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创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新教育课改实验正在很多学校都开始施行,也取得了教好的成绩,你们做好工作总结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2018年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大家一起来看看。
2017年我校作为首批实验校参与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教育课改实验,目前已跨过两个年头。两年来我校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以“十大行动”为切入点,落实“七大理念”,秉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以新教育课程体系下对新教育及新科学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等路径提升教育品质,深入渗透恒美文化,扎实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了学校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机融合,有效促成“四大转变”。现将我校新科学教育和“十大行动”中我校重点推进的八个行动简要对我校新教育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体营造书香校园
没有书香的校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我校立足为学生成长奠基,确立了恒美教育文化工程,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建设四个层面立体营造书香校园。经过六年的坚持和新教育的引领,现已形成一套完整书香校园体系。
一是学生方面,以恒美成长手册为基础,每学期推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语文课和阅读课为引导,以整本阅读为手段,以阅读考级为评价,让阅读成为一种校园风景,成为一种校园习惯,让书香沁融每位孩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2014年起,学校制定了《安西路小学阅读考级方案》,全面推进阅读考级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把考核内容细化分为六个级别。各级别均以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为要求,确定阅读必读书目、古诗词,规定应达到的阅读量和应完成的读书笔记为考级的主要依据,考级过程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部分对学生书写提出具体标准,口试根据学生口语表达、语言运用、普通话水平、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评比,经学校阅读考级评委会考核合格后,对学生授予“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等称号,我校阅读考级取得丰硕成果,全校98%同学阅读量达到国家规定,尤其低年级阅读量上升速度很快,四年来共有上百名同学获得小博士称号,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七里河区教育局对我校的阅读考级在全区进行了推广。通过我校的阅读工程有更多的孩子乐于阅读,并将阅读作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有更多孩子参与了社会、社团组织的阅读活动,获奖人次近4年达到200多人次,其中我校四六班常馨予在北京举行的“为你诵读”杯第二届中华诵读大赛暨中华青少年诵读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全民投票以票数第一获得了“全国十佳诵读小明星”称号,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成为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二是教师方面,在培养教师队伍中我们提出了“三亮” “双培” “一宝塔” “六个一”教育实践活动,对教师阅读我们提高到教师素质培养层面。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专著,通过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感悟,进行全校交流;倡导教师开展每会一推活动,要求每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的时候,由指定教师进行一本书的推荐,谈自己对书的理解,对书的感悟,受到的启示,为老师们推荐的理由,拓展教师们的阅读面,引领老师读好书、好读书。
三是家长方面,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同写一篇体会,促进亲子感情,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四是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将我校藏书5万多册的图书馆实行全天开放,每位孩子可以随时借阅或者读书;在教学楼每个楼层设立开放书吧,每个教室设立图书角,可以让孩子们在校园每个角落随处阅读;每个班级赠送漂流书包,选送学校精选的名著,可以让孩子与家长、伙伴共同阅读,相互促进。
二、倡导师生共写随笔
读书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写作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让师生做的精彩、活的精彩,首先就要写得精彩。为让师生写作成为日常生活方式,慢慢养成习惯,终身受益,我们要求40岁以下教师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40岁以上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点滴,记录自己成长历程。每周让老师们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交由教科室进行初评后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并由老师们以投票方式选出自己心目中最美文章,学校给与奖励。其中钟玉梅老师“抱一抱”成了连接老师和孩子们的爱的纽带,简单,明了,直白!感动无数学生。张继红老师的欣赏孩子的闪光点教育为许多问题学生修正了生存状态,换发他们阳光的一面。何兰英老师在日常教育努力尝试去创建完美教室,将他转化成一种对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现实追求,给孩子们心里那温暖的感觉。同时鼓励教师们与孩子们共写随笔,书写心路历程,寻找教育闪光点,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主动聆听窗外声音
