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巾帼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原创10篇

巾帼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原创10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0:58:16 | 移动端:巾帼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原创10篇

巾帼不让须眉,自古就有许多巾帼英雄。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巾帼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原创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女,汉族,1977年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市**镇**村(13)组**,土生土长的本村人。2007年,年仅30岁的她看准**村三角墩的“风水宝地”,从当时各方面待遇都很好的外资企业辞职创业,从最开始的小卖部到现在正规的超市,为自己打开了不一样的人生,也为**村及周边的农村妇女树立了榜样。

“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她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她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村委的全力帮助,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充实的打工生涯奠定了她创业的物质、精神基础。16岁那年,刚初中毕业的**,便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在工作中,她热情主动的关心其他同事,主动学习工厂里的管理模式,在闲暇时间,还多此跟厂里的销售学习销售经验,有时候,遇到销售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她还一起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在她10多年的打工生涯中,让她有了创业的信心和经济基础。

艰苦的生活磨砺出她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创业故事和她贫穷、艰苦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前几年,她的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化疗需要一大笔费用,这对于一个农村的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她没有悲观,没有放弃,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脚踏实地,勤劳苦干,渐渐地走出了困境,异常艰苦的生活造就了她坚强不屈、勇于担当的性格。

一个人要真有本事,就应该闯闯。2007年,**满怀着创业激情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想开一个超市,没有经验,选址没有着落、资金还没落实、看店的人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可能面前,**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性格让她坚持了下去,她主动向村妇联寻求帮助,村委会领导和妇联主席都为她这种精神所感动,一起帮她出谋划策,第一步先为她解决选址问题,经研究,决定将老村委会的一间空房子租给她,为了节约资金,店里的大小事务她一人承包,装修、进货、销售……为了调查市场,她独自奔走30多个城镇……看到**为改善家庭努力创业,她的丈夫满心感激,平日里也是全力协助妻子忙里忙外,妻子在外奔波,他顾好小店,为她解除后顾之忧……夫妻齐心,其利断金,终于,摆在眼前的困难一个一个被她攻破,超市也逐步上了轨道。

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政府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感受到党委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村妇联的关心和扶持下,她参加了SYB培训,贷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顺利把自己的超市扩建为**村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从此以后,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只要经过**村**超市的人,都能看见她灿烂的笑容,清晨,她那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迎接大地的第一道曙光里,晌午的时候,总是看见她一手端着一碗饭,一边在热情跟人家推荐超市里的东西,晚上的时候,总是看见她那超市还亮着点点星光,她的超市,提供了百姓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为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方便。

如今,**的超市已经在**村的三角墩小有名气,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为别人点亮了一盏孔明灯。鲜衣怒马少年时,且创业且行且从容。

篇二

**现任**省**县**镇人大副主席,在基层工作20年,始终勤恳务实工作,时刻心系村民利益和全镇经济发展,以做一个人民好公仆的职责践行使命,赢得了广大镇、村干部和群众的由衷赞美。

出新招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今年41岁的**曾担任**镇八湾、朝阳两个群工站的总支书记,由于工作出色,2016年11月当选为镇人大副主席,乡镇工作任务繁重,她还兼职先后主管、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和城乡环境整建工作。为改变城乡环境整建工作相对落后这一现状,她极力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办法,为破解经费难题,她向镇党委建议,出台“村民自筹,村级经费自负,镇以奖代投”的经费筹措模式,筹资430万元,成立两家专业保洁公司,购回13台垃圾转运车,实行“定点、定时、定人”集中收集,及时送至**海螺水泥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窑一次性焚烧处理。并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村容村貌得以明显改观,乡村垃圾不见了,该镇此项工作连续多次名列全县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这条路子是走对了,它将深深改变我国农村垃圾处置方式,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既感欣慰又由衷自豪。

呕心沥血发展扶贫产业**镇属工业重镇,重工轻农和耕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为充分利用荒芜土地发展经济,尽快脱贫摘帽,兼职主管产业扶贫并兼任产业办主任的**坚定走“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深入村组农户动员党员干部和外出创业老板回家乡组建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指导经济能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三塘村能人邓志超带头发展养驴业、山冲村女支书聂元初组织本村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有劳力的到合作社务工组建种植合作社,在当地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她的精心策划下,目前,全镇已拥有合作社29家,其中种植业为主合作社23家,已种植黄栀子441亩,红心脐橙119亩,油茶林728亩,黄桃50为,蛋白桑401亩,青钱柳60亩,光伏发电、农机服务合作社2家,养殖合作社6家,养牛200头,黑山羊110只,驴子30只,合作社与799户贫困户2620人签订委托帮扶协议。

