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2018年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3篇

2018年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32:29 | 移动端:2018年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3篇

脱贫攻坚是我们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如何做的更好,我们要与他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3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财政厅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在厅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直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具体帮助下,在厅机关各支部的齐心协力下,工作队员全身心扎根农村,舍小家顾大家,投入到脱贫攻坚,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抓好村支两委建设,发挥财政优势,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对照“一宣六帮”的职责,以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四场硬仗”“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大战役”,抓好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五步工作法”,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五抓五实”,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抓党建引领,做实阵地建设

**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唯一的深度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5万人,未脱贫人口6.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55%。近三分之一的村为深度贫困村。**县的脱贫事关一个民族的脱贫,事关全国全省同步小康的步伐。为此,省财政厅党组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落实责任,完善举措,扎实推进。

(一)厅党组高度重视,把好关口,指好方向,做好示范。一是把好选派关,精心挑选工作队员,把素质过硬,能力全面,特别优秀,列为后备的干部选派到扶贫一线工作。二是专题研究,理清思路,明确方向。5月21日,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听取工作队情况汇报,审议三年帮扶计划。三是厅党组书记、厅长**带头、党组成员纷纷深入**县开展扶贫工作,做好示范引领。6月20日,厅党组书记、厅长**率队深入重点帮扶的普屯、**、阳基村调研指导定点帮扶工作。其他党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队长邵勋副厅长先后13次到**县开展扶贫工作,走遍所有乡镇,全面调研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

(二)支部结对帮扶。厅党组专题研究并发文要求厅机关13个支部分别结对13个老村,第五支部、九支部、十支部等先后到结对帮扶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协调资金300余万,用于乡村整治等;老干处所在支部结对帮扶**村,向**村“6.22”水灾受灾户捐赠现金3850元,捐物折合资金2000余元;社保处所在支部获悉受灾情况后,立即电话了解受灾情况,及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下拨救灾款项;工贸处、非税处所在支部第十支部书记张永谦处长,及时电话询问所帮村阳基村受灾情况,鼓励受灾群众,并勉励阳基村积极搞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发展小微企业带动贫困户;厅机关妇联主席陈义波、团工委书记彭乾军同志积极带领厅机关青年同志深入**定点帮扶村寨调研帮扶,协调20名留守儿童到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由团省委组织的“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暨圆梦蒲公英活动。

(三)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切实发挥作用。工作队中有3名党员分别担任普屯、**、阳基村第一书记,其余干部为驻村干部。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各村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议、上好党课,提高村级党组织落实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结合村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门道。二是做好群众工作。通过组织十九大精神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公路旁贴放标语等,让广大群众知晓党的好政策,强化脱贫的主体意识,增强参与脱贫工作的自觉性。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为精准扶贫工作服务。

二、抓产业发展,做实收入支撑

(一)“三村一体”整体谋划。将我厅帮扶的普屯、**、阳基村沿**河进行整体规划,利用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旅一体化建设项目,打造以产业为引领,特色民族文化为载体,乡村旅游为灵魂的**县全域旅游示范点,目前正在与广州、上海等相关规划设计单位对接,邀请设计单位实地调研考察,形成整体规划。

(二)因地制宜确定产业项目。针对我厅重点帮扶三个村,因地制宜,先后对接协调**大兴农业公司、贵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二家种养殖业企业入村考察。目前有合作意向的3家,其中与大兴农业合作的循环水养鱼选址阳基村,已经进入勘察设计阶段,预计10月份将正式投放鱼苗开始养殖;引进浙商与**村合作原生态鳄鱼养殖,初步意向已达成,选址工作正在开展,预计9月份动工;普屯村引进北京庆丰包子集团蔬菜种植项目,现已签订协议,预计9月启动该项目。

(三)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全县招商引资在建项目55个,其中新建18个,续建37个,项目总投资251亿元,到位资金38亿元。2018年5月22日至26日,邵勋副厅长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及**县有关领导一行10人组成考察团赴安徽学习考察和招商引资,考察了长青藤、中联重机集团,参观了解农业部的资源增殖站--芜湖市安徽小老海实业集团,学习了芜湖市招商引资的先进经验。同时介绍了**省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并与安徽部分龙头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6月22日,邵勋副厅长率队赴深圳与康美药业就合作项目落地进行专题座谈,重点就中药材种植、康美智慧药房、医药物流延伸等项目落地推进情况进行全面磋商,努力打造全国最靓“脱贫样本”,让项目切实的带来经济效应,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牵线达桥,邀请贵民集团、安徽商会、国恩物流、上海五石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等与**县对接相关项目。截止目前,**县2018年新引进项目13个,包括中和镇生态牛种养加项目、茶旅一体化建设、蓝靛腊染民族工艺品等项目。

三、抓基础设施,做实脱贫硬件

(一)完善**镇基础设施,发挥小城镇带动作用。一是谋划**镇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ppp项目;二是小城镇建设,争取小城镇建设资金100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争取农发资金400余万,用于**镇农田灌溉沟渠治理,产业路修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产值。

(三)协调**高铁站连接都丹大道公路建设。积极对接省州相关部门,将高铁站至都丹大道连接

(四)配合做好组组通,农村危房改造及“三改”工作。按照县级统一部署,工作队在上述工程建设中积极参与质量监督,验收管理等相关工作。

四、抓思想扶贫,做实智志双扶

(一)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扶贫工作。5月下旬,协调民建**省六支部捐款2万元,解决阳基小学贫困学生早餐问题。8月5日组织留守儿童20名到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由团省委组织的“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暨圆梦蒲公英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暑期拓展活动。

(二)利用暑期时间,开展专题宣讲活动。引导村内在校大学生、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等有识之士回乡创业,报答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奉献,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家乡脱贫攻坚。

(三)加强财政扶贫政策的宣传。厅长**带头深入扶贫点、各支部调研、引领宣讲十九大精神、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及财政各项政策;有四位厅党组成员在省新时代大讲堂宣讲财政扶贫政策;农业处、基财处负责同志在**县水乡大讲堂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解读;厅党组全体成员都分别在不同时段深入**县调研帮扶;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邵勋同志,先后13次深入**县调研考察,招商引资,走访贫困群众,看望受灾群众,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宣传惠民政策,助推脱贫攻坚。

