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作文【六篇】

201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作文【六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39:33 | 移动端:201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作文【六篇】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洒满阳光的地方,泥土自会吐露芬芳。让基层洒满阳光,是吸引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作文【六篇】。

    1.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让基层洒满阳光

    ——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几点思考

    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重要内容。扎实有效地做好此项工作,事关重大,意义深远。

    眼下,人才向基层流动还存有不少障碍。从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情况看,最热职位报录比已达9504:1。在考生瞄准热门职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却有400多个基层职位“无人问津”,报考人数为零,还有1500多个职位报录比低于3:1。为什么同是公务员岗位,竟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

    在一次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基层的几位同志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不受人待见”“基层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同城里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基层苦点、累点倒也没什么,最怕的是政治上没有多少发展机会和希望。现在,同期毕业、同时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市级以上领导机关,有的三五年就可提为科级、处级干部,而在乡镇则需要七八年、十几年才能晋升为科级,有的甚至一辈子与此无缘”。显然,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发展空间有限,是目前影响和制约人才向基层流动的重要障碍。

    根据唐纳德博格的“推力—拉力”理论,人才流动的流向,主要是受人才流出地对人才的推力与拉力和人才流入地对人才的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当流出地对人才的推力大于拉力、流入地对人才的拉力大于推力的时候,人才才会正常地向流入地流动。可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关键是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改善环境,提高待遇,增强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

    安徽农业大学有位教授回忆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院校毕业生大都愿到基层去。其主要原因就是那时大学生到乡镇农技站工作,上浮一级工资,下村有补助,经济待遇要比城里好。同时,上级机关提拔干部和晋升高级技术职称等,都把基层工作经历列为必备条件,政治上在基层也不比机关进步慢。遗憾的是,这些政策有的后来没能很好地坚持和兑现。由此,这位教授发出感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还是要以一些好政策惠及基层,让基层洒满阳光,充满希望。”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洒满阳光的地方,泥土自会吐露芬芳。让基层洒满阳光,是吸引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让基层洒满阳光,使基层成为人才向往的热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状况,我们认为,当前须注重在五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让基层洒满阳光,须注重从破除身份等级观念入手,着力提升基层人员的社会地位。

    由于受几千年“上尊下卑”“门第取人”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讲身份、重等级的现象仍部分存在。唯有破除这种身份等级的壁垒,不断提升基层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基层人员的归属感、获得感、满足感,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思想顾虑,激发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建功立业的热情。

    破除身份等级,需要领导者带头树立平等意识,摒弃特权思想。因为领导者的认识和态度,对破除身份等级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我们没有地位的高低,只有分工的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李克强在一次会见企业家代表时说:“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

    破除身份等级,需要采取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刚性举措。一副“红军中官兵夫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的联语,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红军与军阀的重要区别;“一根灯芯”“一条扁担”的故事,具体地描述了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真实生活,这也是当年红军之所以能够在那样艰难困苦条件下打不散、拖不垮,克敌制胜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更要注重打破身份等级上的框框套套,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使人人平等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二、让基层洒满阳光,须注重充分认识“宰相门前七品官”的弊端,真正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摇篮”。

    一位社会学家认为:“宰相门前七品官”是封建社会官场一大顽疾,最大的弊端是任人唯亲、任人唯上。它不仅影响了基层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也加剧了官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等腐败之风的滋生蔓延。毋庸讳言,如今不少地方在用人上仍存有这方面的陈迹。明显的一点表现,在上级领导机关、尤其是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不仅提拔快,而且被派往下面担任重要职务的也比较多。有的地方甚至连乡镇主职,也多半是上面派下来的。因受领导职数的限制,由上面一级一级往下派的主职越多,从下面一级一级往上提的主职便越少。县乡干部基数大,能晋升主职的本来就很有限。过多地从上面往基层下派主职,不仅对工作不利,也很难让基层的同志没有一些想法和情绪。

    古往今来,各种人才尤其是领导人才,大都是从社会基层开始,经过艰苦的锻炼和考验成长起来的。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尧舜时期,经民主推选的部落首领接班人,一般都要到基层干出一定业绩后方能被确认。舜被推荐为部落接班人,就是在经历了三年基层锻炼之后才正式成为部落首领的。隋兴唐盛的科举制虽有很多弊端,但它从乡试开始,通过层层竞争性的考试选用人才,有效地拓宽了人才竞争的范围,提高了人才的质量。当今世界一些用人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不仅规定进入公务员队伍须经过严格考试,而且还规定考试合格后,先要到基层“像当学徒一样”全面接受工作锻炼。几年后,脱产学习经济、行政管理等理论。学习结束再下到基层机构任职。然后再根据能力和表现,择优提拔重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在基层培养选拔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年轻干部要多‘墩墩苗’”。大量事实表明,经基层锻炼培养和逐级选拔上来的领导干部,经受的考验多,阅历丰富,更具有驾驭基层工作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应认真研究古今中外选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在选任干部中,不但要注重将上级领导机关一些年富力强、见多识广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同志派下去担负重任,更要注重直接在熟悉基层工作情况、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让基层真正成为培养锻炼人才的“摇篮”。

