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2018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0篇

2018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0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36:33 | 移动端:2018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0篇

红旗渠精神指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在艰难的岁月还是富足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玩。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周五,部里组织全体干部学习,观看了红旗渠电教片,通过影像深入的学习了红旗渠精神,被那种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

林县人民十年奋战,愚公移山,一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起了211个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了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绝引漳河水入林县。在60年代,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纯靠人力,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工程,林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一锤一钎战太行,体现出的这种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

红旗渠工程的浩大令人震撼,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县党员干部的敬业、为民、务实的精神更令人折服。敬业、为民、务实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带给当代党员干部的精神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强化敬业精神,用更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权为民所用、请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韧劲、旺盛的工作热情,保质保量的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

【篇二】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无数伟大的发明创造的摇篮。中国当代修建的红旗渠就是这无数伟大发明创造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红旗渠从太行山腰引漳入林,总长近2000公里,是中国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修建成的,被称之为“人工天河”。现在的红旗渠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它更多的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代子子孙孙一直继承发扬下去的民族精神。

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勤劳的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勤劳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中国现在正逐渐走入小康社会,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有些人开始自我满足,逐渐懈怠,认为享福的时候终于到了,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了这个想法幸福便会止步不前。当前,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各项挑战异常严峻,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的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刻不能松懈,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敢前进,在辛勤劳动中为国家创造价值。

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着勇敢、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修建红旗渠就是一个充分的佐证。修建红旗渠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神炮手常银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壁上放炮爆破,他置生死于度外,一马当先,排除瞎炮,清扫安全隐患;风华正茂的工程技术骨干吴祖太,一心扑在建设工地,精心勘测设计出一张又一张施工图纸,当王家庄隧洞施工出现塌方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入洞查险,不幸被坍塌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没有这勇敢无畏的精神,就不会有今日的伟大的红旗渠工程,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要时刻把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传递下去,相信祖国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

学习红旗渠精神,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做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始终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记在心中。修建红旗渠就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如果说修建红旗渠是因为没有水,那么当地人民可以选择搬迁,难听的讲逃避不就完了吗。可是林县人民没有选择逃避,他们的选择是为了后代子子孙孙都要有水喝。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应当发扬下去的。我们这代人也一样,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不要忘记那些吃苦的岁月,让我们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工作,担当起我们这代人应有的责任,奉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

【篇三】

8月17日观看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河北正定思想理念培训班及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培训班汇报片,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一位位鲜活楷模,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简陋的工具,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震撼和洗礼。

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工程浩大令人震撼,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豪情令人倾倒,林州的领导集体,敬业为民踏实奉献的党风正气更令人折服,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启示,也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党员干部为人做事,担当作为的根本。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当前我们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我们全县上下也正在按照县委提出的12431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园两城”和四个百亿产业建设进程,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要将红旗渠精神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好红旗渠精神就要争当“三个表率”。

1、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当爱岗敬业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聚集和凝结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激情和干劲培养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处处走在前、干在前,以身示范,扑下身子,甩开膀子,用心、用情、用智做事、干事。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继承发扬和践行着红旗渠精神。

2、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当担当作为的表率。党员干部敢不敢担当、愿不愿作为、能不能履职尽责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当时林县县委决定通过“引漳入林”,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林县人民缺水问题时,不仅面临着条件极其艰苦而工程巨大的客观束缚,更面临着工程失败要承担的被撤职、受处分甚至坐牢的风险,他们还是毅然决定修建红旗渠,没有选择苦熬,而选择苦干,就是有这种履职担当、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就要把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当成一种责任。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号召广大干部要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我们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强化三个担当,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担当作为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3、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当开拓创新的表率。中华民族是具有创造力的民族,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正是这种敢于开新篇、闯新路的创新精神的生动实践。正是他们具有敢于打破“建不成、不敢想”的创新思维。红旗渠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创新,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县委提出的人才强县、品牌强县、创新强县三大举措就是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的最好例证,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做到勇于开拓创新,结合人才强县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思想政治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提升人才强县工作质效,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一种精神,凝聚一种力量,一面旗帜,引领一个时代。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远去,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一定要提高站位、认清形势、谋划长远,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切实做到下实功、干实事、求实效,力争取得新成就、实现新作为。

