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析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34:58 | 移动端:浅析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论文

要想教好一门学科,我们需要做好知识体系构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需要不一样的知识体系构建,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是什么样,你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浅析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论文。

一、把握三个角度

(一)站位要“高”

首先,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其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应该是教育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在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发展和创新,这是我们育人的起点也应是终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其次,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标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起点。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研读新课标,将之读懂、读透,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视野要“远”

语文不是以技术见长的学科,其内容是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拓展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范围,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挖掘深度。首先,教师需要一个基础性的知识视野,即与当下的教育教学紧密相关。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具体就是六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点和接受知识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可能在无数次的重复后变得流畅,但这样的课堂是缺乏见解力和创造力,没有深度和厚度的,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其次,语文教师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读者和学者,不断地充实积淀自我,增强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培养自己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着眼要“细”

东京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佐藤学曾经用三种比喻来形容教育研究的视角,第一种是“飞鸟之眼”,高翔天空,俯瞰大地;第二种是“蜻蜓之眼”,可多角度看问题;第三种是“蚂蚁之眼”,强调关注细小之处。这三种“眼”,对我们教育者来说不可或缺的,因为若只强调站位高和视野远,很容易陷入大而空洞的虚无,所以教师还应该着眼要细。这是要求语文教师要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透彻于心,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专研的精神,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比如关于“比喻”这个修辞,我去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听课时往往喜欢坐在学生身边,每次都有意识地找一个他们学过的或正在学过的课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说说。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像火”?生:把桃花比作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颜色红艳的特点。师:为什么要把桃花比作火?生:它红呀,像火。师:那为什么不说“红的像火焰”?生:因为桃花开的多,一片一片的,所以更像火。师(赞赏地笑了笑):燃烧的火焰,让你体会到什么?生: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和春天很像。师:那么,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作者将桃花比作火,因为他们之间有哪些地方像?生:颜色红,状态成片,气势旺盛蓬勃。师:对,这是他们两者像的地方,也就是相似点,比喻的核心要义就是相似点。…………通常教师给学生总结比喻的答题格式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学生经常在“特点”这一处困惑,因为一个比喻一个样,他们无迹可寻,无法可依,于是凭着感觉答。若是将“特点”改做“相似点”,那么,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分析比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考方向。比如“红的像火”,学生可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桃花比作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红艳,花团锦簇,大片盛开,气势蓬勃旺盛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席卷一切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寻找规律

通过比较分析和思考,可以抓住现象背后本质,寻出其中的规律。以记叙文的中心句为例,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每篇文章的中心句都不一样,而且位置也不一样,有时在结尾,有时在开头,还有时在文章中间。其实,记叙文的中心句无非两个字:一是“情”;一是“理”。通过写景叙事,或是抒发作者情感;或是感悟到某些道理,得到什么启示;或是两者交融。“情”需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理”需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所以,教师在讲述记叙文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它们往往承载着文章的中心,其位置又往往在文章尾段,结尾段往往会起到点明或突出中心的作用。语文学科以知识点繁杂成为学生记忆中的重灾区。其实,语文知识是一棵树,无非就是枝繁叶茂了一些,若是学会构建整体体系结构,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将零散的知识点依照其实质和规律归纳到知识体系中,那么,这棵树也可以骨感得像一首诗,朗朗上口,言简意深。

三、力求立体与生成

知识体系不应该仅仅是点线面的平面组合,在整理、归类、综合的过程中应该力求角度多维,呈现一个立体的、生动的体系结构,既体现知识之间的区别又关注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如记叙文中的“比喻”,到了说明文中叫“打比方”,到了议论文中叫“比喻论证”。记叙文中“对比的写作手法”,到了说明文中叫“作比较”,到了议论文中叫“对比论证”。虽然文体变了,名称变了,但它们的核心要义没变。同时,知识体系应该融合个人已有的认知系统中,使它成为一个可以吐故纳新的具有生长能力的生命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体系不应该独立于个人已有的认知系统,它应该是内化的,补充我们已有的认知,更新陈旧的知识,改变偏差的甚至错误的观点的同时,一边自我生成,一边融入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与之共同成长,它们之间应该是共生共融的。如此,我们的知识体系才能不停地生长,从而适应时代,不惧怕变化。总之,知识体系的构成应该是植根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向外生长出更多枝桠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管生出多少枝桠,它们都是一棵树,在个人的不断学习充实思考中,愈发葱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育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