(四)配合**县开展“一补三强”思想扶贫活动。指导**县,扎实开展“一补三强”思想扶贫活动,鼓舞斗志,树立信心,补精神之钙、强脱贫自信、强致富能力、强乡村治理,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五)争取社会援助,扶贫抗洪救灾为民服务。积极争取社会各方帮扶,3月初,国元农险、国元证券两家公司捐赠8台笔记本电脑用于脱贫攻坚;5月下旬,协调民建**省六支部2万元捐款,用于资助阳基小学贫困学生。6月22日,**县**镇遭遇山洪灾害,多家房屋被毁,大量农田、基础设施被毁。厅党组高度关注灾情,积极联系**省安徽商会等社会团体,共计向**镇受灾群众共捐赠现金及救灾物资40余万元,为**镇灾后重建贡献力量。8月8日,**县**镇阳基村光华四组贫困户吴中昌、吴中元、吴中礼家,因电线老化发生火灾,房屋及全部家产烧毁,现财政厅正积极联系社会团体帮扶,组织重建新房。

五、抓自身建设,做实过硬团队

(一)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工作队进驻**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驻村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入村走访、请销假、文件收发、请示报告、档案管理等多项管理工作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加强队伍管理。

(二)分工合作,共同发力。工作队队员分村不分家,集中管理,集中食宿,按时上下班。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宣六帮”要求,深入村组,逐户走访,科学制定帮扶计划。

(三)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工作队组建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学习所,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定期组织党建扶贫政策法规学习,吃透政策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四)收集整理信息,及时总结上报。工作队以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不同方式,调动群众积极性,全方位培训村支两委及骨干人员,编写了《省财政厅同步小康工作队驻村工作简报》34期,在《**党建云》、《**省同步小康驻村》、《多彩**网》、《**日报》等各类网络、报刊媒体刊用18篇。

(五)严守纪律,确保政治永远合格。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精神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纪律要求,筑牢思想防线,廉洁自律,确保队员政治上永远合格。

篇二

为进一步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县通过“五个一”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化党组织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合理设置一批基层党组织。在原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设置,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不足50人的,建立党支部;对党员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建立党总支部,下设若干支部委员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执行临时任务时间较短或因某种原因暂时不能成立正式组织的,应成立临时党组织。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整合脱贫攻坚下沉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包村干部等党员队伍,组建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具体负责协助村(社区)党总支抓好政策落实、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同时,按照“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要求,鼓励在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组,打破区域界限,建立联业党组织,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抱团发展。在村级合作社建立党组织,村党(总)支部和合作社党组织按照“村社合一”的要求实现“双支部”管理。抓好村(社区)范围内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村党(总)支部和非公支部按照“村企合一”的要求,大力加强“双支部”建设。

建设完善一批村级活动阵地。按照《关于建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各村(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全部达到300平米以上的要求,村(社区)要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确保到2020年办公阵地达到300平米以上。根据服务群众功能需要配齐功能室,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集中学习、考核管理、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同时,抓好制度上墙,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建设一批标准化村级活动阵地。

集中开展一轮巩固提升活动。各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党课。党支部要组织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坚持抓好“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学习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严格执行网格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跟踪问效制度和服务台帐,党员干部每周至少主动走访联系群众2-3次,每季度向所在党组织报告一次联系服务情况。落实好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议事、党员活动日、谈心谈话等党组织工作制度。同时,持续开展农村后进党组织的排查整顿,促进整顿转换提升。

精心培育一支农村人才队伍。下沉干部要为乡村振兴继续提供长期持续的人力、能力和智力支持,帮助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培养培育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确保每年发展1名以上年轻党员、培育3名以上农村致富带头人,建设一支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人才基础。同时,各村(社区)要配备不少于1名以上年龄为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定期举办村(社区)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全面提升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能力素质,积极引导进入村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公开选拔村(社区)干部,吸引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逐步充实村(社区)干部队伍,实现村(社区)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

着力打造一批支部党建品牌。按照“一支部一品牌”和“好花红”党建品牌创建的工作要求,重点围绕思想扶贫、基层组织自治、乡村振兴、服务发展等方面打造党建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名称简短有力、内涵丰富深刻、理念先进精辟、内容突出特色”的党建品牌,进一步强化支部的政治功能、发展功能和服务功能。到2018年底,打造一批叫得响、有影响、上档次的党建品牌。

篇三

为着力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生力军作用,**区坚持“四个严格”原则,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采取“三分三定”管理模式,把从严管理干部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促使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

分级定责,实现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各级责任单位在干部管理上形成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机制,让管理始终伴随干部成长,让干部时刻感到组织就在身边。一是组织部门统筹管理。区委组织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工作部署,突出驻村工作业务指导,扎实推进党建扶贫,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广泛开展驻村干部培训,不断提升驻村干部帮扶能力和水平。二是派出单位参与管理。派出单位经常主动对接镇(乡)和村了解下派干部的驻村工作、日常生活、履职尽责等情况;经常深入村开展调研指导,从人力、项目、资金和技术上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人驻村,集体帮扶”的良好氛围;经常关心关爱下派干部,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乡镇党委直接管理。各镇(乡)党委履行“一线管理”责任,定期分析解决驻村工作组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定期听取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安排工作任务,开展经验交流,经常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执行驻村考勤制度,及时掌握驻村干部的工作动态,把干部开展工作的次数、天数“精准”记录在案。

分类定标,实现任务清晰目标明确。进一步将“一宣六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再细化、再分解,切实推动脱贫攻坚、基层党建、服务群众等工作全面过硬。一是精准精细抓脱贫。驻村干部根据本村脱贫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所驻村脱贫时间表、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把目标落实到村、细化到户、精准到人。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深入推进“村、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融合发展模式,将扶持政策、项目资金、各方资源整合起来。二是从严从实抓党建。把基层党建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全面履行抓落实、抓具体、抓到底的职责,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三是全心全意抓服务。驻村干部带头深入村组、联系群众,做到“三个必访”和“进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面掌握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沉下去、融进去,“零距离”接触群众,做到了真走访;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详细记录群众真实呼声,并将联系方式、服务范围告知全村党员群众,做到了真联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及时回应,妥善解决,对群众的生活疾苦,积极协调,全力帮助,做到了真关心。

