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17:51 | 移动端: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点击查看更多: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目标与任务,依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现状分析

    (一)规模与结构

    2015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0所。其中公办: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初中42所,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255所(不含教学点55个),幼儿园42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完全中学2所,初中2所,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4所,幼儿园140所,特教学校1所。

    全县共有学生263902人。其中公办:高中22828人,初中51388人,小学130721人,幼儿园17188人。民办:高中1048人,初中3477人,小学3867人,幼儿园33385人。

    全县共有教职工13091人,中学4851人,小学5283人,幼儿园2910人,特教47人。其中:公办中学4522人,小学5076人,幼儿园693人,特教21人;民办中学329人,小学207人,幼儿园2217人,特教26人。

    (二)做法与成效

    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把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在资金、人才、土地、规划等要素方面优先保障。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县三级政府教育财政总投入677415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累计投入义保资金近59640.75万元,真正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十二五”期间我县先后通过实施中西部初中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共实施项目336个,国家、省、县共投入资金54874万元,完成建设面积52.6万平方米。目前,我县31所农村中心学校都拥有了食堂和宿舍,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的食、住、行问题,逐步补强了全县教育“短板”。在城区,以实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投入资金3.03亿元,划拨土地225亩,新建6所中小学、幼儿园,优化扩充了城区教育资源。

    2.教育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进一步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健全学生资助政策。畅通 “关爱通道”,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各类教育助学政策的全覆盖。我县制定了《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和中职免学费对象认定实施办法》,执行“三级评审”认定程序,做到一人一份、一人一档。五年间,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320万元;为普通高中贫困生发放助学金3064.02万元;为中职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1438.96万元;为考入大学贫困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1020.48万元,助力33089名大学生圆梦大学。畅通“绿色通道”,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畅通 “春风通道”,给予特殊教育特别关爱,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建立了“三残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目前,我县按照两种模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487个,已全部涵盖全县各中小学。与县关工委联合,建立特困留守儿童信息库3331人,动员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资助留守儿童,2015年共资助特困留守儿童2609余人次,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幼教投入,顺利完成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任务,新建幼儿园20个,改建类项目26个,投入资金5289.5万元。2015年,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启动完成幼儿园新建项目21个,总投资2491万元,增加了4470个学位。学前三年入园率85%,学前两年入园率88%,学前一年入园率92%分别较“十一五”末提高了12%、9.5%、7.3%。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我县小学生入学率由98.14%提升到99.25%,完成率由97.14%提升到98.16%,辍学率为0.11%;初中生入学率由93.14%提升到98.26%,完成率由91.68%提升到97.45%,辍学率为2.1%。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大力支持**一中、**中学积极创建省级优秀示范高中,力争将**二中、**八中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并已经列入我县重点工程。五年来,我县共有37人被北大、清华录取,4人被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录取,21人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2015年高考,我县再创佳绩,本科达线3673人,其中一本达线1478人。中考成绩稳步攀升,700分以上人数达到1471人。我县中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

    4.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水平大幅攀升。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县补充教师2090人,逐步缩小教师退补差距。全县专任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学历水平明显提高,职称结构渐趋合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已到达100%,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13、10和8.3个百分点。名师工程稳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至2015年,我县有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9人,省级骨干教师27人,市名校长4人,市名师16人,市学科带头人50,市级骨干教师176人,本土教育家5人,县名校长10人,县名师50人,县学科带头人149人,县骨干教师958人,乡镇骨干教师2146人。全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市县级骨干教师、乡镇骨干教师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师德建设成效显著,五年间,4人获国家级表彰,4人荣获安徽省优秀教师,近50人受到市政府表彰,1500多名教师受到县政府表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五年共举办了76期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培训,受训教师达26375人次。同时,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农村学校联片教研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均衡发展力度加大。探索建立了“行政主导、专家指导、学校主体”三位一体的改革运行机制,聚焦素质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体制、办学体制、招考制度、职业教育等六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县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学区制改革稳步推进,顺利撤销原城关中心学校,在城关镇新成立曙光、南城、民族、北城四所中心学校。全县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强弱组合、整体均衡的原则,把全县35个中心校组建成8个学区,成立学区工作委员会和督导责任区。招生机制改革有序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学校学位申请制度,起始年级继续实行学位申请制,严格限制招生班额,小学每班不超过46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中考引进科技手段,中考体育加试启用智能测试仪,同时中考全部采用网上阅卷,实现了零差错,确保了考试公平公正。普高招生改革同步推进。太中、一中两所省示范高中继续实行联合招生,生源全部平行分配;二中、八中两所市示范高中推行划区域招生,切实维护了教育公平,推进了高中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创优优质资源辐射机制,全面推行“发展共同体”模式、“强校带分校”模式和“与名校共建”模式,稳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采取“支教顶岗”和“送教下乡”相结合办法,不断增强全县学校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促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教育生态风清气正。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严肃查处干部违纪行为,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三)基础和优势