为少走弯路,打有准备之仗,2017年身怀六甲的她先后多次带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赴本省的**市、**县等地考察取经,进行市场论证,她翻山越岭鉴别土质、甄选适宜**镇种植的品种,特别是七、八月,天气炎热,因有身孕,她走路气喘吁吁,衬衣湿了干、干了湿……因为劳累过度,去年9月**得了重感冒,肺炎、胸膜炎等多种病,不得不住院治疗。

牢记初心——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该镇镇长胡特感慨地说:“**硬是累病的!对待工作相当负责,不分白天晚间,不管困难和阻力多大,她都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这次病在床上还用手机每天联系工作。”

现在产假期中的**最牵挂的还是产业、基地和贫困群众,她说“我只等产假期结束,就立即奔赴产业扶贫攻坚前线,设立一个网站,为合作社寻找商机,将农产品销出去,让贫困人民早日过上美好的生活。”

篇三

“人话娘村歌堂到,郎小得知自得来。行过县门千人见,无木合船随路行。”5月18日晚,**自治县68岁的**正在县图书馆为瑶歌爱好者进行瑶歌培训。

从8岁开始学习瑶族文化,60年来,**致力瑶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将瑶文化广泛传播。今年5月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被确定为瑶族民间文学《盘王大歌》传承人。

1950年,**出生在瑶山深处的湘江乡樟木口村的一个艺人世家,《盘王大歌》为自家祖传,到**已经传到第十一代。受家庭的影响,**8岁时就跟祖父学唱瑶歌,到10岁时,她在当地就已经小有名气。

后来,**进入江华民族歌舞团。1965年,江华县举行10周年县庆,**主持坐歌堂和唱瑶歌,在这之后每隔10周年的县庆都会有**参加。哪家嫁娶,或是赶场、赶圩,以及村子里的大型活动,也都会邀请**唱瑶歌。2013年9月,我市选送的原生态瑶歌《盘王大歌》参加**省“欢乐潇湘”活动获得一等奖,**在其中扮演瑶家老太太。

“站在瑶山望北京,瑶歌唱给主席听,山高路远难听见,千里相隔心连心。”说起最让她自豪的一件事,是在**14岁的时候,1964年初冬,**被选上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了瑶歌《站在瑶山望北京》和瑶族舞蹈《汽车开到荆竹寨》。

“我们往舞台下看,看到毛主席坐在中间看表演。”第一次出瑶山,就见到了毛主席,**回忆起来心情仍然十分激动。5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表演的情景,仍会时常在心里回响起当年表演时的掌声和欢笑声。

《盘王大歌》是一部瑶族诗歌总集,被誉为瑶族的“史诗”,全面记述了瑶族的历史、思想、斗争和文化,被称为瑶族社会的“百科全书”。《盘王大歌》用汉字书写,但是在唱的时候采用瑶语。2014年7月,江华的民间文学《盘王大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江华县加大对《盘王大歌》等瑶族文化的推广力度,对瑶歌的宣传也越来越多,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2005年,**退休后,她被邀请到各地讲课,**科技学院音乐系也曾多次邀请她为学生教瑶歌。

“我培训过的人有1000多名了。”在该县妇联工作的冯梅香自豪地说。2005年,冯梅香跟随**学习《盘王大歌》等瑶文化,又将学到的瑶文化知识对瑶文化爱好者进行培训。

如今,**每周四晚到县图书馆为群众传授瑶歌、瑶语,每周六到县职业中专为40多名瑶文化爱好者进行培训。目前,她到湘南学院、江华民族艺校等培训达10多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

作为《盘王大歌》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表示,自己有责任将《盘王大歌》传承下去,她还将准备把《盘王大歌》的各种唱腔和坐歌堂的唱腔都整理录制下来,并写成歌谱,将瑶族文化发扬光大。

篇四

**是一名执业医师,目前在蒸湘区联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公卫办主任,主要负责老年人及慢性病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临床教育、体检等公益活动。