与大师对话,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身临其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丰富教师的人生阅历,点燃孩子的人生激情,引导他们寻找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本身价值和意义。我校通过请进来提升品质、走出去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窗外的世界,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一是请进来,开展各类报告讲座。我们每学期聘请教育专家,先后请中科院院士火箭专家张厚英、地质专家张晶、记忆合金专家王宁寰为学生做关于科技航天的报告,请著名艺术家六小龄童来校表演,请中国工艺大师罗代奎、艺术大师今明来校讲座,聘请兰州市有关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开展了甘肃省知名书画家进校园活动,请到省知名书画家李世荣、兰弘毅、王玉成、马鸣等来我校进行书画指导,并现场为大家挥毫泼墨。聘请了陶艺老师王磊进行教学,还聘请省知名陶塑专家王贵中定期指导我校学生陶艺制作。同时每学期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
二是走出去,开拓视野。我们一直努力与相关单位合作,探寻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馆校共建:从2016年1月开始,安西路小学有了特殊的课堂,我校与甘肃省博物馆启动馆校合作,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与学校文化资源进一步紧密结合,把博物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安小师生赴省博参加教育拓展活动1000余人,省博志愿者团队在我校开展课程化服务参与我校“快乐星期三”社团活动共19场,参与学生1700余人,其中《“红色甘肃——走向1949”流动外展》《上下两千年 纵贯十万里——长城系列》《笔尖上的流彩——彩陶系列》《解密五大名窑 领略瓷器之美——瓷器系列》更是受到学生喜爱,通过每月定期组织学生、老师到省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排专门讲解员为师生讲解文化知识,与传统课堂相比,博物馆的课程的主题性更明显,而且有大量的馆藏实物为依据,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更增添了学生参与、参观、实物感受、制作等环节,使得整个课程手脑并用,相得益彰,效果显著,极大地开拓师生视野,构筑了文化底色。
军民共建:军营对孩子们来说充满神秘,充满热情。我校与兰州市消防武警总队是联谊共建单位,为我们让孩子们走进军营提供了可能,也解决许多孩子了解军营愿望。我们每年定期开展走进军营活动,让孩子走进战士们的营房,观看战士们生活场所,体验战士们的平时训练,感受当一名军人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小小消防员模拟参与战士们的活动,体会作为一名消防员营救火险的过程,需要进行的训练,及所要付出的努力,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对战士们为我们保驾护航产生感恩之心,对自己处在安全环境感到辛福。
社区活动:作为三维一体的立体教育环境建设,与社区、街道的联系尤为紧密。学校制定相关制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确保孩子参与社区活动次数和参与度。主要参加的有“创文小卫士”“环保小卫士”“文明志愿者”等活动,孩子纷纷走到大街小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清洁垃圾,清扫街道,向路人宣传文明礼仪,不乱扔垃圾,遵守交通秩序,注意礼让,用双手灌溉文明之花,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精心培养卓越口才
自信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强烈的自信心表现在孩子愿意说,敢于说,能清晰的说。为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我们在课堂上提出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去说的理念,鼓励孩子多说,有理有据,清晰完整的说。同时还通过多个途径训练孩子们卓越口才:
一是组建了小主播社团,让一批想展示自己口才的孩子有展示舞台,还特别聘请了甘肃电视台主持人“小黑哥”担任小主播社团的主讲,给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培养。为了培养卓越口才,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引导培养更多的孩子增强美化自我语言的意识,将孩子们推向更大的主持、演讲的舞台,由我校小主播社团牵头每年11月搭建小主持人大赛的平台。大赛分为全校各班,在班级内全员参与的海选初赛,挑选出出彩的部分孩子在学校层面进行复赛,同时复赛情况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公众号进行投票选拔。12月将我校选拔的优秀小主持人推荐参加甘肃省电视台举办的小主人大赛,在过去两届的小主持人大赛中我校选手几乎囊括了一等中的各项奖项,在学生和家长中反响很大,受到各方面关注,参与热情都很高。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为孩子们快乐的少年时光和丰富的小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是推行恒美电视台轮换制。我校于2018年3月成立安西路小学恒美电视台,节目分为六类七个板块,《恒美新鲜事》主要播报学校一周活动,穿插国家实时大事;《恒美达人秀》主要宣传学校专题活动或好人好事及师生先进典型,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走进名人》向名人学习;《恒美英语角》向学生分享一句英文名句等。每一期轮换一个班级,孩子们可以挑选不同板块进行准备,专门老师给与主播指导,学校统一指导录制,然后在全校班队会时间观看。为孩子们锻炼展示口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五、倾心构筑理想课堂
