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故君子学以聚之。为了陶冶我系学生党员的情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是党员暑假经典书籍心得,赶紧看一看吧。
1.
历史的轨迹,共产党的史记
——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感
应党支部品读经典的要求,为提高党员学生的政治觉悟,我来到图书馆寻找属于我的那一本书。琳琅满目的书本一列列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突然,一本鲜红色封面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浑身似乎环绕着一种自带光芒的正气,把它轻轻捧在手上,我不由得一怔,“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几个金黄色的大字烙印在鲜红色的书皮上,只一眼,我就确定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深刻思考的书。
提的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个经受2000多年封建禁锢的守旧社会,一个饱经创伤战事不断的弱小贫邦,以致成为现在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泱泱大国。一个满身伤痕累累的国家是怎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蓬勃发展?历史重在反思,《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以故事讲思想”,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执政的历程,总结成就经验,不仅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可读性。
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振兴国民经济;即使犯过严重错误仍能得到人民支持;不仅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促使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高效抗震救灾,成功举行奥运会和世博会;在世界的质疑声中管理好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引领中国走向世界。这在世界历史上就是一个个不可思议。奇迹,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建立新中国?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开始,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明显分歧。在国共两党分别自己管辖的区域里,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使民众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问题(包括高阶知识分子),流失了民众的信任,正如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所写,“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是因腐败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而此时在共产党的陕甘岭解放区,却是人心齐整,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也没有哗众取宠和政治闲谈,言辞和行动上都如此。这里的人们各司其职,严肃认真,倾向于一种使命感,到处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两种完全不同的面貌注定两个政党的不同命运。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多党派联合政府、“农民耕者有其田”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举措赢得民心,简单来说,民心之所向,众望之所归。
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虽然有风光伟绩但也有犯下过严重错误的时候,主要是1957年以后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这段时期。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使中国能够尽快成为一个大国、强国,赶超发达国家,同时也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一动机和目的本无可厚非,但因为目标过于脱离实际,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不正确,造成党内外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也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历史,有破坏也有成就。“大跃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农业的生产和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从那时开始布局的;而群众的精神状态是斗志昂扬的,人们普遍展现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并且涌出一批批先进模范;在国际上成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推动了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建交高潮。中国共产党犯下严重错误不假,却未因犯错误而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主要归因于中国共产党面对错误时所采取的态度。《左传》有言“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根据客观情况精简工农、党内人士生活供应降低、党干部工资降级等措施及时调整,看待毛泽东的决策坚持“功绩第一,错误第二”,带领群众走出困境。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勇于正视并且修正错误的负责态度和言行,才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
为什么能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促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中国步步强大。在各方种威逼下,中国坚决态度和立场,成功收复香港和澳门,再有邓小平富有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金丝雀香港、澳门回归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国外预言中的衰退,反而取得了港澳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从“和平解放”到“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争取和平解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大陆积极对台湾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与此同时,国际法早已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为什么能高效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年初,中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群众广,直接经济损失严重;5月12日遭遇8.0级汶川大地震并由此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更是举世罕见。面对灾害和死神,英勇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采取措施,部署救灾,在灾害发生20多分钟,官方媒体即发出地震消息,各方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急速集结,执政党的决策速度与组织效率非常惊人。在救灾任务紧锣密鼓进行之时,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规模之宏大,组织之有序,成果之丰硕另全世界为之赞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全国民众的全力支持,他们众志成城,克服地震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体现了我党高超组织能力,彰显了我国体制优势。“钢铁长城”守护中国,民族精神凝聚力量,与国际主义人道精神汇聚起来,成为战胜一切困难和灾难的巨大的精神合力。
为什么能管理好有近8000万党员的大党?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中国共产党发展起来并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实施严密组织;要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三大优良作风;注重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强调严格纪律和按制度办事,不断优化党的执政方式。从意识到行动,中国共产党兢兢业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攻坚克难,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共产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立足群众,兼容并蓄,厚积薄发。风雨9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从解放到复兴,从弱小到强大。一路走来,在挫折中不断得以提高,在失误中不断得以清醒,在党内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中国也面临自身和国际上的诸多挑战,但历史会证明,中国共产党会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开创新思路,新方向,为中华民族再创新高。
2.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
暑假期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于是我翻看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看完书之后,从心底升起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围绕着国内外关注的13个重大问题,通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设问方式提出,并以他人叙述和事实相结合的方式,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书中的内容全景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历史轨迹,准确的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长卷。
这本书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单是书中对历史细节的揭秘或是对革命激情的宣扬,更是其中揭示的历史规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新中国,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发展新中国。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书中每个问题都生动的回答了书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每一个解答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走向光明的道路上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品质。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勇于同腐败乱纪的行为作斗争,最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建立了人民的国家。
建国初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果断采取了“统一财经,平抑物价”的政策挽救了中国经济,收拾好了国民党留下来的烂摊子,也因此收获了民心。而随后因为动机与效果发生偏离而导致的严重错误,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错误,领导人与群众同甘共苦,在最困难的阶段仍然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为新中国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个个成就,令世界惊叹中国发展速度。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离了其中一个,就不会有如今这繁华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能够不被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他们高瞻远瞩,一个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由此诞生,如一国两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如今中国的政治制度日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明显。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整个中国为之震动,世界也对中国能否成功举办奥运会深表怀疑,结果在执政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勇敢的站起来了。
我们党为什么能?那是因为我们党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紧紧围绕中国实际,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善于总结。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党坚持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我们党将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我们党审时度势实施了改革开放,开拓出了一条强国之路;我们党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确保香港、澳门的平稳回归和持续发展。同时,书中敢于直面党的历史上存在的一些失误,不回避、不夸大,勇于正视错误,真正表现出党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担当意识,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远蕴藏着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种种的正确领导、高效的实施才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能”。
党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为鉴,能传千秋后代。通过阅读,我更加明确了,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行各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不禁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诞生96年,执政超过60年,在这段历史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品读历史,感悟今朝,我深知重担依然在肩,道路依然漫长,但我坚信,经历过徘徊、探索、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如既往的克服种种困难,跨越种种障碍,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此外,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书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实所打动,我深刻理解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众多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依靠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不应该辜负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的坚实基础,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跟党走的决心,努力将自身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深感自豪、备受鼓舞,展望新的奋斗征程。我坚信经历了风雨砥砺和历史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肩负历史的重任,不负人民重托,在新的历程上,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作为一名党员,一直以来既感身份光荣,又知责任重大,要努力做到在传承中学习,在坚守中发展。首先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格,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端正思想,履职尽责,注重学习,与时俱进,爱岗敬业,增强对党的理论、党的历史的了解。其次要学习好党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勇于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心态,不骄不躁、不自大、不妄自菲薄,脚踏实地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在平凡中进步,在点滴中成长。
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直是平坦的,但共产党的精神是永恒的。这就指引着我们的党员,不要忘记初衷,不要忘记历史使命。这样,无论我们是否暂时迷失了,都能找回来,而且知道该怎么去前进。
3.