    三、让基层洒满阳光,须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育系统近年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围绕“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目标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引导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吸引人才往基层流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激励机制,十分重要。

    在政治方面,要着力完善用人制度,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坚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运用公开比选等方式,让上级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与基层同志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注重以台阶和顺向流动的方式历练干部,坚持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任领导干部和晋升高级技术职称的“硬杠杠”,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岗位的干部任用,应把基层经历作为一重要考虑因素。有道是,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河南省委近几年在对正厅长、市委书记、市长的选用上,正是坚持把基层经历作为一条“硬杠杠”,在基层干部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促进了省“墩苗计划”的实施,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经济方面,要着力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人才经济待遇。建立基层工作津贴制度,增加基层生活性补贴和工作津贴标准;设立基层引进人才专项补助基金,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资助力度;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灵活的薪酬制度,提高人才的经济收入水平。

    与其同时,要着力营造尊重基层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荣誉奖励制度,对在基层做出较大或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地方政府荣誉或国家荣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名利双收。利用各种媒体、各种舆论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基层人才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提升基层人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四、让基层洒满阳光,须注重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不断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

    有言道,人才之于环境,犹如鱼之于水、鸟之于林,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首先对基层、对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要树立特别关注、格外关心的情怀。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不少奋战在“两弹一星”建设一线的科研人员因营养不良出现了色盲、浮肿等病症。聂荣臻元帅亲自给各大军区、海空军打电话,请求支援,将募捐来的一批猪肉、黄豆等副食品,全部分配给了专家和技术人员,领导、行政人员一份也没有留。最是情怀动人心。科研人员被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现在连毛主席、周总理都在吃白菜汤,却给我们吃肉,就是拼了命,也要搞出“两弹”来。患难见真情。正是这种对一线科研人员的特殊关怀,使我国的“两弹一星”以惊人的速度成功发射,让我们在世界扬眉吐气。今天,虽然生活上不会再发生那样的困难,但对基层、对人才这种特别关注、格外关心的情怀仍不可少。我国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阶段,行行业业都在抢抓机遇,奋力而上,而且都在感到资源不足,资金紧缺。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基层、对人才没有一种特别关注、格外关心的情怀,真正舍得将真金白银优先投往基层,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着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紧要处。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拿出建设城市的劲头和魄力,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尤其要注重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二是突出项目、平台建设。积极利用扶持基层发展的各种资金及基层的资源优势,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载体。国家和地方的一些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人才计划等,要尽可能地多往基层倾斜,并注重以“项目+人才”的模式,促进人才与项目的对接,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向基层流动。三是突出人力资源配置。组织部门要加大从基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工作力度,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上级工作部门补充人员,要多向基层招考、遴选、调任。提高基层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比例,增加基层人才晋升中高级岗位的机会。四是突出教育培训。根据基层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培训、创新创业培训等。宁夏近些年就是通过“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替基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受到了基层的热情点赞。

    五、让基层洒满阳光,须注重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多方给力的工作格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强化固本强基的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激励人才向基层流动,要切实健全完善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责任,着力在分析基层人才形势、研究基层人才政策、服务基层人才需求、加强基层人才思想教育、营造基层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下硬功夫。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基层人才政策法规、构建基层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基层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党委、政府其他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认真抓好本行业领域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把人才愿不愿意到基层、在基层能否蹲得住、干得好,作为检验工作的一项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并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保证和促进此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持久开展。

    2.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不忘初心,跟党走!

    茫茫的晨雾、白白的浅霜、哈一口气就能生成一道“烟儿”,摄氏一两度的温度,便让已经冬至的感觉十分浓郁。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最近组织了不少次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活动,自己也感触颇多,正巧部里在进行“我和我的新时代”主题征文,我想对我自己的新时代的感悟就从最近的一些家事、生活事、信仰事中的感悟说起吧。

    家和,万事兴

    12月23日,星期六,冬至后的第一天,我们的家的“冬至”。

    一大早,二爷爷家的三儿子便给我爸打来电话:“二哥,今天是周末,家里有其他安排没有?若没有,我从城里弄些羊肉回来,咱几兄妹聚聚,咱们今天就过咱们的‘冬至’,也给大伯上上坟”。

    “行,方便就带点儿羊肉回来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要带,家里都有,大伙儿早点儿回来就行。”

    二爷爷家的三儿子,便是我的三爸;他口中的大伯,也就是我的爷爷。今天是周六,也是我爷爷的‘三七’。爸妈得知了二爷爷家的几位叔伯姑婶儿也都要回来,便开始动员一家子忙活起来,扫地、搬桌子、择菜、做饭......

