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优秀党员事迹材料?你是不是还在为怎么写而烦恼?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优秀党员事迹材料精选13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又是一年征兵时,**市**镇党委书记**比往时更加忙碌。全镇征兵计划、相关部署、落实措施、政策保障等每个环节,她都要过问把关。
“征兵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必须严把关键环节,着力提高兵员质量。”**说。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多年来,**坚持在党管武装、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等工作中身先士卒,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全区公务员一等功以及梧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勤廉榜样”以及**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的倡导下,镇领导班子每季度开展一次国防和军事理论集中学习会,镇党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武装工作专题会议。她还充分利用村“两委”干部会议,组织集中学习《国防法》《兵役法》和军事斗争知识等内容,把民兵思想政治建设同双拥共建活动、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全民普法活动等工作相结合。
她还通过“五四”“八一”等节日,组织练兵竞赛活动,大力提高民兵的实战能力,使基层武装工作的开展更具活力;全面推进和保障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得到了梧州军分区的充分肯定。
最近一段时间,**不仅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征兵工作,采取举办文娱晚会、广播宣讲以及张贴标语、板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征兵宣传;而且及时了解协调解决征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规范化要求,层层把关,确保新兵质量。因人员、经费等落实到位,**镇多年来均能圆满完成征兵任务,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彰。
篇二
在**合唱界,提及**,可谓无人不知,他是**合唱艺术的领军人物。近日,记者在**艺术学院音舞楼专访了**教授。
**是广艺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从教33年,他教书育人的理念是首先做好自己,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他对学生既“严”又“亲”,他的合唱课是大课,一般100人左右,许多老师觉得难上,但**的课堂上鲜见迟到、旷课、开小差者。因为他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有感染力,课前,他从穿戴、步伐、精神面貌等都严格要求自己。“讲台实际上也是舞台。”**说。学生迟到,他会追问缘由;学生旷课,他语重心长地说:“这节课你不来,相当于你去饭店吃饭,已经埋了单,却不来吃。”他爱生如子,不但负责地对待孩子们的学习,还主动关心他们的就业。
1995年,**创办**艺术学院合唱团,担任团长兼指挥,合唱团由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一直坚持规范、系统的专业训练。近年来,合唱团多次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合唱赛事与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最让**引以为自豪的奖项有: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铜奖,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奖金钟奖合唱比赛银奖,2005年、2009年、2018年,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此外,2012年10月,合唱团应邀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在迈阿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泽维尔大学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2012年12月,应邀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海外华人的一致赞誉。将**艺术学院合唱团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是**的理想,他谦逊地说,今后还要在扩大国际影响上继续努力。