课堂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最重要的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场所。面对大班额,为突出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有效性,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识与行为,2014年我们提出了师生、生生互动的“三互式”课堂教学模式, “三互”指“互学”“互动”“互助”;具体来说,“互动”指教学要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如课堂以讨论为主,讲授为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互学”则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就是学生的伙伴,教学过程也是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平等,允许学生质疑,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互助”指课堂中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学习中发挥不同作用,即中等生引路,学困生展示,优生辅助。经过逐步尝试、试点推行、全面推开几个阶段进展,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要让师生相互促进、相互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堂效能,将教书育人融为一体,提出“互美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共同成长,互生互美,成就自己美好人生。
每学期在校内举行“与名师同构一节课”教学赛课,通过通上一节课,观看专家的课,听评委点评,教师互评,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青蓝结对共筑互美”教师赛课活动比赛要求由师徒共同设计课程,由青年教师教授,快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构筑理想课堂,享受教师成长的幸福”的中青年教师岗位技能大赛中各位奇偶暗示各显其能,才艺夺人眼目。通过这些活动有效的促进“互美”课堂教学模式推进。
六、连贯推进每月一事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就是给孩子一生最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学会自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基于以上四个学会,我们确定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守纪行为习惯;2.良好卫生习惯;3.良好学习习惯;4.良好礼仪习惯;5.热爱劳动的习惯;6.安全保护的习惯。
每学期我们将六方面习惯与学校活动结合形成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个方面习惯养成教育。例如八月是开学季以新生军训家长学校为抓手开展主题守纪行为习惯;九月进入学习阶段我们以进行阅读考级为抓手开展主题良好学习习惯;十月我们结合学校科技节开展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十一月是我们以小主持人大赛为抓手开展良好礼仪习惯培养;十二月是良好卫生习惯;一月面临马上就要放假,在这个时期学生比较浮躁我们开展安全保护的习惯的培养。
为使这些习惯培养落到实处,细化到学习生活中,2015年我们率先在四年级开展“德育银行”的构想,经过三年的运行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德育银行定期给各班发放恒币,学生集齐六个恒币就可以兑换一个美币,所有收支兑换情况记录在德育存折上。“德育银行”实行全员参与、多方评价、动态管理。在班级我们设计了一个专门记录学生获得“恒币”、“美币”记录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属记录位置,记录成果实现公开、透明。
针对学生习惯培养恒币发放分六个方面通过班主任、班干部、政教处、少先大队进行进行平时的品行记录,随时发放。比如在搞卫生、做操方面优秀,或者做了好人好事都可以获得奖励;当然对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会给予学生修正的机会,根据修正的表现适当扣除或者不扣除“恒币”。学生积累一定“恒币”就可以在少先大队部换取“美币”和小礼品的奖励。涉及的主题月活动过程中还进行翻倍奖励和扣除的活动,突出这一养成培养。德育银行”开展将每月一事实施化灌输式为自主式、说教式为活动式教育、弃结果性评定为动态性激励,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显”“隐”兼备,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成长。
七、全面研发卓越课程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了生命的卓越性。结合我校恒美文化,我们大胆进行了三级课程整合,让文化课程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提出了涉及十三个方面的“恒美”课程体系:包括仪美课程、善美课程、智美课程、体美课程、艺美课程、情美课程、科美课程、技美课程、弘美课程、博美课程、法美课程、环美课程、创美课程等。其中涉及三十多个社团活动“快乐星期三”,到目前已坚持了十年之久,成立了茶艺、厨艺、咏春拳、魔方、合唱、舞蹈、器乐、陶艺、素描、国画、书法、民间工艺、低段工艺、科技航模等各方面,成了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素质、感受活动快乐、培养兴趣特长的舞台。每周三下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特长培养内容,实行走班参与,参与率达到100%,这些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校的科技目前成为全省的品牌课程。科技制作在我校已经坚持活动三十余年,我们根据科技在我校普及广的特点,精心编制了《科技》课程,每周每班一节课,同时成立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室。科技作为我校特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们科技活动的普及率、参与率也越来越高,截止今年我校成功举办了五届“校讯通杯”科技节活动,比赛项目涉及遥控车安全积分赛、遥控飞机穿越赛、DIY废旧物玩具模型制作、创意时装百变秀比赛、创客赛等,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涌现出许多非常有创意的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实践舞台。