    教育优先意识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县上下教育优先发展意识日益增强,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稳步提升,教师待遇逐年改善,教育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出台实施,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近几年,**县结合实际,先后出台实施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创建教育强县发展规划》《**县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教育经济基础有效增强。近几年,**县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大开放、大投入、大民生、大发展,全市领先、全省进位”即“四大两先”工作思路,加快发展、奋力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为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态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着眼未来发展,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的城市教育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必须破除的瓶颈。面临新的挑战,**教育需要把握机遇,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1.区域综合竞争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未来五年,皖北地区发展将进入一个实质性的新阶段,**教育要继续巩固提升在全省、全市的领先地位,必须进一步调整战略重点,在师资建设、体制改革、办学品质,特别是夯实基础和打造品牌上取得长足进展,为支撑经济转型、深化区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提升发展品质作出更大贡献。

    2.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五年,作为公益事业、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教育已经成为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这必然要求我们站在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直面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前教育公办资源相对不足、民办资源相对薄弱,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相对集中,进城务工子女就学人数急速持续增长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点布局,完善加快学校建设机制,有效扩充并均衡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3.人民群众期盼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我县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学龄人口大幅增加,更多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内在动力,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必须破解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大力培养优秀校长和教师;必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实效,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确保老百姓子女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民满意为根本,以建成“优质、公平、活力、平安、清廉”的现代化教育强县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均衡水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与中心城区地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撑。

    (二)总体目标

    围绕 “教育强县”的创建,构建**特色的教育发展体系,落实“134”教育发展战略——聚焦一个破解:加强教育治理,有效破解教育发展热点难点;实施三大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品牌打造工程;做到四个实现: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共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科学优质均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教育机构布点科学合理,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管理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全县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示范性幼儿园逐年增加。幼儿园教师学历和资格持证上岗率逐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结合《**县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加快新改扩建中小学步伐,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城乡教育一体化效果更加明显,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学机会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基本消除,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品质明显提升。到2020年,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和普惠水平显著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100%,初中三年保留率保持98%以上,残障儿童接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

    3.高中教育。建设**一中新校区,到“十三五”中期,实现全县4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的创建目标。鼓励优质普通高中通过联合、合并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品牌建设,提升普通高中学校优质化水平。探索高中特色办学模式,促进高中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突出特色。继续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确保高中毛入学率达97%以上。

    3.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城乡职业教育,积极筹划职教园区建设,结合**县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创造条件,申办生物医药大专院校。

    4.其他教育。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成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区教育深入推进,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岗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崇尚学习和热爱学习成为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习惯。

    5.经费投入。教育投入依法保障,“三个增长”政策有效落实。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与城市布局调整和人口分布结构变化相适应。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在全面落实各级扶贫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加大力度,增加资助项目,提高资助标准,帮助贫困生顺利就学,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辍学。

    6.教师队伍。实施队伍建设提质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互动的教师培养机制,广泛开展师德建设、学历提升、骨干培训、全员培训、校本培训等,进一步强化教师师德师能培训力度,创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模式,着力提升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打造一大批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省市县名师队伍。

    (三)分段实施目标

    第一步,2016年全面补足国家均衡发展验收十项指标的差距,并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验收;第二步,2017年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第三步,2018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第四步,202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

