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落实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设计、监理、施工、检测检验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人培训,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按照《**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办﹝2018﹞45号),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决定从即日起至12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施工工地、深基坑和起重机械安全为重点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中提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强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设计、监理、施工、检测检验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人培训,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突出防范深基坑、高边坡、起重机械、脚手架、模板支撑垮塌和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有效地减少和降低事故总量、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我乡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整治范围及重点
(一)整治范围
全乡范围内的在房屋建筑、公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项目。
(二)整治重点
1.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建设单位落实安全生产首要责任,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工期情况;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严格安全生产关键责任人到岗履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情况;监理单位发挥监理作用,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情况。
2.加强风险分析评估和管控情况。项目组施工前是否对危害因素进行了充分分析和论证;是否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了安全措施;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是否有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是否定期应急演练。
3.项目组、设计、监理、施工、检测检验等单位安全责任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监理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加强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
三、时间安排
专项治理时间为2018年6月至12月底,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工作部署阶段(6月上旬):研究制定具体整治方案,部署有关工作。各村(社区)、乡属各单位及相关建筑施工业主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治工作方案并部署实施。
(二)自查自改阶段(6月中旬至6月下旬):建筑项目业主、施工、监理等相关主体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足额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举一反三,认真梳理,查漏补缺。对照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自查自改,切实落实责任和消除安全隐患;各村委会、乡直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督促和指导。各村要对本辖区内建筑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乡安监站。
(三)检查治理阶段(7月上旬至11月底):各责任所站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要督促业主认真整改落实;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并督查整改到位;对违法行为要及时上报。
(四)总结阶段(2018年12月):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各村(社区)委会、乡属各有关单位要针对治理行动发现的问题,开展分析总结,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和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委会、乡属各有关单位和建筑项目组要充分认识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制定具体方案,明确措施,落实责任。
(二)加强督导检查,强化隐患整治。各村(社区)委会、乡属各有关单位结合本地实际,针对突出问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行、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加强对辖区建筑领域生产安全的督导检查保证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现场处理、责令整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措施,切实做到“检查必执法、执法必严格”,促进工程建设各方参建主体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长效机制。各村(社区)委会、乡属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工作合力。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村(社区)委会、乡属各有关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辖区建筑领域生产安全的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辖区建筑领域生产安全检查,大力营造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鼓励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