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演讲致辞 > 主持演讲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35:24 | 移动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

我们的工作不能仅仅是一个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工作者,一定要弘扬爱国精神,在新时代奉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位的建设,因此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定要艰苦奋斗,不断进步。以下是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教育的初心,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让生命臻于完美。虽然任何事物很难达到完美,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育点亮幸福人生,是我的不懈追求。

一、谈成长:百年名校,给了我平台,拓展我的视阈

1、平台:

我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父辈做教育,还是我自己,1987年,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按国家计划分配,我有幸被分配到了X,一所学校,一辈子,一生情。X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与深厚底蕴的学校,教师们学术素养高,潜心教书育人,有知识份子风骨,学生勤奋刻苦,自律自觉。这样一所学校,给了我成长的机遇与平台。

在我31年的教育生涯中,前二十年,真正在为“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一个初心在奋斗。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课上好,怎么把班带好,那个时候,没有功利心,没计较过收入,没想过如何计算“工作量”,也没想过要去争什么“教坛新秀”;“市级骨干教师”,评“省级优秀教师”之类的,只想着把眼前这堂课上好,把眼前这群学生教好,让他们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摆脱贫困,走向一个能发挥自己的舞台;只想着不要误人子弟,要对得起学生在最美好的年华与自己相遇,不要因教师的贫庸与失德而导致学生的远离与背弃!那时候,教育就是教好书育好人,而不是“职称”、“论文”、“荣誉”,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下课后一声声无邪的笑声,就是我全部追求。

在这一个时期,我的认识观是: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教育观:每个学生都很精彩;人才观:每个学生都很独特;创新观:创新从发展个性开始;成长观:成长中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实践观:呵护学生的成长。

2、视阈:

教育点亮幸福人生,首先是自我不断的完善和超越。自立而立人,自育而育人,立人必先立德,育人必先育心。我自己始终做到做一个诲人不倦终身学习的教师,坚持党的指引与教书育人“同频共振”,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用力、用脑、用心工作,以自身的品格、品行、言行、学识、教风等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以不断对以往经验的超越,求变求新,探索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将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教学中,以文化人,从“数学教学”(把教材教好)到“数学教育”(落实教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至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再到“数学教育与人文相结合”(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符号表示、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成为善良、慈爱、包容的教师,努力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点亮幸福人生,更在于让每个生命臻于完美。《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己明确指出: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使得教育价值取向更加明确。

现在基础教育格局发生了变化,从:①“一个都不能少”到“每个都很重要”(强调教育公平);②从“选择适合教育”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③从“培养社会栋梁之才”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普适性)。④从“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到“未来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然而,无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但教育的初心不变,仍然是“为了孩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几十年来,我坚持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我是真喜欢讲台,喜欢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担任校长职务以后,行政工作更加繁忙,早上都是第一节课,外出公差,哪怕最晚一班航班深夜到家,第二天第一节课一定站在讲台上。

教育科研取得一定成果:在31年的教学中,出版专著2部,主编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辅10余部,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5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参加省级课题1个。

教育教学取得较好成绩:31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上课,所教学生上万人,教学成绩突出。所教班级高考平均分均居曲靖市第一或第二名,特别是2013届所教班级,1人数学成绩满分,11人140分以上,班级平均分125.7,居全省第一。所带班级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省级“先进班集体”,先后担任过一个理科状元、一个文科状元及若干高考数学单科状元的教学工作。

数学奥赛历经探索:自97至今的21年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共16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上百人次获得二、三等奖,同时被中国数学会与云南数学会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

站在新时代,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确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我们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国家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谈办学

内部坚守与外部支持奠定成功基石党和政府培养了我,X这片沃土造就了我,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到分管教学副校长,再到校长,正是一个个发展平台,让我逐渐熟悉了学校管理中从“人”到“事”等各个领域工作,逐渐深入把握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节奏,提出并践行“润泽教育”的办学理念,在X担任校长的14年间,与同事一道带领X,奠定了曲靖乃至云南省基础教育领跑者的地位。之所以取得一定成绩,我将其归结为把握三个坚持,一个善于。

坚持理想信念——确定正确的办学方向。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把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治学治校全过程。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为信仰而奋斗,多一坚持与坚守。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形成办学思想。通过研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了“润泽教育”的教育思想。即:“若水润物,春风化雨,恩泽他人”。这一办学思想,使得学校“厚积淀、重慎独、宽视野、高追求、淡功利”的特色更加彰显!

坚持自我提升——这是我始终践行的一种自觉要求,在治校方略中,我把这种自我要求融入办学理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

善于整合资源——资源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差别就在于我们如何整合、配置、开发和利用,在校内,核心是人力资源整合,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课程优化等,在外,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校友支持、社会支持。

三、谈管理:“用人以治事”,“人”居首位,事在人为

1、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管理团队

我认为,在学校这种知识密集型组织中,理想的领导班子首先必须是同心同德、志同道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其次是能够兼容互补。“兼容”,强调的是要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以大局为重。“互补”,强调的是要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再次,必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它直接决定着一个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一个工作局面创建的成败。就X而言,能够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靠的就是工作中的创造性以及队伍的创新精神。

2、造就“可持续胜任”的专业教师队伍

一是强调目标导向。以“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为目标导向,让教师们以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与时俱进为标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追求自己的专业提升。

二是重视支撑体系建设。我们通过树立榜样,为教师们提供身边实实在在的参照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制度化、清晰化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常态化的持续影响;通过激励机制建设,鼓励教师敢于“冒尖”、大胆创新,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形成学校的“造血机制”。

三是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我们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入职年限、工作状态、成就要求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远、中、近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分类指导、因材任用、尽显其长,与教师共度职业生涯中的“高原期”,引导其突破“瓶颈”,超越职业倦怠。

3、坚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核心

在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应该实现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相结合,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无论何时,学校教育都不能缺失“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核心价值。

四、谈使命:不忘初心,在创新中追求突破与超越

教育,需要有“静待花开”的自信;办学,需要有“春种秋收”的淡定;办学思想,需要有“春华秋实”的发育生长过程接下来,一方面是传承与坚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做师生的知心姐姐,眼中有人,心中有事,以师生为本。其次,找到自己和学校新的生长点,借国家新高考改革之机,激活学校的内动力;应建曲靖“区域教育中心”之号召,完善X教育集团的体制机制,使学校始终奋进在基础教育前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清源活水来。”教育点亮学生幸福人生,也点亮了我的幸福人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演讲稿》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