【篇四】

通过观看了县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河北正定思想理念”专题培训和“学习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视频短片后,使我深刻感悟到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坚定信念和博大胸襟、改革思维和历史担当、为民情怀和务实作风。同时,也为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和感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结合自身所思所想,简要说一下自身感悟。

一是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总书记经常要求要深入基层,充分表现了一种当担奉献精神和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生命线,把对党忠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带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树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同党中央、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上级提倡的坚决响应,上级决定的坚决照办,上级禁止的坚决杜绝。

二是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要心中有民,不忘初心。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县公社和大队,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解决了当时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组工干部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行部内调查研究、联系帮扶、志愿服务、组工联系点等为民服务制度,自觉拜群众为师,坚持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看问题,做到谋划工作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工作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措施向群众请教,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三是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要心中有责,牢记使命。为了发展正定,总书记制定了一系列革故鼎新的改革举措,至今仍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作为组工干部要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弘扬组工精神,高标准高质量落实部内各项要求和部署,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锛住研究室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精准提炼总结我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组工信息、调研宣传稿件撰写数量和质量,增强信息稿件的实效性和真实性,统筹做好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篇五】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河北正定思想和红旗渠精神,给了我很多思想启迪,教会了我很多工作方法,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于事、成事的执政原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责任。

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作为党员干部就应当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三、坚持踏实的工作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合,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合,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行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千;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因循守旧,多一些开拓进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篇六】

刚刚观看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思想理念”》和“学习红旗渠精神”两个专题培训汇报片,认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对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看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把百姓事放在心里”的赤子之心和公仆风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做好各项工作,关键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总书记在正定“抓实事,求实效,”的求实精神和务实作风,令人感动,深受启迪。

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干部,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学习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担当精神,要坚定自觉地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决策,落实上级各项部署,把全部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俯下身子,真抓实干,“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通过重温红旗渠的修建历史,除了发人深省、备受鼓舞,更让我感觉到,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党的十九大这个新的时代起点上,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实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尽责担当、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认准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红旗渠精神传递下去,让我党优良作风继往开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伟大奋斗的新篇章。

【篇七】

97年前,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南湖的红船上。今天,当中国共产党已经由一个革命政党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已经由实现民族解放变为迈向伟大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进入了新时代。与党一起成长的还有城管执法工作,从粗放型到精细化、从马路城管到小巷城管,城管人通过努力作为,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城市管理的主力军。新时代呼唤城管人,尤其是城管青年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和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干部,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青春是用来奋斗的。5月份,中央刚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市委今年也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市局徐志虎局长对新时代的城管人提出了五点新要求,也指出城管事业是我们值得为之付出一身的事业。虹口区局党委今年推出了城管青年论坛,为青年干部提供了广大的工作舞台。强转树锻炼了队伍,执法实务培训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执法工作实务水平,大调研找出了短板,挑出了盲点,所以无论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还是所处的小环境,都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学习体验了红船精神、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井冈山精神,再结合前几年学习到的延安精神,我感到,这些精神都来源于我们的建党精神。可以说,建党精神是我们党所有精神的源头。而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的建党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描述的是我们的共产党人诞生的时代背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揭示了我们共产党人建党的精神本质。

那么如何将建党精神与当下城管工作实际相结合,如何做好新时代城管执法的弄潮儿?如何争当城管先锋?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背景中看,不难看出,跟上一代的亲历者、推动者更多是出自外部客观压力所不同的是,我们青年城管人当下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内心的主观意愿来主动的参与到城管体制机制的改革大潮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切实将我们的责任感转换为行动。我认为,应当要对自己提三个问题。