    临近中午,叔伯姑婶儿以及二爷爷家的几位叔伯姑婶儿带着家人都陆续赶回来了,三张大圆桌坐的满满当当,今天的“冬至”是一大家子“送走”我爷爷两周后的大聚,温暖而又热闹。席间回顾起二爷爷和爷爷的往事,大家感概颇深,两位老人感情之深,一生相伴相助,连“西去”也仅相隔45天;心意之相通,弥留之际,留给子女的嘱咐也都是——家和万事兴,好感情一定要传承下去。

    是的,家和,万事兴!爷辈们用一生的友好相处给我们示范了“和”,也因为“和”,我们的家组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即将的全面小康的新时代,家是见证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家的文化氛围,家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幸福感的感受度。作为家的一份子,对家的文化底蕴建设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多一份“和”,和气,和睦,和谐,让相处温暖多一点;多用一份“心”,真心、诚心、用心,把家经营好一点,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代,也应该让精神文化生活也有新水平。

    知足,能常乐

    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当过十几年村书记,后又在农业生产最火热的年代调任乡镇农机站站长直到退休。

    在我小时候,就知道爷爷很受人尊敬,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到镇上的几个小卖部买零食,报爷爷的名字,零食的分量总能被多“关照”一点。

    爷爷生前最喜欢回顾的也便是我曾经的调皮,在渐渐长大的日子里,我明白了那能被多“关照”零食的小机灵,只是因为别人对爷爷的一种感激,是对爷爷品性的认同,从站里的产品到人品,样样都配的上群众们的大拇指。

    退休后的爷爷,养猫、种花、喝茶...时不时也爱善意“训斥”处事没正确的晚辈儿或者邻里,正直乐观的生活,倒也恰意。可不知几年前是何时起,爷爷多了一个心病,曾经一同上班的几个老伙伴,领取的退休金每月也有好几千块,可是自己,因为当时考虑家庭情况,90年代末退休便选择了买断工龄,如今也就没有退休金,因此总觉得有点亏欠子女。

    这个“缺憾”,困扰了爷爷好一段时间,经过大家的舒心开导“子孙行,留钱何用?子孙不行,留钱又何用”的观点终于“挤走了”爷爷心中的那块“心病”。养猫、种花、喝茶...乐观、和气、慈爱、知足常乐、乐于助人、受人尊敬的爷爷走到了84岁的高龄。

    爷爷去逝后的那几天,他曾经帮助过的“年轻同事”,无论省内省外纷纷回来,为爷爷送别....

    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爷爷用一生教给我们知足和正直。走进新时代,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我想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延续和发扬的也正是对生活的知足,要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和幸福,多一份真诚的帮扶,少一分不必要的攀比;在工作中保持一种态度,坚持认真和正直,踏踏实实让一生无悔。

    初心,不能忘

    爷爷的身体出现状况大约是在7月,或许是人对生死能有一种特殊感应,那段时间爷爷便常说自己可能不行了,但任凭家人百般劝说,爷爷就是不愿去住院。那段时间,虽然爷爷健康大不如前,但平时喜欢和我和表弟谈谈各种新闻的爱好一直没变,身边的收音机就是他收获各种信息的宝贝,那段期间,下班陪伴他聊聊新闻便是他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时候。

    9月,爷爷的健康愈加严重,得知我想在家多陪陪爷爷而放弃上海出差,爷爷训斥“党员干部,要把组织安排放在第一位,必须去。”耐不住我的要求,爷爷同意入院,但前提是我得服从安排,去出差。

    住院效果不是很好,爷爷就是想回家,于是便又回到家中休养。转眼到了十月,爷爷心心念念期待的党的十九大终于召开了,由于躺在床上起不来,便用收音机收听了全程,那几天爷爷的精神状态似乎又好转了不少。对党的十九提及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非常赞同,精神抖擞的从大到如就医、就学、干部作风等社会问题,小到市场假货泛滥、个别党员素质滑坡等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问题给我们摆谈开来。

    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爷爷在最后的弥留之际给我们讲述最多的话。爷爷这一辈子因为信党跟党走,成就了自己让人尊敬的一生,也因为党的恩情,不仅让自己、让家人、让曾经穷苦的故人走出了艰苦岁月,活了下来,还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

    已经走入新时代的我们,或许没有真正感受过“艰苦岁月”,有的只是幸福和安稳,但我们必须要牢记恩情,明白今天的幸福和安稳是谁在为我们守护?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它又是为了谁?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只要是党员便应该记住我们的党员身份,记住我们入党的那份初心,修炼好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强烈自信,相信党,听党话,跟党走,把组织的安排放在第一位。