**有丰富的民歌资源,但在合唱作品方面的确存在短板,**鼓励**作曲家多创作合唱作品,2015年3月,他推出了一台**少数民族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观赏性。来自云南、贵州、西安、北京的专家听后评价:在民族合唱的创作、演绎、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担任**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主席,他把普及、提高**的合唱水平作为使命。近8年来,他每年都要策划组织全区性、公益性的合唱培训及学术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近万人次,发展合唱会员3000余人,培养了大批基层合唱指挥。每逢培训,场场爆满,**却累得精疲力竭,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回家,3公里的路程,他停车休息了3次,才硬撑着回到家。
**为**的音乐教育和合唱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也收获了多项荣誉,2016年获**“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同年当选为自治区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篇三
作为革命老区**县县委书记,**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己任,始终把党管武装的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经济不忘固国防、搞建设不忘兴武装,实现了双赢发展。
人武部先后被**军区连续两年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级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征兵“五率”在全市排名第一……**县全民热爱国防、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思想共识深入人心。该县2016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连续5次被自治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连续8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县”。**个人先后获得“自治区武装工作好领导”“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2015年荣获中国革命老区促进会颁发的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等荣誉。
习近平主席强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对此始终铭记在心。**县先后为驻军整修、新建了民兵武器仓库、营院基础设施和训练场地。完善了乡(镇)、村两级国防设施和国防教育阵地,全县14个乡镇武装部办公设施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村级民兵营功能配备齐全、作用发挥明显。
近年来,**全县境内修缮、新建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众多,被称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每年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外来人员达40多万人次。全县复退军人安置率、随军家属就业率、随军子女从优就学率、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的优抚费兑现率、涉军维权调处率及专武干部有当兵和人武学校经历的比率,达到了6个百分之百。
篇四
从半山腰海拔740米的井口往下,来到海拔约400米的作业面,**就在这千尺井下,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从铲运车司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连续当选十八大、十九大党代表。
2001年8月,从部队退役一年多的**,被**华锡集团铜坑矿招聘为农民轮换工,从事井下工作。分工种时,有人不愿当铲运车司机,因为作业条件太苦、技术要求又高。**却认为:“人人都挑肥拣瘦,企业还怎么发展?”经过6个月的刻苦学习,仅课堂笔记就写了近万字,他拿到了铲运车驾驶证,是铜坑矿实习时间最短、掌握技术最快的铲运车司机。现在,他可以凭眼观、耳听、鼻嗅判断铲运车是否有故障。
井下环境很恶劣,粉尘、噪音、湿度大,温度高,但**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最快的速度下井,提前20分钟到达工作面,经常又是最后一个上井,每年要下井310天左右。2008年,他个人出矿5.18万吨,成为铜坑矿“出矿状元”;2010年,出矿8.68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61.66%,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在铲运机司机岗位上,**连续11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201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2年当选十八大党代表,2017又当选十九大党代表。不断进步的**身上担子更重了,他和单位的其他劳模一起,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与17名各岗位员工一对一“传、帮、带”,言传身教助工友争上游。铲运车司机张安吉向**请教,他毫无保留,使张安吉进步神速,2015年获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2015年2月,**担任铜坑矿出矿工区井下生产班值班长,他带领全班出满勤、干满点,出矿量还是排在全矿的第一名。今年3月,**被提拔为出矿工区副区长,他依然与以前一样,每天都努力工作。
繁忙的工作之余,**下企业、进社区、入校园,向广大党员、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把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好。在南丹县城关镇铜江社区宣讲时,有基层党员问**,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出彩、怎样从普通党员成长为优秀党员?“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我18年来一直这样坚持,工作不分分内分外,创先争优不分时间空间,认准了就坚持做下去。只要始终保持责任心和专注力,总会有成功和收获。”**响亮地回答。