(一)是否有所意识,把从事的城管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时至今日,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占有物质已很难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80后90后,也绝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小确幸当中。我们应当意识到,个人的发展进步和城管事业的发展进步是分不开的。应当把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与城管的发展进一步相契合。最近呢,比较流行“佛系”一词。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豁达感。但在面对竞争和压力的时候,“佛系”一词反而体现出部分青年干部消极懈怠的态度。严于律己勤奋上进,应该是青年人对自己永恒的追求。事业和职业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当我在从事城管日常工作中,我对自己是否有比较高的职业期许,是否渴望达到某个高度,即使我目前还是仰望状态。如果说,我们仅仅满足于目前的工作不出差错,各项考核评估基本过关,我想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份职业而已。

随着执法事项不断拓展,我们在执法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但今日之困难,有否难过当年建党之初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是否难过革命抗战?我感到,不管我们的城管年轮有多少圈,都要保持一份正确的初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得始终、得圆满、得收获。具体来说,面对执法的困难,我们的初心应该是用敬业的态度拓展未知的专业、用火柴般的激情带动潜在的才情,从而最终在集体进步中提升个体成长。当我们做好份内事,办好每一个具体案子,处理好每一个信访件,那么全社会的理性和法治就会多一分。

(二)是否有所准备,能不断地突破自己创造新的疆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停下来了,就没有办法追上发展的脚步。想要为城管事业发展做贡献,就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决定一个人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格局有多高,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所以,工作再忙,也要多读书,提高格局,力求知行合一,提高履职能力,具备在复杂环境中工作的能力素质。其实这两年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执法事项拓展,每一名队员都非常关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群体,千变万化,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以给我的启发是,在基层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拓展工作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种专业底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去反思、总结、提炼、开拓,那么看似一些日常周而复始的平凡工作就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光芒。比如,同样是执法办案,我们是否可以勇于创新,自我挑战自我加压,主动发现并拓展案源,使办案覆盖面有所扩大,我想这就是一种在法律授权范围内的自我突破。

(三)是否有所担当,承担应有之责任。什么是担当,习总书记说: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成就。每个岗位都有各自对应的权力和责任,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最终还是要把工作办好,服务于工作。我曾和队员说,每一位基层城管人都姓党,虽然在基层,但是人微言不轻。人微,是因为我们是全市九千余名城管人员之一,不能太高看自己。言不轻,是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党和政府。人是因为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一个人在任何一个人生阶段,都必须要找到承担的责任,你到底选择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那么我们现阶段应该有什么样的城管担当,我想市局已经给出了高度概括的答案,那就是16个字的城管精神,崇法善治、忠诚为民、公正清廉、砥砺奋进。

责任感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是否敢于迎难而上。在面对危机时,是否敢于当机立断,而不是畏畏缩缩。在面对失误时,是否敢于承担,把失误和错误作为一种经验和精神财富,促使我们不断对工作再思考、再改进、再提高,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过程中体现城管人的担当。

新时代给城管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挑战、新机遇,我们青年干部应当要有所意识,有所准备,有所担当,乘风而上、顺势而为,努力争当城管先锋!我十分荣幸,能够和各位有志青年一起并肩作战,休戚与共!

【篇八】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在谈到《愚公移山》时往往存在两个疑问:一是老愚公为什么要移山而不搬家?二是在众多的神话、寓言中,为什么只有《愚公移山》能够从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

同志们,都知道“搬家”容易“移山”难,但是)因为,在历史和现实中,总有一些挑战是无法逃避的,总有一些重大障碍是绕不过去的。退让绝无出路,奋起才有希望。1945年6月11日,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关头,毛泽东同志以《愚公移山》为题致党的七大闭幕词,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赋予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焕发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愚公移山精神在济源更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从当年“十八罗汉闹中原”中的经济强县,到跻身十八个省辖市行列,再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可以说,愚公移山精神已经渗透到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激励济源人战天斗地、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品牌。

