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理老师教学反思和研究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理老师教学反思和研究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26:37 | 移动端: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理老师教学反思和研究

地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对于没有方向感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要全面了解地球的表面地形,对于这堂课的教学也是地理老师的难点,如何让学生记住每一个地形符号,还有他们的区别。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理老师教学反思和研究。

    01

    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是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一课,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让学生大致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整体概况。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地表是高低起伏的、认识五种主要的地形并了解其主要特征,难点是学会看地形图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地形。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1.说说我们以前见过的地形;2.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02

    教学反思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主要安排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让学生用“我以前去过(    ),那里的地形是怎么样的,我认为那里的地形是(    ),我的理由是(    )”进行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观点点评,之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逐一讲解五种主要地形的特征。第二个活动是出示一张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找出我们国家的几种重要地形。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在第一个环节,学生都能说出自己去过哪些地方,但是对于研究的地域范围没有明确的概念,如有的学生说“我以前去过西湖,我认为那里的地形是盆地,因为西湖周围被很多的山环绕,四周高中间低”。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前置知识没有交代清楚,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同时,地形之间存在多级结构,可分“独立地形”和“从属地形”,如西伯利亚平原从属于西伯利亚盆地,松嫩平原从属于松辽盆地,并没有固定的范围。而我们上课介绍地形的时候多是用独立地形为例子,如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喜马拉雅山脉等;一些小范围的区域学生就很难判断,如杭州属于丘陵地带,但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基本没有地势高低起伏,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就很容易判断错误。

    在之后的授课中,我们采用了实物引入的方式用布盖住地形图,让学生自己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猜出是地形图后让同学通过观察地形图总结什么是地形,这节课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是什么,以明确地形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索地形图上有什么,我根据学生的描述分别将每种地形的特点表示在黑板上。

    在进行第二个环节请学生上台找地形时台上的同学在讲的时候由教师身体的阻挡以及地图的限制,台下的孩子不能仔细观察地形图,很难跟着台上的孩子一起思考,导致这部分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课堂效率不高。本课的内容教材没有安排动手实验,主要以学生之前的生活体验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为主,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显得思维量不足,思维层次不高。如果每个小组能有一张地形图,就可以大大提高第二部分活动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充分进行独立寻找各种地形,促进自主的思考。还可以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别寻找一种地形,学生可以进行每组研究内容的汇报。

    03

    结果生成

    丘陵一直是本课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所以我们联系杭州本地的地形,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律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判断。

    之后我们将杭州周边的地形平面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制作一张地形图。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每一课的钻研和改进也让我们年轻老师得到更好的进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理老师教学反思和研究》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