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志在富民是费孝通一生的思考与实践,同时对于深圳改革开放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行践天下学生读书感悟【3篇】,有兴趣的可以来读一读。
1.
《行行重行行》
1980年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在经历磨难之后重获新生,他说“既然我还活着,也就不舍得把日子再白白糟蹋掉。所以又重操旧业,到农村里、到城镇去观察,去思考”。本书收录了费老1981—1996年间几乎跑遍祖国大江南北开展乡镇发展实地调查和思考的大部分成果,从中可以看到费老对于中国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术思想的不断成熟与凝练。
志在富民二次生命才开始
1980年,费孝通的“右派”生涯结束了,恢复了名誉和正常生活。
1990年,费孝通把自己在“第二次生命”开始后的行踪和思考,写成这本书《行行重行行》。
费孝通回忆说:“我在全国各地行行重行行,特别注意看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我看到有三个主要来源:第一个是以公社社队工业为基础,比如像从社办或生产队办的农机修配站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原来只有几千块钱,现在有些已经发展的有几十亿了,发展到这么大。我们一路都看见了,这是一种,叫‘苏南模式’。”
“第二种就是刚才讲的‘小商品大市场’,搞家庭工业,小商品都是在农民家里面造的,像钮扣、电器用品。这个市场里,农民造出来的商品质量不高,可是他造出来的,而且推销出去了,全国推销了,他们有一支推销的大军,大约有一百万人在外面,这叫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是从哪里来的呢?终究还是从农民那里来的。”
“第三种是在广东最先看到的。就是三来一补的乡镇企业。现在小城镇不是大问题了,而是大战略,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小平同志说,乡镇企业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
从1983年到现在,农村的发展证实了费孝通的预言: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着小城镇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势头;而小城镇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引导着乡镇企业逐渐步入集中发展和集团化发展之路。
1990年时别人问他:“你这一生干的事情,有没有一个目的?推动你的力量是什么?”他当时就脱口而出说了四个字:“志在富民”,志向是在富民,是要让老百姓富起来。
说起来很简单的“志在富民”四个字,但是费孝通的一生就是这样实践着、思考着。
2.
《深圳之路》
《深圳之路》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书中首先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以来至今深圳特区的发展历程,然后讲述了深圳的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所进行探索与发展,展示了深圳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讲述了深圳社会文化的成长以及服务型政府和绿色文明的建设,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进行人物视角的阐述,最后将深圳与硅谷、新加坡等其他都会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读《深圳之路》这本书之后,对深圳改革开放历史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改革开放前,由于诸多历史因素,中国面临经济发展与思想认知领域的双重困局,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不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和自身国情,解决国家遇到的众多问题,但统一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改革风险太大,而深圳凭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当了改革的排头兵。
从现在来看,深圳的改革思路非常明确——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缺乏资金和技术,所以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改革分配制度;企业的自主权低,所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这些改革都围绕“创新”二字展开。这是因为中央领导人与地方官员大胆试验,领导政府的制度创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支持科技研发。
目前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深圳也正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将前人的事业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
《小岗村的故事》
为什么“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二十多年江山依旧?为什么当年敢冒风险的小岗人,却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停滞不前?为什么可以写进中共党史的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入党无果?在这一切的背后,小岗村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200多个日子的北上南下,采访当事人,作者给我们重现了当时小岗村的历史,真实地讲述了那个时代小岗村的故事。
《小岗村的故事》这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改革开放第一村”自1978到2008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描述了小岗村内部村民的自身努力,也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变化。本书通过对小岗村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几个重要转折点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虽然本书只描写小岗村的故事,但也是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小岗村的成功曾经被广大农村所复制,而它现在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众多农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一本偏向于历史记录的书籍,本书更多的是记录各种问题的产生及小岗村村民是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而并没有提出作者自己的解决方法。所以,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很有必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