从无到有,付出终有回报

她,2003年就职于蒸湘区人民医院内科医师,在社区医院成立之初,行医7年的她深感社区居民医疗条件的艰苦,主动放弃了南华大学临床专业5年攻读的求学机会,放弃了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决心尽自己微薄之力服务好社区居民。家人的反对,丈夫的埋怨,让她犹豫徘徊。最终,她毅然排除多方阻力,扎根社区,奉献基层,投入到不求回报的公共卫生事业。

基本医疗设施缺乏,居民健康状况等基础资料都没有,她克服困难,通过查阅资料,从社区医院的职责入手,带领所属人员走遍所负责所有社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细到一天吃油多少克、盐多少克。当时社区医院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所从事的公共卫生的工作并没有被广大居民知晓,工作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经常敲开一户居民,先被要求看工作证,看完以后再看身份证,最后来一句:我不需要建立档案。工作之初所受的白眼不计其数,而被当成骗子更是常事。碰到这种情况虽然心里有再多的委屈,只有耐心解释,直至得到居民理解认可。通过一年多的走访,建立了第一手资料库,为社区医院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怨无悔,不抛弃、不放弃

为了服务于更多的患者,每周都有体检安排,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检,但考虑到社区部分居民年龄大、身体不方便等实际情况,服务上门,事无巨细做到服务项目全覆盖,足迹遍布全辖。在一次家访中,了解到社区许甘幼老人的情况后,老人由于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生未结婚,无儿无女。她带领工作人员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和社会志愿者一起,做好老人的日常身体护理,每隔十天半月就给老人送医送药,受到了老人和其他社区居民的好评。

在社区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健康教育宣讲室,结合社区居民患病的实际情况,到附二等大医院咨询教授、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给居民授课。温馨舒适的环境,一本本关于健康书籍和杂志,一次次真诚友爱的健康宣读,宣讲室成了社区病人的健康之家、欢乐之家,让患者在社区医院的带动下为了健康动起来,走出来。

坚守责任,撑起一片蓝天

她,没有大的理想,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让居民欢迎、让社会满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公卫人。她不仅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逢放假,公卫办都要24小时值守。作为一名女同志,她尽职尽责、毫无怨言。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在社区医院已经度过了7个春秋,丈夫的风雨同舟、家人的理解支持,使她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社区医院的艰辛与快乐。她将一如既往,以自己涓涓的爱心流水,浇灌着生命的五色土壤,以此来诠释最美湘女的人间挚爱。

篇五

一提起“师德”二字,我的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位资深老教师那匆忙的身影。她是**省优秀教师,**县首届“育德标兵,”沙塘乡“数学学科带头人,”大西学校原任校长**老师。

黄老师工作三十多年来,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担任校长十几年来,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各年级的教学质量总能做到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学生进步。各项体艺和德育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年年的读书节活动,体艺比赛中,学生都有精彩表现,次次荣获第一名。担任班主任三十多年,她用真诚师爱感化学生;用耐心的说服征服学生;用教育智慧与方法转化学生;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用集体的力量凝聚学生。

我记得她2016年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时,她发现有一个女同学上课思想有点走神,下课也不出教室。只是躲在教室门后偷偷的紧张的往门外张望,黄老师发现不对劲,轻轻地牵住了学生的手把她带到办公室。经耐心的询问,才发现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她昨天在放学回家途中,遇到一个不良男子,强行拉她往山上去,企图对她施暴。多亏她极力反抗,并大声呼救,男子害怕被人发现才没得逞,但男子威胁她不准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否则要杀了她。所以,她才有如此状态。黄老师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上报了片校和中心学校,派出所。随后又紧急走访了沿途群众及学生家长,并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组织全校教师分线路每天护送学生回家,及时制止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岗教师彭亮的成长是黄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彭亮刚来到学校,黄老师对她悉心指导,晚上陪她一起备课,改卷,白天坐在教室后听她上课,工作不到两个月她就在中心学校崭露头角,在中心学校新教师的演讲比赛中,她一鸣惊人,一举夺冠。后来参加县教育局的演讲比赛,黄老师更加着重训练她的演讲口才与肢体语言,反复修改演讲稿,让她又在县里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之后,带她参加市局的演讲比赛。当时王道君局长曾开玩笑说:“亮妹子,你得了第一名的话,我亲自颁奖给你。”结果,真的让王局长颁奖了。

