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对于未来的规划,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想要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兴趣和能力,还要考很多因素。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生涯课授课演讲稿材料:生涯规划,快来看看吧。
世界著名文学大家歌德曾经说过:“人生重要的事情在于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使其实现。”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他花了大概6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这部著作讲的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惜与魔鬼签订契约,出卖自己灵魂的故事。大家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没错,就是《浮士德》。
如果一个人能花60年来打造一个作品,这绝对是伟大的作品。作家格拉德威尔说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把这个叫做“一万小时定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花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形成一种习惯?如果你专注一年时间,你会不会略有所成?如果你能够“十年磨一剑”,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专家。假如你能花一辈子钻研某个领域,你极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有人可能会说:我在吃饭睡觉上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怎么没有成为大师呢?没毛病。问题是你有没有专注地投入呢?如果你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吃得香睡得好,你也会成为美食家或睡眠专家,对不对?弗洛伊德不也是研究睡觉做梦的问题,最后成为精神分析大师吗?
但是反观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复旦大学调查,有43%的大学生对职业前景不清晰,33%根本就是I don’t know ! 也就是说,76%也就是3/4的人对未来露出了迷茫的小眼神。我想在班里做一个调查,想问在座各位,你对于以后要选什么科目,报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乃至要干什么事业已经比较清晰的同志,请你举一下手。哎哟,不错哦!还是有不少同志举起手来。对于这些同志,我只想送你们一句拿破仑评价歌德的话。拿破仑本身是伟人,很少为别人点赞。但他看到歌德之后,却说了一句话:真是个人才!我想说,你们班这几个同志也是人才!为什么?是因为他们说话又好听,长的又好看吗?不!是因为他们有梦想!你们不要笑。马云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连周星驰在《少林足球》这部电影里也有一句台词:“做人如果冇梦想,咁同条咸鱼有咩分别呢?”
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调查,那些大学生毕业工作之后,竟然有52.1%的人表示愿意改行。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现在流的泪水就是以前脑子进的水。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最可怕的是女的不仅入错了行,而且还嫁错了郎。可见,“选择”有多么重要啊。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个叫刘立早的小帅哥,高分考入浙大化工系,最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结果脑子进水,申请退学,重新高考。但是清华大学又脑子进水,把他给招了。他终于被录到了自己最喜爱的建筑系,可以愉快地搬砖了。请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有没有同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没人举手】很好!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调奢华有内涵。你们在传统社会可能混得不错,只可惜时代不同了。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现在是“就算你拿着酒沿街叫卖也没人鸟你”的时代。现在是自媒体和全媒体的时代,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推销自己,打造个人品牌,成为超级个体,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学习呢?
你以为读书只是为了学习知识吗?No!学再多知识,如果不消化,顶多成为两脚书柜。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有问题找百度,找你干嘛?要你何用?人工智能即将到来,那些书呆子将会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我们不能把脑袋变成知识的仓库,否则,塞满之后怎么办?很多人在中考或高考之后,脑袋是不是像U盘一样?格式化,清空再装。等到教师节那天,再打包还给老师,表达一下感恩之情。但是如果把你的脑袋变成一部思维的机器就不同了,就算你拼命输入原材料,也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产品,成为思维的永动机。
