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文学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文学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12:34 | 移动端: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文学论文

德育教育在我们每门功课中都应该有所渗透,对于文学教学中,它是如何渗透的,你了解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文学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之处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内,而在中国传承已久的文学更是博大精深,也更是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需紧贴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发展的轨道,这是因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中与社会主义接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当代文学教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文学;教学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支持,无论是在二零零七年的十七大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是四年后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强调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都格外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而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内容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引进德育教学便显得格外有意义了,故而本论文从此出发,详谈德育教育在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

一当代文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最终理想结果无外乎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与良好的思想品德观念,使之真正能够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而从广义的人格分析上来谈,人的修养以及品行皆不是出生时便带有的烙印,而是通过后天一定的教育与引导才逐步形成的,故而我国当代文学教育引进了德育渗透的概念与内容[1]。但仔细分析便可以得出判断,虽然我国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得到了初步稳定的发展,最终得到的结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主观意识上便没有对此产生重视: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进行的工作,而其他任课教师只需要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即可,特别是当代文学教学教师,受到中国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将文学教育工作作为考试题而浅度传授考试知识,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就存在对于德育教育轻视问题,直接性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称得上是“因小失大”的败笔。我国教育行业,尤其是当代文学教学,讲究就如古人所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已经很清晰的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以及作用,而在另一方面而言这也是体现出一个现象:从古至今我国对于德育教育都有着很大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经济发展带动起来的浮躁气息充斥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教育行业:学生群体尚处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阶段,故而对于社会以及他人有较强的模仿心态与能力,不少教育行业工作者认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应当放在知识传授之上,其实这一点并不是主观意义上的错误,但是正是这种观念,客观性的影响直接会导致一个局面:学生理想缺失、道德迷失,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热血与理想,譬如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出现“佛系”热词,并且受到大批学生的追捧,这并不是一个积极正能量的现象,而是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毁坏、消极情绪的蔓延。更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当代文学教育成绩很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并不见得同样优秀,对于父母的不体贴与暴躁与文学教育考试题目满分的答案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具有极大地讽刺意义[2]。

二当代文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我们一直在强调德育教育,并且希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文学教学之中,但是对于方法却毫无头绪以及效果极不满意,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故而,想要得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先要分析对此之中如何融合渗透,即是具象化此内容。德育教育渗透融合在当代文学教学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教育,这是基础性的德育。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至国家层面下至百姓生活都与其息息相关,虽然爱国理念极为重要,但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好像离其挺远,其实不然。首先在个人精神层面进行分析,世界普遍给中国人贴上的标签是“无信仰者”,的确,相对于其余国家,譬如美国等欧洲国家与非洲地区信仰宗教或者图腾,中国人看似没有狂热的信仰,但正是因为这种,中国人的信仰是最贴近生活以及精神层面最高层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点同样也是其余国家有宗教信仰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3]。中国人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中国人大部分的信仰不是宗教,而是党与国家,看似是废话但其实有很多需要细细思索之处,正是因为这种爱国主义才能将民族的凝聚力最大化。我国当代文学教育融入爱国教育存在着先天性的优势,特别是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充满了爱国主义,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作家流派,譬如“荷花淀派”“黄土地”等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作品。此类文学教育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学之所以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德育教学方式的不正当,譬如:红色经典读物中抗战英雄的牺牲一事讲解,诸多教师只是带领学生简单分析文学写作的技巧而应对考试,爱国主义只是一带而过,此时若是将爱国主义细细剖析开来,将学生代入角色之中去,效果将会大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看似毫不起眼,但对于学生未来每一件事情上都有具象化的表现,同样举例分析,“佛系青年”的诞生便成为相当大一部分年轻人自己贴上的标签,而且相当大一部分群体是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大学生群体,这些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未来社会的中高端人才。而“佛系”代表的“道系无欲无求、随遇而安”本质上根本就是对于现实的一种逃避与退缩,但若是文学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且与文学相结合在一起,譬如:“佛系青年”与“《平凡的世界》青年”的对比分析,带动学生互动并且做出相对应的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模仿崇拜等情绪的发生。人生价值德育教育身为德育教育基础中的基础,特别是现代社会起到的作用最为重大。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浮躁气息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压力随着年代的增长呈现不正常高速加大的局面,即如我国高考制度这一方面,每年全国各地都会被报道出高中生不堪高考压力而自杀身亡的新闻,压力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强烈冲击,严重的导致生命的无价值流逝,实在可惜,再如大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或者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都是对于自身价值不清晰认知的表现。

三当代文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注意事项分析

(一)文学教学事先准备工作融入德育教育

所谓文学教学事先准备工作包括讲解文章课程前期备课与互动,这两点是许多老师忽略的地方,但其作用极其的重大。前期备课包括对于作家生平介绍、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分析,许多文学作品难以渗透进去德育教育,主要原因是在于作为受众——学生,生活的时代与当初创作时代完全不同,根本不了解作品在当时引起的轰动与反响,并且对于作品也很难感受到共鸣,比如一些红色经典作品,抗战英雄壮烈牺牲,学生根本理解不了那种情怀,这是和平时期带来的好处,但也是一种弊端,将会直接导致文学精神的断层。除此之外的互动环节亦是如此,我国当代文学教学工作很多方面对于学生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譬如文言文的理解,譬如文章艺术抽象化的理解,譬如精神层面不同而难以引起共鸣等等,但通过互动便可以极大的解决这一方面的许多问题,包括是通过互动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改变以往“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下方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引导学生“代替”教师的工作,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多角度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将每个人的观点传递与别人,而往往学生处于同一个时代环境与生活共鸣都是相通的,借此老师能够更好的将文学作品的德育教育方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此理解更为透彻。

(二)重视“渗透点”发扬主观性而非应试教育

我国文学教育工作成绩其实往往是极为优秀的,文学课成绩优秀的学生数不胜数,但换个角度来看,此教学方式培养出的文学分析满分者千万,而文学获奖者还在人海茫茫中飘荡。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与德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学教学需要找到“渗透点”,所谓“渗透点”即是德育能够渗透进去的地方,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学生的文笔是可以后期锻炼出来的,但文学素养在精神层面的锻造却不是这么容易。针对此情况,我国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学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何处,即:理解作品感情的学生比写作技巧分析满分的学生价值更大,故而培养学生的重心也应该落在此处,而所谓的“德育渗透”即是对于文学本质的挑选与理解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需要融入渗透德育教学,这一点与应试教育无关,只在于学生群体的长远发展以及精神层面的塑造,通过文学教学融入德育教学,正确的引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在文学教学与现当代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加深刻、发至内心的接受这种教育,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学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同样也是学生通往社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永.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推进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4,2(02):67-70.

[2]孙桂荣.青春文学教学与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64-69.

[3]卢玲.“研究性学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运用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S1):216-217.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与德育渗透文学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