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教师了解孩子家庭情况的一种途径,可以和家长更好的交流,也让家长更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家访心得体会汇总【3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
面对面沟通 心与心交流
一个家庭,一个故事。
故事里,有辛酸,也有温暖。
走出校园,走进家园。
爱的教育,正在动员。
每一条家访的路,都会踩出一首美丽的诗篇。
一、倾情家访
与孩子们接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孩子们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想到这里,一种力量、一份责任、一股动力,弥漫在我的周围,心中有个强烈的愿望在呼唤我——倾情家访!今年我们班有35名幼儿,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幼儿的家中,家长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交流呢”。我清楚地知道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确实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因此,2018年9月22日,在学校的支持下,家长的期待中踏上了我的家访之路。
二、真情家访
家访前我们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路线、目的和要求。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我们也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雨一家,快到小雨家的时候我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告诉我,她正在附近工厂打工,奶奶在家,让我先回家等一会,奶奶和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院子里堆了好多好多的玉米,屋子里条件简陋沙发、橱子、和一个电视。正在和奶奶交谈时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的时候眼泪已经掉下来了,我心生疼,妈妈像我详细介绍了爸爸的情况,今年刚刚33岁却得了脑梗,由于发现不及时,爸爸一直在医院住院,妈妈刚陪完床回到家没几天。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目前仅靠妈妈在附近工厂干缝纫维持生活。小雨懂事、乖巧,放学就帮助爷爷奶奶扒玉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的懂事更让我心疼。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爱孩子,给孩子最大的爱,尽自己最大力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三. 幸福家访
家访后,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一股从未有过的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澎湃而至。话语间情感的流露,交谈中思绪的碰撞,那方心灵栖居地,那份真实的触动,对教育担当的本真思考在反思与行动中形成。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学校同行的交流和学习,孩子家长的信任和期待,让我在这次家访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
在家访中听其言,看其家,辨其神与貌,问其因与果,明其心声,多赞扬,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把孩子的优点一一放大,给家长定心丸,激起家长孩子希望之火,同时用孩子的优点来照家长的不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感化教育。这是我的家访方法。家访需要反复抓、抓反复,需要先变化家长,后沟通教育孩子,给孩子自信、希望和热情,这是我对家访的认识。
本次家访活动,让老师们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也更深入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为学期工作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2.
家访心得体会
我们利用中秋假期的时间进行了全园家访, 刚刚结束的家访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概念进行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我作为一名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和小谦老师,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幼儿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这几年家访活动使我学到了许多,也领会了许多,而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中才能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抱着极大热情参加家访活动,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同时我坚信,家访活动是对我园、对教师、对幼儿都有益的活动,领导的积极组织,教师的积极参加,家长的积极配合,今年我们走千家,坚持不懈,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家长的紧密合作和交流。
3.
家访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成长来说,老师与家长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群体。想要把老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就需要两者之间默契的配合与及时的沟通。在本次家访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多一点了解——
孩子们的两种生活状态
当家长们接到家访的通知时,都表示出了积极与热情,因此,家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当中,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家中呈现出两种活动状态,而这两种状态往往相差甚远。
我们班上有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小女孩艺馨,但是她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家中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是大家的开心果。类似艺馨的情况使我很惊讶,针对此问题借本次家访这一契机,我及时与相关家长进行了沟通,细致地了解了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并且与家长共同分析了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我们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家庭环境强烈地依赖与信任,从而加强了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家中父母对孩子全方位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在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时无法找到那种熟悉的依赖感,因此封闭了自己。于是我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面对陌生环境,接触陌生同伴。
多一点责任——
孩子们学习意识上的一致性
幼儿园作为孩子知识启蒙的沃土,要为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启发孩子学习求知的意识。这次家访我就孩子的学习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习知识的态度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而确定的。有趣的知识或者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孩子比较乐于接受,相反,死板硬性的问题则遭到了孩子们的排斥。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知识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渴求意识,而是对于该知识相关联的附带价值表示关注,例如,学习知识之后所获得的奖励或者来自于父母的表扬等。只有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从课堂上与生活上全方位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多一点爱——
家访,很累但很幸福
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但是,家访让我感到作为幼儿教师的幸福。比如,我会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我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我会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我会远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
通过这次家访,大大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默契与信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用心良苦。他们对孩子有多么爱护,对我们的信任就有多么大,给予我们的责任就有多么重。在老师理解家长并且感谢家长给予的这份信任的同时,家访工作也让家长们充分地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难度,需要家长们给予全力的支持。可以说家访让老师和家长彼此走近了,让老师和孩子们走近了,让这样三个独立的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到最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