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改革开放是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发展的意义不用多说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啊,论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巨大成就论文3000字范文6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0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快速从一个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并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和分工体系的深刻变化。如何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40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明晰未来产业发展航向,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解答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40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人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对其历史进程和成就进行解读。如,黄群慧(2018)以市场化改革为阶段划分标准,梳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要素变革,把40年改革开放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探寻阶段(1978-1993 年),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完善阶段(1994-2013年),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2013年之后)。王岳平(2018)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业结构“拨乱反正”阶段;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以消费升级驱动的轻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基本上步入了正常演变的轨道;三是21世纪头10年以投资主导的重化工化阶段;四是2013年以来以追求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高加工度化与服务化阶段。这里试图从驱动力的角度进行划分,重点分析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及阶段特征。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0年),是一个以加快改革为动力释放改革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2001-2012 年),是一个以扩大开放为标志释放开放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2013年以后),是一个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释放创新红利的产业发展新时代。
(一)1978-2000年:以加快改革为主要动力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惊雷在安徽小岗村拉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基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土地改革、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逐步放开搞活、释放巨大的生产力。并在创办经济特区方面,鼓励“杀出一条血路”。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确立。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市场体系培育的要求,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阶段,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产业发展的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极大扫除,全社会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释放,除少数年份外,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得到快速跃升,从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超过10万亿元,跨越了两个数量级。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从1978 年的第10名上升到第6位,提升了4 个位次。
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7.7:47.7:24.6调整至2000年的16.4:50.2:33.8,呈现出快速工业化的特征。分行业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红利效应,农业制度变革的驱动力显著,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显著,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 倍,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也比较高,由1978年的27.7%上升到1984年的31.5%,期间,1982 年达到最高点,占GDP的32.8%。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占比才逐渐下降,2000年已降至16.4%,约为1982年的一半。工业占比稳中有升,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矫正了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战略造成的结构失衡特点,形成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驱动的纺织、缝纫、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1978年为43%,到1981年就已经超过50%,并一直在50%上下波动一直到2000年。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增长较快,连锁经营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超过9个百分点。
从产业体系看,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独立完整的,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涵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保持快速增长,在轻工业领域拥有一批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突出,在重化工业领域,一批国有企业快速壮大,并加快“走出去”部分,做好了拥抱全球大市场,整合全球资源的准备。
(二)2001-2012年:以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阶段
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非常突出的大事件。事实上,在2000年中国就已将“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只有加入WTO,融入全球大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中国制造的成本、性价比、门类齐全和规模化生产等优势才得到极大的发挥,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多种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甚至以高科技产品为口径的全球出口排名中超过美国跃居第一并保持长期顺差,2005年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加速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值得一提的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于2001年在多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日子正是11月11日,和现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在全中国范围内兴起并连续多年刷新成交记录的大型购物促销狂欢日“双11”正好是同一天,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0万亿元级的平台上继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10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54万亿元, 增长了4倍多。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实现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发动机和重要引擎,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相比2000 年继续提升了4个位次。
