辑是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徘徊。正是这些经久不衰的底层逻辑在一直吸引着读者,也让作品成为经典。
我们只有找到素材的底层逻辑,才能将素材吃透,才能灵活运用。
02 素材池
为什么我们感觉没什么东西可以写?为什么有时找到灵感,开始码字时又不知道写些什么?
因为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素材都没有,再好的灵感也不能变成一篇文章。
因此老师在直播课中提出了建立素材池的观点。通过大量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素材池,在写作时能及时、准确的找到内容来写,这也是为什么拆书前要先多读书。老师也提出了由小组建立素材池,大家共享一个素材池的想法,这样抱团学习能提高效率。
03 对标
除了建立庞大的素材池,还得打通素材的内在联系。想起一个就能想起一串。
一个素材只有一种用法吗?其实不然。
老师引用了《红楼梦》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通过找出这些作品里面的“同”与“异”来进行比较,让听众看到更多被忽视的地方。
素材不仅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可以用相同的素材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也可以用不同的素材对比来引发读者的思考。让文章内容更精彩!
一个小时的直播课很快就结束了,我被老师精彩的讲解所折服,我也因此购买了老师的写作素材运用课,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更好的运用素材。
想写书评、拆书、听书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我是被直播课圈粉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