分期定考,实现督查有力考核过硬。充分把督促检查作为衔接顶层设计、中层操作与基层落实全链条的“紧箍咒”,直击驻村工作不严不实病灶。一是创新督促方式。按照每季度一次全面督查、每月一次重点督查,采取随机抽查、电话抽查、实地督查相结合,不打招呼直接到村,深入一线查实情、摸实底等方式将督查“一竿子插到底”;运用互联网+“和对讲”开展督查,实现数据跟踪动态督查,从实督导、精准督导,对有时间节点的硬性任务进行重点督查,以点带面,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二是突出督导问责。运用通报、约谈、诫勉、召回管理等方式进行问效问责。乡(镇)党委对驻村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责任不落实的,书记向区委组织部作出书面检查,区委组织部对其进行谈话提醒;对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派出单位党委(党组)不重视驻村工作,不落实驻村责任的,区委组织部对其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依规进行问责。三是加强考核激励。将驻村工作纳入镇(乡)和区直派出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单位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镇、村评议不好,群众反映差,帮扶成效不好的,取消派出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为一等奖资格。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采取日常考核、半年考核、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等方式相结合,将“优秀”等次名额提高到选派干部总数的30%以上。对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提拔使用上予以重点考虑。

今年轮战以来,省、市、区、镇四级向**区63个贫困村选派了327名干部,全体驻村干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春风行动令”有关精神,全力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为所驻村谋思路、定计划,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累计协调项目215个,带动就业5009人次,协调解决资金2006万元,核查15430户55398人建档立卡信息;走访贫困群众8万余人次,宣传党的政策方针6万余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吸纳147名入党申请人、153名入党积极分子、52名预备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43名;帮助谋思路出点子690条,解决困难问题561个,办实事好事827件,化解矛盾纠纷969起;培养种养殖大户135户,帮助56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253余万元,为**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篇四

**县江界河镇桂花村辖17个村民组,977户42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658人。**县人大办自包保联系、下沉干部到镇桂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以支部引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勇争先,实行人大办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姻,机关党员与桂花村党员结对帮扶,在强组织引领脱贫、以党建保障脱贫、以人才支撑脱贫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强组织引领,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做到学习交流互帮互学同提高。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人大机关支部和桂花村支部除认真落实好双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在所在党支部带头讲党课、听党课,每名党员上讲台轮流讲党课。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党员干部开展业务知识的学习交流,从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方面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党建、脱贫工作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

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实行党组织全覆盖。**县人大办为了调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力量,派驻11名机关党员干部与桂花村45名党员到全村17个村民组,实行党组织全覆盖,并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形成机关党员干部和村党员与所有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结对帮扶覆盖率100%。

整合组织力量,实行统筹安排。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人大机关支部与桂花村支部,切实将驻村党员干部、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县直单位驻村人员、村支两委成员、村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长等方面骨干力量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安排进行网格管理。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两个支部通过建立管理规范化、督导常态化、考核体系化的制度体系,确保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召开了“践行初心使命,落实责任担当,成功脱贫摘帽”组织生活会,“两学一做”坚持大宣讲志智双扶大讨论和“扶贫攻坚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等,把党员干部的意识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实行“一日一汇报、一周一调度、一旬一落实、半月一总结、一月算总账”督导机制,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对督查中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相差的网格,对党员指导员和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强队伍带头示范,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

培育党员“领头雁”,助民稳定增收。**县人大办党支部与桂花村选派17名党员作为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员,专门引领带动基层党建、组织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党员先锋模范,在观念上带领、产业上带动、技术上带头,通过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雨露计划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春风行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兴茂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技术培训、贵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技术培训和参加汽车维修、电工机修、电器维修、服务行业等专业培训,提升了贫困劳动力的劳动技能;积极组织全村贫困群众参加县、镇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在热心推荐就业岗位的同时,并组织他们到周边工业园、需要用工企业单位联系沟通,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愿望;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到经注济发达地区务工,拓宽增收入渠道,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开展“双向组织生活党员培训”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扶贫攻坚党员先行”党员议事日活动为抓手,以“党员学习日”活动,以学习日为载体,围绕“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为主题,创新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与村建立党建工作互帮互助平台,带领全体党员与贫困户围绕找穷根,下药准专题召开座谈会,会上通过稳出措施,精准施策,让党员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本色,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见成效。

党员干部结对帮。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人大机关11名党员干部与村委会45名党员同志深入各组与贫困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心贴心理清发展思路、亲联亲做实脱贫措施,共同学习脱贫致富经验,力促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让党员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本色,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见成效。

创新活动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党员本色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开展“双向组织生活党员培训”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扶贫攻坚党员先行”党员议事日活动为抓手,以“党员学习日”活动,以学习日为载体,围绕“脱贫攻坚发挥作用好不好、自我要求严不严”为主题,创新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与村建立党建工作互帮互助平台,带领全体党员与贫困户围绕找穷根,下药准专题召开座谈会,会上通过稳出措施,精准施策,让党员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中彰显本色,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见成效。

第一书记和驻村党员干部利用“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党员进村入户,了解贫困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传统节假日前夕,为他们送去节日的温暖,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帮助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荐提拔了一名党支部书记,选配了一名村委会主任助理主持村委会工作,调整选配了一名村干部,树立了鲜明用人导向,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优先提拔使用;对重视不够、履行责任不到位的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对工作推进不力、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严肃批评、严格追责,真正让“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

组建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志愿队,挖掘了“知恩感恩、积极奉献”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人物,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群众爱党亲党,自助脱贫一系列的宣讲,使“犟牛自动转弯”,成为“助人为乐”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正能量成为贫困群众的脱贫良药。

篇五

提升堡垒指数。及时将部分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的干部调整出村“两委”班子,一批能力强、干劲足、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村干部岗位。全镇13个村,共调整村支书、村主任4人,贫困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工作干劲明显改观。针对新街村面临整体移民搬迁过程中各类尖锐矛盾问题,选派镇党委副书记下村任村党支部书记,深入整顿,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化解了矛盾,村党组织凝聚力得到提升。针对中心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偏弱”问题,结合村情民意,确定该村主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发挥“一肩挑”作用,并明确州委组织部选派的一名副科级同志和镇一名党员委员为该村联系村领导,加强人力、物力以及政策倾斜,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截止目前,对集中排查出2名“偏弱”支部书记,镇党委选派优秀机关支部党员担任,7名“一般”的支部书记,制定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提升其履职能力,确保调整、选派的支部书记能干事、干成事。

