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次的培训学习中,感受到了文界的大师们的经典讲课方法,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课堂艺术。教学是一个理论实践相并重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探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语文教学艺术培训学习反思,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们三位老师一起与小学语文界的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老师的“简约”课堂以及各种精彩深刻的汇报。噢,原来语文课堂还可以这样!尤其记忆深刻的理念则是在**老师讲到的“慢”课堂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1.
“慢”在经历认知的变化
所谓认知变化,是指向自我内在的突破,是立足于真正学习的基础上,依靠自己在一系列实践中的沉淀与发展,是一个美妙思维与实践并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真的会出现电光火石的闪烁。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活动在孩子头脑中产生、转化、酝酿、变化,都是对学习自主性与探索欲的唤醒。
2.
“慢”在伴随能力的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有多方面的互动,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力、沟通力、合作力、创造力等核心能力的发展。因此,“慢”是必然的。在听课过程中,**老师的《灰雀》令我印象颇深,我简单概括为三点:用行动教孩子——需诚实;用课文教孩子——懂诚实;用思想教孩子——悟诚实。课堂之上,**老师不仅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还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他的课堂简约、大气、井井有条。很显然,一切能力的发展,都急不得,但也绝不是拖延无度,仅从认知平面上游走。
3.
“慢”在素养形成的内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关键词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每一项都是从外到内的转变,是一种从显性到隐性的内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慢”就是规律,也是结果。读了书,要把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表达系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发展思维;对文本的审美与鉴赏,要融入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并不断完善与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这一切都是缓慢的过程,一节课又何如看到效果?因此,这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引导课内与课外的协调,关注习得与养成这两对关系。
四十分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慢”就是本质。认识到“慢”的本质,就不难发现,教学必定是“快慢相兼”的。语文教学,可以更加理性,在理性中蕴含诗意与浪漫,教学艺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