2013年7月,我校评为全国科技教育传统校,多次获得 “飞向北京”青少年航空航天比赛团体奖、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先进学校,连续25年获得兰州纸膜比赛特金奖。在去年全国学校科技体育工作论坛暨全国学校科技体育校长培训班在江苏镇江市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近500名一线校长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是国家体育总局围绕加强全国学校科技体育工作,不断提升科技体育发展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校因为在科技体育方面特色突出,田兰莉校长作为甘肃省唯一代表在会议上对我校科技体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与全国同行进行了交流,得到与会领导和同仁的高度赞扬,这也无疑是对我校科技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皮影社团是我校早在2014年范家皮影第六代传人范军将我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时创立的,同学门在与老艺人们同台演义中,在老艺人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喜欢上这门古老的文化传统。我们依据学生爱好建设了皮影教室,逐步把皮影社团发展成为我校极具特色又具有文化传统教育意义的社团,如今孩子们已能自己制作皮影,自己编排皮影戏,让这项古老文化具有的现代气息。
茶艺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学校依据学生、家长和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了茶艺课程,将民族的优秀茶文化推荐给学生。我们专门聘请了茶艺老师每周来校讲课,送唐晓云老师专门进行了茶艺培训,使茶艺在我校生根发芽。面对许多孩子对茶文化的的爱好我们建设了茶艺室,成了茶艺社团,通过茶艺课程学生了解中国的识茶、鉴茶、泡茶、品茶、茶艺、茶生活等茶文化,茶的起源和历史,茶的种类,饮茶的方法,煮茶的器具,茶的保健,茶艺、茶礼仪、茶经等茶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积淀人文底蕴,体现了人文情怀。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面对如今家庭中许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在学校开设厨艺课程,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能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同时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饮食礼仪,研究厨艺,学会识材、品评,感悟厨艺的魅力,体会中国人对食材的细腻的情感,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课程的开设学生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对食物和文化的品鉴能力,并对个人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八、构建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合作让父母参与学校生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历来重视家校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主要做法有:
一是坚持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每年8月新生入学前夕我们邀请省市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为新生家长进行讲座,安排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家长进行新生入学后在学习、生活方面应进行的培养,对学校进行总体介绍等,同时邀请七里河消防支队官兵来校对新生进行新生培训,使家长和孩子尽快适应学校教育。同时不定期针对出现的问题,召开家长学校讲座,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每年对家长学校进行总结表彰,让优秀家长交流亲子教育心得。
二是适时成立家委会。我们分两级成立家委会,第一级是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选举5-7名家长担任本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日常班级中家长与教师、班主任、学校之间的交流,同时对班级管理反馈家长们的意见,达到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级是在班级家委会基础上成立学校家委会,由政教处负责,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议,例如学校章程的修改意见征集、学生校服是否制作等,成为学校一主多翼的有力助手。
三是以漂流书包为纽带进行亲子阅读。每个班学校赠送一个漂流书包,里面配置了学校精选的名著8本,和相关阅读记录本。漂流书包在班级内进行漂流,每个得到书包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共同阅读其中的名著,和孩子相互交流记下读书心得,这样全班孩子和家长的读书心得就可以在全班交流,对家长参与孩子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四是遴选家长来校讲座。家长是学校一项宝贵的资源库,如何开掘好这个矿对补充教育资源有重要作用。我们针对家长存在各方面的优势,发放家长调查表,同时征集志愿来校为孩子们讲解本行业本人的一些知识经验的家长,制定安排表,循环在各班或者在全校进行讲座,分享使孩子与家长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有效促进了亲情。
以上八大行动虽不能涵盖我校工作的全部,也不能涵盖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我们相信有梦想,有行动,有坚持,就会有收获,有奇迹,行走在新教育的阳光大道上,悄然改变着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我们希望满怀,坚定信念,耕耘着,成长着,收获着,幸福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