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很多教师都参加视导观摩研讨会,通过学习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来帮助自己成长,让自己的人生阅历变得更丰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视导观摩研讨心得体会150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
12月6日,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视导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精锐的教师团队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老师精准的点评与引领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下的思考却是千回百绕的。虽然,不能全盘消化专家们的教学理念,但一次次前沿的引领,尽量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虽然回来已有几日,但还在心里回味琢磨着学习的内容,在思考的同时践行于实践,在实践中又有所领悟,令我学思并行上台阶。
有幸聆听了姜楼镇中心小学贾老师的一节《认识周长》。贾老师流畅的普通话,自然大方的教态让我自行惭愧,新颖的教学设计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折服。置身于他营造的浓厚的数学课堂氛围中,感觉不仅仅是在观一堂教学展示课,更是在数学艺术殿堂中身心愉悦的享受。
在《认识周长》一课中,贾老师从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入课题,创设情境“为了美化羊村,请同学们帮助村长设计图形”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画的画、涂的涂,很愉悦的进入课堂情境中。这时候贾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了保护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有的说安装防护网——姜楼镇是全国著名的防护网生产之乡;也有的说安装栅栏……这时的贾老师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护栏安装在哪呢?”这样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图形的周长上去。
贾老师采取让孩子们“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周长,而不是生硬的向学生灌输周长的概念。当孩子们感知到什么是周长后,贾老师又通过小松鼠围的护栏是不是花园的周长?向孩子们再次强调周长的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深刻的认识周长后,贾老师抛出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村长要买多长的护栏呢?”,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测量周长?
纵观贾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我们该怎么做”到“护栏安装在哪里”及“村长要买多长的护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问题驱动,干脆利落。再加上贾老师流畅的普通话和自然的教态,使人如沐春风。贾老师如此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也许是他致力于深入课堂研究,亦或是专心二字最好的解释。
刘老师的精准点评更是为这次研讨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刘老师对教材的熟稔程度令我折服,对课标的要求信手拈来。说实话我从没有接触过三年级的教材,更没有主动地学习过教材。只是知道对于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说,认识他们的周长,学会计算他们的周长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时想,如果让我来设计这节课,我会把认识周长和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但是,**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问了我们一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是呀,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我们是应该把教给孩子应对考试作为设计这节课重点的基石还是让孩子们具备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作为设计重点的出发点呢。
刘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周长,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学会各种测量周长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际测量一下,计算不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测量方法不仅为下节课周长的公式做了铺垫,更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做了基础。通过刘老师这么一说,我才感悟到解读教材的重要性。
回来后我做了反思:一方面自己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把握不到位,所以认识才会肤浅,另一个自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很容易被所谓的考试、考点牵着鼻子走,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不自然的就把考试当成了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把让学生学会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生命线。过于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孩子们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我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应该树立数学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注数学文化渗透,在重视基础知识、能力、方法、经验的同时,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让学生做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有人说:听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跑点,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入门点,名师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转折点。我们有**老师这样的专家引领,有韩小雷、路晓燕、高敏、李传英老师等这样一大批名师团队,更有许许多多新锐教师的同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愿意在名师的引领下,在同仁的帮助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彳亍前行。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真情润我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