《幸福了吗?》读后感
白岩松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央视博学才人之精英。但,当我看到白岩松先生的这本书《幸福了吗?》的时候,我感到诧异。在我的印象中,白岩松先生是一个很出色的主持人,名声好,事业棒,家庭也美满。对于这样的一个有名有有利的人来说,他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但,他为何还会写《幸福了吗?》这一书呢?随后,我带着深深的疑问去阅读此书。
初读《幸福了吗?》后,我感受颇深。开篇时,白岩松先生借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的一首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白老师通过这首诗勾勒出全书的轮廓——如何寻找幸福和信仰。之后,白老师用他惯有的犀利文笔和高度目光,回顾自己十年来在CCTV的主持、身在名利场的起伏,发表自己对近年社会大事件的看法,记叙在各国采访的台前幕后的故事,也给读者分享了一些书籍、电影以及音乐等……我记得白老师在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在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一段话,却直击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信仰是何?已经成了当下的一个大问题。都信人民币?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上的乱象与功利,这是否和信仰有关联呢?若你追逐这些功名利禄,长期处于痛苦与焦虑之中,那你会感到幸福吗?然而,我们处在当今社会上,好像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所以,幸福,成了眼下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关于“幸福”一词,白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及。我还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暴力因子也在人群中快速增长,让人更加不安。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涤荡悲喜的故事中,在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在历史车轮的咆哮中,白老师字里行间跳脱出来的,是对当下这个物质社会急切的追问:“幸福在哪里?”。对每一个焦虑忙碌的现代人一个真诚的提醒:“你,幸福了吗?你,真的幸福了吗?”在这个焦虑忙碌的社会,幸福一直是人们不变的追求,但你幸福了吗?白老师说,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平静”一词是白老师在上海一家报社写的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白老师选择了这两个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对于反思,白老师是这样解释: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这是对历史与未来的一种态度。而对于平静,白岩松老师却这样说:“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白老师还提及,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所以,白岩松老师说,不平静,就不会幸福。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沉默的“9.11”在白岩松老师的心中留下永远的痛;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与担当。谈及此时,让我想起白岩松先生书中的“做一个不顺从的群众”。在这一个小篇章里,他说,或许,就像现在的人们怀念天曾经是蓝的,水曾是亲切的,奶粉曾是靠谱的,人与人曾是互相帮助的一样,难道将来我们也要怀念:办公室是可以吵架的,时常脸红脖子粗是可以制造更牢靠的友情的,事情做好不好是有人认真的,没有什么是与你自己无关的,真理是常被人捍卫的,而和谐不是没有争论的,说真话是被人尊敬并受欢迎的?这不是一个陈述句,而是一个疑问句。曾经的过去,成了回忆,诉说着一种无言的悲哀。在这个焦虑忙碌,功名利禄的社会,每个人都带起面具,都在扮演着角色——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你又何谈幸福?所以,在该说不的时候,坚定的说出“不”;在问题原则上,该争吵时请争吵。因为太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还有四川汶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的笑话,是他表达爱的主张;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厅里的激动等……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和小事都是白老师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读者一起分享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会热泪盈眶;这幸福不一定是激动与尖叫,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在白老师的这本书中,这句话直戳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他说,有时,既得利益者还有另外的毛病,成功过,意味着也许优秀过,于是,自以为是。殊不知,时代已经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世界已不是原来那个世界,可这个时候的既得利益者,依然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慢慢地,成为正确理念前行的阻拦者,而自己还并不察觉,让旁观者感慨并为之发出一声叹息!对于这段话,我有了自己的感悟。曾经优秀过,并不代表着永远的优秀。有那么一句古老的话:不进则退。你曾经的优秀也成为了过去,没必要自以为是。你还需要前行,正如你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的时候,你也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变得更优秀,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白岩松先的《幸福了吗?》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说千道万,最后还是自己的感受最为重要。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平庸的工人或是拥有亿万身家的富豪,你只要内心平静,你就是幸福者。在这个焦虑忙碌的社会里,希望你有时停下脚步,调整情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身心,你可能在这平静的思考中,对人生有了新的思索,你可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幸福。书中也有这么一句话:“走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就像有那么一句歌词,“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还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其实幸福很简单——内心平静,幸福无处不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