思维方式为什么重要?大家有没发现一个现象?牛B的人什么时候都很牛B,而傻B的人在哪里都很傻B!为什么?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达尔文曾经说过:“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认为是思维方式。爱因斯坦也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知识,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那些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也是思维方式。
但是,要想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一定要养成批判精神,要养成一种“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算你的思想再幼稚,也是你自己的收获;就算别人的思想再成熟,那也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一个聪明的现代人,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质疑别人的观点,去批判吸收外界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好了,刘立早的故事对于我们在人生的选择方面有什么启发呢?有没有同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举手回答】(学生回答省略)很好!刘立早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人生的选择是不是自由的?人生选择是不是有代价的?如果愿意承受代价,那你的选择是不是自由的?能否承受代价是不是跟你的能力有关?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自己的兴趣会不会更好?如果把自己选择的东西培养成兴趣又怎么样呢?这些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陈声贵,出身寒门,考进兰州大学生化系,又成为中科院生态学硕士,后来还以将近满分的GRE成绩去到美国读博士,拿到全额奖学金。结果脑子进水,回国创业,养猪。他带了两个没有多少经验的助手,躲进深山老林里搞科研,把家猪跟野猪杂交,想要打造高价的“特种猪”。但是,他几乎没拉到投资。为了节省经费,自己到街上派传单。为了节省运费,自己背着猪上山。他后来开了一家饭店,还是没有多少客人。可以说,他从03年创业到现在,基本耗尽家财,事业却没多大起色。
我们再来看一个养猪的故事:陆步轩,北大中文系才子,受校友陈生之邀到广州开办“屠夫学校”,主讲《猪肉营销学》,后来还出版了《北大屠夫》这本畅销书。陈生是个很有经验的商人,做过很多生意都很成功。他们两个人在2015年就打造了中国土猪肉第一品牌——壹号土猪,现在不仅上了市,还上了天猫,成为“飞天神猪”。他们养猪很有特色,不会像我们在教室这样用“猪栏”围住,而是半开放式养殖,让猪自由活动,就像大家课间跑一样。他们还让猪去听轻音乐,听贝多芬、莫扎特,因为他们认为,猪跟人一样,只要心情好了,容易长膘。可以说,壹号土猪走进了千家万户,最后进入了你们肚子这一座坟墓。
听完这两个养猪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同样是养猪,为什么结果会那么不同呢?【举手回答】(学生回答省略)不错!特种猪和壹号土猪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高学历一定会成功吗?有了目标还要不要讲究方法呢?擅长科研就一定擅长经商吗?如果一个人擅长科研却不擅长经商,又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可以怎么办呢?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之外,还要不要考虑时代趋势和社会需求呢?
《生涯规划》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我们应该靠什么来谋生呢?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的成就感究竟来源于哪里呢?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这一生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属于自己的事业。
“职业生涯辅导之父”帕森斯在《职业选择》一书中指出,生涯规划包括三个要素,我把它概括为:知己、知彼、抉择。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和局限。其次,我们要了解外界,了解我们在学业、职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时代趋势是什么?社会需求有什么?政府政策怎么样?我们能利用的资源有哪些?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阻碍?最后,我们要做一个抉择,在综合了自身信息和外界信息之后,我们要做一个决断,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采取及时的行动,并持之以恒,最终获得成功。
关于选择,我想跟大家啰嗦几句。我们会不会经常有选择困难症?比如,你不知道以后要从商、从政还是从文?你对于当一个厂长、局长或校长都似乎有点兴趣。你不知道怎么选,怎么办?我打个比方,比如你站在三中南门河对面,你都还没有进到三中来,你就站在那里空想,待会我进了三中之后,要从北一门出?北二门出?还是北三门出呢?我只想说,这是“特种猪”的想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你干嘛不先过河来,到了南门之后再来想这个问题呢?对不对?同样道理,不管你以后是要当厂长、局长、还是校长,都有什么共同点?都要长点知识文化,都要长点管理才能。所以,你现在能做和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要搞好学习、当好干部。这就相当于,虽然你不知道以后路在何方,但是路就在脚下,妹妹你大胆地向前走就对了。我们不必管以后是北偏西还是北偏东,我们可以无问西东,只需一路向北,不要一路向西,就行了。如果你还是在想,我以后要考清华北大,还是剑桥哈佛呢?你想多了,孩子,先考上重本再说吧,对不对?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要选什么,而在于你要具有选择的资格。否则的话,你只能被别人选剩下,连渣都没得剩,是吧?
