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心得体会:争当解决“三农”问题先锋。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工作中,本文就驻村以来的一些心得在此谈谈。
一、摸实情,理思路,铺下身子,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职后,我第一时间发放了驻村工作队联系卡,上方有我和工作队员的联系电话,做到每户一卡,有事能够直接找我反映。随后我利用三个月时间走村入户,实行“三到”,即到村小组长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到党员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党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虚心听取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吃透村情,摸清底数。根据走访调查和分析,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确定了白石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重要目标,致力将白石村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农业综合新农村。
二、抓党建,强班子,不断厚植党在基层执政的群众基础。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他紧紧围绕基层党建“五个好”标准。一是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帮助村健全完善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监督议事制度等党组织工作制度,并制作成板面上墙,使村两委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支部委员定期走访党员、党员定期联系群众,及时将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传达至末端,并积极收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以便于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通过这一举措,飘在新兴村党员与支部间隔阂的乌云慢慢地拨开了,现在党员与支部的心更齐了。三是团结支部一班人,遇事迎面上,敢于较真,有效解决了部分土地“三过”问题,使新兴村顺利收回了一片椰子林,为村集体企业下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椰子年收益万余元)。四是在“七一”建党节、春节等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60多户特困户党员、困难群众购买米、油、饼干牛奶等慰问物品,并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学习,召开座谈会,重温入党宣誓,加深党性教育。五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敢较真碰硬,打好群众基础。2017年,对新兴村工作消极懈怠、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村小组长进行整顿,按照《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三名不履行职责的村民小组正副组长进行自行终止职务,补选了新的更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任职。六是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按照党组织“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进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始终抓住培养质量这一关,认真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引导工作。党支部针对青年特点,开展以传帮带为主的工作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及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加以培养和教育,并为他们成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政治上高要求、工作上严标准。共吸纳入党积极分子6名,预备党员转正5名,发展预备党员2名。
三、顾全“大”家,以心交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村民。
从机关下到基层,特别是农村最基层。想当好一名“第一书记”,得学怎么先当好一个学生,任职后我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干部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多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经验。通过与农民群众多交流谈心,用真诚换取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一来二去我逐步弄清村内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掌握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从而制定方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而且对每一位前来或打电话反映问题的村民,我思想上重视、态度上随和、言语上委婉、行动上热情,坚决摒弃敷衍、消极的工作作风。承诺村民的任何事情,必须要做到,对于某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认真思考解决方案,并将进展状况真实的进行反馈,千万不要把村民当“傻子”,采用欺骗,拖延的方式敷衍了事,这样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将无法赢得村民的信任。
四、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立足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改变落后村容村貌,任职期间我与各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干部群众重点抓了四项建设。一是积极与镇组织办、县委组织部沟通,争取到了重新建设村级活动场所。二是为彻底解决群众长期出行难、住房安全等问题,我积极争取镇委、镇政府帮助,为村新修建村村通道路15.1余公里,排污沟300米,危房改造71户,“四类人员”以外的危房改造5户。三是与派出单位积极沟通,得到局社会福利室的支持,在村建立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方便村里老人老有所得、老有所乐。四是利用为民办实事资金在白石村民长年等候公交车的地方修建一个爱心候车亭,使村民在外出办事候车时避免了风吹日晒雨淋。
五、问诊把脉,学教结合,找准脱贫致富路子,明确产业致富方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驻村期间,我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全面了解两个村的产业发展现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等情况,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我在号准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后,带着村“两委”和村里致富带头人先后到保亭、琼海、三亚、海口、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项目,最终选择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现新兴村种植有机草莓和太空莲两个项目,白石村通过与公司合作种植百香果,并且两个村都成立了村级集体企业。成功摘掉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实现年零收入向年收入5万元的初步转变。
六、密切关系,维护稳定。
一是解决低保问题。在走访群众过程中,群众对低保问题反映强烈。个别村民说:咱们村都是“高保”,生活条件高的吃低保,生活条件差该吃的反而吃不到低保。低保问题不仅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反映村干部公信力的问题。因此我对低保工作进行规范:村“两委”严格按照标准条件,逐一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在村内显着位置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取消低保人员,逐户登门,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理解好支持。通过严密的程序,低保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应该享受低保的15名群众办理了低保,消除了群众的怨气,赢得的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二是解决纠纷问题。针对新兴村“危房改造”、“三期供水工程”、“张家长李家短”等引发的矛盾问题的实际,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化解,共解决矛盾纠纷50多件。三是针对中央田洋冬季瓜菜种植户被盗的问题,我带头成立村级志愿巡逻队,由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长等组成,在夜间对中央田洋进行巡逻,营造了良好的种植环境。
七、“拖家带口”以身作则,同吃同住同工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第一书记,我坚持吃住在村,任何事都由我带头,我先干,特别是有防风防汛等重大任务时,我始终保持同两委、人民群众吃住干在一起。在冬、夏修水利,组织各种劳动时,我撸起袖子、扛起锄头扫把带着大家一起干。村集体企业发展项目之初,在人员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我带上家属卷起裤脚二话不说就与干部群众一起下地干活,白天我在田间地头虚心向有种植经验的干部群众请教学习,晚上又利用时间查阅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经过两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我已经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农业能手。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自从任职“第一书记”以来,我以一天当三天干,不惜脱掉几层皮的特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