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诸多省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讲话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一、瞄准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关键点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坚决打好污染物防治攻坚战。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把巫山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具体目标任务:到2020年,长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全县生态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达8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到2035年,全面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四个关键点:一是明白战略导向。坚决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二是清楚战略任务。坚持抓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任务。三是紧盯战略目标。坚决锁定“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战略目标。四是抓好当务之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具体工作兑现落实
(一)全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兑现落实
一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国土空间方面:严守生态建设“三条红线”,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严格规划水源地和水系、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边界,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与规模。城镇空间方面: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坚持以县城为核心、重点乡镇为支撑、其他集镇协调发展,形成以“一城十镇多点”城镇化布局,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45%以上。生态空间方面:严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加快构建以长江流域及可视范围山脊为骨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生态功能区为载体,绿色城镇为节点,农田、林地、绿地等自然空间为基质的复合型、网络化多维生态空间体系。
二是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三期、库岸绿化等重点工程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8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615万立方米。坡上要全面退耕。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全面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在高山区种植生态防护林、中山区种植生态景观林和低山区种植生态经济林。岸上要全面增绿。对关闭矿山企业开展植被恢复,实施长江大宁河沿岸码头、厂矿及堆积土、工程创面“天窗”及裸露地、滑坡体的绿化美化,建成长江、大宁河生态廊道红叶景观带50万亩,打造全国红叶景观示范园和全国最大的脆李基地,力争2020年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绿化要整体推进。大力开展城镇立体绿化行动,加快构建城镇周边、高速公路、省道为主体的绿廊系统。实施农村四旁树、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工程,县内主支干道路林网带全覆 盖,城市绿化率达45%。
三是扎实开展生态治理。实施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20年,治理中小河流142公里、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石漠化200平方公里。加强库区消落区治理,高水平实施“两江四岸”消落区库岸综合治理,持续加强消落区保护、修复和整治,彻底解决乱推乱倒、乱搭乱建、乱耕乱种、乱挖乱填等现象。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完善自然保护区监管体系,严格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保护。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提高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及管护能力。
(二)全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兑现落实
全面落实河长制,做到履河长之责、行河长之实、管河长之用,实施“碧水”行动,扎实推进“三水共治”。一是水资源保护要加力。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三条红线”。加强供水工程建设,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二是环保设施要加密。严格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22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全覆盖。三是综合治污要加速。强化养殖污染治理,全面清除在江河湖库以及三峡库区消落带内从事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强化生活污染治理,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工业和医疗污水治理,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对流域500平方公里以上的重点河流加快整治,确保长江干流水质保持或优于上游来水水质。持续开展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清除岸边违法构筑物,规范航道作业。
(三)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兑现落实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要控制交通污染。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持续开展货运、客运、柴油车专项治理,杜绝黑烟车上路。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二要控制工业污染。实施“散乱污”企业提升改造、污染整治,到2020年全县所有企业废气治理和排放全部达标。三要控制扬尘污染。建立施工单位扬尘控制“黑名单”,严格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加大违规车辆、违规企业退出市场力度。创建和巩固一批扬尘示范工地、示范街区、示范道路。四要控制生活污染。完成餐饮业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食堂油烟深度治理。严格管控垃圾、秸秆等焚烧燃放,严禁城区焚烧产生烟尘和恶臭物质,扩大烟花爆竹禁放区和限放区范围。五要控制噪声污染。实施“宁静”行动,重点防治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和机动车、船舶等交通噪声。
(四)全力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兑现落实
一要摸清底数。掌握污染地板分布及其风险情况,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二要防治污染。开展化肥减量使用和农药零增长行动,严禁农药、化肥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3%。开展尾矿库和渣场污染整治,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安全处置利用率达100%。三要严控违法建筑。按照市场规律,科学有序合理供应土地。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禁新增违法建筑,妥善化解存量违法建筑。四要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健全“四重”网格化监测体系,严格落实地灾防治“四重”网格人员责任,深入开展汛期排查,加快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对地灾点周围影响居住的群众加快避险搬迁。
(五)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建设工作兑现落实