在济源,说到开山引水,就不能不说愚公渠。

山区、丘陵面积占济源面积的 88%,千百年来一直饱受旱灾困扰;虽说东有沁河,西有蟒河,但河水从山脚下哗哗流走,从来不曾浇灌山岭地区半亩田地。

为了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济源人民“北开太行、南开王屋、北水南调”,人工开凿了一条引沁济蟒渠,济源人称之为“愚公渠”。这条渠自1965年开工,到1975年通水,整整修了10年。我曾多次(走近引沁济蟒渠)仰望这一“人工天河”:那些长长的、穿山而过的隧洞,那些高高的、跨沟越壑的渡槽,那些在崖壁之间蜿蜒伸展的渠道——在那个没有大型设备、全凭人工的年代,到底是怎么完成的呢?

引沁济蟒渠最险要的工段当属“吓魂潭”。崖下有一块古碑,这样写道:“上依绝壁,下临深渊,行其上者,心惊目眩,往往魂销,此吓魂所由名也。”要登上这座险山,必须翻越4个山头,绕过92道弯,再用绳梯下几十米绝壁,才能到达工作面,当时的说法是“一天三次上下工,大路就是一条绳”。“英雄炮手”宋玉温曾13次到这里除险爆破。

有一次,由于放炮震动,离工作面30多米高的绝壁上出现了两块巨石,随时可能掉下来。为了工程的进展,宋玉温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两个“拦路虎”。他脱下鞋袜,顺着山势,爬到离险石还有十几米远时,上边立不住人,下边站不住脚,连个拴绳的地方也没有,怎么下崖呢?宋玉温跟工友一合计,说到:“董存瑞能举起炸药包将敌人的碉堡炸掉,咱能不能也想个办法炸掉巨石呢?”他找来十几根木杆,用铁丝缠捆成两个十几米的长杆,然后在长杆顶端绑上炸药包,接上导火线,小心地塞进两块险石下面的石窝里。几分钟后,随着炸雷般的巨响,两块险石轰隆隆跌进了深不可测的吓魂潭,巨大的气流也把宋玉温轰到了崖下,血肉模糊,幸亏被一棵歪歪的老柿树挂住,才保住了性命。

在那个物质缺乏、精神升腾的年代,宋同仁一顿饭能吃8个馒头,打锤功力很是了得。接受采访时,他回忆说:“当时我在吓魂潭工地干活时,听说有个民工叫陈家礼,数九寒天光背打锤,一口气打了615锤。我不服气,就开始较劲。最多时,我一气打到1000锤。”就凭这劲头,宋同仁不仅争得了红旗,而且还得了个绰号——“宋大锤”。

在王庄洞施工中,年仅25岁的民工汤嗣高,在清理工程塌方时,顶部突然漏水,发生了更大面积的巨量塌方,直接被埋,连尸体都找不到。他的哥哥汤嗣升从胜利油田赶回来处理后事,指挥部的同志忐忑不安,担心人家提过分要求,汤嗣升却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早日用上沁河水,嗣高死得光荣,我没有别的要求,老娘我接走赡养!”。在场者无不动容!汤嗣高的叔叔汤新修也在一线施工,指挥部的同志想让他到后勤上去,但被他拒绝。不幸的是,不久以后,在另一场事故中也献出了生命。

10年间,共有62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头部重伤的民工,弥留之际用手画出了一个带血的“水”字,盼不来水,他硬是闭不上眼睛。

是呀,对水的渴望有多强烈,愚公儿女的干劲就有多足!10年间,共劈开300多个山头,跨越200多条河谷,凿通66个隧洞,闯过80多处险山恶崖,建造403座桥涵洞,一条总长达120公里、可灌溉40万亩的引沁济蟒渠横空出世。《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以《昔日愚公移山、今朝愚公引水》为题报道了这个伟大壮举。

如今这条渠的两岸已成为现代农业带、工业经济带、生态林业带、旅游景观带、休闲健身带。

正是有了这种不畏艰险、苦干实干的精神,济源人民又完成了王屋山水库 、天坛山水库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彻底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曾经缺水干旱的济源已经成为一座秀美的北方水城。

