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论文

浅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41:20 | 移动端:浅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思想教育,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摘要:当今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一大阵地,且新媒体以其独有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坚定思想信仰、选拔素质过硬的教育队伍、打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品牌项目和重点建设关键载体四个路径来增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时代因素。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想和观念以几何级增长方式便捷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在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新媒体媒介的先行接触者和体验者,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新媒体媒介的介入无疑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媒体的界定和特征

(一)新媒体的界定

当前,各界并未形成对新媒体的统一界定,在该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的是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的观点:“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1]熊澄宇教授的观点主要强调了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对于其功能和形态没有清晰阐述。产业界与学术界不同,更强调功能上的解释。新媒体联盟秘书长王斌提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2]新媒体以网络论坛和贴吧、腾讯QQ即时通信、博客和空间、微博和微信等为主要呈现形态。尽管社会各界对新媒体的界定有不同的见解,但基本一致的观点是,新媒体在具有传统媒体的规模、影响和效应的同时,又比传统媒体有更强的数字性与互动性,呈现出一种复合媒介的状态。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主体的个性化和隐藏化。传统媒体(例如报纸、广播等)的信息发布需要复杂的程序和严格的审核,大众无法轻易发布带有个人倾向的信息,新媒体则不同。新媒体时代,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媒体来为自己发声。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按照平台要求,根据自己喜好制作和发布信息,充分表达个人意志和思想。同时,新媒体的网络虚拟性可以给发布信息的主体披上一层保护服,这种隐藏化的特征更加剧了主体个性化的凸显。2.内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人人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声,自由表达价值观念、评判社会热点、讨论大众焦点等,并可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动画以及表情包等形式更加丰富、立体地传播。各种数据信息源源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创造和传递,并充斥着各种价值观点和思想意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内容缺乏鉴别能力和必要的社会经验。同时,繁杂多样的内容易分散人们注意力,人们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多地选择对信息做局部、零星的处理,以强化某种观念或渲染某种情绪。3.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新媒体技术下,用户可以通过数码产品在当下便可以迅速地编辑、发送各类信息,信息一经发布,单位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广泛传播,其他用户便可通过留言、转发和评论等方式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和沟通。这种方式下的信息共享和交互途径是过去的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但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暗藏危机,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成熟,在新媒体环境里易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成为不良信息的推手。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作为施教者的高校教师,往往习惯于采用命令式、填鸭式的方法灌输所谓的价值标准,而学生作为受教者,往往被动接受着经教育者过滤、把关过的知识与信息。我们深知这种传统固化的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弊端,尽管有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尝试做出改变,但并未探索出一条更为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催促着我们教育者改变的步伐。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意义上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模糊,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同时也可能是施教者,因为新媒体给了学生“原创”的机会,教育者是施教者的同时也可能是受教者,因为现阶段对新媒体的接受和使用上,学生更走在前边。有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主导者或参与者,两者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传统的教育者单方面地说教已成为过去式。新媒体媒介的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在不同的领域和专业特长下可以随时切换,两者都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当主体角色,实现自由交流。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把握主动权,自主寻找资源、参与讨论、探索、表达,学生身份的转变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者则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新媒体时代,深刻理解教师和学生在主客体关系上发生转变的新特点,这是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前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得到强化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间平等的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交流与沟通相对难以实现,但如果仅仅是单向灌输又很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尤其是在大学生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进行有效融合,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参与实现的,是一个与学习伙伴共同创设的过程。新媒体媒介的支撑下,教育者可以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个方面和环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计一个有效的交互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需要把握交互过程的结构框架和脉络走向,只要方式得当,新媒体裂变式传播就可以催化大学生的思想发酵过程,让学生通过新媒体媒介的发声更具正能量,让大学生在信息交流、融合与碰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想深度和高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得到延伸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充分重视网络阵地的影响力和作用,对传统意义上的主阵地内涵进行延伸,充分展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新媒体技术的隐藏性强,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宣泄不良情绪和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我们可以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和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态度,把控网络舆情;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技术性优势,可以为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良好平台,也有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缩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强,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能力,给现实中社交回避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找回自信的平台。同时,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公众平台的互动并发声,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责任公民人格,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民主观念[3]。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