做出了选择之后,更重要的是要付出行动。成功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深谋远虑,步步为营”的人;一种是“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的人。这两种人容易成功。最不容易成功的人,就是那种“徘徘徊徊,犹犹豫豫,纠纠结结”的人。比如,连举个手都要“两个小人打架”;连发个言,整个头脑里面连“第三次世界大战”都要打起来了,这种“半桶水晃来晃去”的人不容易成功,因为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而这是成功的两大关键。思考过多,只会停滞不前;及时行动,才能走向远方。要成功,最重要的就一个字:“干!”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Super(舒伯),他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他根据人在儿童、青春、成年、中年、老年的不同时期,划出一个人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阶段。他认为这是一个生涯的大循环。
他还认为,在这样的大循环之下又会有小循环。比如说,在青年期也就14到25岁之间,像你们这个年纪,也会经历“成长”直到“衰退”的五个阶段。
比如说成长阶段,你们会发展出一种自我概念:你们已经不再跟爸妈睡觉了吧?你们的房间门是不是经常关上或锁上了?你们的日记或朋友圈有没有屏蔽父母呢?当父母想跟你喝杯雅哈咖啡,好好聊聊天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不能说的秘密”?跑得比Vivo手机还要快?这就叫自我概念的建立,抗拒外界的过分干预。
你们还会进入到探索阶段,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好奇心害死猫,简单来讲就是两个字:八卦!你不信?你晚上回到宿舍之后,听一听大家在睡觉之前,整个宿舍躺在床上的时候都在聊些什么?就非常清楚了。“八卦”不仅是人类的天性,更是你们这个阶段的特权。
其他阶段我以社团活动为例。比如建立阶段,你们高一小朋友们,会兴冲冲地选择一个社团,然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团活动中去,建立自己的活动领域。你们到了高二会进入维持阶段,会考虑要继续当个干部还是退出社团,选择了辩论社的人会考虑自己说话够不够“奇葩”?选择了文学社的人会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文艺装B小青年?总之会有一个“确认眼神”的过程。而到了“高三狗”阶段,就会“弹”(淡)出社团,“深藏功与名”,简直跟死了一样,这就是衰退阶段。
人的生涯发展既然有那么强的周期性,为了更加形象化,舒伯创造了“生涯彩虹图”。他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年龄段,从0岁到5岁到10岁,一直到80岁,每5岁为一个单位,画出一个半圆。然后在半圆的相应位置标上“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这五个阶段。接着,舒伯把人在一生中会扮演的主要社会角色以彩虹形状画进这个半圆里。他认为人生会扮演六种主要角色: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而“持家者”是指建立家庭的人。他认为,这些不同的角色在人生中有起点,有终点,也有占用生命时间的比重。我以子女角色为例,我们是不是一出生就具备子女这个身份?OK,那子女身份会不会持续终生呢?不会的,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爸妈见马克思之后,你就见不到你爸妈了。那么,在你父母有生之年,你作为子女的身份会不会一直被强调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的。在你年幼的时候需要得到父母照料,你的子女身份会被强调。等你成家立业,父母身体健康,这个时候子女身份会被淡化。但是等你人到中年,父母体弱多病,你又要照顾父母,子女的身份再次被强调,对不对?其他的角色也依此类推,都会有起点、终点、比重。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跟笔,参考舒伯的生涯彩虹图,画出你自己的生涯规划图。但是,你画的图,不一定是彩色的,可以是黑白的;不一定是弯的,可以是直的;不一定是横的,可以是竖的。你不一定要画成彩虹的形状,你可以画成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或者其他你喜欢的图形。你不一定要把全部东西画在一张图上,你也可以画成几张图。你不一定要像舒伯那样,设定成六种角色,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增、删、改,创造自己的角色。你也不一定要把角色搞得那么抽象,你可以具体化,比如“工作者”,你可以写出具体职业,可以是画家、作家、工程师,而且你可以身兼数职,当一个“斜杠青年”。总之,你手画你心,你的地盘你做主。但是,我要求大家的图要体现三个关键:阶段、角色、比重。只要有阶段、角色、比重,其他的你随意。好!干活!
【学生作画】有些同志已经画完了,你们可以把自己的生涯规划图做得更加详细,比如学业规划这一块,高中怎么画?大学怎么画?大学以后,是要就业、考研还是出国?都可以进行细化。
【学生画完】大家基本画完了。有请几个同志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涯规划图。
【学生讲完】感谢这些同志的分享。听完分享之后,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我人生中的重要角色有哪些?我怎么分配时间给这些角色?我成功扮演过的角色有哪些?我希望以后能扮演什么角色?如果我出现角色冲突怎么办?另外,还没画完的同志,希望你下课后继续把它画完。因为这不只是一节课的任务,而是一生的课题。如果你能够早做规划,科学规划,我相信,你以后的人生会走得更加顺畅。
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跟生涯规划有关的书。如果你感兴趣、有时间的话,可以了解一下。最后,祝愿大家都能“以梦为马,莫负韶华”!下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