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2018教育教学自我诊断报告范文

2018教育教学自我诊断报告范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28:12 | 移动端:2018教育教学自我诊断报告范文

在教育过程中,探索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成果,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实验是教学的根本。学生只有经历良好的教学培养,才能够激发他们潜在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不但的深入分析问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教育教学自我诊断报告范文。

    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三十年有余。教学中一直追求着有效和高效课堂。尤其是20**年9月至20**年9月十年间,笔者以教研员的身份深入课堂兼课,不断地探索,收获了一些教育教学成果。但教育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现诊断如下。

    一、还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根本。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概念、规律、定义教学,还是习题、复习课教学,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自己的课堂中,忽视实验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案例1:《密度》教学环节

    《密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密度的概念。然而,师生两手空空,怎么探究呢?因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跳过这一章去教学。于是出现了以下尴尬的过程:教师提示他们阅读教材,看书上是怎样进行“探究”的(阅读“探究”思路)。

    1、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形物块分别是木块、铁块和铜块(如下图所示),哪个的质量最大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可以正确回答。老师又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分别利用天平测量出木块、铁块和铜块的质量,可以明显地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的结论。

    2、同种物质(如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探究,先用天平测出两铁块的质量,然后再用刻度尺测量出两块规则铁块的体积,最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先用表格记录下相关数据,然后用图像描述其规律。

    通过阅读教材,得到关于物质密度的定义: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比值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

    诊断:

    这是一节非常失败的物理课。没有实验,没有互动,只有灌输,只有教师自问自答,课堂一片沉闷。学生也在这枯燥的灌输中,似懂非懂地、被动地“接受”了密度的概念。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源泉。有些实验操作其实很简单,只是老师们不习惯去做,难得讨麻烦。而是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因为照本宣科,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或记忆力或思维力,也可以让部分同学学到一点物理知识。但这样做会让更多的同学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丧失物理老师对他们的吸引力。同时,教师教学的生命力也渐渐黯淡。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课堂一潭死水,死气沉沉,教学效果极端低下。

    二、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比教学更重要!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案例2:宁要真实的低分,不要虚假的高分

    在一次试卷评讲课中,教师不经意发现有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但教师真假难辨。于是安排得“高分”的学生到讲台上做“小老师”讲解。公布了做得较好的二十多名同学的名单。并一一介绍经验。

    “下面请刘研文同学介绍学习经验。”发完试卷后我开始发话了。

    他镇定地告诉同学们:“我除了听老师讲解以外,还在家里看辅导资料。”

    “什么辅导资料?”老师追问道。

    “《倍速》!”他依然不慌不忙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大家听到了吗?你们都应该向研文同学学习”,老师说。

    “你能跟同学们讲解第一道选择题吗?”老师进一步“考验”他。

    他说:“能!”于是他上讲台给同学们正确地讲解了那道题。

    接下来是让殷同学介绍学习经验。他站起来也毫不犹豫地说:“我是照别人答案抄的。”其实他这样说老师还真的无话可说了。但还是追问了一句:“抄谁的?”他说:“抄的周同学的”。我又问:“周同学抄的谁的呢?”

    周同学告诉同学们:“我是抄印同学的。”

    老师不再追问,看到了同学们明显的进步——同学们自己能主动承认错误,老师感到十分高兴。于是说:“还有哪些同学是抄袭别人的答案呢?请站起来。”

    又有五人站起来了。“还有吗?”

    “老师宁要真实的低分,不要虚假的高分!”

    “为了寻找而寻找,只会在寻找中迷失啊!”

    “一个人如果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哪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呢?”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上过去送给大家的一句话:“课堂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暴露和解决的问题越多,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越少。”同时解释道:“这里的问题包括大问题、小问题、试卷上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还有做人的问题。三(3)班教室不是说假话的的地方,而是说真话的地方。”“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认识错误并去改正错误。希望大家能坦诚相待,实事求是,不懂就问,不要装懂。只有把平时当中考,才能把中考当平时。”

    思想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再去解决试卷上的问题。在二十多人的名单中,我让抄袭答案的同学坐下,然后让剩下的真正的优胜者为大家评讲试卷……诊断:

    “教室是暴露问题的地方”,暴露问题,改正错误。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如何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暴露问题,形成暴露问题的习惯。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他们为什么会抄袭作业?如何解决他们抄袭作业的现状?教师还要跟学生提供暴露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从而形成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构建师生顺畅交流的平台。