    3.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持统揽四方,切实提高干部工作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干部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工作质量?我认为,关键要统揽方向、方位、方法、方略。方向,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方位,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方法,就是过河的工具和方式方法;方略,就是不论采取什么方法过河但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四方”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只有统揽“四方”,才能切实提高干部工作质量。

    一、明方向——时刻清楚我们要到哪里去

    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命。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如何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党的使命服务?我觉得,关键要坚持使命、组织、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使命引领组织和人,组织和人实现使命。离开组织和人谈使命,使命就是空中楼阁,就无从落实;离开使命谈组织和人,组织和人就是一盘散沙,就会迷失方向。当今世界,政党之间,拼的不仅仅是资金、资源,从根本上看,拼的是执政使命、是执政组织,是执政的人。做好干部工作,必须从使命、组织、人三个层面来明确方向。

    首先从使命层面看,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部门,就要为实现党的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切实增强使命意识,时刻牢记使命,以使命引领方向,以使命凝聚力量,始终为实现使命服务。

    其次从组织层面看,使命都是组织的使命,干部都是组织的干部,干部工作既要服从服务于使命,又要从组织整体出发,否则就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我们必须把干部工作放在伟大工程中、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来思考来推进,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实现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需要,在选人用人中落实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落实好“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指导方针,落实好“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落实好“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落实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体目标。

    再次从人的层面看,历史使命的实现和组织功能的发挥,根本靠人。所有组织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没有人的组织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壳。我们要从执政核心(就是要忠于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执政中坚(就是要选优建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发挥好干部的中坚作用)、执政先锋(就是要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执政支撑(就是要善于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执政基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发挥人民群众的基础性作用)五个方面来思考人的因素。具体到干部工作层面就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既要素质高,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突出政治标准,又要强调专业化,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切实增强八种本领,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我们必须看到,使命组织人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使命组织人,自觉把人放在使命和组织的总体格局中来谋划,才能更好地把握干部工作的方向,才能更好地放大人的功能,实现组织使命。

    二、知方位——时刻清楚我们从哪里出发

    我们不仅仅要明方向,知道自己要到河对岸的哪个地方,这是我们的主攻点,同时要明方位,知道自己从河这一岸的什么位置出征,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首先要在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知方位。是站在中国看中国还是站在亚洲看中国,还是站在世界看中国?一个多世纪前,梁启超曾用“三个中国”来总结中国大历史: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现在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之中国”的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关系到世界未来。这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对我们的干部工作意味着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组织部门以新的作为作出回答。

    其次要在现实与未来的碰撞中知方位。我们既要从过去看今天,不忘初心,不忘本来,更要从未来看今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同时,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未来已来,信息化、平台化、智能化等都以不可阻挡的气势飞速而来,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为增加,这对我们的干部提出了什么挑战?对我们的干部工作意味着什么?中国有一部很牛的科幻小说《三体》里面有句话,叫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这句话说明了顺势、乘势而为特别是择人任势的重要。很多时候,你的没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无能和懒惰,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我们都应当深思,应当未雨绸缪。

    再次要在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中知方位。正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一样,干部工作的矛盾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干部队伍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整体性短缺演变成了今天的结构性短缺,我们的干部工作必须敏锐看到这一转变,适应这一变化,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成为科学、精准、高效的供给。比如,后备干部工作,就要因时而变,做到按需而备,切实解决好专业干部、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结构化短缺问题。否则,就难免会出现供需脱节、备用脱节、备而无用的问题。

    最后要在成绩与问题的转换中明方位。问题与成绩是共生的,昨天的问题就是今天的成绩,今天的成绩也可能成为明天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既要从成绩出发,也要从问题出发。比如,一个时期,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曾是改革的亮点和特色工作,在选拔年轻干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其所导致的唯分、考试专业户等负面效应也不断令人诟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调整选人用人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委的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切实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精方法——时刻清楚我们如何到那里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方位,手中有方法。有方向,才不至于迷失追求;有方法,才不至于手足无措。有方向而无方法,就是志大才疏;有方法而无方向,就会事与愿违。方法基于方向和方位,是游泳是划船是过桥是乘热气球还是飞机,全凭自己的所确立的目标和所拥有的本领及资源。

    一是坚持系统论,提高工作的统筹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干部工作,要坚持系统谋划,以提高工作的整体性、前瞻性。要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既要重视个体选配,又要整体推进班子建设。要处理好“龙头”与“源头”的关系,一手抓班子正职这个龙头的选配,一手抓中层正职这个源头储备,正职的来源主要是下一级正职,解决“一把手”难选的问题关键要从中层正职抓起。要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一手抓现职的提升和使用,以内部培养和使用为主,一手抓交流引进,以较小的增量激活存量,以起到“鲶鱼效应”,重点放在存量的盘活上,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要处理好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改变重结构轻功能问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把当前已经成熟的干部用好,还要着眼长远为将来储备和选用一大批年轻干部。要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既要虚功实做,又要在实干中注意务虚谋划,统筹抓好领导人员选育用管留各个环节,把虚功做实,把实功做优。

