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关于家风建设的心得感悟精选6篇

关于家风建设的心得感悟精选6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07:12 | 移动端:关于家风建设的心得感悟精选6篇

家风建设是我们现在建设的重点,你从家风建设中学到了什么体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家风建设的心得感悟精选6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是总书记对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昭示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更应注重家庭建设。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问题。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5年2月,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6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家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言而喻。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家庭、家教、家风如何,不仅关涉自身作风、家庭和睦、事业兴衰,还会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导向作用。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家庭建设,把经营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养好家风当做终身必修课。

首先,经营好家庭是干事创业的坚实后盾。美满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深入改革转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治国理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领导干部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领导干部作为一个人,同样需要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样需要一个休憩、修心的港湾。作家周国平在小说《家》中写到:“因为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家庭的幸福美满、家人的理解支持,会给一个人带来满足、安心和宁静,会让一个人摒弃后顾之忧、全身心的工作,无形中也会带来干事创业的正面激情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思维。相反,家庭不和睦、家人不支持,领导干部就很难从家庭中汲取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正面能量,作为其本人,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合格领导干部。可以说,家庭和睦与否,对领导干部性格塑造、信仰培育、干事创业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经营好家庭,让家庭成为你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坚强的后盾,进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底力和勇气。

其次,修明好家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石。所谓家教,就是家庭教育。宋代刘清之在《戒子通录》中对家庭教育曾有过精辟的描述:“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意思就是教育子女重在以身率先。孩子在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前,就像一张白纸,家庭就是笔画,你在上面画什么,白纸上就是什么。家庭教育,重在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亲情的力量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家教好坏更是直接显示出本人的官德、品行和情趣。现在网络上频现的酒驾飙车、高调炫富、撞人打人的坑爹式官二代,大都是领导干部没有树好标杆、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关爱家庭,关爱家人,都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以什么理念、态度、方式关爱,却大有学问。如果只是放纵溺爱,结果只能是爱人不成反成害。为此,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注重立德立言、从严从细、立规立矩,以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子女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并使之成为他们为人处事的根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再次,涵养好家风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正,则民风纯;民风纯,则社风清;社风清,则国家兴。可以说,家风是中国特色的正能量,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作为领导干部,树立维护良好家风,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最为重要的是,加强家风建设能有效避免 “一人当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马牵出全家”这样令人惋惜痛心的事情。纵观十八大以来的领导干部贪腐案,大多有家人子女的参与,像苏荣的“权钱交易所”、白恩培的“贪腐夫妻档”、周本顺的“敛财父子兵”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领导干部忽视家风建设所导致的恶果。为此,领导干部要树好标杆,自觉遵循勤俭有为、积极向上、廉洁自律的家风,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意识,确保自己和家人在生活作风、个人操守等方面时刻符合党纪国法、核心价值观和家庭建设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以优良家风塑造优良党风政风,才能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进而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篇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幸福生活的港湾,也是反腐倡廉的一道重要防线。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家风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家风”是一个家庭长久保持和世代传承的道德风范、优秀作风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盛的法宝。

毛泽东的家风是“低调做人,廉洁无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勤奋刻苦”。毛泽东主席遵照家风家训,生前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中灶”,不许他们经商,不许他们搞特殊化,让他们亲身参加劳动,接受锻炼,为后世人教育子女做出了榜样。周恩来的家风家训是“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周恩来总理在家风践行上堪称万世楷模,他生病期间,特意定了“十条家规”。不论是毛泽东家风家训,还是周恩来家风家训,都在立德做人、执政清廉上有严格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作为一名在烟草稽查战线上奋战了十余年的基层稽查员,我的健康成长,就得益于父亲的正确熏陶。我的父亲原是县副食品公司的出纳,1992年,家里盖新房子,使原本不宽裕的家庭日子过得更紧巴,而母亲偏又在那个时候患上了胸膜炎住进了医院,需要一大笔的治疗费用。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急得一筹莫展,好心的邻居出主意:“你不是单位的出纳吗?不行就先借单位的钱用用!”父亲想都没想便说:“我就是再苦、再难也不能挪用公款。”最后,终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

父亲经常会用同一句话告诫我:“儿子,你是一名稽查人员,你要记住,做人做事一定要讲原则和把住底线。”我深深地记着父亲这句话,并谨言慎行地对待每一份工作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说实话,作为稽查员或多或少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诱惑,但面对诱惑我经住了考验。在人民群众面前,在国家利益面前,我活得堂堂正正,无愧于肩上扛的责任。我的一言一行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从他的一举一动我可以看到文明礼尚、勤俭节约、不拿不贪、自立自强!我希望这样的家风可以代代相传。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家风正则万事兴。作为一名烟草稽查员,我不仅有责任影响自己的家庭和家人,更有责任做好行业的表率,以好家风促行风带民风。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为这个社会留下一抹绚丽的色彩,让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丽!