提升先锋指数。以讲习所为载体,扎实开展以“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宣讲活动,并选树5名致富党员代表,用身边典型事例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树立“等靠要可耻、自力更生光荣”的理念。动员全镇13名党员致富骨干深入走访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心,手把手言传身教,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拔穷根”,增强内生动力。并通过远程教育、在觉巩村搭建2次企业招聘平台,新街村、觉巩村等开展4次技能培训等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缺乏知识和技术的问题,提高了创业致富能力。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让党员的名字亮起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出来。如中心村农村党员莫炳杰,创办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6名残疾人就业。截止目前,像莫炳杰这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镇共有32家,辐射架桥村、中心村、尧花村等7个村,带动86户344人增收致富。

提升保障指数。从责任、经费、制度三项保障措施发力,利用党委(扩大)会专题学习12次、“主题党日”等活动上党课13场次。同时严格程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2名,发展对象13名;新建村级办公用房2个,改扩建2个,添置部分村办公及培训桌椅346套、LED显示屏3个村,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制定和修改《**镇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工作方案》、《**镇村干部月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形成用制度抓纪律抓作风促实效工作机制。按要求对驻村人员进行认真排查,共对工作能力、身体或家庭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的5名驻村干部、3名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更换。认真梳理,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通过“三变”模式,13个村村集体经济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3个村超过10万元。

提升创新指数。总结提炼出“五员六点”农村党员新标准。要求各村党支部围绕争做“五员六点”合格农村党员标准开展学习教育,为农村党员明确了“易学易做”的新标准,成效显著。以“抓景区党建促旅游扶贫”的工作要求为目标,积极开展景区党建工作,以城乡执法分局、市监分局为主体,联合风管处、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大景区周边乱摆摊设点、违章停车等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旅游行业自发组织,共成立1个协会,6个专业合作社,吸纳25名党员加入组织,并发挥作用。以县委《决定》为准绳,创新提出村干部工作纪律“十要十不准”,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使村干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

提升服务指数。在村集体经济建设工作中,党支部主动作为,依托各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党员、群众入股专业合作社。如:绿林村通过“支部+党员+贫困户”的方式,引导12名党员和99户贫困户入股绿林乡村旅游合作社,村集体年可分红13.6万元,党员、贫困户年分红总额达26万余元。以开展“提质扩容·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把每月29日定为活动日,由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参与,以党群共建、共抓、共管方式,着力镇域环境卫生的整治和改善,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及社区管理水平。目前,13个村共组织开展活动7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环境卫生整治和改善工作。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涉及群众的事情在群众中广泛商量,让村民的态度有价值,使村民找到主人的感觉;探索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和程序,走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民主的发展新路。

篇六

**县着力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创新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就业扶贫“三转”模式,有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脱贫的干劲和决心,通过推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培训,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力促进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懒转勤,找准病根转思想

**县对贫困户特点“把脉开方”,集中“一联四包”“两委一队三个人”、减贫摘帽攻坚队等力量,通过群众会、院坝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宣传栏和“寨寨响”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帮助贫困户转思想、强信心。同时,建立奖勤罚懒机制,对积极参与发展的贫困户,给予大力支持,对“等靠要”的群众采取停发合作社分红等形式,倒逼“懒汉”动起来。

“以前哪里有斗牛活动,我就去看热闹,后来合作社多次上门动员我去做产业,通过培训种冬瓜和生姜,现每年有了四五万块钱的收入。”**县**镇**村村民王兴文对通过劳动增收很有获得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建立了覆盖县、乡(镇)、村三级扶志教育体系,“扶志+扶智”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要小康”的转变。

勤转能,提升技能促发展

**县推行“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扶智型”四型培训模式,采取“群众点单、授课员配菜”的方式,为群众提供“菜单式”讲习,采取“理论教学+实地实操教学”的方式,对贫困群众不同发展意愿、技术需求分类举办各类技能和种植养殖培训班,让贫困群众人人身怀“脱贫技”。

“我要是没参加培训,哪来的这门技术,也不会有在**万达小镇每月三千多元的工作,现我有了工作,全家就脱贫了。”**县兴仁镇新寨村韦朝富对县人社局组织就业培训很感激。

全县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分类组织劳务技能培训、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方式,为群众发展产业出点子、谋计策、开良方。2018年以来,共举办烹饪、电工、种植养殖、创业培训等工种培训26期1625人,通过培训和就业推荐就业1000余人。

能转富,抢抓机遇奔小康

**县探索创新“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产业扶贫模式,实施蔬菜、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土猪、生态家禽的“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同时抢抓**万达小镇旅游井喷式发展的机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搭建大扶贫平台,为创业就业提供空间,让能人抓住机会带头致富奔小康。

万达小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手工艺、旅游、餐饮、酒店、娱乐、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带动全县4041户16166人增收,户均增收1900元以上,有34名**籍返乡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在小镇就业创业。仅**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高薪聘请当地银饰加工能人等,直接带动了84个劳动力就业。

**鼓励和动员能人返乡创业增添产业合作社活力,通过技能培训和现场学习,全县8000多户3万余人加入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

此外,**还在杭州市滨江区和深圳市分别设立了劳务协作工作联络站,搭建了劳动者与企业用工之间的桥梁,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订单培训定点输出就业,全县4.4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增收脱贫致富。

篇七

今年以来,**县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基层党建、人才扶贫等重点工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打赢“113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定信仰,树牢意识,理想信念“总开关”拧得更紧。一是从严党内政治生活。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摆在首位,常态化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督查并进行通报问责。对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得不好的1个党委、22名党组织负责人进行问责。同时,建立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抓实党组织书记“双向”述党建工作,加大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职责考核工作权重,建立工作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二是强化专题研讨学习。集中五天时间,采取“县主课堂现场学习研讨+乡镇(街道、部门)分课堂电视直播学习研讨”的方式,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全县各级干部56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和讨论交流。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农民讲师千场巡讲”行动,共培训党员干部5万余人次。三是扎实锤炼党员党性。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使命感不强、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采取“进乡镇、进机关、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党校”七进方式,精选100名讲师,开展“感党恩·爱**”主题宣讲5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5000余人次。