    二是坚持重点论,提高工作的带动性。抓重点带动全面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干部工作突出重点,就要始终牢牢抓住干部工作中的牛鼻子,力争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在班子建设中,突出政治建设,这是车前轮,管方向的,必须重点抓好,如果重能力建设轻政治建设,弄得不好就会车毁人亡。在班子功能上,突出专业化要求,确保班子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班子整体功能需要;在班子管理中,突出履职管理,以考核评价为抓手倒逼班子建设,倒逼责任到位和工作落实。在班子配备中,突出“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和事关长远的年轻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一把手”、年轻干部的选配管理和“一把手”、年轻干部源头建设上来。

    三是坚持两点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坚持两点论,重点是要解决好干部工作识人选人用人管人全链条中的短板问题。从识人方面看,要研究解决好干部工作源头不明的问题。目前我们对于用人管人都非常重视,但对识人这个源头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也不够,其直接导致我们对干部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中层干部了解不够,以致于过分依赖下级党委的推荐意见,很多时候缺乏发言权。这个环节抓不到位,直接影响整个干部选任工作水平和质量。对于组织部门而言,每年要用三分一之一以上时间主动到所联系单位去发现人,特别是发现优秀的中层干部,而不是坐等单位党委党组上门汇报,这应该成为一种制度。从选人方面看,要研究解决视野不宽的问题。既要坚持五湖四海,主动跳出地方、部门、领域、行业选人,防止搞团团伙伙,搞小圈子,又要坚持就地取材,防止出现枕边无伟人的现象。之所以我们常常感觉就地无材可用,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识人不够,一些人才没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陈云同志曾说,对领导者而言,“用干部的最高境界是就地取材。”就地取材应该成为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当然,这个就地的地,不仅仅是一个小单位,一个小地方,应该放眼更大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从用人方面看,要研究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放开思路、创新机制用人,对金融、规划等一些紧缺专业领导人才,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采取挂职、聘用等办法来解决。从管人方面看,要研究解决宏观管理不够的问题。重点要加强对中层正职,包括二级单位正职的宏观管理。要强化党委(党组)的责任,要把选人用人特别是中层正职队伍建设情况,包括中层年轻干部、党外干部、专业干部、女干部等建设情况纳入任前备案,纳入班子履职尽责考核体系。

    四、守方略——时刻清楚我们应该始终坚守什么

    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干部工作必须因时而变,又必须做到变中有不变,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过河,都必须始终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才能做到守正出新。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战略与战术的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会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这十四个坚持,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具体到干部工作,无论怎样变,但有几条必须始终坚守。主要是五个坚持:

    在为什么选人上,坚持事业为上。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需要第一,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做到依事择人,人随事转,人事相长。

    在以什么原则选人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要始终坚持突出党委全面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以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

    在以什么标准选人上,坚持突出政治标准。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确保选拔上来的干部首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

    在以什么方式选人上,坚持五湖四海。要始终坚持放开视野选人用人,不搞团团伙伙,做到任人唯贤。

    在以什么作风选人上,坚持公道正派。要始终坚持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做到以扎实的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

    4.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小老树”礼赞

    一

    走过许许多多的林场和保护区,看过的奇树名木无数,却从未有一种树让人如此记忆深刻。

    小老树,一种不起眼的老树,一种让平常人看一眼很快就会忘却的老树,一种一生默默守护桑干河流域盐碱地的老树。

    说小老树不起眼,并无贬意。从林场工人第一天把它种到这片寸草不生、一眼望不到边、一年四季黄沙漫天的盐碱地上起,迄今已逾40年,它却最高的不过四、五米,最低的只有两米出头。

    没有婀娜的身姿,没有伟岸的身材,更没有如云的绿色冠盖——这就是小老树。

    除了桑干河流域,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很难出现小老树的身影,故很多人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默默守护着桑干河流域,它一辈子生于斯,长于斯,终将枯烂于斯。

    二

    “小老树”是林场工人对它的昵称,其大号叫小叶杨。

    在一棵40多岁的小老树跟前,一位退休的林场工人动情地说:“别看这些小老树不起眼,可它们真地很顽强,很坚韧,很伟大,每一棵小老树都是守护桑干河的生态英雄。”

    想当年,种下此树时,老工人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

    那时,这里还没有林场。所谓林场工人,和如今的农民工差不多。一年又一年,他们沿着桑干河流域,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地去种树,这些树后来聚木成林,聚林成森,聚森成场,于是有了而今的林场。

    虽为林场工人,但他们和右玉农村的农民一样,早晚两头披星戴月,中午带两个黑窝头充饥。至于交通工具,靠的自然是两条腿了。

    场长也和大家一起种树,因为工作需要,才配了一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四个轮的,那是场部唯一的贵重资产,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专门运树苗用的一辆手扶拖拉机。

