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语文考点:情感体会专项突破练习分析

初中语文考点:情感体会专项突破练习分析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1:53:12 | 移动端:初中语文考点:情感体会专项突破练习分析

在初中语文中,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那么这一种情感体验该怎么样的去练习。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初中语文考点:情感体会专项突破练习分析,赶紧来看一看吧。

    【考点归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

    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阅读的情景中,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活动,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情感体味类阅读题主要有体味文中作者的情感和阐述读者自己的情感两种。体味文中作者的情感,即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揣摩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情感活动;阐述读者自己的情感,即读了文本后,唤醒自身的思想情感,深入感受自身的情感脉动。

    【应对策略】

    细心揣摩,准确体味文章的情感,能提高自己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要准确体味文章的情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由题目探情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时通过文章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情感走向,所以我们要注意抓住题目所表现的内涵来揣摩文章的情感。如《往事依依》,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讲往述事的,“依依”二字表现作者对这“往事”的留恋。

    二是首尾看情感。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起奠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这里,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往往会比较直白,只要我们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语句,细心揣摩,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所在。如朱自清的《春》,开头就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强烈渴望,以及以春的无比喜爱之情。结尾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春天,更是表达了对春天的美丽、生机、活力的礼赞。

    三是抓语句挖情感。重点语句在文章中起的作用非同小可,有些语句就很明显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只要抓住这些语句,深深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所表现的情感自然就显山露水了。

    四是由背景悟情感。俗话说“知人论世”用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就是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或与文章有关的背景去体会作者的思想。了解背景,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背景材料有时会在文章中提供、透露,阅读时切不可忽略。

    另外,体味文章的情感,要注意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好,更突出地表现作者的感情色彩。体味文章情感,还要注意深入思考文章所表现的事理,文章的情是附在事理上的,离开了事理,就谈不上情,即使是抒情的文章,也蕴涵着道理。

    体味文章的情感,就是用心去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味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思想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中考真题解析】

    扁担的一生  文/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 ,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1.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12.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4.“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0. (4分)B A

    11. (4分)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

    12.(3分)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休戚相关的一 员,抒发了对扁担对既往岁月的无限怀念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13.(4分) 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

    14.(4分)扁担是农人的希望,是农人精神脊梁;扁 担也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 。扁担有着不屈的精神,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它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代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考点:情感体会专项突破练习分析》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