新媒体的介入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特点,其在为教育工作者创新工作方法,带来新思路的同时,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复杂性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内容众多且种类复杂,在开放性和自由化的网络氛围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增加了复杂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全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的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25.0%[4]。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充斥着复杂性,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和内容都在给网络环境增加复杂因素,各种不可控和难以预测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生活,各种思潮和西方的意识形态逐渐侵蚀着大学生思想,以难以估计的速度蔓延。大学生充满好奇心,又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容易受到其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形势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被动性

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地位受到冲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减弱,这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难度。由于新媒体媒介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以往更加宽阔快速,他们能更加自主和及时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引导,这无形中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现如今,作为主导的教育工作者地位由主动变得被动,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受到弱化甚至阻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缺失

新媒体时代,面对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体验,大学生始终走在最前端,接受和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新媒体媒介的使用较为熟练。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相对缺乏敏感度,获取信息滞后,并且存在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低、使用技术差等问题,无法快速跟上新媒体时代的步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对新环境、新挑战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扩大教学阵地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四、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主要从思想建设、组织保证、内容为先和重视载体四个方面出发,增强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一)思想建设:坚定一份信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无论在任何时代,这份信仰必须坚定。新媒体时代,面对各种思潮和信息的交汇和碰撞,大学生会迷茫和困惑,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会受到考验和质疑,导致思想观念多元化,由于缺乏成熟的辨别能力,他们在观念冲撞时很难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做出正确选择。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好大学生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我们要尊重大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耐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工作,并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第一,邀请领域的专业教师以党的教育、中国历史学习、国情现状分析、国际形势研判、社会热点透析等各类社会、政治、民生为主题在网络上开展有吸引力的探讨和对话活动,激发大学生兴趣和热情,在逐步深入和广泛的对话中,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并做好引导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机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一环。第二,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线下教育和线上实践的融合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CML)给媒体素养的定义是:媒体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5]。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必要内容,而我国的媒体素养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状态,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落后,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们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二)组织保证:选拔一支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6]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时刻提醒着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在新媒体时代下,亟须建设出一支思想和技术过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是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大学生不仅受到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等主体的教育和管理,还会受到周围朋辈群体的影响。为此,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应把高校专业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生朋辈群体纳入进来,扩大涵盖面,学生朋辈群体要注重学生意见领袖或校务参事等在学生群体中有影响力的学生代表,让他们用学生的语言述说学生的故事,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然后,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力量。高校可以通过培训机制和奖罚机制来增强队伍的工作素养和工作动力。

(三)内容为先:打造一个品牌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信息传播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在新形势下,为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教育者们要严格把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有针对性指导,又能打造出符合学生的品牌内容。第一,在教育过程中丰富主流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将主流价值观教育融合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校园活动中,寓教于乐。第二,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突出有针对性、服务性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实效性。第三,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使其更生动,我们可以通过漫画、动图、微视频、创意广告等形式,将主流价值与主题情节相融合,通过吸引学生关注度得到转发评论,掀起学习高潮。

(四)重视载体:建设一方阵地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教育载体,掌控舆论战场的主动权,开拓并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与主战场。新媒体时代以网络论坛和贴吧、腾讯QQ即时通信、博客和空间、彩信和手机报、微博和微信等为主要呈现形态。不同的载体在不同时期拥有着不同比例的学生群体,当下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络载体主要是QQ、空间、微博、微信和贴吧,并且不同类别的网络载体拥有着不同的学生用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据主动权,不仅需要了解不同载体的特点,熟练运用各类载体平台,还需要挖掘不同载体的学生用户特点,探索不同学生的需求。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重点建设某一个或几个载体,加强教育载体的纵深发展,打造成更具感染力和关注度的特色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2.

[2]许振洲.新媒体的勃兴与传统媒体的迷失[J].新闻爱好者,2011,(6).

[3]杨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N].人民日报,2011-07-08.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1-23].

[5]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