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在近现代的发展很是明显,就比如关乎我们生活的吃饭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移风易俗的范文:关于“吃饭”的两件往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市文明市建设办组织评选的“我身边的十大陈规陋习”,涉及浪费食物方面的就有两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餐馆就餐过度点菜等。现实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随处可见。资料显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的口粮。念此话题,我便想起了两件往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短缺,生活艰难,食物尤其珍贵。在我约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家里杀了一头猪准备过年。因为粮食紧张,喂猪的都是糠菜和猪草,养了一年的猪不到一百斤肉,还卖掉了一半以备年货。那天晚餐,母亲用刚熬过油的新鲜油渣炒饭,还放了点酱油和葱花,浓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炒饭数量不多,我和弟弟俩小孩一人一碗,父母和哥姐吃菜泡饭。那时乡间作兴“驮饭碗”(绩溪民间习俗,即驮着饭碗到外面吃),因为天下雨,我于是捧着碗站在大门屋檐下吃。恰巧隔壁人家一男孩也“驮饭碗”,他家也是吃油炒饭。雨很大,屋檐下的沟里积满了水;也不知是谁兴的头,我和那个小伙伴竟把饭粒拨进水沟里,比比谁家的炒饭油多。这时父亲饭后出门恰巧看见了我俩的恶作剧。父亲大怒,劈头盖脸一顿打骂,并一把夺下了饭碗。母亲见状又气恨又心疼,摸着我的头说:“你爹打得对。粥饭来之不易,千万不能糟蹋。浪费粮食,天雷要打。”
还有一事同样印象深刻。
出生在绩溪县旺川村的美籍华人曹浣女士,半个多世纪长居海外。作为徽商后代,她历尽艰难成为实业家。90年代中期曹浣女士返乡探亲,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她与她的侄儿曹诚渊先生(香港著名舞蹈家,被称为“中国现代舞之父”)共同捐资235万元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参与接待返乡的曹浣女士。这位家乡人眼中的“富婆”,却是一个和蔼优雅的人,生活极其简朴。每次下乡考察和出席活动,她都轻车简从,从不张扬。一次在上庄镇,我们招待她吃徽菜“一品锅”。饭毕,餐桌上还有些许剩菜,她嘱咐随行人员打包带回县城的临时住所,她说:“把菜热一热,晚饭正好下粥。”闻此言语,在座的人莫不心生感动。
很多年过去了,以上两件往事我一直记忆犹新。儿时父母的教育在我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想来,母亲说的那句“浪费粮食,天雷要打”的民间谚语,其实表达了祖祖辈辈对大自然的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最朴素的表达。曹浣女士吃饭打包,自奉检朴,彰显了一位社会精英的崇高品格和博大情怀。
因此,从我做起革除浪费陋习,关键要从内心树立对粮食的敬畏之情。心有敬畏,行有所戒,方能珍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