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16.4:50.2:33.8优化至2012年的10.1:45.3:44.6,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明显,累计提高接近11个百分点, 几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6.2和4.9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吸纳就业的稳定器。这一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鲜明的重化工化特征,特别是居民消费升级进入新阶段,城镇居民需求由过去的以吃穿用为主转向汽车、住宅等耐用消费品为主,带来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转型。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取得巨大成效。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增长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到2009年中国出口货物贸易总量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比例达到11%(刘伟和蔡志洲,2015)。利用外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2017年达到1310亿美元。
从产业体系看,得益于扩大开放的红利,中国经济的外向度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2010年以后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达26.7%,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和第三的日本的总和。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制造能力的国家,在500多种工业品种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魏际刚, 2 0 15)。并且,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产业体系的开放性和全球产业链的关联不断增强,既快速地推进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又对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2013年至今: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四个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这一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济发展看,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突破82万亿元大关, 并不断缩小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差距,约为美国的66%左右, 但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已经从10%以上的高速区间下降到6%— 8%的中高速增长区间,2013—2017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8%、7.3%、6.9%、6.7%和6.9%。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迅速提升,并成功地实现了“两级跳”,一是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增加值跃居首位;二是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大关。2012—201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分别快于GDP增速0.7个、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8个、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到2015年第4季度,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连续14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增速,连续15个季度超过GDP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也从2013年的9.3:44.0:46.7调整至2017年的7.9:40.5:51.6。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新依托。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大物移智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新能源革命成果不断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中国创新创业活力强劲,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并带动了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盛朝迅, 2018)。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我国在128个经济体中名列第17位,成为第一个跻身全球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从创新投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继2010年超过德国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从创新产出看,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受理数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5%,排名均高居全球首位。
主要经验启示
40年来,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变化,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遵循“改革—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逻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之路,在世界产业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好两个作用。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取得的成就,是政府和市场充分互动的结果,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中国式产业政策通过补贴、税收、法规等形式直接支持、扶持、保护或者限制某些产业发展,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赶超,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深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瓶颈制约, 聚焦产权制度改革、商品和要素市场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这四大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公平竞争、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开放合作是我国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国开放遵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开放路径,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最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我国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不断扩大先进技术、理念、人才、经营管理和模式等“溢出效应”,并把开放的大门越打越开,开放领域从制造业逐步向农业、服务业延伸,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加快形成高水平深层次开放新态势。