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

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34:25 | 移动端: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

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政治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政治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公民维护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前提,国家对公民的政治意识给予高度关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政治意识是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政治意识是公民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政治意识的培养对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明确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及政治信仰的联系及区别,深入了解政治意识的内涵,创新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培养途径,实现根本性发展。

    新时期,我国改变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政治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政治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公民维护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前提,国家对公民的政治意识给予高度关注。大学生人口基数大,并且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自身也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大学生政治意识教育利于国家政治意识的迅速提高,对我国国家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1政治意识的内涵

    政治意识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政治意识是对人们政治心理的内在表现,并通过政治行为转化为外在形式,具有较强的涵盖性,可细化为: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评价、政治信念、政治价值等。政治认知是政治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重在“认知”,突出强调知识的获得及应用。政治认知是政治意识形成的必然要求,体现着政治主体对政治现象的认知。政治态度是政治意识的突出表现。“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与政治行为倾向共同组成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组织,用以引导或影响个人对有关政治目标、政治情境的反应。”政治态度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受到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愿的影响,政治态度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三者之间的协调程度。政治信仰是政治意识的最终目标。“政治信仰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对某个政治组织所奉行的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同时对其所提出的政治理想的追求。”

    2大学生政治意识现状分析

    我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大学生的政治作用将更加凸显,但大学生对政治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中国共产党及政治体制存在疑问,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形成因素。

    2.1大学生政治体系认知的模糊性

    政治体系是政治行为主体所依赖存在的制度形式,是政治行为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对我国的各种部门认知缺乏,对于政府的组成存在疑问。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系认知不足与其自身诉求和学校教育有关。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体系认知不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政治兴趣较低,严重影响他们对政治的深入了解。其次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问题。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足,从一定程度上说,与高校注重理论教育,忽视政治知识应用的教育模式有关。最后,政治体系反映国家的政治实施。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化程度有待提高,大学生真正深入社会政治机构了解政治的可能性相对较少,政府部门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不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政治机构之间的运行方式。

    2.2大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情感的不协调

    大学生政治认知与情感经历了模糊化到清晰化的阶段。第一,认知低,政治情感薄弱。大学生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分辨是非的能力低将导致盲从行为的急剧上升。信息化社会使利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试图利用网络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很可能会落入他人的圈套。第二,认知低,政治情感浓烈。大学生处于政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渴望能积极融入政治生活中,但自我定位较高,在政治参与中感性化参与大于理性化参与,参与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大学生感性化参与往往突出个体的主观认知,忽略对客观现象的本质性了解,无法正确看待我国民主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端,表现为政治行为偏激化。第三,认知较高,政治情感薄弱。政治环境复杂,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较高,但政治情感若不能与政治认知达到高度一致化,则容易走向极端化和片面化。大学生面对众多诱惑,很容易动摇。

    2.3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薄弱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历史条件下政治体系的认同,并将其作为引导自身政治行动的价值准则和最终目标。

    政治价值观作为其基础有重要意义。网络政治与我国主流文化相脱离。新时代,政治开放性高,大学生面临多种政治观点,极易认知不明。网络文化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但网络文化追求新颖往往忽视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们要忠孝、诚信,但网络文化中国家的概念被弱化,甚至有人为一己私利不惜抛弃自身的尊严,牺牲国家的利益。德育与智育契合度低。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为他们政治参与提供条件,但大学生过分注重追求政治知识,疏忽了自身道德的发展。大学生对学习的定义存在认知偏差,知识的掌握只是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打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将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表达能力,但若无法将道德素养与知识水平高度统一,则容易出现政治行为失衡,出现焦虑、懈怠、厌恶等负面情绪,严重打击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信心,不利于其政治情感的形成。

    3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属于社会群体,在社会中能否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责任感和道德感作为自身发展的首要目标,取决于政治意识的高低。他们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培养大学生政治意识对大学生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1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大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但学生固有的接受式学习认知,导致其形成重学习、轻思考的习惯。灌输式教育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这种模式不符合开拓大学生思维的要求。转变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突出其个性,重视其创新。读书指导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学生根据自我喜好选择性阅读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个人认知能力。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主动探索中会增加知识储备量,提高知识归纳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参观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与知识的结合能够实现认知的统一,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自主学习法则让学生运用网络等资源学习课外知识,以论文形式交予老师评价,培养学生提问、解答、写作能力。

    3.2学习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中庸指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包含明确方向、控制情绪、施展才能三个方面,是人们实现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它的本义为至诚、至善。大学时期很多学生都会经历迷茫阶段,对人生目标的选择,人际关系的了解,自我能力的判断都存在疑惑。中庸思想强调人性基础上的伦理道德观,追求内心与外在的平衡,大学生学习儒家中庸思想能够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愉悦。它帮助大学生理智处理人际关系并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3.3加大政治宣传的力度

    高校积极推动政治教育,不仅要改革教学模式,政治宣传的力度也有待提高。通过政治宣传及时更新国家动态,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培养其政治情感,形成政治参与习惯。目前为止,高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广告,却很少看到国家政治动态的宣传广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政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段,高校应把握社会主旋律,大力推进政治宣传,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政治氛围。高校可以通过整顿校园秩序,创新宣传方式培养其政治意识。例如,开展寝室辩论赛,播放政治新闻,组织政治讲座等,实现政治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融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95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