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需要专门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训练换内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展示设计基础工作室教学体系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内容摘要】展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室的核心理念是要解决展示形式与其原理、方法构成的教学基本问题,基础教学中的造型训练、形式训练、思维训练,有利于解决学生基础与专业的衔接问题。作者认为,通过对观察、理解、分析、转译、组织、转化、再造等能力的基本应用与了解,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学会使用基础教学中学习的方法、理论、途径来指导未来的专业实践。
展示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的目标是寻求抛开创意而单纯理解最基本形态所构成的原理与方法,即对事物架构、形态组合、形式规律的理解。在这种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进而强调学生对设计认知的基本技能、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以及形成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和观察力。课程教学通过课题的设置,达到对学生每一种核心能力的初步培养,使之逐步具有完整的设计思维逻辑。
一、基础教学三大体系的建立
(一)造型基础
在展示设计基础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解决艺术元素中形态的造型问题,其既包含自然形态,又包含非自然形态。在众多复杂的元素类型中,学生要学会识别决定复杂形态的本质元素,也就是最基础的元素性质,并通过精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具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让他们通过物的表象看到物的本质,并科学合理地提取相关元素。
(二)形式原理
掌握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学生要对这些艺术元素进行形式美的表达。非功利性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组织状态,是协调各种构成要素所形成的统一稳定的秩序关系。形式训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及其基本规律和构成形式,掌握在有机和无机的形态环境中发现其形式,并找到或提取形式美的能力,使其成为自己设计的本能。通过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逐步掌握形态信息的秩序、共性,利用推导和重构,从而发展成为将信息转化为“形”的能力,并加入想象,使其拥有形式美的规律。
(三)思维表达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及形式表达能力后,教师更要注重对其思维的训练和引导,努力把这种思维训练引入到超越专业局限的跨学科、跨专业领域中,以发挥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打破设计中的简单模仿与再现。这样,学生能够对教师设定的课题进行主动分析、拆解和重塑,建立起独立的思维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二、基础教学工作室课程体系建立——以平面构成课程为例
(一)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意义
平面构成课程是展示设计教学基础课程,对于培养视觉艺术形式及掌握视觉规律具有重要作用(表1)。让学生学会摒弃嘈杂的视觉表象及冗赘的外部装饰,寻找其纯粹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解决抽象的视觉审美问题。平面构成是对二维形态的探讨,但也解决了自然现象规律中最为抽象的普遍的运动规律和审美规律,通过点、线、面的组织变化,传递不同的情绪、感受,塑造不同的视觉平衡。
(二)平面构成的课题设置及核心能力的培养
观察——转译——再造——组织——延展,每一种能力的初探都是对具体实用设计的地基式搭建。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笔者大致分为七大课题:具象变抽象、肌理的点线面构成、单元形的求取、单元形的群化与繁殖、七大构成造型文法、综合练习1(同一形态的点线面构成)、综合练习2(主题情节的构成转换)。课题层层推进,加深学生对基础形态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1.从具象变抽象从具象变抽象,首先要打破学生以往速写静物的实物观察法,重新建立起一整套观察模式。要求学生对以往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的理解和重塑,不再以交代事物属性的完整为观察目的,而是截取事物中最本质的部分为表达的重点。在镜头下寻求事物本质的同时,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的瞬间或稳定的主次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或包含关系等。具象变抽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命题,什么是具象?什么是抽象?具象到抽象到底经历了哪些?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精准传达给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常把从具象到抽象比喻成10个维度,从非常具象到非常抽象是一个有梯度层级的变化的过程,学生往往理解得非常简单、粗浅,造成的问题就是没有达到本质,这是无效的。在图片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采集现实事物中最接近的自然状态,目的是希望他们观察到事物最原始状态,而不是形式的模仿。2.肌理的点线面构成肌理的点线面构成设置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构成初探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其基本含义。学生使用任意材料和任意方法形成独一无二的肌理,由于材料、尺度、方法的不同,可能有意或无意形成了有趣且唯一的肌理元素,从而形成普遍审美意识的初探和唤醒。3.单元形的求取单元形可以认为是形态组织中的最基本形,单元形的求取即直观地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有趣且合理的单元形态,在形态中利用最基本几何形态之间的相切、相交、减缺、差叠、透叠等关系,不断对形态进行增或减的推敲,寻求边缘与整体、边缘与边缘之间最合理且最稳定的存在关系。其原理就是对基本形的一种简单的拆解和建立,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认识到每一种独立形态都有其不同的状态和品格。4.单元形的群化与繁殖这部分要求学生尝试把两两单元形进行群化,可以采用实体图形进行辅助组合,并在纸面快速地记录。然后再尝试三组、四组、五组甚至更多的组合,以寻求形态的丰富性和碰撞过程中的偶然性。反映“图”与“底”的关系,建立“骨骼”意识,形成严谨且富于变化的形态组合,达到对基本元素的理解。5.七大构成造型文法通过前四组课题的层层推进,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对形和形态的基本辨识和组织能力。之后就是学习和研究形态间的大小、比例、疏密、对比、节奏、韵律,运用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共生构成、发射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七大造型文法,进一步进行形态组织。根据形式美的规律、形态的合理组合、新颖的创意及独特的构思,进而完成再造过程,使其对人的视觉及心理产生作用并引起共鸣,达到各种形的视觉感应。6.综合练习1(同一形态的点线面构成)与综合练习2(主题情节的构成转换)综合练习1是综合运用点线面对同一形态进行不同的形的组织变化;综合练习2是选择一部电影,截取出连续的8组具有情节转折关系的片段,并对其进行情感的形态转化分析。两组课题重在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延展的能力:一方面,对上述课题进行一个总结式的综合反馈;另一方面,对后续的专业课程进行一个承接式的演练,以寻求未来对专业理解的更多可能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