我国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在提高“引进来”质量的同时,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对外合作内容和方式,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力度,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技术、服务输出转变,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向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随后,我国先后制定了“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在科技研发投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和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未来方向前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产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新动能规模较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重道远,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条主线”、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一是坚持“一条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加制度供给,加快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最大程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财税、金融、投融资、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抓好重点领域去产能,统筹做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 推动生产、流通、消费模式深刻变革,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二是面向“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要坚持产业为民,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优势, 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接全球高水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和做法,缩短负面清单长度,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持续举办进口博览会,搭建与世界深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不断增强全球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完善走出去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促进国际技术和产能合作,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支持企业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三是加快“三大变革”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适应阶段变化, 调整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从原来主要考核经济增长速度、规模等数量指标转向考核全要素生产率、税收贡献、就业、利润等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要系统推进先进制造、垄断行业、流通等领域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数字信息、高端研发、商务服务等高生产率行业,以高生产率行业替代低生产率行业, 实现整个国民经济行业效率提升。要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激发土地、金融等要素活力,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要深入推动流通革命,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流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打通流通“中阻梗”,切实提高流通效率。通过质量变革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形成“中国品牌”,获取更大的市场规模和附加值,推动我国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通过效率变革强化设计和新产品研发,着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打造营销网络,推动我国产业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动力变革着力将产业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和创新驱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 转变。
四是促进“四个协同”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改革现有科技体系,真正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提高企业科研决策话语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介用深度合作、军民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乎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继续开放创新,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国际领先企业,获得知识与技术的溢出。要加快现代金融要素培育。支持现代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发挥现代金融的资本媒介功能、跨期风险配置、财富管理、并购重组和高效支付服务等功能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分散科技创新和创业风险,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要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厚植创新沃土, 重点加强企业家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中高端技能人才等“三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协同。同时,通过重塑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不合理的金融体制和教育体制,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障碍,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增强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形成实体经济与高端要素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02
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走过了最为辉煌的历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正确的选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成为社会风尚,人人都有奋斗的舞台,个个都有出彩的机会。我不过是这波澜壮阔的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从1978年,考入师范学校至今,我也走过了40年从教之路,由一位懵懂少年,到一位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县级拔尖人才,我与时代共成长。在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的同时,个人的潜能也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
老师的称呼——不分辈分、也没有职务高低,伴我一生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和同龄人包括文革中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一道,通过考试进入中等师范学校的大门,在秀丽的峨眉山脚下,如饥似渴地学习。人生的黄金岁月,就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间断地完成学业。如今,与我一道走上教育岗位的人大多都已退休,而我依然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点事。为人师表这一阳光下最好的职业可能是我明智的选择,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助力教师发展,我无怨无悔。
第一次被人叫老师,是在峨眉一小实习,一群门牙都没有长全的孩子叫我老师,身上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出于自己对老师的崇拜,在不太懂事的年龄,选择了当一名老师。我教过的学生数千计,有些学生的孩子又成了我学生,如果认真论起辈份来,也算得上爷爷一辈了,还是叫我老师。到进修校搞成人教育,为比我年龄大的学员上课,有的还是我的长辈,照样叫我老师。40年的教师生涯,教研组长、工会主席、教导主任、校长、支部书记,凡是还算得上“官”的都被人称呼过,然而,最高兴的还是叫我老师。
40年里,有15年是在教学一线,与学生在一起,当然有烦恼,而课堂上的美妙感觉是做教师的人才能感受到的。走出学校之后,初为人师的第一所学校是偏远的峨山小学,经历了三年村小生活的艰辛与贫乏,后来,还不时怀念这段岁月,回味那份单纯与宁静。
1984年,得到了校长也是我当年的老师的器重,回到了母校双桥中学,与当年的初中老师们共事,获得良好的成长空间,6年的时间里,伴着学校在县内名声雀起,成长为团队干事、教导主任,我青春在这里闪光。1990年,作为全县最年青的校长,我到城区中学工作了4年,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收获了经验。
终身学习——受益者、也是践行者,给我荣耀
我并不甘心当一辈子山村小学教师,正在四川师范大学读书的弟弟也不断地鼓励我,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正当我奋力冲刺,准备通过高考走进大学的校园的时,抓住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在职专科生的机会,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获得了第一批电大专科文凭。三年与收音机相伴为主的电大学习,给我的青春岁月增辉。