篇三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也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古人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家风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更是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一、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

家风,影响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家庭的影响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风、家训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微观载体,以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司马光在北宋的时候历仕四朝,他把自己的一生的经验,写下了一个《训俭示康》。示康,康是谁呢?他的儿子司马康。他这样做呢,就是想让自己子孙能够像他一样,清清白白做人,光明磊落地做官。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以“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全文先写司马光自己年轻时不喜华靡、注重节俭,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接着写近世风俗日趋奢侈靡费,讲究排场,复举李文靖、鲁宗道、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而非奢靡的庸人所能及。进而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奢”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行文更深入一层。最后连举六名古人和本朝人的事例,又以正反两面事实为据进行对比,进一步阐明“俭能立名、奢必自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深刻道理。《训俭示康》家训对司马康一生影响深远而又巨大。司马康自幼便“敏学过人,博通群书”,考中进士后积极参与朝政,并且以“检阅文字”的身份,参与了《资治通鉴》的编修工作。司马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以天下和民心为怀,“事父母至孝”。司马康为官品行正直,声誉很高。他四十一岁去世,从公卿士大夫到市井百姓,都前往吊唁,无不为之痛惜。这种道德操守和声誉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司马光的殷殷教诲,是把家训牢记于心、躬行实践的结果。

良好的家庭、家教与家风至关重要,以德传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以廉守家是贤人志士的优良家风;坚定信仰、忠于理想、忠于人民、宁死不屈、舍小家顾大家是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艰苦朴素、公而忘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甘于奉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撇开伟人名家,我们身边也有这样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榜样,比如在我单位就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30多年没有出过差错,2015年因公受伤之后也时刻惦记着手中的工作,他在生活中热心助人,给这家修修门锁,帮助那户整整水龙头,邻里有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孙玉生。2017年,孙玉生同志被评为年度“金都好人”,他说,我生活在团结有爱的大家庭,我们家的家风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热情助人、以诚待人,只有我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下一代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传承好家风。

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家风,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清国咸宁,家风浊国混乱。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一种潜在的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纵向的代与代的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对其家庭和成员而言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规约,而且是一种潜在的人生信仰。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流动载体”,其横向辐射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由此观之,家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每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民风和社会风气。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局里的老同志就给我介绍说,团结一致、公道正派、克己奉公、明理守法、仁爱正义、为民奉献是咱们海洋与渔业局的优良家风,孙玉生同志就是传承这种好家风的优秀代表。正是因为有他这样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积极进取、组织学习,自觉以凡人善举为榜样,向身边好人学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者,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北宋司马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编纂了涵盖16朝1362年历史的鸿篇巨著《资治通鉴》,被后世誉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治国必读书目。司马光自己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司马光把家庭教育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问题来对待,而不是视为一家一户的私事。如果说一个一个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风则是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部分,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影响党风政风国风。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在《二程集》中说到,“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回顾历史,正家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不忘初心的优良家风也一直为人称颂。例如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对生活有困难的亲友,毛泽东同志总用自己的稿费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从不搞特殊,从不给国家和地方政府添负担。由此可见毛泽东坚持党性原则,不占国家便宜,不失原则,不搞特权谋职位的优良作风。“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周恩来总理因为反对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了“十条家规”。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以身作则,从自己家里做起,他的作为是一面明镜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把好权力关,亲情关,更是一把戒尺,标明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刻度。

而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的落马,就为那些溺爱子女、家教不严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儿子刘德成收受的达到3400余万元。儿子的贪婪,则直接源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作为领导干部,不能被舐犊之情迷惑了双眼。真正疼爱子女,就应该涵养好家风,从小培育孩子正直的品质和出众的能力,让孩子经历摸爬滚打、砥砺成才。

涵养优良的家风,必然能促进清正廉洁的党风形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我市有3起违法围填海案件,接到反馈后,海洋与渔业局迅速行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多次对围填海现场进行勘查,现场研究拆除方案,全局工作人员发扬团结一致的精神,上下一心,倒排工期,6月中旬通过了省海洋与渔业厅专家组现场验收,成功销号。除此之外,我们还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海域秩序整顿,执法船不间断入海巡逻,严厉打击乱圈乱占,彻底做到“还景于民,还海于国”。海洋与渔业局的优良家风不只在个人,从领导到下属,每个人都在践行、传承,家风为政风提供道德基础,政风为家风增添政治内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重提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落点。”认识好的家风、家规和家训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性,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具有指导教育意义。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带动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模糊,但好家风却如春风化雨,守着家、护着国。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家风文化会长留心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温暖。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发生多少变迁,我们都要重视传承好家风,践行好家训,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有传承良好的家风,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才能使每个家庭梦梦想成真。