聚焦主业,突出主责,脱贫攻坚“责任田”耕得更实。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成立2个产业党工委引领产业发展,成立1个移民新区党工委负责抓移民点党建工作,设立1个教育党工委、26个党总支抓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将233个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村民组、自然村寨、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689个,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建党支部41个,在国有企业新建党组织10个、在非公企业新建党支部5个。二是落实阵地保障。对241个村、9个城市社区组织活动阵地进行提质改造,目前全面完工110个、主体完工91个。同时推进“五个一”(食堂、厕所、澡堂、图书室、文体室)工程建设,为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三是配强村级力量。盯紧抓实“轮战”驻村,组建247个(其中非贫困村2个)驻村工作组,通过钉钉软件对驻村干部实行考勤管理和网络办公。采取县委书记深入贫困村走访调研、县委党建办组织所有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座谈、乡镇党委组织人员逐村调研等方式,对“两委一队三个人”等村级队伍进行研判,共调整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7人、书记104人、村主任69人。四是聚焦人才扶贫。以人才扶贫示范性创建为载体,大力实施五项人才行动计划。选派174名科技人员和农业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组建162人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服务团到基层一线服务指导;评选50名县级“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先锋”,带动贫困户300余户500余人就业;引进吸纳554人返乡创业,鼓励支持29名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企业。

创新机制,严管厚爱,干事创业“一池水”激得更活。一是强化知事识人。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依事择人,把推动脱贫攻坚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硬杠杠”,形成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良好导向。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8人,提拔优秀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4人。同时,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13名。二是强化激励保障。将村(社区)干部报酬平均提高到3050元/月(含工伤、失业、养老三险)。每个贫困村增选1名公职村干部,每月给予600元工作绩效。每村增加2-3名“两委”委员,按300元/月的标准落实工作补助。提高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在全县各类表彰奖励时的名额比例,七一期间共表彰50个先进党组织,100名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三是强化担当作为。全面推行“五个跟踪纪实”从严干部管理问效机制,认真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工作,对不担当不作为的19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综合督查,6个综合督查组对扶贫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脱贫攻坚、恒大帮扶**项目推进、“组组通”公路建设、张家湾镇普洒安置点建设等进行了实地专项督查,共形成《督查专报》62期、《督查通报》48期、《督办通知》7期。

篇八

**县**镇**村位于县城北部,辖10个自然寨,有8个村民小组570户2445人,其中贫困户61户206人,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自“春风行动”以来,该村紧扣“五步工作法”和产业革命“八要素”,聚焦产业扶贫核心,紧紧围绕产业基地这一主文章,积极探索“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种植户”、“基地+贫困户”的“1+N”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本土高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基地+公司”,巧借发展“外力”

“大家放心种植高粱,村里与贵州淳锐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产销合同,由公司提供高粱种子和技术保障,收购价至少2元/斤……”

“大家先不要议论,听我给大家算个帐,大家就明白了……”在**镇**村,该村第一书记韦玉军正忙着给村民讲解种植高粱的具体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明确发展思路,在支柱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围绕高粱、刺梨等特色产业,抓好产业布局。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高粱种植511亩,村里还与贵州淳锐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产销合同,由公司负责提供高粱种子和技术保障,并按至少2元/斤的合同收购价负责收购。按照亩产1000斤高粱计算,今年10月,贵州淳锐贸易有限公司在**村预计收购高粱511000斤,共计100余万元。

“基地+合作社”,形成发展“合力”

为保障高粱基地健康稳步发展,**镇**村以“村社合一”为契机,联合全村132户低保户、贫困户、边缘户等加入**县族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资金、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建立起了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基地+合作社”模式,一些有土地的贫困户,提供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从中收取土地流转费用增加收入。

“我们村之前一直都是种包谷、白菜,有些土地没空管,都是荒起的,县里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启动以来,村里相应成立了**县族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支书担任合作社法人,镇政府全面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种植产业”,**村种植大户兰小兵说,“我和家人合计后,决定和大家发展高粱种植,大家一起挣钱,一起脱贫致富”。

“我把土地流转给高粱种植基地,每天还能在基地里干活,多少都有一些零花钱,还能在家照顾小孙子。”**村谷撒塘组70岁的石正昌老人说。

目前,**村共有12户贫困户提供土地入股,预计每年可得到分红8400元,132户社员预计今年可得到分红92400元,村级集预计今年可得到分红15000余元。

“基地+种植户”,凝聚发展“动力”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村成立由村级作战室主任牵头,下沉干部、村支书、村主任、第一书记担任成员的百姓宣讲团,通过群众大会、院坝会、农民夜校等,迅速将观念革命、产业革命、作风革命等理念向广大种植户传递。宋移武、濮义臣等村里的种植大户,通过聆听宣讲、了解政策,相继聚合到基地中来,以发展“规模种植+集中销售”的模式,大力发展高粱种植,扩大基地规模,进一步凝聚全村产业发展的动力。

“刚开始我也不想种高粱,后来在镇干部和村干部的动员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才开展加入高粱种植的队伍。现在感觉种对了,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镇**村,种植大户濮义臣讲述了自己的种植经历。

“想想未来的收入,我就忍不住偷着乐。”种植大户宋移武充满信心地说,“我是在**作战室副主任唐兴焱的动员下加入合作社的,合作社不仅有高粱种植的技术人员,还有专门负责对接销售的工作人员,我们种出的高粱,不仅品质上乘,销路也是绝对有保障的。”

截止目前,**等五户村里的种植大户已加入高粱种植基地,全村511亩高粱就有400亩是这5户种植大户种植的。“我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努力让更多村里的贫困户一起种植高粱,一起脱贫致富。”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已有17户贫困户先后发展种植高粱21亩。

“基地+贫困户”,催生发展“源力”

为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高粱基地优先聘用村里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在基地里从事土地翻犁、幼苗培育、移栽、后期除草管护等工作,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再就业问题。

**镇**村贫困户**说“以前村里穷,家里更穷,我没读过书,身体又不太行,搞不了重活路,想去外面打工,哪里都不要。”随着**村产业扶贫的推进,**终于找到了工作。

“我们村利用流转土地等办法,很快发展了高粱种植产业。高粱种植、管护、收成等,都需要工人务工。现在我就在高粱基地打工,一天给我80块钱,一年下来,光是在这里打工就能挣上上万元。”**说。

**只是进入高粱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之一。截至目前,**村高粱基地以基地用工为契机,并按80元/人/天的工资,带动近15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及时解决基地用工难题的同时,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篇九

**县**镇**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辖16个村民组782户3116人,这里基础条件落后,产业发展薄弱。近年来,**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支部与**村结对帮扶,成为下沉干部的后盾,坚持把党建促脱贫抓在手上,以“党委领导、群众参与、智志双扶、感恩奋进”为载体,通过“三创”实现“三转”,**村集体经济逐年稳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得到增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边远贫困乡村发展致富路。