四川师大是我的福地。第一次正式走进大学的校门是1988年的暑假。在向往的大学课堂上,我忘我的学习着,两年专升本学习,获得本科学历。1997年,自费参加川师在职研究生的学习,两年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在别人也许要的只是名声,人到中年时,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2013年,因推荐为四川省教学名师,再一次来到狮子山上学习,重新回到课堂上当一名学生。快到不惑之年,还是那样的兴奋。在开满鲜花的校园,与年轻人在一起,我尽情享受着抛开琐事、静下心来学习放松的快乐。
1996年,我调到教师培训岗位,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者,20多年里,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应用……是不断更新的时代需求,逼着我以“终身学习的典范”要求自己。
我赶上了90年代末以补充知识短板为主学历提升的教师培训。后来,声势浩大的技能培训,显其所长;如火如荼的校际基地建设,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持续14年的骨干教师培训中,甘当人梯。进入新世纪,探索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扎实推进的新课程培训,充当激先锋;不断深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率先垂范;努力推进班主任培训,大胆尝试。近10年的时间里,全面实施国培计划,倾尽全力;与高校合作开展培训、持续不断的新教师培训,不断加的大幼儿教师培训等,尤其在十八大召开后的几年里,成为了我县教师培训的主要策划者,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有了用武之地。我不断地点燃激情,成就教师梦想。
这20多年,是自己人生中无论精力还是心理成熟度,都比较高壮年时期。在这个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时代,容不得倦怠。在培训组织参与中,数百份信息、包括不断丰富的营造氛围的图片、影象的采集,QQ、微信的撰写等等几乎都是我亲为,记录了一次次培训过程,欣喜地见证教师的专业发展。
著书立说——不停地追求、也锤炼着自己,已出书五本
开放多元的时代,给每一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我激扬文字,畅叙心声。在教育教学之余,写作是我的最爱,一度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还不时地写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也投过稿,但一直没有见诸报刊。1985年,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前,我所指导的学生一篇歌颂教师的作文《兰草赞歌》刊登在了的中学生作文杂志《读写园地上》,第一次将手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让我和学生都兴奋不已。又到了1997年9月9日,所写论文《问卷调查——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发表在《教育导报》上。从此,便不一发不可收,40年来我笔耕不措,已经有数百篇至少50万字的文章公开发表。
故乡的大雅堂给了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一位教师的自信,无论走到那里或者一些不寻常的经历,不时地给我创作的灵感。1995年底,去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开拓了我眼见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和教学论文的合集《寻梦大雅堂》。8年之后,我为大雅堂纪念性重建,创作了《圆梦大雅堂》一书。2008年汶川512地震也波及到我们,灾难让我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散文创作小爆发,又逢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出版了散文集《漾动的岁月——献给共和国六十华诞》。
2012年,我参加了省级教学名师的培训,同时也承担了眉山市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班的网上辅导工作。在教师培训中掌握了一手资源,算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自己经验和教学智慧的总结和提升。便写了《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这本教学专著。
2016年,我在从事专职的教师培训工作20年后,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回来,又出版了《点燃激情——20年从事教师培训所交的答卷》一书。记录我在教师培训中所做所思所想,市教体局长为此书作序,称我是一匹勤劳志坚的“骆驼”。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的拙笔更算不得出色,是不断出新的时代,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写东西,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如果有人问我,哪篇文章写得最好,回答是:还没有写出来的下一篇。
我对改革开放40年,总是心存感激。抚今追昔,不禁让我感慨万千。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对人讲,我们有幸赶上了美好的时代,是何等的幸福。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工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我而言,我只是一位普通人并不有多么的努力多么的优秀,也不是抓住了多少机会,而时代为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促使我奋斗不止,有所作为。在此过程中,虽有过苦闷彷徨和失落,但除了物质层面的追求之外,更多的在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如果说还有那么一丁点值得说的话,那也是伟大的时代给我的。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时代创造的良好环境,怎么能容得下我这样容易冲动、比较激进的人?
进入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每一个想有点出息的中国人,提供了更加巨大的发展空间。回顾40年的不凡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我豪情万丈!
03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是有目标和方向的。符合中国实际的,能够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能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标准就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一切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就能保障中国长期发展、长期稳定。
中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单一公有制经济格局,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40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等等,构成了我们的改革精神、时代精神,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的营养,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4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04
日月如梭,时间正按照它既定的规律悄然行进着。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它的不惑之年,中华儿女见证了从它诞生到逐渐蜕变成人的模样。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最先接触到的改革开放是从祖辈们的口中,开始的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但随着我慢慢地长大,祖辈们渐渐对我谈起他们的往事。我们家祖上世代靠天吃饭、靠种地来养活全家;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制每个家庭需按每天的劳动来记公分,再到最后按户分配口粮。虽然祖辈们勤奋、苦干,但面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一年到头还是难免成为亏字户。遇到收成不好的年头,全家人挨饿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后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的生活水平才慢慢改善。
在过去要想出趟远门去外省旅游,坐个火车都得在路上颠簸个好几天,而实际玩得时间还没得在路上耽搁的多,可现在出游前买上一张高铁票既平稳又舒适,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让旅途显得更加轻松与愉悦!中国高铁不仅方便了国民的出行,更是成为一张亮丽的名信片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在过去,出门购物一定不能忘了带现金,到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便可完成所有的交易结算。移动支付正成为当代消费者的主流支付手段以及共享单车在各个城市的迅速普及等等。这些无疑都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使国家走向繁荣发展的最好选择!