    老工人说,当年的桑干河流域盐碱地荒滩,如今成了绿波无垠的林场,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保护区,成了风景如画的森林公园,想想心里就美。

    是的,白云下,密林间,而今这场部多气派,生态多丰美,交通多方便,生活多么令人向往。

    而当年,他们——数以千计的桑干河流域第一代林业工人,每到一个村庄种树,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无人居住的窑洞栖身。无论在哪里 ,可以栖身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流动场部。

    随着种树工人一村又一村的转移,小树苗也在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扎下根来。

    随着岁月的四季轮回,他们身后的山头也一年比一年更绿,一直从威震西北的杀虎口绿到远去了金戈铁马的金沙滩……

    老工人抚今追昔,感叹不已。

    他说,把一棵小苗苗种下去,就当孩子一样看待,就盼它能好好活下去,长成大树。

    活下来的树,就长成了今天的小老树。

    而我,站在小老树身旁,却依稀看到了老工人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

    “现在桑干河流域的生态多好啊,当时哪想到能有今天?”面对首都记者团,老工人自言自语:“真是梦想成真了!”

    正是金秋季节,老人远目茫茫金色林海,然后陷入岁月的沉思。

    三

    老工人说,曾有人不解地问,行走在桑干河流域,沿河数百里,两岸只能看到小叶杨,早年间为何不种些别的树。

    每次闻此言,都会刺痛老工人的心。

    他说,旁人哪知道啊,当年桑干河流域的盐碱地唯一能够种活、能够成林的树,也只有小叶杨了。

    所以,在桑干河流域,现在我们看到的,未经改造的林地,长的只有一种树,那就是当年的小叶杨,而今的小老树。

    老工人说,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把亿万株小叶杨种活,绿化桑干河流域的盐碱滩,让不毛之地变成绿洲。

    随着小老树的渐渐老去,树势衰退的现象逐年凸显,林地功能越来越弱,防护效益越来越差,严重威胁桑干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改造“小老树”势在必行。

    否则,绿洲就有可能再次变回荒漠。

    好在经过“小老树”数十年的精心呵护,它脚下的盐碱地得到了较好的改良。经过新老林业人前赴后继的技术攻关,改造后的小老树林地,而今已可以种活好几种树。

    种好几种树?这也值得夸耀?

    是的,很值得夸耀!当年只能种植一种树的地方,而今能种好几种树了,难道不值得夸耀?

    尤其,经过不断探索创新,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而今在产生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在为乡亲们产生经济效益。

    这就是桑干河畔的小老树,它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改变着这片土地主人公的命运。

    四

    右玉县是桑干河流域林业生态建设的先进代表。

    “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是右玉精神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桑干河流域林业人的最高褒奖。

    而右玉精神发祥于桑干河畔,右玉精神更和小老树息息相关,这褒奖自然也有属于小老树的那一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诗人龚自珍以花自喻“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的人生情怀。

    小老树和龚自珍笔下的“落红”一样,它临老还要为我们奉献宝贵的木材,倒下要用枯枝腐叶为改良身下的土壤做最后的奉献。

    最为可贵的是,小老树不仅拥有与生俱来的“面对盐碱地舍我其谁”之坚毅,还拥有老一代林业人“一生为绿化桑干河盐碱地而默默奉献”之品格。

    而今,小老树正在桑干河畔的山川沟壑里一天天老去,当年种下小老树的第一代林业工人也一天天老去,但他们为后人抒写的绿色篇章和留下的奉献精神,将如春天的桑干河水绵绵不绝。

    新中国解放初期的右玉,风沙肆虐、森林覆盖率仅有可怜3.5%。

    如今的右玉,森林覆盖率达到54%,成了天然的“大氧吧”,是众多游客森林观光、养生休闲的目的地——毫不夸张,这就是一个中国奇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在桑干河流域林业人的心里,只要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盐碱地也会变成绿水青山。

    经过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小老树将老去,种树人也将老去,但桑干河流域林业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小老树精神”将永远不老。

    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故乡的河流 归去来兮

    我老家在皖北谯城十河镇,那儿曾穷在没山没水。

    老家原来也有三条河。因它们都“骨瘦如柴”,家乡人不好意思称它们为“河”,羞答答地叫它们“沟”,一条叫芦草河,一条叫红旗河,一条叫长寿河。

    人说,大树下面好乘凉;我说,大河两岸好种粮。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都向坑塘洼地要粮产,家乡的很多坑塘河沟都被人填平种上庄稼。遭到人的嫌弃,老家那三条沟河好像负气出走一样不见了踪影。沟床中的流水没有了,沟底成为放马牧羊的草场;曾经长满芦苇的长寿沟被人削平种上庄稼。一个地方,如果听不到细碎的流水声,或者看不到一点流水的影子,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没有了沟河的滋润,老家好像愈来愈穷。

    家乡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出走的沟河不回归,那“沟河”没有波光粼粼,不能拥抱蓝天绿树怎么行?