篇五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今年3月28日走完人生的56个春秋。他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本色,用担当展示了扶贫工作者的精神风貌,用奉献换来了脱贫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当地干部和群众说:“他为扶贫耗尽了心血”。
A 真诚帮扶情暖人心
曾军,因学致贫。**为其制订脱贫计划,引导他和妻子到广东打工,并帮其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曾军家于2016年脱贫。2017年夏季,**得知其子曾佑峰中考成绩不理想,竭力动员他到两广帮扶的技校读书,并为其落实雨露计划帮扶补贴。
曾锐,因灾致贫。**鼓励其种淮山30亩,还帮他办理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引导他闲时利用马匹搞运输和外出务工。曾锐脱贫后,日子越过越好,今年还建了新楼房。
胡秀兰,因病致贫。媳妇因嫌家里穷抛下年幼的孩子不辞而别,儿子对生活失去信心整天无所事事。**多次与其子谈心,帮他联系了广东企业让他入厂务工。得到帮扶后,他家于2016年脱贫。
在近日桂平市举行的**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上,紫荆镇蒙冲村党支部书记曾垂鹏列数了**负责帮扶的3户贫困户的脱贫历程。
紫荆镇蒙冲村是**生前的挂点村,山多田少,基础设施落后,是自治区“十三五”时期贫困村,有7个自然屯,村民580多户、24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480多人。
面对扶贫的“硬骨头”,**紧紧依靠蒙冲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道,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发展山区产业,还修建村屯水泥路5条、桥梁6座,总长近5公里,脱贫攻坚成绩喜人。
**待贫困户如亲人,逢年过节提前走访慰问,总是自掏腰包为贫困户小孩分发红包,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尽管工作繁忙,他仍时刻牵挂着他联系的3户贫困帮扶对象,通过多次入户走访、与帮扶对象拉家常了解情况,真诚帮扶。当70多岁的胡秀兰知道他辞世后,伤心不已。
为让雨露计划惠及所有贫困户,**精心筹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使这项扶贫政策家喻户晓;通过电视、短信、微信和帮扶干部服务上门等途径,及时告知贫困学生或其家长,按时提交申请补助的材料,对可以享受政策的贫困学子应补尽补、不落一人,对国家审计署反馈名单一个不漏、全部整改到位。
“**在扶贫工作方面是行家里手,分管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桂平市委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军惋惜地说,“他的离开使我失去了一名好助手、好战友,扶贫队伍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同志。”
B 秉公办事廉洁自律
**曾分管扶贫项目监督、扶贫培训、贴息贷款等工作。面对手中权力,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谋私利,廉洁奉公。进行扶贫项目验收时,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讲情面,实事求是,对于其家乡油麻镇安平村的扶贫路项目验收也不例外。
“这条扶贫公路长1.1公里,原来规划宽2.5米,施工队只修2米宽。”油麻镇安平村支书陈永礼说,因为路基窄,施工队以为修窄点可以过关。**发现后,责成施工单位马上返工,强调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
“当时修这条水泥路时,离我家只有几十米,施工队想顺便帮修通到家门口,文林知道后马上制止施工。”他的八叔冯艺华说,他愿意自己出钱,**也不同意,说影响不好,以后再铺。
审计是件苦差事,**却主动要求分管这项工作。他说,自己对审计业务比较熟悉,就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当审计检查发现错发补贴资金给大湾镇部分贫困户时,他便带队到村屯做农户思想工作,追回错发的补贴资金,确保资金精准使用,维护扶贫政策严肃性。
同事李女士回忆说,她曾多次跟随**到贫困村验收道路、发放种苗和化肥等,**从来不收受群众的礼物,也不接受施工方的宴请。一次,**和同事到某村沃柑产业项目基地调研学习,婉拒了老板赠送的沃柑。他说:“沃柑来之不易,您向我们‘传经送宝’就是最好的礼物了。”每到一个村,群众都喜欢跟他交谈,询问扶贫政策,他总是微笑着耐心解释,直至群众满意。
C 易地搬迁后发赶超
7月20日,记者前往桂平市紫荆镇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老乡家园”,只见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展现在眼前,成为紫荆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个小区建有安置房17幢372套,主要安置紫荆镇白云村、大广村、蒙冲村等村贫困户350多户1460多人。”紫荆镇副镇长覃机扬说,如今楼房已住满了从大山沟里搬来的群众,但**却再也看不到小区居民的幸福笑容了。