创新帮扶模式,转变“等、靠、要”思想。“党的政策放光芒,综合执法来帮忙,既扶贫来又扶智,感恩奋进奔小康”。**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创新脱贫攻坚帮扶模式,在全村开展“智志双扶·感恩奋进”行动,将思想扶贫贯穿始终,强化智志双扶,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建强班子,引领前行。城管局党支部帮助**村党总支出谋划策,加强班子建设,动员党员干部、培育致富能手,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着手,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思想观念转变和创业干事的先锋,涌现了一大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形成了“富带穷、强带弱、党员带群众”的发展模式。二是智志双扶·感恩奋进。一方面,**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镇人民政府与**村村支两委,对**村的区域优势、地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为群众出谋划策,采取考察学习等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提升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思想扶贫引领行动致富,充分发挥和利用村民小组会、院坝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广播的作用,将政策宣讲到户,思想发动到人,扶贫理念深植入心、家喻户晓。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增收难局面。带领群众致富,产业扶贫是关键。**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党总支齐心协力,充分利用**村十分丰沛的山泉流水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创新发展以渔业为中心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组建**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其他生态产业,打造“百千万”扶贫产业项目,着力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目前,已建成1000亩级养鱼基地(其中,稻田养鱼800多亩,生态流水养鱼100多亩),年产鱼23万余斤,获益66万余元;建成千斤级“小作酒”100户,年产销小作酒10万斤,获利50万余元;建成油茶种植基地200亩,涵盖29户;养殖“土蜜蜂”100箱,每箱年产10斤原生态蜂蜜,年产1000斤蜂蜜;还带动群众发展养猪产业户3户,养牛产业户2户。

创新文化传播模式,转变原有陋风陋习。**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党总支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模式,培育勤劳、诚信、淳朴乡风民风,着力转变陋风陋习,促进乡村文明。一方面,建设村民议事厅,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激发乡村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乡村事务公开,将党的惠农政策、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公开公示,确保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党总支公信力,推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另一方面,由群众认可的群众代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寨老、老村干、退伍老军人,共同制定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将村民环境保护、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等写入村规民约,对村寨卫生、森林防火、滥办酒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实现组组全覆盖。对不守信、不遵守的农户、通过村组广播予以提示、批评,并不定期开展“党员示范户”、“遵纪守法示范户”“庭院清洁示范户”的评选,表彰先进、倡导文明、促动懒惰思想,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寨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充分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为锲机,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脱贫攻坚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又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活动,邀请镇文化艺术团与村民、驻村干部共同编导节目,发动村民参与,通过开展宣讲、文艺活动,增进互动,加深情谊,传播优秀文化、助推脱贫攻坚。

经过努力,**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实现了突破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600元增加到2017年的7300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边远贫困乡村发展致富路。

篇十

**县**镇**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辖16个村民组782户3116人,这里基础条件落后,产业发展薄弱。近年来,**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支部与**村结对帮扶,成为下沉干部的后盾,坚持把党建促脱贫抓在手上,以“党委领导、群众参与、智志双扶、感恩奋进”为载体,通过“三创”实现“三转”,**村集体经济逐年稳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得到增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边远贫困乡村发展致富路。

创新帮扶模式,转变“等、靠、要”思想。“党的政策放光芒,综合执法来帮忙,既扶贫来又扶智,感恩奋进奔小康”。**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创新脱贫攻坚帮扶模式,在全村开展“智志双扶·感恩奋进”行动,将思想扶贫贯穿始终,强化智志双扶,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一建强班子,引领前行。城管局党支部帮助**村党总支出谋划策,加强班子建设,动员党员干部、培育致富能手,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着手,推动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思想观念转变和创业干事的先锋,涌现了一大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形成了“富带穷、强带弱、党员带群众”的发展模式。二是智志双扶·感恩奋进。一方面,**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镇人民政府与**村村支两委,对**村的区域优势、地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为群众出谋划策,采取考察学习等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提升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思想扶贫引领行动致富,充分发挥和利用村民小组会、院坝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广播的作用,将政策宣讲到户,思想发动到人,扶贫理念深植入心、家喻户晓。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增收难局面。带领群众致富,产业扶贫是关键。**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党总支齐心协力,充分利用**村十分丰沛的山泉流水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创新发展以渔业为中心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组建**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其他生态产业,打造“百千万”扶贫产业项目,着力破解群众增收难题。目前,已建成1000亩级养鱼基地(其中,稻田养鱼800多亩,生态流水养鱼100多亩),年产鱼23万余斤,获益66万余元;建成千斤级“小作酒”100户,年产销小作酒10万斤,获利50万余元;建成油茶种植基地200亩,涵盖29户;养殖“土蜜蜂”100箱,每箱年产10斤原生态蜂蜜,年产1000斤蜂蜜;还带动群众发展养猪产业户3户,养牛产业户2户。

创新文化传播模式,转变原有陋风陋习。**县综合执法局党支部与**村党总支创新乡村文化传播模式,培育勤劳、诚信、淳朴乡风民风,着力转变陋风陋习,促进乡村文明。一方面,建设村民议事厅,强化村民自治管理,激发乡村文化自信。全面推进乡村事务公开,将党的惠农政策、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公开公示,确保广大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党总支公信力,推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另一方面,由群众认可的群众代表、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寨老、老村干、退伍老军人,共同制定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将村民环境保护、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等写入村规民约,对村寨卫生、森林防火、滥办酒席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实现组组全覆盖。对不守信、不遵守的农户、通过村组广播予以提示、批评,并不定期开展“党员示范户”、“遵纪守法示范户”“庭院清洁示范户”的评选,表彰先进、倡导文明、促动懒惰思想,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寨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充分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为锲机,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宣讲、党的惠民政策、脱贫攻坚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又健康向上的文艺演出活动,邀请镇文化艺术团与村民、驻村干部共同编导节目,发动村民参与,通过开展宣讲、文艺活动,增进互动,加深情谊,传播优秀文化、助推脱贫攻坚。

经过努力,**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实现了突破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600元增加到2017年的7300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边远贫困乡村发展致富路。

篇十一

2018年,**市**镇按照省委、**市委及**市委关于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双十”行动为载体,强化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要求驻村干部履行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积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理思路、抓稳定、推改革、办实事。