黄老师关爱学生是出了名的,全校每个学生她都叫得出名字,都有他们家长的联系电话,学生喜爱她,老师把她当知心姐姐。学校有两名特困留守儿童,是两姐妹,父母离异后双双远在他乡,留下两姐妹孤苦伶仃,黄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她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给她们添新衣买新鞋,无论在哪里吃饭,黄老师都把饭菜打包带回来给两姐妹吃。今年三月的一天,姐姐肖娟突然在课堂上晕倒,黄老师马上把她送进医院,给予及时治疗,几次买了营养品去看望。现在两姐妹在黄老师的细心照顾下品学兼优,活泼可爱。黄老师对学校的工作更是身体力行。以前,学校屋顶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里就下中雨,她总是咬紧牙关,克服恐高症爬上屋顶去疏通下水道。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她与大西、荆阳两村联系,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拿出资金先后改造了学校老化的电路,打好了水井,建起了水塔,用上了自来水。硬化了操场,建好了篮球场,她还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几十万元,为改善沙塘的办学条件尽了一份微薄之力。前年,她经常腹痛,坚持上班到期末考试的那一天,终于躺进了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因她年老体弱,医生嘱咐她休息三个月,可寒假一过,她又上班了。女儿无可奈何的发脾气说:你这个“女汉子”,我不理你了。

黄老师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她吹唱弹琴样样都会,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虽年过半百,但有一颗年轻的积极上进的心。所以,在工作中,总能给年轻教师以指导,给学生以惊喜。学生对她非常崇拜,常常追着她问:老师,你怎么什么都会,唱歌跳舞打球,什么都会,连跳绳都能跳出花样来。兴趣来了她吹个口琴,拉个二胡弹个电子琴和学生载歌载舞。晚上去俱乐部打几盘乒乓球,经常打得男同胞拱手服输。年过半百了还是排球场上的主力。

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阳光活泼的好老师。她把忠心献给事业,把爱心捧给孩子,把放心留给家长,她师德高尚,无愧于**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篇六

她缝制箱包10多年,一针一线细化于心,从生手学徒一步步成长为业内标杆。她所在公司获得27项专利,其中有15项专利产品是她经手打样的。她就是获得“宝庆工匠”“**市技术能手”称号的**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女员工**。

1984年出生的**,是5年前入职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的一名箱包车位女能手,专门负责为公司的新品和订单车缝样品。“我做这个行业已经十多年了,从我入门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熟能生巧嘛,慢慢地,这个技术就能很好地掌握。”**说。

2004年,由于家境不好,**中学毕业后就到广东一箱包公司流水线上做生手车位工。“当时经常加班熬夜,稍一做错,就要被罚款并返工,车坏材料还要照价赔偿。”**回忆说,从那时起,她便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好、做专、做细,练就一技之长,做最好的车位工。

2013年春节,**回老家邵东过年,发现近些年来邵东箱包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箱包厂也越来越多,便决定回乡就业,发挥特长。

返乡工作后,**将自己在广东练就的一身技术和本领投入到家乡的箱包事业中。**看似温婉羞涩,可工作起来,却是激情满怀,魄力十足,对产品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有一次,一个外单急赶交期,生产安排上线了,但是样包还没有做出来。一上线,员工反映说做不拢,因为里布比皮料小,花叶围太长,认为是纸格出现了错误。**接到紧急通知后,连夜赶到公司,将所有裁片进行了认真的比对与研究,改进车缝方法,不到两个小时便车出了合格的样包。第二天上到生产线,**将操作方法向员工进行了传授,整批5000个包毫无质量问题。

“她是一个为人朴实且做事扎实的人,办事效率也很高,一个人可以抵两个,现在团队都离不开她了。”**智多福箱包皮具有限公司智能产品研发中心经理、设计师罗树生说起**就赞不绝口。

劳动成就梦想,技能照亮人生。14年来,**始终倾注匠心,严格对标,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偏差,又好又快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她还将这种扎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递给身边的同事。

“刚开始跟师父学的时候,有些东西做得不到位,就差了那么一点点,也就一毫米左右吧,她也会让我拆了重做。”**的徒弟许小阳说,师父以身作则,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

