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学习习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老百姓工程,更是国家工程,要建设好。
【第一篇】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提出了明确要求。“走深走实,才能走远走好”“下一步,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作为,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只有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有风险忧患意识,又有历史机遇意识,才能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5年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准确把握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才能让“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价值逐步彰显出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习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各项部署和明确要求,树立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做好规划设计,紧抓重点项目,强化风险防范,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实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就要尽职尽责、主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如何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如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如何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项目?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具体难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高效开展工作,我们就能积小胜为大胜。
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开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惠及世界上广大人口。面对这项伟大的事业,积极投身这一伟大的实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我们开辟的必将是人类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迎来的必定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二篇】
全球化从自发的过程转变为自觉的过程
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经济合作新框架,明显推进了相关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往来。
“一带一路”建设使经济全球化由自发的过程开始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在资本主义产生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但“一带一路”的问世正在使这种情况从根本上有所改变。“一带一路”不仅是一个市场协调机制,更是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截至今年8月,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签署范围自亚欧大陆拓展至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南太平洋地区;中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文件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由市场与各国政府共同推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动力源泉。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西方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的主要提供者,但随着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明显下降。“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这些国家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或使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优势获得更好发挥,或使自己不再是“被发展遗忘的角落”。斐济国立大学学者马昆就曾作出这样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遥远而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南太平洋地区寻求与世界其他地区相联系的岛国而言更是及时雨。”
“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描绘宏伟蓝图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认可与赞同。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第S/2274号决议。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A/71/9号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该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
为维护世界和平开辟新途径
今日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的存在,以及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发生频仍,又使国际社会充满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在有效消除上述种种和平威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一带一路”建设为21世纪世界历史上留下的一个深刻烙印。
“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地生根,在实践层面落实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广泛支持,反映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相关国家拥有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的身份,在共同推进和平合作方面凝聚高度共识。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国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完成对接,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对相关国家增进互信起到积极作用。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5年来,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中缅原油管道投用,实现了原油通过管道从印度洋进入我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这些互联互通项目的开展对促进经贸关系发展的巨大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得到展现。
“一带一路”以中国为出发点,通过海路与陆路的同时推进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而中间的广大腹地多为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调动这一地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使拥有数亿人口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这将有助于缩小人类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发展鸿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失衡与两极分化而造成的矛盾与纠纷。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是今日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两者的发生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之间关系密切。“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拉动落后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从根本上铲除各种对立与冲突的土壤。巴基斯坦参议院财经委员会主席萨利姆·曼迪瓦拉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给相关国家“带来富强、繁荣,减少贫富之间的差距,这是消除恐怖主义最好的途径”。
推动世界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带一路”建设引领相关国家超越以资本扩张为中心、以国家为本位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发展模式,推动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入发展轨道,在西方之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加动力源泉,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创新提供新机遇,有望推动世界文化发展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习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代表性较强的文化资源。“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正在激活沿线国家与地区原本处于沉寂状态的文化基因,在西方之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新的源头活水。
“一带一路”在共建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础设施与平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料显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对接与合作不断增多,打造许多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机制。根据2017年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目前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从文化年、电影节、艺术节、发展论坛到艺术展、电视周、图书展、研讨会、智库对话,“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诸多途径与方式获得深化。
“一带一路”建设对教育交流起到有力推动作用。2016年,中国共选拔226名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赴34个国家,选派908名涉及37门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出国培训进修。2017年,来自沿线国家留学生达30多万人,赴沿线国家留学的人数6万多人。目前,中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一带一路”建设中,很多经贸往来实际上都蕴含着文化的基因,而文化的传播交流又提升了商业交往发展。这充分显示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丰厚的潜力和巨大的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
(中国青年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