为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及“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让贫困户尽快入住新居,**毫无怨言地挑起这副重担。为每天按时到达紫荆镇安置点,他在上午6时30分前步行2公里,赶桂平至紫荆的第一班车,再步行2公里到达安置点。为赶工程进度风里来雨里去,他全天侯与工人打拼在工地上,累了就在移动板房办公室休息一下,日复一日,坚持到项目完成。
“他跟得很紧,工作抓得细,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紫荆镇人大副主席梁培枚说,他每天跑上跑下监督进度和质量,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才结束。
在**努力下,桂平市扶贫办所负责的安置楼房按时按质交付,贫困户得以按时入住,完成搬迁安置1008户4300多人,超额完成搬迁安置任务。在2017年底的**易地搬迁综合排名中,该市2016年、2017年两个年度项目均为第一,实现后发赶超。
“我70多岁了,做梦也想不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王德清老人由衷地说。
D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桂平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扶贫工作多且任务重,**时任该市扶贫办副主任,分管扶贫项目、雨露计划、培训中心等工作,还是联系基础设施、移民搬迁两个专责工作组的分管领导。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长年累月奔波劳碌在扶贫一线。
“去年12月,自治区开展市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四合一’实地核查工作,出发前**感到身体不舒服,但他还是跟随自治区考核组到**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实地核查。”同事小杨回忆说,在完成一天的实地入户核验后,**还硬撑着疲惫的身体,与负责入户采集指标的同事工作到深夜,确保核验任务当天完成。
今年1月,**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才听从单位领导的劝告,到**的医院做全面检查。医生建议住院观察,但他记挂着工作,病情稍有缓解,又马上回桂平投入到工作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牵挂着脱贫攻坚的那些人、那些事。
在**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没有批阅完的文件和相关扶贫资料。翻开他2016-2018年的工作日记,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几乎每天他都奔忙在扶贫路上。2月11日最后一次记录,显示他仍然到紫荆镇白云村参加冬修水利活动,这时离他去世只有1个多月。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他没有吃完的药。
篇六
“我们打算今后要把产业转型,利用原有优势,发动大家发展民宿旅游业。”7月19日,记者来到银海区**镇**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带着记者逛遍了**村。所到之处,但见绿树成荫,花果满树,鸟语花香。
上世纪90年代,**村曾获得“全国花卉出口村”称号。在**等一批经济能人的带领下,如今**村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2100亩,成规模种植的农户约100户,所种品种110种,产品远销钦州、防城、**及广东等地。由于有了花卉、大棚果蔬等产业,**村没有一户贫困户,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带领村民种植花卉致富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探索起一条依靠种植花卉致富的路子,如今拥有一个占地80亩、品种100多个、年销售达100万元的园林花木种植场,是群众最信赖、最有威望的村干部。
为了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把自己的80亩花木场作为示范基地,经常组织村民特别是村中的青壮妇女到场里参观、培训,亲自指导她们选购品种,手把手地传授花木栽培、灌溉、避暑、施肥、嫁接、剪枝、盆景制作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对于一些困难农户,她总是慷慨解囊,不但技术上指导他们,而且在资金上资助他们。
带领残疾人自力更生
**为人耿直、热情,一直以来,她对残疾人都怀着深厚感情,从她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那一刻起,她便意识到这是一项责任重大而且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带着这份感情,**投入到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
为贯彻《**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扶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并且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的精神,**积极联系各级残联为苏耿才、冯李广、苏全等3户残疾人修建了新居,解决了他们住房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还为30名残疾人购买医疗保险等等。
得到**帮助的残疾村民远不止苏耿才等人。聋哑人王熙富父子在**的帮助下,安装了助听器;残疾人王熙富、林绍梅在**的介绍下到城区工业园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下肢残疾人包锋先、卢世凤、陈福斌等人通过参加残疾人技术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每年养猪4至5头;聋哑残疾人冯辉勇学会了修理手扶拉机和电焊技术,月收入近千元,残疾人黄富在**的帮助下,每年养猪100头,又开理发店和小卖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做新时代农村致富“领头羊”