    前几年,单位一位同事被派往我老家帮助脱贫,担任老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下去一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村里的水泥路修起来了,家家户户出门都是水泥路;他还帮一些贫困户养羊并找到销路,养羊户一年收入能有十多万元;村里还发展绿色种植,种起了一大片莲藕和中药材,销路也很好;村委会后面的一片闲置土地也建起了文化广场。

    说真的,同事的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可我有时想,如果同事任职期满回来了,老家的那些扶贫项目还能持续下去吗?以前每每谈到这话题,我就期望同事能用心让老家那些走失的河流回归过来,让他们重新在老家的那片土地上欢快流淌,歌唱着老家人的欢喜和忧伤。家乡的土地并不贫瘠,有了水的滋润,还愁找不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吗?

    今年春节前夕,我有闲回老家祭坟。车子在新修的公路上行驶,向车窗外眺望,我突然欣喜看到以前干涸的红旗沟竟然水波粼粼,两岸的树木倒影在水中弯曲着。出走的河流终于开始归来了。我知道,让河流回归比农村娶媳妇要困难得多,这可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能实现的。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从一个水系到一个水系,很多沟河都要有流水的身影。让河流手牵手归来,这可要修建很多蓄水闸才能实现。像红旗沟,它的母河——宋汤河也要有一个个蓄水闸,不然,大河的水位下降,红旗沟也不会有水。一条小小的红旗沟能回归故里不知要花费多大的投资。看来,政府对振兴乡村是下定了决心,说做就做。

    过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水利是脱贫的命脉。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还看到,那曾被老家人放马牧羊的芦草沟也正旧貌换新颜。芦草沟也开始回归,在家乡的蓝天下正自在吟唱。

    老家三条河流,如今已回归两个,家乡的生气和灵气也渐渐丰盈起来。只有那条被掩藏的长寿沟还不见踪影,不知长寿沟哪一天能否再飞扬起雪白的芦花。

    现在,我老家已整体划入亳州花海大世界项目区。那些家家户户零碎的土地正被大块流转出来,被城里的许多药企辟为药圃,种上了牡丹、白芍、桔梗等品类繁多的中药材。老家人不再以地为生,他们都成了产业工人,靠在土地上打工每天有一二百元的收入。他们正改变着农民的命运。

    我想,老家人以后居住在花海大世界,感受着拂面香风,聆听着潺潺流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谁还会只向往城市的繁华呢?

    种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乡村振兴计划,失去的河流哪能不会回归呢?随着老家旅游业的发展,那条长寿沟也一定会能回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老家三条河流的归去来兮,我那深藏在广袤花海里的故乡,真的要富且美、令人神往了。

    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就曾讲过: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政治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与政治形式、政治体系、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政治权力、政治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党内的政治文化直接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良莠与否,决定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兴衰、事业的成败。

    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就重视政治文化的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要树立“四个意识”。在新时代,健康政治文化的核心生命力就在于令行禁止、讲规矩守纪律的政治习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8900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有严密的制度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政治共同体,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维系先锋队的性质,不仅要靠理论的武装,信仰的支持,自身的建设,还要靠行动的规范。纪律出战斗力,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需要长期坚持。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忠诚核心、追随统帅、拥戴领袖,保证健康政治文化中最活跃的人的力量形成坚强合力的思想基础。

    要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清醒认识,来源于对每个阶段中国国情和世情的准确判断,来源于水乳与共同中国人民一起长期奋斗追求的实践。自信者立,自立者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都将被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公平效率的落后模式都将被重新完善,一切阻挠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黑恶势力都将被涤荡扫除。

    要继承革命文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宗旨是什么,追求是什么?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本之木。九十年余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能成功走到今天,无不是带领中国人民同一切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结果。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的思想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以推翻“三座大山”为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确立了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前,我们仍然在进行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伟大革命斗争,同时还在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展着自我革命,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离不开从源头的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

    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必须充分吸收借鉴传统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给中华大地的繁荣、中华民族共同性格的形成提供了滋养、赋予了大量的人文内涵。现代社会,党内政治文化仍然需要传统文化提供最为广阔的文化资源和一定的思想基础,那些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丰富的生活哲学和治国安邦的认知总能在塑造和重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思想上获得新生,要充分吸收借鉴。

    要吸纳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健全的人文精神、成熟的思维体系继而影响政治文化的事例比比皆是。余英时说,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政治文化的主体——党员干部在学生时代就有了传统文化的训练,我们在培训党员干部重塑知识体系规范政治行为时,需要大量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科目、国学内容,强调“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为国为民奋斗的远大志向,“千磨万砺还坚韧,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屈不挠的坚定,“掩太息以长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良善等仍然有着重要现实的意义。

