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报告心得体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很有幸聆听了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锡文做的题为“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的专题报告。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我来说,听了报告深受启发,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就像一股强心剂,让工作的信心倍受鼓舞。陈锡文主任的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既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又有丰富的实践提炼,对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整个报告分析透彻、生动详实、催人奋进,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从事检察工作也有指导意义。
报告详细讲解了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为下一步具体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乡村必须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乡村必须振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乡村必须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大目标。通过收听报告,我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乡村振兴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推动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为打赢乡村振兴的攻坚战,国家实行精准扶贫,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优秀干部组建驻村工作队,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就是将先进的思想带进乡村,将国家改革发展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是对乡村振兴最有力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之一是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一些贫困群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较差,习惯于给钱给物的帮扶,没有脱贫的主观愿望和时间观念。扶贫干部应当引导贫困群众牢固树立脱贫致富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励和引导他们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推动他们通过自觉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逐渐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二、乡村振兴要走绿色生态之路。十九大进一步强调“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乡村振兴要走绿色生态之路。黑龙江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黑土地优势,继续扩建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生产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识。比如五常大米,创建自己的品牌,将高质量的产品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全国各地,用质量和品牌赢得认可。依托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特色作物,比如蔬菜、瓜果、马铃薯等等。
三、乡村振兴要保障粮食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黑龙江省应当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先天的资源不足,超大的粮食需求量,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困难。“谷贱伤农”,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巩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齐齐哈尔市是农业大市,在粮食生产方面应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 推动农业产粮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将农业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四、乡村振兴要增强农民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我省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还有不少短板,农民总体富裕程度还不够高,城乡差距、地域差距比较大,依然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发,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是目前的重点工作,在乡村振兴历史任务面前,检察机关在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办案的同时,应当有时代担当。对涉农、侵农案件应当从严、从快办理,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发挥检察机关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