篇四

父母没上过一天学,压根不知道我国廉洁文化奠基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也不知道此千古名篇以莲喻“廉”,让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到发扬光大。但对家训的传承是丝毫不放松,教育我们兄妹5人要勤俭持家、不贪不占、踏实做人,却也符合周敦颐“爱廉(莲)守洁”思想,践行了他的廉洁文化,造就了我家优良的家风。

打小,父母就要求我们兄妹孝悌为先,洁身自爱,勤俭纯朴,正直善良。凭“勤奋”立身,行“节俭”度日,老老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因此,兄妹5人从小“天生”就知道孝敬父母,关心别人,爱护家庭,懂得知足。小小年纪,没1人不“卖过苦力”挑土碎石赚取角角分分以贴补家用,无1次行“奢侈浪费”要东要西枉花分分厘厘引父母伤心。我们明礼懂事,勤奋读书,是非分明,是长辈眼中的乖孩子,是同学眼中的好榜样。

及长,父母仍然教导我们要勤廉务实,俭朴节约,踏实进取,爱国爱家。告诉我们力气是额上汗、出了又有来,节俭是传家宝、兴家少不了,做人贵在实、不劳别人防。要努力工作、对得住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那份工资,要克俭生活、拿得出繁衍后代教育子孙的必要花费。要明大义、爱国家,深知有国才有家、国强家方旺。要尊师长、友同事,瑾记敬人即敬己、诚至金石开。故而让我们兄妹人人奋发上进,自尊自强,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生活少索取、易满足,不慕灯红酒绿生活,不染烟酒牌赌陋习,更无作奸犯科之事、蛮横狡诈之人,打造了“老李家教子有方、刚正不阿、忠厚贤明”在大半个新田县城叫得响的美名。

至成家,父母又谆谆告诫我们,家庭和事业是人生两大依靠,必须好好经营。家和万事兴、正气保平安,不图高官厚禄、大富大贵,但求踏踏实实、清清正正。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勤俭持家;要工作顺利,清正廉洁,公私分明,诚信兴家。家庭中只有和气相待亲人,和蔼教育子孙,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才能兴旺发达;工作上只有正当履职履责,正派做人做事,敬畏严厉的国法党纪,才能久久为安。所以,我们兄妹5人都铭记父母教诲,以诚取信,踏实做人,爱家爱子,勤廉工作,并教育儿女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世世代代传承我们“老李家”优良的家风家训。

当今社会,客观地说仍有几分像《爱莲说》结尾的“三叹”:

真正隐逸的高士少、品格高尚的君子寡、贪慕富贵的俗人多,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及优良家风家训的培育传承,风气必将大大好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建设是净化社会风气的新抓手。每个家庭、每名成员都要喜莲之“中通外直”“亭亭净植”,学习周敦颐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带动社会廉洁从政、廉洁用权,促进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持续改善,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健康发展。

篇五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是要有意识的培育。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是要在家庭中营造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

三是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是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好家风无时无刻的在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好家风传扬下去。

篇六

正考父是宋闵公长子弗父何的曾孙,曾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地位很高,行为十分检点。贵为帝室之胄,正考父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深受宋国几代国君倚重,官拜上卿,却是个谦谦君子,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平和有加,俭朴至极。是其官微权轻吗?显然不是,身为上卿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相当于后世的丞相、宰相。正考父的美名和故事,散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左传》等典籍均有记载。《孔子世家》载: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

史书记载正考父恭俭从政的故事,在其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就可窥之一斑,其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其大意是说,正考父作为上卿,曾先后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个国君,三次任命,他一次比一次恭谨。为了惕厉自儆,为了教训子孙,他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铭文为:"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他的恭谦节俭竟然到了如此之地步!

铭文短短31个字,其中三个汉语动词“偻”“伛”“俯”生动地再现了正考父恭俭从政的历史身影。从字面意义上讲,伛恭于偻,俯更恭于伛。身为首辅的正考父崇德法,尚礼义,倡廉俭,戒奢靡,重农桑,修水利,居功至伟。作为几朝元老,正考父不但没有居功自傲,玩弄权术,借机攫财,淫奢糜费,反而越加谦恭节俭修身愈严,律己愈苛。可谓是终身守节不逾,官品、人品堪称高洁!其良好的家风传承也造就了古今第一圣人孔子,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源和立身之本。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中也曾提到正考父家庙的鼎上铸下这则铭训,他再次告诫全党同志: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也正是对正考父家训赋予时代的新的诠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家风建设的心得感悟精选6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