“做一行爱一行,把这一行做好、做专、做精。我坚信,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说,自己的梦想是做出全球最好的箱包,把邵东的皮具箱包行业做得更好、更大、更强。

篇七

**是土生土长的**妹子。**山清水秀,经济虽无法与沿海城市相比,但也算得上富足安康。16年前,她横跨半个地球,毅然决然地来到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开启了援埃塞职教生涯。她亲历了贫困和落后,目睹了饥荒和动乱,战胜了疾病和寂寞,学会了在极端简陋困难的条件下很好地履行一个援教人员的职责。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非洲大地。

一、风风火火“闯”非洲

1966年2月出生的**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90-2002年先后在**市农业局推广站、植保站工作。2001年5-7月参加了农业部在**农业大学举办的英语强化训练班,把间断了13年的英语又重新拾掇起来学习,通过每天6小时的英语强化训练,找到了应用英语学习的方法,增添了自己学好英语走出国门,参加援外项目的信心。

2002年9月,中国农业部和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官员共同进行面试,**成功被选派参加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接到出国通知时**无比激动,当时还只有10岁的儿子骄傲地对她说:“妈妈你太厉害了,居然通过了面试!”

当年10月28日,飞越2万余公里,第一次踏入埃塞俄比亚,**兴奋中带着惶恐。这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教学基地不仅远离城镇50公里,交通极不方便,停电断网更是家常便饭,还得时时担心蚊虫叮咬感染疟疾。当时是19个中国人共用一台电话机,一台电视机,每两周由学校派车轮流安排2人外出采购19人的生活物资。打一次电话回国5分钟100元左右,对家人的思念太强烈了。面对种种困难,**迎难而上,在团队里依然虚心学习,学电脑操作、学英语、每天坚持听BBC,和当地老师、印度老师练口语,从图书馆借来专业英语书系统学习。

**发现学校周边的农民生活得比想像中的更加贫困。睡地上(铺草),烧柴火,简单几片enjila(一种当地的主食)拌辣椒粉就是一顿饭。面对这一切,作为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一个信念在**脑海里清晰而坚定:要让国内最适用的农业技术在这里生根开花,尽力帮助埃塞人民改变现状。

二、矜矜业业“钻”教学

教学资源极度匮乏,一份讲义十几个学生拼着用,没有系统教材,没有实践基地,课堂教学只教理论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极差。初到埃塞,**就发现了职教学院农业教学的最大问题。此后多年,她和其他老师从点滴做起,努力改善着当地的教学条件。

为了弥补教材的缺乏,**参照国内的系统教学大纲,克服翻译、硬件等种种挑战,用英语先后编写了“植物保护”“大田作物栽培”等多门课程的讲义和实习手册。伴随后期实践课程的进行,“茶叶加工”“滴灌施肥”“植物病害防治”等多个模块的英语教学讲义也陆续编写出来。

“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向所在植物系的老师提议,“按模块教学大纲要求,落实70%的实践教学。”有埃塞老师质疑:实践教学没有场地怎么办?**用实际行动回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Alage学院植物系附近有片荒地,鸟类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杂草丛生。**决心把它改造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在2012、2013年那两年里,**带着当地教师、学生在这里尝试播种水稻、小米等农作物10余种,但经常是2月份种下去,刚到苗期,就被羚羊、野猪吃光毁坏了。一筹莫展之时,职教项目得到了一笔小试验经费,**立刻带着工人,就地取材在实习基地外面筑起了围栏。之后,她又带着大家在开垦的土地上盖膜、注水泥,这样水稻灌溉水池也就有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阵子风风火火啥都干。”回顾那段历程,**笑意满满,“基地建成后,我们指导学生示范种植了甘蔗、玉米、高粱、小麦、大麦及豆类共10多种大田作物,教学实践不再受任何限制,每个环节都可以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给学生。而且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能把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一并都教了。现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比10多年前强多了。”

三、勤勤恳恳“育”桃李

埃塞俄比亚的整体农业基础设施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的各种投入几乎没有,培训多、示范少,大面积推广的更少。导致的结果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作物综合栽培技术推广在农村落实不到位。**还发现,这里的农民种植整地质量低下,播种出苗不齐,农家肥从不施用(牛羊都是散养,不收集肥料),商品肥价格高(依靠进口,一般是国内价格的三倍),施用量非常少,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没有一整套预测预报,作物收获后储藏损失大(仓库简易,鼠害严重)。“如果把作物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落实到农户,大田作物栽培增产潜力是很大的。”