“前段时间,一位北方客人在我们村的民宿入住,头一次看到酒店门口挂着的莲雾就喜欢得不得了。”在村里的一家民宿里,**绘声绘色地给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趣事。记者了解到,这幢民宿原来是一户村民家里闲置的楼房,在村委的介绍下,村民把房子出租给了外来投资者经营民宿旅馆。
**告诉记者,**村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面积广阔的花卉植物和村民们娴熟的种植技术。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起**村的花卉产业和大棚果蔬产业,把原先密集种植的花卉按照规划,分散种到各个角落,在打好这个基础的同时,让村民以合作社的形式,利用自家闲置的庭院,发展民宿经济,吸引更多游客在村里住宿、旅游。
篇七
山峦起伏,一辆紫红色的面包车穿梭其间,红绿相宜,安静美好。这辆紫红色的五菱汽车是这片山峦的老朋友了。它和它的主人在十五年里,不知道来过多少次。
它的主人名叫**,是原**机械厂党委委员、厂长助理。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退休后没有选择安度晚年,而是和老伴一起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立了**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他开着那辆已经十五岁的小红车,几乎跑遍了**的每一个角落,通过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他自己也在这种漫长的付出中,成为**家政界的传奇。
2004年初春,**和他的妻子陈红岗就来到了**市创业。他们在自治区妇联的帮助下,成立了**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希望通过它来帮助千千万万的下岗女工重新出发。
彼时,家政在国外已是司空见惯,就连北京、上海也日渐兴盛,可是在**,**的事业却显得有些步履维艰。经费的紧缺,让服务中心仅有的二、三个人,既要走遍工厂、农村、政府,争取人力资源和政策扶植,又要联系客户、开拓市场。起步初期,**凭借着对梦想的坚持,他每天开着小红车跑市场,向企业的职工家属和下岗职工进行宣传。面对**带来的机遇,不少企业都表示了大力支持,职工们也仿佛在迷茫中抓到了希望,第一期活动,报名人数达到了两千多人。
这个人数给**带来了信心,但是一场宣讲会下来,**的心凉了。
“做家政?名字起的那么好,还不是伺候人的?”类似的话语在宣讲会结束后从未止息过。面对女工们不理解的眼神,老人沉默了,到最后真正开班时,报名人数仅有22个,而坚持到最后的,不足20个。
**回忆最初创业那段时间,幽默地笑称自己办培训班,老师比学员都多,却掩下了收支不平衡的诸多心酸。**也有快撑不下去的时候,看着周围收入低廉的无证月嫂,数数自己老两口三千来块的工资,再看看账面上每个学员5块的住宿费,那些天,他也动摇过,但每次他都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而这种坚持从2006年开始,也终于有了回报。原本只在一线城市才需求旺盛的家政服务,在**也“火”了起来,每一期学员毕业双选会,就业率高达98%以上,而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的培训,也从原来的招不满变成需要做半年以上的培训计划。
贫困一线争当先锋
其实作为高级工程师,**只要把资质证随意压在一个公司名下,就可以不愁吃喝,但是他从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扶助好下岗职工的同时,他把目光投向深山,投向了“精准扶贫”道路。
于是小红车从城市辗转到乡间,已过古稀之年的**亲自载着家政中心的老师和培训资料,奔波于城市与深山之间。早上4、5点钟,就着城市道路的灯光,他已经启程,晚上城市又开始沉寂,小红车的才晃悠悠地回到了家。
15年,40万公里,532个贫困村,28256个学员,这一串数字记录下一位共产党员不忘的初心。
来到田间地头,乡亲们总是热情地和**打招呼,亲切地叫他华工,因为大家知道他的每次到来,都给乡里的妇女们带来摆脱贫困的希望,走出大山,去拥抱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向培训的妇女提及**时,大家又不好意思地笑开了。“很严”“不爱多说话”几乎是所有学员对他的评价。
政府组织的春风行动、科技下乡等活动常常看得到**的身影,每到一个新的贫困村,他总是忙着摸情况,签合同,构思培训安排,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伴着**普通而又忙碌的日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它的客户遍及五湖四海,把壮乡人民勤劳踏实、专业上进的形象传遍了世界。
与时俱进谋勇立潮头
看见**风生水起事业的“第二春”,不少人调侃他口袋里装满了钱,**也幽默地回答:“是啊,我们让很多人口袋里赚到了钱。”而老两口赚的钱,几乎都投在了就业中心的队伍上。
只有队伍的心齐了,事情才好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常常通过QQ、微信、企业例会向员工传播正能量,也时常在工作中宣传党的思想。为了管理好队伍,**甚至组织职工到河北省学习河北群艺云版积分制管理软件。实践证明,积分制管理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还提出调整培训工种的建议。他带头尝试了新的合作模式,与**江滨医院、**工人医院、**市工人疗养院、崇左市人民医院等签订协议,然后把参加培训的学员介绍到那里做陪护既帮助这些农民工摆脱了贫困,又解决了护工短缺的问题,推动**养老护理向更高层次发展。他还同**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合作,有效解决了医院育婴人手不足、找月嫂难的问题。这类事情在**身上不胜枚举,他始终带着一股“钻”劲,站在企业发展的浪头眺望、规划,他的妻子陈红岗说:“他能坚持,他始终记得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而共产党员代表的,是前进的方向。”
