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散文文章读来有点枯燥,让学生们难以专心。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浅析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话语体系里,散文是与诗歌、儿歌、寓言故事、说明文、文言文等并列的一种体裁,或是叙事的,或是状物的,或是抒情的等。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文质兼美,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要课程资源,提高散文教学的质效意义重大。针对日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肢解文本、去语言化、空泛抒情、过度鉴赏等,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和各位同仁商榷。
尊重文本,文我合一。散文学习,师生对于文本的尊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的”“反复的”对话,文我合一的阅读追求,这些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审慎选择自己加工文本信息的传递时机,确保讲解要言不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避免走人以第三方阅读感受(教师)替代阅读主体(学生)的误区,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能够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建构、探索新知,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在真正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知、智、情、美育的发展。在本次交流活动中,香港的胡棹玮(执教六年级《小石子赞》)、澳门的麦长友(执教五年级《苏醒》)、内地的李海容老师(执教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在教学中都给了学生足够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沉人文本,在文本中浸润,渐有心得,在此基础上才开始梯度延伸的学习。尊重文本,文我合一(对小学生而言主要指尽可能熟悉文本,进入文本、与文本和谐一致),是散文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还存在庖丁解牛,肢解文本的现象;也有以文本为由头,课堂伊始便摈弃文本,另起炉灶、任意发散的现象,有的是作大量的文化拓展,有的是繁多的生活拓展、有的是似是而非的哲学思考……文本迷失,使有效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照文本,尊重文本,用好文本,是散文教学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散文大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认知水平,能够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特色鲜明,具有典范性,是学生学习与积累语言的重要抓手。过度分析、以讲代读是当下散文教学的一种流弊,更是一种不明教学重点的偏颇。种种“去语言化”的现象,散文教学中都应予以警惕。教师要按照课标要求,处理好散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充分利用好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把书读厚,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并通过体会、品味、积累、内化,把语言学活,真正形成语言能力。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多读少讲,反复朗读,把“读”看成学生与文本熟识的桥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朗读”,并通过朗读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亲近文本,感受语言构建的新奇的世界,发展自己的语言与思维,逐渐提高认知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读”是学生阅读取得实效的最便捷、简单的方法,课堂上要保证读课文的时间,做到书声琅琅。教师作为合作者与指导者,应在学生遇到不同困难与问题时施以援手,或是技术上的如停顿、语气、重音、语速、语调、音量等,或习惯、能力上的如添字、漏字、错字、拖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高质量的读,散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第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李海容老师在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中让学生品读“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一句话,说一说骆驼“怎样(眼睛没有神儿、脸太长、还是一个地包天……)丑的脸?怎样(又大又长、黄黄的长龅牙……)长的牙?怎样(不着急、无声无息……)安静的态度?”学生调动经验具体地描述了骆驼的样子与神态,借助把语言读厚这种方法切实地感受到了骆驼又丑又可爱的形象.并像英子一样喜欢上了骆驼,童趣盎然,文我合一,自然得言。再如,有教师执教《燕子》一课时,文中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这句话,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到“几根”与“几痕”的不同,体会出远看时电线那细细的、淡淡的、隐约的感觉,以及朦胧的美感为美丽的春景增添的几分诗意,初步感受到汉语言的神奇表现力与独特韵味。总之,用足文本好的语言范例,举一反三,杜绝简单的内容分析,加强语用,帮助学生丰富与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依标扣本,予以落实。
人文熏陶,有的放矢。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由于散文的内容往往抒情色彩较浓,导致教学中工具性淡化、人文性泛滥的情况常有发生。如有的教师执教《背影》一课,由父亲的背影,引导学生联想到爷爷的背影、奶奶的背影、母亲的背影……进而牛发出“亲人之间感情的真挚可贵以及人生的变幻无常”的感慨,此类情感抒发主观随意、无的放矢;有的教《落花生》一课,讲大道理,不切合学生实际,浮夸发散,流于文本表面,既无法得意也无法得言。散文当然肩负人文熏陶的任务,文本鲜明的人文特色对学生熏陶感染,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一定要具体而微、切合实际、相机而为、春风化雨,如果生拉硬拽、牵强附会、虚假空大,就只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把握年段,“鉴赏”适度。由于散文文本的审美特性显著,美文往往成为文学艺术讨论与审美鉴赏活动的代名词,散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化的倾向与“鉴赏热”。在识记、理解、分析、运用、鉴赏等几级能力中,鉴赏属于较高的能力层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度而为,不应无视学段目标,任意拔高要求。特别是对于低、中段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比较有限,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更有发展的后劲与潜力。
总之,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篇目较多,比重较大,内容广博,散文教学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成败。针对散文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应理性审视,联系实际探寻改革之道,以切实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和谐的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