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中,每个人努力想成为自己却被期望束缚和禁锢逃脱不得,久而久之,禁锢卡住灵魂脖颈,成为一个囚徒。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学生会干部暑期读无声告白读书笔记。
暑假这些天,除了每天在驾校重复无聊的倒车入库无聊的侧方停车无聊的S型弯之外,就是在家偶尔看点书,也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就看到了一本《无声告白》,本以为是一本鸡汤文,聊以慰藉我未老先衰的生活,没想到给我了这么多惊喜和思考。
《无声告白》英文名《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作者是美籍华人伍绮诗。
这是从一个从独特的时代和文化夹缝中描述的压抑的一家:没有主动深刻的社交,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真正坦诚的沟通···这些似乎都是促成这个家庭悲剧的推手,但我又觉得这些太浮于表面,直到最后才明白促使这个悲剧发生的最大原因是:每个人努力想成为自己却被期望束缚和禁锢逃脱不得,久而久之,禁锢卡住灵魂脖颈,成为一个囚徒。
期望即是束缚,是究其一生也摆脱不了的枷锁。
读书笔记
莉迪亚自杀前问自己:“为什么错的如此彻底,错误是从哪开始的?”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她自杀前对汉娜说:“如果你不想笑,就别笑,这很重要。”我相信作者和她有了自己的答案。蒋方舟说过自己的感受,每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有利什么无害,当时我们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取悦自己的父母,一顿和谐丰盛的晚餐,一句喜笑颜开的夸奖,都是年幼的我们努力的目的。在母亲离开又回来中间的九个星期,莉迪亚第一次改变了自己——只要能让父母开心,她可以做任何事,实现任何期望。也正是这次改变,使她慢慢走向了深渊。
我们一直在寻找,寻找某一个瞬间,可以摆脱他人的期待,摆脱普世价值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可真正能摆脱他人眼光的人都是勇士,少之又少。
莉迪亚的父亲是偷渡而来的中国移民,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个子矮小,在当时美国人的社会里显得格格不入,幼年时寒酸窘迫的生活让他渴望被接纳,被人群和社会接纳,被每个人认可和赞同,尽管他是哈佛毕业的高材生,也有了优渥的生活,可他仍然没有放下这个渴望,甚至把它寄希望于孩子。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是白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反对母亲让她成为家庭主妇,选了只有她一个女生的手工课,甚至还选了一个中国人结婚,可她也戏剧性的成为了她母亲所期望的样子,她也把她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渴望附加给了莉迪亚这个他们认为三个孩子中最优秀的那个。家里三个孩子,偏偏由你承担父母的期望,而这些期望是他们成年人想实现却无法实现的。莉迪亚装给同学打电话假装聊得来取悦父亲,努力学习她不感兴趣甚至听不懂的各类学科来取悦母亲。终于,有些看似巧合的事情就会必然的发生,一切发生得自然而平和,像一潭死水,无处可逃。
年轻人的悲伤,总是比天还要大。
莉迪亚哥哥的离开,父亲给她的项链和父亲的情人第二次改变了她,她依然在沉重的心情下挤出了灿烂的笑容,只是这一次,是她崩溃后的笑容,也是她的觉醒后的笑容,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的笑,在此之前她没笑过,一次都没有。而杰克的话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至少我知道我是谁,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她明白了一些东西,她开始思考了一些问题,也就是上文她告诉汉娜的话。但善良的她怕父亲崩溃,怕母亲再次离开,心智还依然是一个小女孩的她选择了用自杀来告诉自己的父亲母亲自己说不出口的话。
看完这本书再来面对自己未老先衰的生活,却又觉得自己活得很稚嫩,这不同于看完一部电影你有话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感觉,它更像是你知道以前的你是怎么生活,也期望未来的你有不一样的生活,你很清楚,缺少的是改变和如何改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