为了教会学员更加直观地了解、防治病虫害,**将原有的一间教室改建成植物系害虫管理、大田作物生产、土壤分析综合实验室,打印张贴教学图片200多张,翻译整理病虫害挂图30多张,制作杂草标本50余份,昆虫标本30多份,并指导完善了实验台架、护窗等设施。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因地制宜,重点培训学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作物病虫害鉴定和防治。期间担任了中国——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副协调员兼任Alage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中国教师组组长,先后在埃塞俄比亚Asela、Sodo、Dilla、Alage四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工作过,累计教授学生数千人。

**不仅教学中不辞辛劳,工作中更是做到以身作则,处事公平,组内教师遇到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竭尽全力帮助;在与校方关系处理上,既不失原则又能灵活变通,与学校各部门关系处理到位,连续四年被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及**省农委评为优秀教师。

四、真真切切“结”情缘

朝夕相处让**跟当地老师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跟他们相处就像跟国内同事、学生一样,非常融洽,我觉得没有肤色、种族的界限了。”平日里,学校老师邀请她一起喝咖啡;重要节庆日,邀请她去家里做客;每次回国,许多老师使用QQ、微信随时和她“面对面沟通”。“埃塞人民对中国人非常友好。”纯朴的当地人一次次感动着**。在学校小商店购物以及外出坐车,遇到人多排队,每次当地人都让中国人优先。“当地人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是客人,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

16年的援外职教经历,在**心中沉淀出一种深沉的热爱和责任。艰苦的条件下,她不仅没有感到受挫,反而焕发出强烈的使命感。2003年,**和另一位中国老师坐学校的皮卡车,去50公里远的镇上采购生活物资。回来途中,因为路况差,在土路上跑了1000多米后才发现少了一个轮子,最后在车痕消失的附近农民家找到了那个跑丢的轮子。说起这段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2013年,由于从学校到校外40公里的电线杆都是使用了很多年的树杆,遭遇暴风雨后全倒了,修了整整一个星期,10个中国老师就使用柴火做饭。**沉吟着说,“我们援外老师的生活条件还算好的,可想而知埃塞普通人的生活。这种时候,我就更加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

归国休假,**心里仍旧牵挂着埃塞。2017年7月,4名Alage学院的老师来中国参加研讨班,**陪着他们参观毛主席故居、土地流转示范现场及当地农村,为他们讲解中国的农耕文化、当地的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情况。**希望,埃塞的老师通过这样的学习参观,更深刻地体会农业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知传递给埃塞的更多人。“农业职教,可以直接培养学生、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再慢慢地影响其他人,让他们掌握技术,从中受益。”

**感慨地说,援非10余年来最亏欠的是家人,年迈的母亲因她常年出国在外,无法照顾,去世前在农村托老院度过了23个月。“援助非洲国家,帮助非洲人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本人,只要需要,我想为那里的学生,为那里的人民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篇八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健康守护者。天蒙蒙亮时,**市中心医院手术室的护士们早早来到手术室,擦拭各类仪器设备,筹备手术室,准备开始紧张繁忙的工作。

手术室专科护士**,怀孕9个多月的,临近预产期,仍坚持在一线忙碌。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整整坚守了11年。下面跟着笔者一同走进她平凡却不简单的一天。看看那些可敬可爱的“绿衣战士”们是如何在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的。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这里有最好的医疗团队和最优秀的护理人员,一个合格的手术室护士需要多年的培养,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在这里,她们不是单纯的给医生传递器械,每种手术的解剖位置,术式流程,甚至每位医生的手术习惯,她们都要熟悉和牢记。很多手术体位特殊的摆放都是由主刀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的,只有对手术流程非常熟悉才能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程度。

早上7点30分,我们的“大肚婆”准时出现在手术室,麻利地换上手术室专用的“绿衣”,戴好手术帽。进入手术间,**与夜班护士交接手术间物品。开始做手术的准备工作,仔细的核对药品、器材、物品的数量,将这些一一记录。