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东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国人获得自豪、赢得尊重的坚强后盾。在刚刚结束的进博会的开幕式上习主席就曾提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大国的担当在于高瞻远瞩、洞察未来、新航路的开拓在于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这是一个自信而强大的时代,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才是一个国家寻求发展富强之根本所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辛勤的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身,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动摇的基本国策,中国拥抱世界,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滞。
“合抱之木,胜于毫木”。我们必须谨记“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除此之外,中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能有今天如此之迅速,也离不开前辈们的探索与指导!正是他们冲破一切桎梏、敢于大胆尝试才有了生活富裕、经济富足、国家富强的今天!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很是动容:“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今天生活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中国人都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希望,而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选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交流互鉴、兼容并蓄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这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追求!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这是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已经发出,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
05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改革是中国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值得被传承、被歌颂,在飞速变化的这些年里,人民的生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2008的夏天,改革开放30周年,那个时候的我还在上小学,我们的生活远没有现在这样便利,总是会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难以见到远方的亲人,而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视频交流,想见面的时候可以乘坐地铁,高铁,飞机,朝发夕至对我们而言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质上的追求早已上升为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假日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4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你忘了时间的时候,许多事正悄然发生改变,城市的高度在增加,街上人们的着装更加鲜艳,笑容更加自信。整个社会换了一副表情,快乐的,新奇的元素围绕在我们身边。但从见证过时代变迁的70年代的人们来看应当有更深的体会,我的妈妈告诉我,她上小学的时候,电子手表很流行,如果想要一块手表,一定要等着有出差的亲戚或者邻居去外地,十天半个月才会给自己带回期待许久的礼物,那时候她们上学,出门在外全靠两条腿,没有便捷的公交车,也没有随叫随到的滴滴打车。而现如今,随时随地都在更新的新闻热点,大型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大街小巷特色的美食小吃,各种智能电器应有尽有。新时代的生活是:出门扫二维码支付,购物打开手机淘宝,吃饭有外卖送到家等等。这些改变,将新时代发展的新中国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遇到不懂问题时候只需拿出手机,百度一下,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改革精神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我们走了好远好远,迈着坚实的步伐,肩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使人类在“做梦”,“寻梦”,“追梦”的征途上,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成为现实。古人云:四十而立,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有40年了,在改革的破与立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悟,不知不觉中,灰色的水泥马路早已换成了黑色的沥青柏油路,去往远方的路迅速便利,没有颠簸,一切的一切,都在慢慢的变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40年里,我党坚持市场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在40年里,我党积极与稳定推进改革,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体制障碍,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彰显中国力量……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4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不懈奋斗、与时俱进。正如李嘉诚所说“人生亦如鸡蛋,从外打被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改革开放不正是从内打破的转型吗? 40年的改革开放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走得更远、看得更高、追逐更多。中国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走向深化改革的康庄大道!
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不仅需要将发展的艰辛牢记于心,还要坚定目标。习近平主席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这片原本苍凉的土地上,一批又批的新同志变成了老同志,一朵又一朵青春之花在这里争艳盛开。今天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我们的青春之花正在这里绽放,接过长辈们手里的接力棒,让我们一起挥洒青春和汗水,现在的我们,正是专注于学业,努力学本领的关键时期,未来还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让我们携手并肩,去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
06
光阴荏苒,譬诸逝水。四十载时光如弹指一挥间,四十年前涌起的改革开放大浪潮,已经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思想破冰到小岗起锚,从深圳劈波到海南斩浪,从浦东弄潮再到雄安扬帆,一代代志士仁人为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用勤劳、睿智、坚强和勇敢的民族精神,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争当奋楫者,紧随领航人,驾中国号巨轮涉险滩、避暗礁,乘风破浪驶向幸福的彼岸。中国已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再到今天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历史飞跃。
我的祖辈们和父辈们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他们时常向我讲述起1978年以前的艰苦岁月。四十年前,历经了十年浩劫的中华大地,经济疲软、民生凋敝,国家依旧百废待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本着“变通革弊,与时宜之”的远见卓识,以大无畏的豪迈气魄,力排众议,定下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1978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邓小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向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的面貌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沧海桑田,回首过去,虽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中国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普遍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方向发生“质”的飞跃。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中国社会正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改革持续深化,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成就巨大。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民主法治建设也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从上到下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经过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中国实现了人民富足、国家强盛,更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必胜的信心,也为人类进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千帆竞而潮起,奋舟楫以争先。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新时代的洪流已席卷而来,过去四十年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新时代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与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共同驾驶中国号巨轮,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