    因处理考试作弊的思想问题而耽误了同学们很长的学习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让更多的同学在教育中接受教育,学会说真话,做真人。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们教育的本真目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教育与教学总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教学过程中总免不了要进行组织教学,免不了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免不了告诉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免不了要处理课堂上的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免不了”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教学中有教育,教育中伴随着教学,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老师注定要机智幽默而负有责任心。

    三、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交流太少

    以下是在课余与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交流的案例。上完课后及时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记录在博文中,成了一种习惯。自己的博客也因此倍受关注。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交流太少。

    案例3:利用网络交流

    接手一个新班级以来,跟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并不多。9月2日上完第一节课后,笔者写了博文《让学生给老师提要求——记开学第一课》。晚上,**同学留言:

    偶尔看到朱老师写的这篇日记,把我们上课时的生动情形,描写得淋漓尽致。好像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全知道的。看到发博客的时间并推理得出一个结论:朱老师是上完课后,在当天晚上写的日记。这已经完成了同学们的要求——“请老师不要纸上谈兵!”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写日记,自己率先做到了。呵呵,好感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能和老师好好相处,共同进步!

    您的学生:**

    我的回复:看到冉冉同学的留言,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与青春同行”的幸福。我想,我一定会跟同学们“好好相处,共同进步!”。因为——同学们的要求就是我的追求;同学们的意向就是我的方向;同学们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一支和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积极向上、透明阳光的三(3)班优秀团队!

    诊断:

    现在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网络成了重要的教学资源。然而,运用网络资源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太少。特别是微信、飞信、QQ、邮箱等沟通方式成出不穷。利用这些通讯方式与学生交流的太少。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跟学生走得还不够近,教师没有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二是教师花在与学生对话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教师应该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学生,跟他们一起交流,一起玩耍,成为他们真正的知心朋友。让网络成为教师生活与工作的精神家园。

    四、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注定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的活动主宰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教师没有让学生参与展示、交流,那么,同学们的一些错误想法很难暴露出来。长期以来,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不懂的问题宁愿放在心里也不说出来。这样老师讲了,学生依然没有弄懂。表面上看老师很快就讲完了,但实质上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弄懂,教学效率低下。

    案例4:习题讲解

    有一道物理题是这样的:小明从同一高度的滑梯上分别从不同的路径滑下,一条路径是直的,另一条路径是弯曲的。若沿直的路径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1,沿弯曲的路径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2,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则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教师从能量的角度跟同学们进行讲解: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那么小明从顶端滑到底端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成动能。而质量和高度都相同,则从不同路径滑下,转化为动能的大小相等。故他们获得的速度大小也相等。

    教师的讲解似乎十分清晰,学生应该听懂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后来在课余时间有学生个别问老师:从运动学角度来分析怎么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他认为从弯曲的路径滑下时,由于距离较大,根据公式V=S/t,所以获得的速度也大。

    诊断:

    所谓讲课,就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定义的解说,对疑难的解答。对教材的解读自然不是宣读、朗读、领读;对定义的解说也不是照本宣科,自圆其说,而是站在一定高度,列举大量教材以外的生活事例进行解释,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层面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对疑难的解答,必须是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问题抛向学生,由学生解答。这样课堂气氛就更加活跃,参与交流的学生更多,收获的层面更大了。

    上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提出的答案虽然是错误的,但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失去了学生争辩与思考的机会。教学必须始终不渝地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听,让学生看,让学生演,让学生背,让学生写,让学生辨。一句话,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的主权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正如我们的老前辈陶行知先生说:“……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几个困惑: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究竟怎么上好一节物理课?这是大多数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先后学习了很多教学模式,比如兖州一中、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荆州北门中学,同时也认真研究、学习并实践了《物理课程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深感“度”难把握。特别是处理以下几种关系感到困惑: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预设”重要还是“生成”重要?是以“预设”为主还是以“生成”为主,当“预设”与“生成”发生矛盾的时候如何协调?

    2.“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是凸显“教”还是突出“学”?哪些内容教给学生“学”,哪些内容留给教师“教”?多长时间让教师“教”,多长时间留给学生“学”?如果不考虑学的效果,或教学仅仅是面向要考重点中学的少部分学生,或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可以把课上得热热闹闹,行云流水。“教”的精彩不等于“学”得高效!研究“教”的同时,更要研究“学”!

    3.“面向全体”与“发展个性”的关系。教学注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学生基础、个性、习惯等因素不同,对教师讲解的相同内容,接受的难易程度是不相同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究竟针对哪些学生,是教学的困惑。

    4.使用“白板”与“黑板”的关系。“白板”与“黑板”一个是现代的教学媒体,一个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哪更重要?如何合理的利用教学媒体,针对哪些同学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教育教学自我诊断报告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619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