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要将自己的全部都投身于教育工作中来。在教育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一名教师的幸福。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教师教学工作感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快来看一看吧。
然而,庆幸的是,我加入了一个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和与时俱进的集体。在这帮老教师的沐浴之下,我不再迷茫,渐渐地被潜移默化,慢慢地成长起来,用一位教师应具备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如今,我能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在这里,我将自己的一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美的语言
人世间最无私,最宽容的是爱。爱心是人的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感,是人行为的动力。现在,我不但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更是两位孩子的母亲。也许没有做到“爱生如子”,但心中依然装满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我始终想着一句话,“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样的情感使我迫切地想要了解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
什么是爱?爱是耐心、谦虚、宽容与理解,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眸子与眸子的交流。这五年来,有学生叫我“焕娟”、“娟”、“娟姐”、“大姐姐”、“女神”,这称呼的凝聚着学生对我的信任和依赖。还记得,我骑着小电炉载着学生回家途中,她与我诉说的小秘密以及畅谈她的理想;还记得,在操场上,我与班上男生打排球的欢声笑语;还记得,我做班主任时,深夜陪伴学生去医院看病时她的热泪盈眶;还记得,他们每次考试不理想时,我们一起健步如飞地跑步、一起高声大喊、一起畅快地吃美食;还记得……这一幕幕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如今回想起来,我竟然如此地牵挂已经毕业了的学生。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是的,真正的教育是以人格魅力塑造人格,以灵魂孕育灵魂,以情感培养情感。教师就应该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田,才是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这样才能体会到人世间诚挚的信任和关爱,积淀着人生幸福和憧憬。
二、走在路上的教师才能做到“身正为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刚毕业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毫无疑问,大学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适应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今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拥有“一桶水”。
回想第一节课的情形:“课上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摇摇欲坠。”如此形容确实不为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我积极地向科室的老教师学习,多去听他们的课,吸取不同教师的精华:听林校长的驾驭、吴老师的幽默、陆老师的智慧、罗老师的归纳、刘老师的和蔼。慢慢地我懂得了上课之道,学生也逐渐地认可我的教学。
然而,一个学期后,我发现自己只是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没有任何的突破。正在我困惑时我有幸接触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只感觉自我的教学之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我要像孔子学习,学他的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古人云:“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胡锦涛书记也说过: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平时工作之余,我会抽空看看书和各类杂志,使自己处于一种充电的状态。
工作两年后,我的教学工作也得到学校的认可。一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都主动申请,这两年在北流、玉林、桂林等地听取了不少专家的讲座,其中他们的爱岗敬业、专业老道深深地触动了我,每一次的讲座都能对自己有进一步的升华。更加坚信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这五年期间我也不断地向玉林教育协会递交论文、课件、教案和录像课,还积极参加教课比赛,虽然成绩还不是最好,但收获颇多。
2017年是我最幸福的一年。年底我幸运地怀上了二胎,但是得卧床保胎。这期间,我等来了一个好消息,我有幸加入玉林市第一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由于保胎的原因,我没能参加揭牌仪式。一个月后,**名师给我打电话,向我介绍了工作室的性质,要我考虑是坚持还是退出。我思虑了一个晚上,很坚定地告诉**名师,我要坚持下去。我相信宝宝一定是个坚强的宝宝,他也会支持妈妈的。加入**名师工作室后,我坚持参加各种会议、讲座,写美篇,写论文,整个孕期非常地充实和愉悦。在这个大家庭,我感受到了浓郁的研究氛围,同心筑梦的憧憬。
教师育人,身正为范。今天的社会是信息时代,教师不应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应该成为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者。这就要求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教师。
三、“以人为本”的时代情怀是语文教师的导向
从教以来,我的教学一直以高考为导向,一切都以高考成绩看齐。在平时的授课中,只是向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如何应对每次的考试,高考作文应该如何谋篇布局等等。直到2016年底,经同事介绍我加入了“正道语文10区”。听李华平等专家畅谈语文情怀,才开始真正思索:“什么是语文”。我的教学有语文情怀吗?没有,是的,一直缺乏一种时代情怀。这样的教法,不但没有语文味,更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中寻找语文情怀。在所从教的1603班尝试师生课堂课外阅读。开学伊始,我会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籍: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老舍《四世同堂》、钱钟书在《围城》、冰心《冰心散文集》、路遥《平凡的世界》、张爱玲的《半生缘》等等。 在教授与指导过程中,全班学生以六人组分成若干组,一个月的阅读时间后,每周一个小组用一节课时间分享阅读成果,从中领悟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礼仪和传统文化。
比如莘莘学子组分享阅读成果张爱玲的《半生缘》,他们讲述了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理清了作品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对主要人物的分析。最后组长进行点评,她说:虽然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旧社会的背景下蒙上一层无法脱离的悲剧色彩,然而曼桢的善良、坚强和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她敢于追求爱情,勇于在现实压力下努力寻找生路,这些都让我们敬佩。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读了许多书,阅读量有所提高。还能从眉宇间嗅到到一缕书香味。我想阅读经典,分享读书的感受,是最质朴的语文情怀。
然而,如今是“互联网+”时代,除了最质朴的语文情怀外,还应具备时代的语文情怀。我想到最近两年热播的《朗读者》,它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况且,当下的年轻人比较注重“仪式感”,追求仪式带来的庄重而有意义,给平凡的日子带来别样的光芒。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专门给学生创设了“朗读平台”,学生自由选择作品进行个人展示,以及点评读了这个作品的感受,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我想应该是有一点点时代语文情怀的。
当然,我目前的课堂离真正的语文情怀还很远,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人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桶水又如何能足够呢?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通过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来充实自己,还要跟随**名师的脚步,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