在济源,说到逢山开路,就不能不说“十年修一路”的故事。

水洪池村,在晋豫交界的太行山上,是济源市位置最偏、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民的主要出口,就是缠绕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条羊肠小道。我曾经多次到水洪池采访。老支书苗田才这样描述水洪池的路况:“出山,要经过几道狭窄陡峭、迂回曲折的险要门坎,听听这些地名吧——五里背、圪榔桥、九里沟、瘦驴岭。道路之险,走一次就会铭刻在心。村民许喜乐,23岁,那年患急性盲肠炎,村里几个壮劳力用门板抬着往山下的医院跑,但由于路远道险,半路上被活活疼死;苗家媳妇因为难产,也被耽搁在送医的山道上,全家人嚎啕大哭:“路啊,没有路,两条人命没了。”说到这里老支书几度哽咽。

拥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宽敞道路,成为水洪池人世世代代的盼呀。

1975年10月,苗田才放弃乡干部身份,回村当了支书。1984年秋天,看到又有一些被贫困压垮的村民迁往山下,苗田才湿了眼眶。为了实现乡亲们世世代代“走出大山”的梦想,他召开党员会,与七名党员反复商量,铁了心要修一条出山的大路。

1985年过罢春节,苗田才请专业技术人员上山勘线路、做规划,被告知两个方案:往山西阳城方向,全长5公里左右,预算投资按当时的物价需要3.6万元;往河南济源方向,全长14公里左右,含人工费,需要110万元”。不管3.6万,还是110万元,这对于平时连10块钱都很少见到的村民来说,简直不敢想象呀。

苗田才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起在煤油灯下,摊开预算表沉默了很久。“修!再苦再难也要修,哪怕先修个‘平车路’嘞!修!要修就要往济源修,咱祖祖辈辈都是河南人。”

为了凑钱,苗田才老婆崔雪英拿出了积攒多年的503元盖房钱,王小莲卖掉了闺女的嫁妆,76岁的崔志文甚至把自己备用的柏木棺材卖了……最终,村民集资9700元,再加上交通部门补助的8000元,先期共筹修路款17700元。为了凑钱,苗田才像开动的机器,在乡里、在交通、林业部门急急奔走,共筹来近50万元。

道路刚修出村500米,一座山成了“拦路虎”:把路贯通需要在山中开隧道。挖洞是个技术活。从山西请来施工队,人家张口要价一万元。“把山戳个窟窿就得1万块?”苗田才直嘀咕。虽然不舍,但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最终他咬咬牙,与其他党员一起筹集9000块钱,把修隧道的活儿交给了施工队。

隧道动工了,可苗田才却越想越不服气。“人家能把山钻个窟窿,咱就不能?”按照设计,水洪池的路通往山下得挖3条隧道才能全线贯通。他们一有空,就往工地跑,看人家如何测量、搭架、施工……一看、二学、三琢磨,后面的二号、三号隧道,全部由水洪池人自己独立完成。

路修到第二年夏天时,一场暴雨冲塌了新修的路段,看到用血汗垒起来的路就这样毁了,村民们都哭了!全村绝大多数人因修路负过伤、流过血。参与修路的村民,耳朵大多被震出了毛病;“赤脚医生”李中和在悬崖边搬石头时,由于用力过大被闪下悬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苗田才最好的伙伴、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苗田齐被山石砸中头部,不幸遇难。苗田才和村民抬着棺材、抹着眼泪,面向大山发誓:“一代人修不好,下一代人接着修!”村里还专门有规定:凡年满16周岁的男孩都要无偿参与修路,60周岁才能“退役”。