7点50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夜班护士与当天白班护士进行交接班。由护士长安排一天的工作内容。这是她们一天中难得一次“全体集合”,因为在第一台手术开始之前,她们就要分散到各个手术间去。每台手术的时间长短都不同,所以虽然医院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是对于手术室的护士而言,无论早晚他们只有准时上手术,从没有准时下班的。

8点10分,**将今天首台手术的病人从病房安全接到手术室。“作为负责这台手术的护士,尽最大的努力去服务病人是我们必须做的,我要为我的病人负责。”

来做手术的病人与其它科室不同,心理负担很大,**尽力开导着每位病人,尽最大努力让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得到平缓,一台手术的完成除了需要医生们过硬的技术和实力,病人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手术室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手术人群——孩子。这些患儿由于进入陌生环境,又没有父母陪伴,常常一进手术室就害怕得大哭。这时候,护士和医生就会当起“临时爸妈”。“宝贝,别怕,阿姨陪着你呢。”面对情绪紧张的小病人,**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讲着童话故事陪着“小小患者”走进手术间。“看着患者被疾病折磨,忍受病痛,怎么能不对他们好。”**说,她与患者间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正是依靠着这样一种用心的体会和关切。

17点30分,忙了一整天,**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作为护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们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病人,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然而,对于家庭,对于生活,她们牺牲了太多。尤其是作为一名为手术室的护士,她们身上的担子更重。她们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践行着护理始祖南丁格尔关于护士的誓言。

采访即将结束,笔者问**“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坦言,“她最大的愿望是肚子里的宝宝健康出生,还有家里的大宝宝能够平安成长。看到病人手术成功,家属对你说谢谢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还是值得的,真的是很满足,希望能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

篇九

**在实验室进行新药科研攻关。

人物档案:**,女,瑶族,**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事中医药研制生产3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

**来自江华大瑶山,在她的老家,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各种中草药。小时候,家里人只要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几副中药下去病就好了,中草药的神奇效果让她着迷。在后来升学选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药行业。

这一选择,就是一辈子。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江华药材公司,然后调入零陵制药厂,从一个普通的化验技术员,到质检科长、技术副厂长、副总经理、执行董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始终没有离开中医药技术创新岗位。

**说:“中医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30多年科技工作者的生涯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全程参与的喉咽清口服液研制。这是时代阳光自主研发的全国独家产品,**省第一个抗感染中药独家研制产品,最初就是一个民间采集的中草药秘方。1987年,时任**省长的熊清泉对一个民间秘方进行专门批示,零陵制药厂受命研制中成药。**和同事们立足中药技术创新,做了大量的实验,失败了又重新整理数据再分析,再实验,不断地摸索寻找中药创新的规律性。做实验经常连轴转,有时连续几个礼拜都不休息。

经历8年时间,通过与国家、省内的科研团队和专家共同努力,从工艺研究到质量标准制定的每一个环节,取得了一项项技术成果,最终产品研制获得了成功,于1995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投入批量生产。经20余年的临床验证,喉咽清口服液是可用于儿童和成人的中成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其研究成果相继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科技发明一等奖。科研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目前喉咽清口服液产品的年产值已超亿元。

创新无止境。产品上市后,公司一直在对产品进行持续的质量技术提升研究和产品的临床疗效再评价研究,以喉咽清口服液为载体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共性技术研究”列入了**省战略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喉咽清口服液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产品标准上升为《中国药典》标准。

为高品质中成药代言

30年潜心专研,换来硕果累累。多年来,**带领她的科研团队相继承担了省市级多项科研项目,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2016年,时代阳光现代中药创新创业团队被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部门授予“**省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本人先后被授予**省芙蓉百岗明星、**省十佳女职工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市创新创业明星等荣誉,并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3月她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感触颇深。**调研发现,市场上“合格”的中成药和“优质”的中成药无差别竞争,导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为此,她提出《以高品质中成药引领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健全中药标准供给体系,加强专业检测机构的引领,健全第三方检测平台,鼓励建设质量可溯源体系,出台优质优价配套政策,以促进高品质中成药发展。

品质是市场的保证。2016年,**率时代阳光科研团队进行了更高的定位,与国内顶尖的专家团队合作,进行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中药大品种的培育。2017年喉咽清口服液在国家科技竞争力报告中全国五官科用药排名第三,喉咽清口服液和喉咽清颗粒双双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儿童专用药小儿扶脾颗粒大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经典名方产品、国家医保目录品种“藿香正气水”曾荣获全国同品种质量第一。