今年的**已经76岁了。在这样一个应该颐养天年的岁数,他却依然坚持着那个老有所为的信念,开小红车行进在**的群山绿水之中。当问到**打算什么时候退休,他只说了一句,什么时候跑不动了再说吧。
这么多年的努力付出,这么多年的坚持不懈,**以一个老党员的执着,通过普通的事儿,把党性放在胸中锤炼,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惦记。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他做到了。
篇八
7月16日,41岁的**接到喜报:经他培训选拔的一名技术标兵,将和其他两名选手一起,代表**市参加自治区数控加工岗位大赛。
在**汽车集团**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担任修动车间机加工组组长的**,是**“十大金牌工人”,党的十九大代表。享有“铣工大王”美誉的**,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就立足岗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多年来先后攻克众多技术、工艺、质量难题,发明了多项先进的加工方法。
2003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大胆地对原来的加工方法进行改革,新的加工方法让生产效率从原来每天生产100件提高到每天生产150件,年创效150多万元,该操作方法被评为**市“十大先进操作法”;
2015年公司进行新产品研发,需要加工一批工装夹具,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无法在普通铣床和加工中心上完成。车间将这一攻关任务交给**。**凭借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大胆采用数控机床手工编制程序,加工出来的工装夹具满足了工艺要求,并快速投入使用,为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做出了贡献;
……
此外,由他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集体总结创造了“关于加工曲轴箱结合面崩角的改善”“托盘快速切换机型工装机构项目”“活塞分装线拉直改善项目”等成果,在企业科研生产中得到推广并发挥了巨大效应,为公司节能降耗1960多万元。
**说:“一点红不是红,我要让一点红变成一片红。”这些年来,**自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把技术传授给青年工人,带出了几十个徒弟,先后在全国、自治区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有的获自治区“技术能手”等称号,有的晋级为高级技师。
篇九
8个月时间,完成易地搬迁项目,实现1251户5227人入住,以及1100多人就近就业。
2017年,**市右江区进入脱贫攻坚啃“硬骨头”阶段,这组数据成了区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好答卷。
2014年至今,由区长到书记,**团结带领右江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投身脱贫攻坚,打赢了一场脱贫摘帽的硬仗:22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超过2.2万人脱贫,全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93%,成为2017年**7个脱贫摘帽的县(市、区)之一,也是**革命老区第一个实现脱贫摘帽的县(市、区)。
右江区是**要求首批在2017年度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先天条件不优,时间和责任倒逼,越显勇者的担当。**带领区委班子,跳出扶贫抓脱贫,走出两条路子:一方面,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从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抓党建促脱贫路子;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把农村、农业、农民的事情办好,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助脱贫路子。
针对扶贫攻坚中存在的难题,**坚持一竿子抓到底。2016年以来,该区投入19亿元实施覆盖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夯实脱贫摘帽基础。如今,该区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四级以上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屯硬化率达92.5%,99.45%的农户达到安全用水标准,稳固住房率达99.49%。
为增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深入村屯调研,研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先后投入4600多万元,补贴特色产业发展,并采取“飞地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捆绑发展、“贷资入股”等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40个贫困村采取发展光伏产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有效盘活村集体“三资”,实现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