    强化项目建设投入,实现教育资源整体抬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普通高中和学前教育领域实施重点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连片困难地区普通高中改造和安徽省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建设计划的机遇,加快普通高中和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容,高标准新建高中1所,新建幼儿园90所;义务教育阶段,以资源整合与盘活为主,以新建和改扩建为辅,新建城区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4所,小学9所,改扩建小学5所,农村初中工程20所;建设职教园区,新建1所职业高中。通过加大投入,扩充教育资源总量,着力推进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全覆盖。计划投入资金30亿元,新建建筑面积99.74万平方米。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自己的文化。教育文化足以造就人的文化品位,足以影响人的一生。一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大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名校的发展提升序列,锻造学校文化之魂,实现文化治校、文化立人的教育管理目标。力争全县基本形成“学前文化突出游戏与启蒙;小学文化突出童话与自然;初中文化突出自主与人性;高中文化突出自我与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二是打造高效课堂。秉持有教无类的执着,具备博爱宽厚的胸襟,拥有“守教育良知、做良知教育”的境界,形成挖掘、培植、创新的教育生态,体现教育之包容,围绕学生个性发展,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3.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助力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深化学区制改革。全县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强弱组合、整体均衡”的原则,完成8个学区的布局,完善学区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九年一贯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成熟的学区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县教育均衡化”。二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形成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与监督的运行机制。推进校长选拔聘用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四是健全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教育人才高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保证教师工资逐步增长。尤其要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切实维护教师权益,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二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针对我县教师总量不足、结构失调、学科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将继续拓宽招引渠道,扩大补充规模,严格教师资质,确保到2020年形成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荣誉激励机制,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工程,到2020年,培养特级教师10人,省市级名师100人,省市名校长60人,本土教育家3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000人,县级名校长60人,成立名师工作室35个,打造全省一流的教研品牌。四是强化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将其列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环节。坚持师德为先,严格考核管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等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建设作为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坚持正确导向,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之风,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5.稳步实施教育信息化,抓好跨越发展机遇。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加快转变发展理念,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一是抓好硬件配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十三五”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机遇,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配备满足教育需要的电教设备,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到2020年,确保中小学生机比超过全市10:1的水平,教师用电脑人均1台,实现电子教学终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二是注重应用实效。加大教师应用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每年培养500名信息技术骨干。深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支撑与保障体系。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教育门户网站以及学校电子校务系统,建设全县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动态监测,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10%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和设备维护,同时创新模式,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医药、涉农、物流等主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大适应我县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我县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一是切实履行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设职教中心,整合扩充职业教育资源,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二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三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7.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全面实现质量提升。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加强考试招生改革研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认真分析研究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不断探寻制度建设、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高效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三是实施“金桥”计划。推进中小学有机衔接,形成体系开放、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体系,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多元化学校评价新机制。四是完善教育质量标准。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力争到2020年,高考一本、本科达线率处于全省前列。

    8.注重品牌培育,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提升教育整体形象,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学校品牌,在发展中获得主动和优势。一是深化名校工程。通过组建发展共同体,发挥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共同发展;实行强校带分校模式,城区新建学校继续尝试与城区老牌强校一个体制,一个法人,一个管理模式,推动新建学校优质、高起点发展;积极探索与国内知名学校采取联合办学、结成友好共建学校、结成资源共享学校等方式开展合作。二是注重特色培育。坚持“一校一品”,努力打造特色教育的品牌。将学校发展现状与省内其他县市区的知名学校作比较,找出自身优势所在,并以此为抓手,进行特色突破。高中阶段学校,在确保高中升学全市领先的基础上,力求多方位突破,走质量内涵型发展道路;初中阶段学校,注重夯实基础,在保持科技发明、书法、啦啦操全国摘金夺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升新高度;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学校,也要推出在全省数得着、叫得响的明星学校,力求我县各学段的学校在全省都有自己的品牌。三是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利用书法、剪纸、清音、诗词等本土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诗词进校园、书法进校园、书画进课堂、非遗进课堂”活动。依托我县全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独特资源与优势,积极开设书法、绘画、阅读欣赏、诗词创作等校本课程,开发地域性相关校本教材,形成具有**特点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特色。四是加强品牌学生社团建设。在全县中小学中注意发现和培育一批健康向上、活动规范、具有较大的影响品牌社团。

    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各类特色校30所,省市级特色示范校60所。

    突出以人为本,构筑和谐**教育。一是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规范招生行为,严格限制基础教育各阶段的班额,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给学生留下更多关注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二是搭建师生和谐发展平台。举办各类活动,抓实社会实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业务竞赛、县内交流、县外学习等方式,为教师自我发展搭建平台。三是建构多维和谐发展体系。开发个体潜能,师生和谐共为,教育和谐发展、校际和谐共进、师生和谐相伴、要素和谐匀健。

    十三五时期是**县建设教育强县,打造教育核心高地的机遇期,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期。我们将加快谋划步伐,深刻分析论证新形势、新任务,理清思路,落实好新举措,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十三五”教育发展落实好,把人民群众教育利益维护好。

    第四部分 发展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教育督导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之间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教育目标责任年度考核机制,把教育工作的实绩列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及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健全教育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的专家咨询制度,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规划、建设、财政、国土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教育运行机制。

    2.确保教育经费。加大县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总量,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三个增长”。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列入县政府重点工程,为教育重点项目提供充足资金保障。继续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安排各类教育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经费的全程审计,加强财务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

    3.实施依法治教。坚持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从严治校。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师生申诉制度,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正当权利。加强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依法抓好校园周边环境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4.强化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紧紧围绕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深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坚持用工作造就干部、用干部推动工作的原则,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全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地生根,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加强执纪监督问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努力构建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点击查看更多: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