驻村管理突出一个“严”字。一是严格制度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了《**镇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每月召开工作例会1次,除了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并听取驻村干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对每月驻村工作督查情况进行通报,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二是严格“双向”反馈,每月将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及驻村帮扶单位反馈。三是严格督促检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监督驻村工作,利用实地走访、电话督查、发送微信定位、微信视频等形式对驻村干部在岗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监督驻村干部按时上传驻村纪实。四是严格服务保障,适时为驻村干部做好后勤服务及保障。

走访调查突出一个“精”字。一是精准帮带,2018年4月,新一批驻村队员入村,为抓好轮战队员的管理工作,镇党委明确了“老带新”的工作机制,要求老队员要带领新队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村党员群众进行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二是精准帮扶,通过充分的走访调查后,制定了驻村帮扶计划,并帮助村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责任清单,对所驻村困难群体进行精准的帮扶。截止目前,5个驻村工作组共走访2600余户8397人次,走访率达92%,实现低收入困难户及低保户走访全覆盖。

宣传政策突出一个“全”字。一是宣传范围全,驻村工作组利用周例会、计生例会、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入户走访等契机,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平台,向全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宣讲内容全,深入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扶贫政策、法律法规及农村“三变”知识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等的解读,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低收入困难户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帮助农民群众找寻产业发展路子。截止目前,共开展政策宣传活动50余次。

建强组织突出一个“创”字。一是创新党组织创建,落实好“先锋党建”工程,利用“三个三”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书记培养、骨干队伍、平台阵地、活动载体、制度保障建设,帮助2个村建设“8+X”功能型阵地,在每个村成立了1个脱贫攻坚工作党小组。二是创新学习模式,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好省委省政府《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五步工作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等,为建强帮扶村党组织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做到学思践悟。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在走访中积极发现优秀农村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引导好村社合一负责人及成员,将能人团结在村支两委周围。

化解矛盾突出一个“细”字。一是细心排查,充分利用好“相约星期三”集中办公服务、入户走访契机,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一道,积极细心排查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二是细心调处,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实时管控机制,及时掌握动态,通过讲法律、讲政策、讲和谐、讲团结,耐心细致地劝解,向村民做好法理与情理的解释工作,做好说服教育和宣传引导。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有力的维护了所驻村的和谐稳定,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民办事突出一个“情”字。一是用情解决难题,协调派出单位资金30余万元用于帮扶村亮化村庄、关爱儿童、阵地建设、厕所改造、结对帮扶等工作,累计行程4000余公里带领村内致富能手外出考察学习肉牛养殖、药材种植、花卉种植等项目,帮助村找准产业定位。二是用情服务群众,驻村干部们以村为家,时时处处为村民的安危发展着想,协助村两委开展了低保提标评议、农村危房安全排查,做好极端天气的应对、关爱留守儿童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好事实事40余件。

振兴乡村突出一个“带”字。一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工作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五个村32.433公里“组组通”公路。二是带动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花卉、酥李、金秋梨等特色产业。三是带动平台打造,五个村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全部低收入困难户加入合作抱团发展,在3个符合条件的“村社合一”合作社建立了党组织。四是带动利益链接,形成适合本村的链接机制,实现公司、农户及村集体之间的利益共享。

截止目前,**市**镇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扎实开展好驻村“双十”行动,共组织召开群众会议73次,参会人员2321人次,传达上级精神68次;登门拜访低收入困难户215次;帮助低收入困难户解决问题43个,协调资金238万元;联系到19户农民精英户帮扶52户低收入户;帮助农民精英户解决问题15个,协调资金10万元;帮助5名中学生到职业院校学习;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11名;上报各类项报告书20个,涉及资金2006万元;到上级部门汇报工作33次,协调上级部门解决困难23个,申请项目14个,资金1277万元;举办正能量活动42次,参与群众1635人次。

篇十二

**县**镇七里村在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大力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精心架设三项资金整合内部线、三个平台搭建横向线、三支队伍用活纵向线,构建以“三个三”为重点的“利益联接”共同体,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整合三项资金,实现“股东”分红。积极整合各项资金入股合作社,激活放大资金使用效应,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土地投资入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用权和农村集体产权等进行精准确权。目前,已有确权耕地2000亩入股村合作社统一经营,涉及农户420户1155人,且每户年底按每亩地300元保底分红。“集体经济”入股。七里村将村级集体经济30万元入股合作社,在所产生的效益中拨出3万元用于村级扶贫专项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入股。把财政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申请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入股村级合作社发展种草养畜项目,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户均实现增收3000元;把社会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将社会众筹帮扶资金88万、村委成员入股30万元入股,滚动发展,发挥社会扶贫资金的最大功效;贫困户以特惠贷资金入股30万元到七里村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繁母猪养殖,获得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保底分红和收益分红。

2017年,七里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牧草种植产业,集中饲养肉牛500头,发展500头特色黑毛猪养殖,发展上万羽林下生态养鸡项目,全村72户贫困户共计分红185000多元,以土地入股的群众共计分红58000多元。

搭建三个平台,实现“务工”分红。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对全村劳动力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合作社招工用工情况,带动贫困户家门口务工就业。成立百泰就业扶贫劳务合作社。结合合作社实施种草、种菜和养殖肉牛、商品猪、鸡、鸭等相结合的产业,返聘流转土地的贫困户到基地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劳动务工,促进贫困户变为农业产业工人。目前,合作社已有入社农户137人参与务工。2017年度发放务工工资123.4万,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成立村民自治脱贫施工队。由合作社牵头,动员外出从事建筑施工人员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组成七里村村民自治脱贫施工队,负责**镇“通村通组路、连户路、院坝硬化、安全住房以及各种建筑施工”等施工建设,保证施工队伍中的贫困人员工资每天不低于120元。截至目前,完成建筑施工产值600余万元,发放务工工资180万余元;成立村民自治顺风运输队。由村两委牵头,整合村现有的运输车辆,成立七里村顺风运输队。货源由合作社负责联系,实行统一管理,科学调配,为村域内的恒康种养殖公司、郁家寨煤矿、马落泥炭矿等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村合作社提取2%的利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群众50户50人。