**大胆探索工作方式方法,出台了“双千”政策,给予贫困户户均1000元解决生活困难、人均1000元发展产业;全面实施“三业一救助”,即对产业、就业、学业和重特大疾病给予扶持、救助,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这些探索实践,为后续脱贫摘帽县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篇十
7月2日一大早,**县板榄镇党委书记**就赶到该镇木吉村古胜屯福寿冲的林地,跟林农一起交流香杉管护技术,了解大家对脱贫致富的期待。他告诉大家:“很快就会修好通屯的水泥路,接着就会着手修整林区的道路。大家一定要多种香杉。”
村民李贵韩告诉记者:“2016年,我卖掉杉木收入13万元,当年就脱贫了。我又种了90多亩香杉,按县里的扶贫政策,每亩可有600元补贴。这次曾书记来查看林道,我们致富有保障了。”
绿水青山,满目苍翠。走在板榄镇的山水间,群众跟记者聊起**,讲的都是他如何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事。身为板榄镇党委书记,他的足迹踏遍了全镇163个自然屯,动员和带领群众规模种植香杉、滑皮金桔,实施毛竹低改,发展林下套种鸡血藤和灵芝等特色产业。几年间,全镇香杉种植面积扩大到27万亩,每年香杉产值达9050万元;全镇种植滑皮金桔9100亩;通过龙纳寨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成功创建板榄龙门高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他的带领下,板榄镇先后荣获自治区级“文明乡镇”“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不胆怯、不气馁、有主意,瞄准目标干到底。”这是**解决基层矛盾和民生难题的一贯作风。20多年来,板榄镇小拱电站淹没区的群众一直不交电费,他亲自登门谈心,为库区700多名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束了群众拒交电费的尴尬历史。板榄社区水厂近8年无水供应,**带领镇里和社区干部,翻山越岭重找水源,建设供水管道,近400户社区群众和学校师生很快用上自来水。“正常供水后,我们板榄就是幸福小镇了。”板榄老街的老住户王胜国拧开水龙头,笑逐颜开。
板榄镇是自治区深度贫困乡镇。**两次在全县大会上表态:“坚决把贫困的‘山头’攻下来,坚决把贫困的‘帽子’摘下来。”在他的带领下,全镇完成了697户2492人脱贫,两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18个村全部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7月2日下午,**冒雨徒步到官昔村露水屯仔细查看水泥路面建设的情况,交代施工人员高质量建好入屯道路。看到在雨中奔忙的**,村民韦远词心存感激:“水泥路一通,我们村里的百香果和杉木就更抢手了。”
篇十一
落差,不计较!19年前,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放弃3所高校任教机会,回乡做村主任助理。
坚守,不后悔!从沿海村到150多公里外的边境镇,作为选调生的他,从未想过回城,坚持扎根基层15年。
他,就是**市防城区峒中镇党委书记**。
15年里,**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镇党委书记。在他的努力下,2017年全镇进出口贸易额从不足亿元到超过50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近千元到1.3万多元。
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困难面前敢于碰硬。2013年底,**担任十万山瑶族乡首届党委书记。面对一个由**国有十万山华侨林场改制而成,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产业发展和交通基础落后的新乡镇,**带领班子成员,克服种种困难,只用短短两年多时间,便争取到项目资金建成4个水利工程,解决3162人安全饮水和1280亩农田灌溉问题;硬化28条村屯道路39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如今的十万山瑶族乡,乡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党建戍边、产业攻坚,是**长期坚持的执政理念。他以市委“先锋先行”党建工程为引领,把党支部、村委会、警务室以“三位一体”的模式推进组织联建;邀请全国“卫国戍边英模”陆兰军开展护界碑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村屯开设感恩讲坛、组织文艺宣讲队下村丰富边民生活,形成了“一民一兵、一村一哨”的固边护边体系。如今,边境线每个村屯,家家户户党旗高挂、国旗飘扬。抓党建促脱贫,时刻把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工作重心,边贸互市、边境旅游、特色种养成为当地边民的致富之路。
守固边之责,行便民之利。“边境和谐是最大的稳定,促进中越传统睦邻友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在峒中镇十几年,他努力推动中越边境和谐友好,先后与越南平辽县同文社、横模社两镇7个边境村缔结为友好村,建立每月一次两地定期会商新模式。界河脏了,一个电话,双方互派人员展开整治;逢年过节,双方互访庆贺,有力促进了两国民间文体交流及边境和谐稳定。
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5年如一日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让**真正做到了扬起党旗耀边陲、扎根边疆有作为。
篇十二
很多乡镇干部都说,现在征地拆迁成了第一难事。