苗田才和全村党员,就这样组织全村仅有的75名劳力,靠坚强的毅力,肩挑背扛,苦战10年,终于打通了一条长13.5公里、宽4米的路,谱写了当代版的“愚公移山”传奇。

开辟的是道路,竖起的是丰碑,连接的是人心,通达的是富裕!今天的水洪池,已经成为全省有名的避暑胜地。苗田才作为济源市“十大当代愚公”之一,2015年被评为“全国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像苗田才这样的新愚公,济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镇镇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如今,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已经成为济源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在济源,说到开荒种树,就不能不说“三英绿太行”。

这“三英”,就是朱元英、酒同英、卫同英。

在济源市克井镇枣庙村,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林海公园”,这里有百万棵亭亭如盖的树木。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石滩。朱元英52岁那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让这里变成绿色森林,他试探着和本村的邻居们商量,刚一出口,村民直摇头:“难道你忘了那个顺口溜:凹凸石荒穷圪梁,古来无坟无村庄。传言地气不养人,谁碰谁穷谁破亡。”

倔强的朱元英不信这个邪,毅然承包下800亩无人问津的乱石岗。他要让石缝里长出绿色,蔓延希望。1983年3月,他带领着七个儿子抡下了第一镐,四儿子朱群迎,原本有学习木匠的机会,但老爷子说:“你走了,谁种树!”。四儿子朱群迎,17岁毕业后便跟着朱元英在林区种树,一干就是30年,他说“哪块石头松动了、哪棵树歪脖子,自己都门儿清”。

其实,在这“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荒凉之地,人们最关心的是怎样让种下去的树苗成活喽。

第一个春天,朱元英选种了一批最适合山地生长的槐树、椿树、花椒等。待第二个春天,树又栽上一大片,却迟迟不见上年的树苗发芽,轻轻一折,叭!断了,全成了干棍。

朱元英说:“先不栽树了,买水管。”他们用塑料胶管在几千米以外引来一股泉水,不曾想,冬季正需要浇水时,塑料管被冻成了铁棍。待开春,塑料胶管就报废了。朱元英感慨:“种活一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呢!”

“不买水管了,修渠。”朱元英买了水泥,带领家人整整修了一年水渠。命本来是无味的,是朱元英的执着活出了各种滋味。当过几年民办教师的他记下了四句诗:寒风飞雪穿骨冷,炎夏当午似笼蒸;血手苦握冰烫镐,引水干渠日夜工。你看,老人家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那么美!

水到渠成、反复尝试,绿色开始在荒山上蔓延开来。30年,朱元英老人和他的家人们用锄头、铁锹日复一日地叩问大地,让树林像燎原的绿色之火,在布满乱石的800亩荒坡秃岭上铺展,积蓄下来的是大堆大堆伤残退役的秃镐、坏锨、废镢头。老人头发白了,腰背驼了,脸上写满了沧桑。如今他初心不改,坚持做一名护林员,守护那一汪绿意。

“三英绿太行”的第二“英”是“造林女状元”酒同英。上世纪80年代初,她父亲从林场退休后,女承父业,绿化荒山,把半生的心血洒在了家乡的双峰山上。然而,让酒同英心痛的是,她辛辛苦苦“把树当成孩子养”,自己的亲生骨肉小女儿生病后,因为种树忙、离家远耽误了就诊,永远丧失了听力。第三“英”是卫同英,他承包了700亩荒山、坡地,栽植侧柏11万株,并带领全村10多户村民承包了荒山,总承包面积达4000多亩。当寸草不生的荒山成为一片片绿油油的柏树林时,卫同英老人却累倒在造林现场,魂归青山。

正如“三英绿太行”的示范担当,济源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绿色接力”下,完成了裸露荒山绿化10万亩。创造了南太行困难区域植树造林的“济源经验”。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06%。

同志们,听了上面这些故事,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愚公”就是这样的人:他有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的执着追求;他有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使命担当;他有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他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情怀。正是一代代像苗田才、宋玉温、朱元英这样的愚公儿女,以一颗颗造福子孙、为民谋利的初心,一股子战天斗地、一往无前的劲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死磕”和较真,才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