**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其产学研合作团队之一就是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的创新精神时刻激励着她及公司的科研团队。她说:“屠呦呦创新了中药提取方法,从传统的中草药中提取到青蒿素,成为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草药里还蕴藏着多少这样的宝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中医药界的创新精神,可以孵化出更多的青蒿素、更多的屠呦呦。”

踏上中医药产业发展新征程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讨论发言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充分利用好**及**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好**的中医药产业,同时将**纳入国家大湘西的扶持范围。

作为执业中药师,在**眼里,**的大山几乎可以与金山银山划等号。**属亚热带气候区,山林植被繁茂,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采摘和种植历史悠久。据统计,全市有各类药材2000多种,其中厚朴、杜仲、黄柏、银杏等本土药材种植近50万亩,年产量2.1万吨,青蒿素年产量30吨,已成为全国两大青蒿素产区之一。在孕育丰富的中药材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催生了时代阳光、恒伟、希尔等一批高质量发展的中医药产业“黑马”。

**的创新梦,并没有止步于一两个新产品的研制。全国两会归来之后,她围绕**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又开始了新一轮逐梦之旅:

立足**地方特色药材资源,开展对土牛膝、天名精、紫苏叶油的研究,既可以培育药材种植基地,进行精准扶贫,还能使研究成果形成新的产品线,形成良性发展模式。目前,喉咽清的君药土牛膝已被列入了国家十二种特色民族药的示范性研究项目,作为瑶药开展研究。今年4月,公司启动了地方特色药材的示范基地建设,**率公司团队在省级贫困村——零陵区邮亭圩镇马鞍岭瑶族村示范种植了50多亩紫苏药材,带动当地群众脱贫。

原国有企业零陵制药厂2002年改制成民营企业时代阳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希望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平台,目前时代阳光正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内控体系,实施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争取2020年通过IPO实现主板上市,成为**生物制药第一股。

**说:“作为瑶族人,我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为传承民族药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团队伙伴也将以严谨、创新、科学的态度,并将通过持续创新研究提升产品的科学价值,让医药人的初心延绵,让祖国的瑰宝发扬光大!”

这是**的初心,也是**的匠心。

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关键在人才,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的努力下,如今的农村渐渐改变了模样,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了奔头。

6月28日,在**市洪江区桂花园乡堆边村的尖坡综合农场,这里的200亩果园中的冰糖脆桃已经成熟,黄里透红、圆润饱满的桃子一簇簇地挂满枝头,在晴日的阳光下,同绿叶相映成景,十分惹人喜爱。

而这家果园的老板**是一名90后的女大学生,大学刚毕业时,因为怀揣着自己创业的梦想,她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安逸的生活,选择回乡。虽然洪江水质土壤较好,但是种植零散,加上相互销售的价格冲突,村民收入较低。看到这些,**立足农场的资源优势,把以前散落在一家一户种植的土地整合在一起,积极发展一体化、规模化的果树产业,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了由家庭农场向合作社的快速转变。

销量打开后,**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结合旅游,三产联合一起,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电商平台和桃园采摘等形式,积极拓展市场,取得“丰产又丰收”的良好效果。**去年就已经接到一个价值200万元的订单,园子里的水果不愁销路。同时也带动了附近产品的销量,包括金秋梨、西瓜、冰糖橙,还有高山葡萄。

截至目前,尖坡综合农场的200亩桃园已投资近200万元,种植了7个品种,亩产量在200万斤左右。种树、除草、收菜、修剪时,最多可带动50多人就业,基本都是附近的农户和贫困户。**通过探索发展、示范带动、深化拓展,谋划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改善地方人居环境和对外形象,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让乡村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幸福。她告诉记者,下一步她的目标是带动村民一起栽种果树,打造一个四季果园。

在桂花园有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已经吸纳50户贫困户及农户入股**的农场,预计明年就可以分红。尖坡综合农场现在正打造四季果园,力求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供应。从桃林到四季果园,从线下销售到“互联网+”,**的创业项目不仅盘活了桂花园乡的乡村资源,还让农民的生活变得红火起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巾帼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原创10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