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27:42 | 移动端: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学的一个热词,那么美术核心素养该如何实践呢?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核心素养论推倒的不是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知识在课堂中现身的方式,是知识在教育世界中的功能定位。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关键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教学实践。

引言:美术知识加载型课堂与美术素养催生型课堂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只有架设起“知识”与“素养”间立交桥,美术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性转型。

正文:

1、 纵观历史,美术古今。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命(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创造行为),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

在信息化的当代,仅仅关注知识加载、知识传输,课堂很容易被知识、文化所独霸,沦为书本知识的殖民地,知识教学的终极目的——助人成长、促进发展的目的随时可能被遮蔽,人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机遇被阉割,人的素养培育会被悄然挤出课堂的天地。美术在未成课堂知识体系时已经被广泛运用。拉斯考克斯洞穴被称之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也称“史前凡赛尔”。里面包含着世界上最不同寻常的旧石器时代壁画,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5000年前。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ch mèi wng ling]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还有古代服饰、兵器、建筑等无不体现出美术在古人生活中的运用,也闪耀着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的生活也是离不开美术的,企业商业标识、环境艺术、服装设计、汽车设计等等,美术与现代生活也息息相关。

2、 真正的立德树人,是建立在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的。

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

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在课堂中,知识的载体是学科,是符号,是理论,而素养的载体是人性,是行动,是生活;书本知识是素养被抽空、被蒸馏、被提纯后的经验结晶体,素养是沉淀在人性层面的个人知识、活体知识,是与人的立体生活世界相融生中生发出来的人生智慧,是多学科知识围绕生活问题串联起来的活性知识网络。知识与素养间绝非智慧含量、认识水平等内容的量的差异,更是存在形态、结构构成方面的质的差异。如果说课堂发展史是以知识传递与素养生发为两端构成的一个谱系,那么,知识加载型课堂就是素养催生型课堂的前身阶段或原始形态。新形态下个别学校在建设创客教室,创:创新,客:人,创客指努力把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创客教室是沿着核心素养路线出发的学校实验室。陕西省教育厅信息技术空间也设置了创客平台,方便各校上传创客教室成果,但广泛落实课堂美术素养教育还需一个过程。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教学如何落实好呢?

(一).美术素养提出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是以内在的建构为主,审美判断则表现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品评美的能力,反应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1 让学生从外部所有问题中构建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建立起个人的学习兴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种关联小到与家庭、班级,大到与社会,使学生能对学习和生活抱着主动探索的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实践中不但学生学习与学生生活取得联系,还要让知识同学生的未来建立联系。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把学生都培养成将来美的创造者、享受者、消费者,让美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让“讲授中心”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课堂。基础教育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现象:我们学生的学习没有充分地展开。比如本学期在西电实验小学下校听美术课,吴雨辰老师讲授了《造型别致的椅子》,这位年轻教师美术课上讲授设计知识几乎面面俱到,却没有多少让学生思考的空间、合作的乐趣、提出问题的机会,是一堂典型的“讲授中心”课。“学习中心”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们要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反思、总结,让课堂成为“学习中心”。 课堂教学只是知识素养化的推手,理想课堂必须自觉摆脱“知识向学生大脑加载”的陈腐理念,让素养催生取而代之,迈上课堂教学的中央舞台。所谓“教学”,其本真内涵是“以教导学”、“教中扬学”、“教学相生”,教与学互动共生,师与生教学相长是教学活动的本意所在。

3落实以学生为主线“真实”的学习过程。任何知识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体,都是学习者认识世界的重要凭借,知识在人走向生活世界的征途上彰显自身的力量,知识在助人素养生长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在课堂课程进行完以后要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学习的美术知识体系结合人文、历史、地理解释、品评美术作品;借助媒材去表现美术,也就是用自身的实践过程去逐步体验和感悟,方可为“真实”的学习过程。

(二).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则以外向的表达为主。

1除了语言、文字、表情、动作,视觉形象也是人类通用的表达方式。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进行直观的表达。比如用照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用电脑软件改变和创造图像,用剪刀剪出一个形象,用笔在纸上描绘一幅示意图和关系图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想法,都属于美术表现。如此说来,美术表现并不复杂,也不足畏,只要少儿通过美术学,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能运用各类媒材,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就能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作业的设计要多样化,提倡富有创意的作业。

2情景教学是能力形成的关键。情景能够增加学习者主体的主动性、趣味性、直观性,情景是以素养为本的,当学习的内容跟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情感的时候,这种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而是情感共鸣的过程。这个过程,就为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同他的经验、同他的情感,同他的生命有了连接之桥。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对一线老师教学的建议,研究情景教学,挖掘自身潜力,创设适合美术教学的生活情景、童话情景、游戏情景、音乐情景、媒体情景、文化情景、历史情景等等,把这座链接之桥搭建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通过美术课中的情景创设来激起学生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思维逻辑,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引领性支撑

3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是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在正面价值的引导下,追求创造和新意的自觉。创新也是艺术的生命源泉。美术更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能够包容个性的学科。从人类历史中不同地域文化和个性经验中吸收不同的创造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少儿就能逐步获得创意实践素养。科学幻想画是非教材设置的美术辅导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把创意实践推动发展了。在常规美术课堂中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抓住思维层面迸发出的稍纵即逝的灵感,这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思维的首创性,而不是一味模仿老师或者课本作品。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从何而来?是从对客观生活的观察中提炼概括得来的。齐白石,世界文化名人,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可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时候,只会临摹,画的虾一点也不活。后来经过自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虾画得活灵活现。

3、 现在的课程已经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是学生的全部生活。

它是学科、学生、学习、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要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知识间接经验,在跨学科知识中获得直接经验,以及对真实世界的真实体验,学会在不确定性的复杂情景下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碎片、断点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知识。这个意思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性的、问题化的学习 让问题形成问题链,形成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我们孩子在学习中间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本学科的结构一直到跨学科的结构。美术教材有分低中高阶段美术学习侧重点,单元化教学也在进行中,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知识单元要与生活单元并重。

问题化学习是学习的本意:我们可以设置美术问题,从问题开始,再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新问题。比如色彩课程,从颜色色相、纯度、明度问题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服饰、生活用品、动植物、自然风景去认识它们,用工具媒材表现它们,再启发学生提出新的想探索的问题,比如使用工具媒材不同出来效果也不同,我们如何灵活使用、多种媒材结合表现颜色。接下来就沿着这个新问题继续探索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把问题学习运用好,不让知识点成为主宰,而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主宰!

结论: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教育特征是感知、理解、创造,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方法),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以解决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面对生活、亲历经验!核心素养论推倒的不是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知识在课堂中现身的方式,是知识在教育世界中的功能定位。离开知识,课堂不复存在;追捧知识,课堂走向沉沦;利用知识、善待知识、创生知识,才是课堂建构学生发展素养的正途!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前,当代课堂教学必须转型升级、解构重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知识教学向全人培育的应时而变,发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美术有效教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尹少淳《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887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