然而,发展是硬道理,项目建设离不开征地拆迁。**县黄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多年来一直在征地拆迁一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成绩斐然,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征拆一线的“拼命三郎”。
2017年底,投资150亿元的黄姚普利幸福里项目开工,由于受到个别村民的蛊惑,一百多名不明真相的群众手拿工具冲到现场阻止开工。面对汹涌的人群,虽然有随时被误伤的可能,但**第一个站了出来,挡在村民面前。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退了大部分群众,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014年春,自治区文化厅作为后盾单位,在界塘村开展美丽乡村及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需要拆除村里的30多间旧房子。时任镇纪委书记的**临阵受命,带领工作组进驻村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10天时间里,工作组没有离开村里半步,终于使群众主动拆除了旧房子,还让出了30多亩地。界塘村村民李付成对记者说:“多谢**当年细致的工作,现在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乡村,很多游客都慕名前来。”
2016年国庆期间,镇扶贫移民搬迁项目临近开工,但还有近千座坟墓没有搬迁。又是**站了出来,放弃国庆长假,带着项目办的同事,不分白天黑夜入户动员,7天时间,硬是迁走了900多座坟墓,使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像这样的事情,镇里的干部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总之上面有重要征拆任务下来,只要是**挂帅,大家心中就有底了。
**常年工作在征地拆迁一线,时刻抵制糖衣炮弹的诱惑。2017年9月,一村民曾将1万元通过微信转到他的账户,24小时里,**就是没有点击那个收款按键,使这笔钱又回到了原处。还有一次,几位村民捧着厚厚的钞票来到**的办公室,要“感谢”彭镇长,被**用“老表之间用不着这套”这类风趣的话语给予当场回绝。
工作繁忙,**自觉愧对家人。爱人怀孕,他没空陪;爱人在医院生孩子,他也没空陪护,直到孩子生下来出院了,他才抽空回家看了一眼爱人孩子。“我亏欠老婆孩子,亏欠老母亲太多了。以后有时间,我一定多陪陪她们!”说到这个话题,这个铁骨汉子眼圈是红的。
篇十三
盛夏时节,**县清塘镇东平村委**旅游区里湖光山影,古树参天,花香四溢,游人如织。
“3年前,我们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每逢假期,许多城里人都喜欢到我们村游玩。”**村民**自豪地说。
**巨变的过程,让我们记住了“**村民理事会”这个清正廉洁的群体,更让我们记住了一个“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农村普通党员——周称有。
近年来,**县实施“三自一补”模式推进生态乡村建设,许多村屯迅速掀起了建设浪潮,涌现出一批生态乡村建设样板村。
耳闻目睹其他乡镇一个个村庄实现华丽转身,**党员周称有坐不住了。他想,自己的家乡依山傍水,古树众多,何不利用这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家乡打造成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
2015年春节刚过,新当选为村民理事会会长的周称有召集理事会成员和部分村民组成参观团,先后来到茅栗岗村、底村、龙岩村等县内第一批打造起来的生态乡村样板村参观学习,亲身体验生态乡村的美。随后,他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展开生态乡村建设各项筹备工作。
**共有143户668人。按照建设方案,每个人需筹资300元。仅3天时间,20万元启动资金就筹集上来了。周称有和另外11名理事会成员还带头额外捐款,带动其他村民纷纷加入捐资行列。贫困户周明福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元钱也捐了出来。就这样,全村群众筹资捐款达28万元。
生态乡村建设涉及到景区规划建设用地、旧房拆迁、迁坟等棘手的工作。周称有不仅带头把自家的祖坟迁了,还拆除了自家的仓库,砍掉了自家1亩多已经挂果的三华李果树,无偿为建设迎宾广场腾出建设用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拆除危旧房屋228间、迁坟7座,村民无偿提供建设用地近1.4万平方米,义务投工投劳3000多人次,平整土地约8000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近20万元。
酷暑烈日下指挥拆迁工作,走家串户不厌其烦地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起早贪黑察看每个建设项目的施工情况……村里启动生态乡村建设以来,周称有几乎无法顾及自家的装修业务和盆景苗木,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生态乡村建设。
如今的**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了迎宾广场、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爱莲池、映山湖等乡村旅游景点,引资200多万元建成160亩紫薇花海,打造了**“花千谷”。群众种植盆景苗木200多亩,产品远销东南亚,年产值180多万元。
下一步,**将加快400米紫藤花景观长廊、半山游泳池、景观湖等景点建设,一个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宜居**将呼之欲出。
舍弃自己挣钱的行业,去为村里做没有一分钱收入的工作,一些村民觉得周称有真傻。周称有却认为,能换来家乡的变化,自己一点都不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