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的,更是河南的、中国的!我刚才讲的几个故事发生在济源,但在全省、全国各条战线上有着千千万万个愚公在奋斗。焦裕禄、廖俊波、黄大年,以及两弹一星、红旗渠、塞罕坝等群体,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光芒。

实践证明,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年代,愚公移山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愚公移山精神必将愈发彰显它的时代价值。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2次讲到愚公移山精神,他指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调“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些重要论述,赋予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济源调研时特别指出“要把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的成果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担责担难的具体行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谱写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同志们,把十九大蓝图变为现实,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大业。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迈进,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篇九】

古语言:“尚贤者,政之本也。”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此次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更是要集聚优秀知识分子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的伟大决策。

古代,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知识分子不是简单地提高自身修养的境界,而是通过学习知识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就是“平天下”。大文豪范仲淹效仿古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积极向上,无论由朝官到地方官,抑或由地方官到朝官再到地方官,他都力图刷新政治,积极进取,在治军治民上均卓有建树。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人才兴则事业兴”、“尊重知识分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知识分子格外关切,他多次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更应当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饱满状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做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急先锋”,凝聚实现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上甘岭精神等。在和平建设时期,又产生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志愿精神、企业家精神、闽东精神、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大陈岛垦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长征精神……

爱国奋斗精神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知识分子必须负重远行,要以大局为重,努力弘扬正能量,远离那些不利于加油鼓劲的牢骚怪话,远离那种萎靡不振放浪形骸的“葛优瘫”,振奋精神,自强不息,用更大更多的成就来奉献社会,拥抱未来。

【篇十】

蜜蜂,穿梭来往,担当起酝酿甜蜜的责任;砂石,架桥铺路,担当起纷至沓来的脚步;砖瓦,覆顶遮檐,担当起避风挡雨的任务。蜜蜂如此,砂石如此,砖瓦如此,人亦如此。医生,问闻望切,担当起治病救人的责任;教师,诲人不倦,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律师,能言善辩,担当起维护正义的责任。作为社区工作者,需恪尽职守,担当起为民服务的重任。

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或许有人会迷茫,担当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质疑,社区工作者既不是“干部”更谈不上“领导”,何来担当?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态度;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是对社区工作者能力和素质的考验,更是群众对社区工作者的期盼和要求。

因为担当,所以奋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习总书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更是奏响了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朝气蓬勃激励着我们社区工作者要把奋斗落实到本职岗位上,永葆奋斗的精神,苦练奋斗的本领,坚定奋斗的脚步。

永葆奋斗的精神。武夷山下,“樵夫”廖俊波身先士卒、背石上山,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黔北高原,村支书黄大发“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用36年凿出遵义的“红旗渠”……许多的优秀基层前辈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永葆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面对群众新的需求,发展的新任务,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何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我们更应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本职岗位,把个人努力汇入时代洪流,与时代发展共振,与复兴大业同频,自觉投身新时代的改革潮流。

练就奋斗的本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奋斗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能力。作为社区工作者,一是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不能“宅”,沉浸于个人小情绪、小私心;也不能“虚”,只是戴着“偏光”眼镜看社会、看群众。二是务必加强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社区服务技能。三是务必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地气、求真知,深刻把握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始终把人民高兴、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尺,真正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坚定奋斗的脚步。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强调要不懈奋斗、崇尚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基层工作者有为的时代。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旋律,一些社区工作者跟不上节奏,迷失了方向,有的在工作中,不是想方法“解问题”,而是想办法“打折扣”、“钻空子”,步子迈不开,工作打不开局面。社区工作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诸多工作需要推进,太多问题需要破题,只有艰苦奋斗,坚定奋斗的脚步,才能实现美好蓝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社区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迈开奋斗者的脚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社区事业之花!

基层社区工作者是社会大舞台中不起眼的螺丝钉,也许还是职业工资排行中的“贫困者”,但是却担负着为民服务的职责,承载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任。

因为我们担当着,所以我们要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10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8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