    要倡导清官政治的典型。历史上清官就在民族共同精神里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清官几乎就成了健康政治文化的代表。现时代,也需要依传统文化导向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清官政治,以期形成健康政治文化的共同行政心理。但是宣传清官一定是家徒四壁已经不符合实际,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国家公职人员的收入待遇都在提高,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吃穿用度符合实际、得体既可。在操作上,应更加强调清清白白做官是一种让人尊敬、令人向往的人格操守和洒脱气度,那些贪腐之人周身散发出的庸俗逐利、骄奢淫逸没有人不心生厌恶。

    要下决心遏制腐败文化滋生。优秀的传统文化作用于政治文化会有效凝聚国家和民族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地形成追求进步的合力。但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利发展健康政治文化的内容,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比如,利益交换借着互通有无、礼尚往来的名义,同乡、同学、同宗的圈子文化以人情社会为幌子来营造利益小集团,骄奢淫逸秉持“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虚荣,权、钱、色交织在一起奉行着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文化糟粕,人身依附曲解忠孝的本义背离党的组织原则……此类庸俗文化“软”腐败由于相对隐蔽而不易于发现,在党内与时俱进适时推出“八项规定”等有针对性的党内法规,对于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过程中,政治文化的落后与先进、健康与败坏影响着党的施政方略,影响着党的团结和凝聚,影响着政治文化相关联的所有的人和事。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有力推进,另外一个显著效果就是在清醒而坚定地建设着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生态。

    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都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总要求。党的建设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对于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走样,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组织中的合格党员,坚持党纪严于国法,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切实把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使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战斗力,我们就有了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最广泛的政治基础。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我国目前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时期,还处于积累和转型阶段,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社会转型期时常常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变化导致人的行为失范。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会建构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文化。严在哪里?严在要求、严在内容、严在形式、严在规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在长期实践中,我党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在新时代,就必须要把这些基本规范贯彻好、执行好,让政治生活不流于形式、让政治文化不骛于虚声。

    要管住“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影响很大,表率作用突出,是干部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他们作风清廉,就能以上率下、以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内形成清正廉明之风,使党内政治文化走上良性循环、激发正能量的道路。反之,从已经处理的薄熙来、令计划、孙政才等案反映出,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政治文化破坏尤其严重,甚至遗害流毒长时间都难以清除。保障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要坚持不论官有多大、位有多高触犯了党纪国法就一定要有一追到底的决心。亡羊补牢尤未晚也。从现实情况看到,这也是行之有效的。

    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但文化有立场,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是腐朽的还是进步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根在党领导的意识形态”,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准绳。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中耳濡目染,自觉不自觉地共同建设政治文化,评判执政理念、培养政治意识、接受政治观念,继而影响反映在言行方式、信仰操守、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等具体表现。党内政治文化虽然是在党内形成的,但却引领着社会风气。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求变图存的事迹如汗牛充栋书写在历史之中,是要在植根于这个生于斯、养于斯的中华沃土里将核心价值传承发扬还是接受西方的冲击全盘接受外来的事物。钱穆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西方文化对中国犹如一朵鲜艳的插花,中华文化才是一棵有根有芽、生叶开花的树,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哪个生命力长久是不言自喻的。政治文化范畴也概莫能外。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精神世界。党的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起来,组织上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个人也是历经艰辛。客观上讲,每个贪官也不是天生就要贪腐,但恰恰就是因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腐蚀,丢失信仰、信念全无、放纵贪欲,才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进而极大地败坏了所处环境里的政治文化。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乐,阿德勒认为人生是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弗兰克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而核心价值观恰在于能解决一个“思想错误”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既是对人民自主独立的承认与保护,也是对中国现实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尊重。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蔓延充斥,客观上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充实个体的精神世界。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认知。“人类所处的是政治时代,在政治时代世界上的正义和理想没有定性分析是不会升华的。”“电车困境”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看到曾经以为天经地义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要素在不同认识情景下都会有不同选择。自由主义认为,要保证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给个人充分的行动空间和自由。功利主义认为,要保证大多数人最大程度的快乐。而理性主义认为,道德和思辨的作用无可替代,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道德的标准不因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法治主义认为要坚持绝对的规则,言行要遵循法的约束。没有核心价值的认识和立场,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就不能把握一以贯之的思想道德觉醒与坚持。

    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位党员干部都有幸亲自见证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与成就,我们就是伟大斗争的亲历者,我们就是伟大工程的谋划者,我们就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就是伟大梦想的奠基者,先进的健康的政治文化舍我其谁。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百年执着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梦想如此之近。不忘初心,我们就总能看到理想的灯;继续前行,我们就总能到达光明的彼岸。“行百里者半九十”,“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就能交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终有实现的一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作文【六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