用活三支队伍,实现“技术”分红。盘活一批“人才资源”,召集党员致富能手、能工巧匠、土专家“三支技术队伍”到村合作社技术入股。党员致富能手传帮带动。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的“磁铁”效应,在合作社员工中开展农业技术“传帮带”活动,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到合作社进行技术入股。截至目前,党员致富能手引导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入股合作社;能工巧匠示范引领。鼓励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员工传授技能、提供就业岗位、引进发展项目,切实为脱贫攻坚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实用人才队伍。截至目前,现已有驾驶员37人、泥水工28人以专业技能方式入股合作社;土专家言传身教。鼓励“土专家”积极发展、自主创业,带领掌握养殖技术的村民分散自主养殖,通过“十户联营”自主种植牧草和养牛、养猪、养鸡。现有七里村有养鸡专业户徐开典、简成忠、简文一等林下养鸡10000羽,村民李成学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养殖肉牛9头,预计价值达10万元。

篇十三

今年以来,**水族自治县立足破解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员不足、产业瓶颈、运行不畅、责任不清、权责失衡、着力不准、责任不实、干劲不足等问题,通过坚持领导靠前、干部下沉、一线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最前沿,以“四场硬仗”“七大战役”和帮扶措施到村到户为抓手,实行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攻克精准难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同步小康。

干部身子“沉下去”群众拇指竖起来

“这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找到失散的姐姐,多亏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才得团聚,太感谢你们了!”

见到失散了十年的姐姐韦学紫后,家住**县周覃镇板党村弄亚一组的韦学道和妹妹韦学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直在感谢身边帮助他们的人。而此时此刻,他们的母亲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紧紧抱在一起,早已泣不成声。

韦学道口中不停在感谢的这些人,正是奔波于水乡大地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

连日来,**镇党员干部深入包保辖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户无户口人员调查工作。帮扶干部了解到**镇**村**一组村民韦恩海的妻子韦学紫没有户口,在进一步摸清情况得知:韦学紫10年前流浪至**一组,当地村民韦恩海收留了她,共同生活时间久后产生感情,后结婚并育有一子。因韦学紫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困难,讲话口齿不清,与人交流困难,韦恩海尝试过寻找其失散的亲人,但未能如愿。帮扶干部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积极向工作队汇报,得到高度重视,**镇立即组成调查组。经过多方努力,今年7月13日上午,韦学紫终于与失散多年的家人团聚,认亲现场一家人紧紧相拥,场景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双方家属感动之余不忘紧握帮扶干部和民警的手,衷心感谢他们的艰辛付出和帮助,纷纷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帮扶干部们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县为加大住村力度,破解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员不足的问题,对全县脱贫攻坚责任包保进行优化调整,下发《**水族自治县干部下沉工作方案》,全县3819名干部70%力量下沉到脱贫攻坚一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破解脱贫攻坚一线运行不畅的问题,成立了7个战区脱贫攻坚指挥所,实行指挥长和一线指挥长“双指挥长”负责制。以行政村、村民小组以及农户为单位,划分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干部目标、任务、责任的层层压实。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到处都能见到帮扶干部的身影,他们用心用情帮助贫困群众,把贫困户当作亲人,谱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期,**县农工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分3批深入**3个党建联系村,开展脱贫攻坚讲习活动。

“提苗肥一定要使用液肥,不要将肥料水粘到辣椒叶子上以及施干肥。”

“覆土的时候,不能盖住辣椒植株根颈,以免根颈腐烂。”

农技人员结合业务工作,为群众详细讲解工业辣椒、黄桃种植和稻田养鱼的科学技术,与群众交流互动。

为破解脱贫攻坚一线产业瓶颈的问题,成立了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专家先锋队,组织农技力量下沉到一线,切实当好农业产业的“政策解读员”“施工员”“服务员”。同时以党建为引领,选派94名专家对全县68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农业脱贫产业“集中会诊”,帮助解决农业技术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共梳理出200余条意见建议,形成了各镇、各村农业发展报告,为群众找准产业发展路子。

为破解脱贫攻坚一线责任不清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各战区指挥长对战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一线指挥长对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负主体责任,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队和一线队长重点抓好精准管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整治等工作。实行权责挂钩,形成自上而下的考核评定等次和人事任免建议权,破解脱贫攻坚一线权责失衡的问题。

县商务局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将定点帮扶的中和镇中海村划分为4片区,4位负责人各包保1片,明确单位职工19人包保贫困户199户,每人包保10户左右,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要求。

“在明确责任分工后,我们把年青有为、责任心强的中层骨干推荐担任村第一书记,安排有经验的同志为驻村干部,确保了帮扶措施更到位、更精准。”据**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中海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单:完成新增黄桃种植370亩,覆盖贫困户120户58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2户;推进稻田养鱼420亩;为贫困户发放紫心薯种共计1000斤。帮扶单位还结合计生帮扶项目,挤出扶贫资金,用于帮扶慰问中海村5户计生户,每户1000元。

攻破“精准”壁垒掀起比武热潮

“你好,我们是**村拉朝组的网格员,这次走访主要是了解组里面每一户的家庭情况。”

“请问你家现在实际共同生活有多少人,能提供一下户口册给我们登记一下吗?”

这是近期**县广大网格员深入村组开展民情信息收集工作其中的一个场景。今年以来,通过多举措创新“网格化”工作管理模式,破解脱贫攻坚一线着力不准的问题。结合各村实际,以行政村、村民小组以及农户为单位,划分三级管理网格,形成各项工作任务网格化精准管理体系。其中,合并后的行政村为一级网格,村级工作队长担任格长。合并前的行政村为二级网格,镇(街道)联系村领导和集团包保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格长。各村民小组为三级网格,科级包组干部担任格长。其他包户干部为网格员。通过及时遍访、收集、整理信息材料,绘制地图,确保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网格化精准管理全覆盖。

还通过围绕“精准管理、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思想扶贫、项目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八项重点工作开展大比武活动,破解脱贫攻坚一线干劲不足的问题。形成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镇与镇、部门与部门之间,战区指挥长、一线指挥长、村级工作队长、集团包保部门主要负责人之间的脱贫攻坚成效系列大比武,通过“晒成绩、亮亮相、学经验”,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了全县上下脱贫攻坚工作活力,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镇前进村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形成了“1带3引3争”模式。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群众严禁滥办酒席、开展乡村整治、发展产业,争做带富星级户、致富星级户、勤劳奋进星级户。积极探索出十组一寨、十户一体“双十”管理模式。按照就近原则每10户左右的农户成立一个联合体,每个联合体选出一个有威信、有带动能力的人作为“户长”,带领村民着力推进村寨卫生治理、社会治安治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该村通过寨与寨、户与户之间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环境卫生大比武等,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