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要注意,针对这些问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税收风险管理问题与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税收风险是指税收收入在能否准期足额入库上所呈现的不确定性,或是税收收入有发生流失的可能性。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让各个涉税主体遵从税法,保证税收收入准期足额入库。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就是按风险程度高低来划分企业,管理风险较高的企业,服务风险低的企业,对正常的企业进行引导。正确适当的税收风险管理可以引导一部分原先纳税不遵从的企业成为主动遵从的企业,尽量减少税收缺口。
一、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目前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识别风险目标,应对风险准备不充分。在风险目标识别环节,基本依靠设定好的风险指标在系统内自动判断,对纳税人的申报、征收、发票开具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出疑似存在风险的纳税人。在实际工作中,被税收风险管理系统识别出的这部分纳税人会掌握其中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反识别行动来躲避系统的筛选,这就产生了税收风险。在总局出台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了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和稽查等五种风险应对方式。明确各级税局应根据风险的复杂程度,从低到高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只能单一简化地选择风险应对方式,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和稽查三种应对方式应用起来相对复杂,仅依靠市、县一级风险管理部门难以单独实施。从目前运行情况看,由于征管资源和专业人才的限制,大部分地州都只会选择纳税评估手段进行应对,这样并没有实现总局分级分类选择不同应对方式的设计思路。
2.缺乏与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相应的统一组织机制
税收风险管理的推行,需要积极整合税务系统各级征管资源,明确各层级风险管理的职能,在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目前,只有少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大部分地区仍依靠传统的征管部门处理大量的日常工作,缺乏专业化组织机构支撑,难以进行税收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内部,各部门科室的工作衔接存在阻碍。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和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其中牵涉到多个上下级部门和不同的分管领导。然而各部门具体经办人员专业素质有高低之分,对风险等级、具体风险事项的理解也可能各有差异,导致各环节之间工作流转不畅,因而会影响税收风险管理效用的发挥。
3.纳税人相关的涉税数据获取难、利用难
税务局传统的征管逻辑即通过纳税人自己申报资料来证明没有逃税需要及时转变。目前税务部门在数据获取利用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一是部分关键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难。第三方信息的获取,目前没有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或更高一级法律法规予以保障。信息所在的各政府行政职能部门行政级别与国税局对等,不存在管辖或上下级关系,故经常以保密、不方便为由,拒不提供或不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二是数据整合利用不充分。目前税务系统有诸多数据资源系统,如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各地税务局的数据资源和数据系统及电子办税服务厅等,但海量数据散落在不同的平台,加上各个系统在编写口径上存在偏差,要综合利用起来还要加以整合。因此要获取高质量的数据,不仅要系统内部的整理,还要系统外部的配合。
二、加强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转变征纳关系理念,重视并研究推进涉税风险提醒工作
税务局可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模式,为大企业配备客户服务经理和一个由税务会计、审计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团队。为企业提供税务风险管理专业化支持,不仅注重在“客户”出错后进行纠正,更要注重在事前及时而准确的提醒。采取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大多数“客户经理”服务于多家企业,但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税务局专门指派专员负责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的对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这些“客户经理”与企业财务或税务主管直接进行交流并传递相关信息,审核和评估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局普遍提醒在申报缴纳过程中纳税人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针对个别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予以特别的事前提醒。这样全方面的优质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保障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2.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
大数据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要培养大数据思维,建立健全信息获取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管理当中。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联通,整合散落于不同系统中的信息,积极与当地第三方涉税信息平台联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要依托金税三期,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为基础,建立标准统一,数据集中的税收信息库和自然人税收信息库,完善金税三期决策支持风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运用质效。注重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然后把收集来的数据分类加工、整理总结,得出相应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再把这些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税收征管中,这样环环紧扣,不断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质量。
3.实行分级分类的风险管理模式,发挥最大的税收管理效用
纳税人承担两件事:一是提供基本信息,二是承担取证责任。纳税人对自己报送的信息和保存的资料要承担责任,在未来发生税收争议的时候,纳税人自己承担举证责任,则税务机关不需要大量的资料,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税务局把纳税人根据风险等级高低划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高税收风险企业采取调查、特别纳税调整,强制手段等方式;对较高税收风险的企业主要实行自查、重点检查的方法;对中等税收风险的企业,可以采用约谈,纳税评估,税务局辅导其进行自查的模式;对于低税收风险的企业,税务局主要采用一对一服务,高层解决其诉求。这样通过分类,把征管资源集中在难点重点工作上,可以减轻不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这其中的分类标准还有待发展完善,不能划分界限不清,造成税收风险管理难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