一要深化“供给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要把好入口关。严格落实生态保护“三线一单”政策,严禁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必须生态把关、环保优先,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加大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抑制力度。要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要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升级核心景区旅游功能,推进“一心四片三圈”乡村旅游建设,精心打造四季旅游品牌。培育发展生态工业,科学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减法”就是要加快落后产能淘汰,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化解和低效产能退出,全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经济体系。要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向生态招商转变,统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以一二三产联动招商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强劲的“生态引力”吸引生态项目不断向巫山集聚。
二要推动“乡村振兴”。要持续培育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1+3+2”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指导扶持力度,创新农业产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水平。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增加群众收入。着力打造一批“巫山+”农业产业品牌,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创建“三品一标”100个,建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年销售额达40亿元。要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充分盘活“人”“地”“钱”等要素,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到2020年实现307个行政村均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真正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要加快“智能化”。要实现产业发展智能化,加快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培育智能产业链、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化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加快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要实现管理智能化,加快构建城市智能管理体系,推进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交通、智慧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巫山”公共信息体系及公共信息云平台建设,实现对城乡预测、运行、评价、优化等全过程数字化模拟。要实现旅游服务智能化,加快推进旅游信息数据中心、数据交换系统和二维电子地图、信息发布系统等智慧旅游基础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以电子信息屏、数字电视、旅游网站、旅游热线、咨询服务网点和游客流量监控分析平台等配套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A级景区接入市级“旅游云”。
(六)全力推动生态文化工作兑现落实
一要保护好文化,要保护和传承好巫文化、神女文化、红叶文化、三峡文化,牢牢守住巫山人文精髓。二要利用好文化,打造三峡红叶观光基地、梨子坪、五里坡生态文化教育基地、龙骨坡—错开峡大溪古人类文化生态文化保护基地。加快巫山“神女岛”旅游演艺、南陵古道、三峡175文创园、大溪艺术小镇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高唐观遗址公园文物本体保护工程、高唐旅游建设项目,着力推动非遗项目、民间故事、地方民俗、历史文化转化成文化产品,培育文化消费。要加快建设艺术电影博物馆,培育艺术电影产业。三要培育好文明新风尚,把生态文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全面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八进”活动。深入开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园区创建活动,到2020年60%的乡镇创建县级生态文明乡镇,10%的乡镇创建市级生态文明乡镇,巫山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七)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工作兑现落实
一要聚焦城市品质提升。科学做好未来城市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要加快功能完善。依托“两江四岸”,加快城市对外连接道建设,升级改造城区夜景灯饰工程,全面推进城区排水排污管网改造,高水平打造滨江健康运动走廊,新增城市公共绿地,把公园做美、步道做绿、路面做净、夜景做亮。到2020旅游城市综合体基本成型。要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完善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亮化、美化,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质量。提高市民素质,形成“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的良好氛围。要打造城市特色。高唐组团宜居、江东组团宜商、早阳组团宜业、南陵片区宜游。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旅游街区、特色美食街、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三峡竹枝?南陵古道,逐步建成美丽山水?滨江之城。
二要聚焦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农村污水逐步纳入城镇处理系统,到2020年基本实现千人以上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要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持续推进“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完善“五有”收运处置体系,到2020年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要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持续实施农村“三改”,到2020年实现农厕改造1.55万户,建成100座无害化公厕。
三要聚焦美丽田园打造。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改造农村危房,逐步提升现有住房功能、风貌。加快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国省道油化率100%,行政村通客车100%,通组通达100%、通组通畅95%。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硐桥水库等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实施城乡居民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未来三年新建2个文化服务示范镇,提档升级22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0个村社区健身点。要打造特色小镇,加快乡镇场镇规范化建设,加强场镇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多类型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小镇、原乡小镇、文化古镇、边贸集镇。要建设特色村庄,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到2020年建成市级以上特色旅游村10个、美丽宜居村庄10个,创建绿色村庄68个,打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
三、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夯实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础工作
一是健全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1+3”政策文件,大家要围绕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认真抓好落实。二是健全生态环保考核评估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乡镇、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健全生态环保资金保障机制。要努力争资,各部门要积极对接上级各项政策红利,向上争取专项资金;要努力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入,保障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要努力投资,县财政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健全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严格执行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从严处理,实行终身追责,切实守住环保底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