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驻乡进行扶贫工作的时候,能够感受其中的不易,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能够磨练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的未来可以更好的发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建功新时代争当新青年征文范文25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2017年8月,我被组织上选派到巫溪县红池坝镇,作为脱贫攻坚驻乡工作队员开展扶贫工作。我出生在农民家庭,就职于农业部门,从事“三农”工作,特殊的经历让我对扶贫工作具有天然的感情亲近。一年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细读深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等经典书籍,主动融入当地生产生活,用心用情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把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作为新时代青年人修心养性、问道悟道、笃行致远的难得青春历练。
一、青年人的人生马拉松,首要也最重要的是心灵境界的修炼
就新时代青年人而言,普遍学历高、视野宽、劲头足,也急切在本行业本岗位建功立业,追求事业进步,有的甚至给自己设置了完美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这些完美目标,开足马力做好工作固然可嘉,但关键是围绕这些完美目标开展工作,在并不一一尽善尽美的人生旅途中,一旦遇到坎坷如何保持一颗上进而不激进的平常心,一旦步入顺境走上重要岗位如何多份昂扬少些张扬,如何不好高骛远从热爱平凡岗位做起,把小事点滴做好做实,这是我们青年人心灵修行的境界所在。
一年来的扶贫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扶贫攻坚不是简简单单的游山玩水,不是轻轻松松的敲锣打鼓戴红花,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艰难过程。在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相对于依靠党委政府物质投入改变一方水土而言,改变一方人的行为习惯、精神状态,扶智扶志过程显得更为漫长,更为迫切,更为艰难,更考验扶贫干部的智慧耐心。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下乡的年轻扶贫干部而言,家有娇妻幼子,市上工作稳定有序,远离了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时常穿梭在巴山峻岭之中,上班没有早九晚六之分,工作没有周六周末之别,下乡初来乍到的新鲜感,会随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落差。但相对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时代、人物、环境、遭遇而言,我们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活更幸福,人生更幸运。既来之,则安之,心平气和地把扶贫攻坚作为党员干部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作为个人积善行德大事抓好抓细。一年来,我变黑变瘦了,穿着打扮变土了,偶尔也会夹杂着当地口音报告工作,但我乐在其中,干在其中,融入其中,扶贫攻坚颇有“养生红池坝、归隐山水间”的乐哉体验。
二、青年人的人生马拉松,要有问道悟道的不懈执着
就新时代青年人而言,拥有甚至精通某方面专业知识是明显不够的,仅有满腔热血一厢情愿是不全面的,因为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具有天然局限性。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见了好对联就抄下来,遇到新鲜事物就剖根问底,把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问道悟道,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境界开阔了,才能登高望远,了然于胸。
一年来的扶贫工作让我体会到,扶贫攻坚既要按期交账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又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有序推进;既要独立自主开展指导督导工作,又要善于汇集各方力量同台脱贫攻坚大合唱;既要处理好工作关系,又要处理好家庭关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速换档阵痛期、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叠加交织、政府财力吃紧要扎紧裤带过日子的大背景下,仅仅凭靠政府长期海量投入实现脱贫攻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还容易滋生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最终将陷入政府兜底的“全民福利陷阱”,如何妥善处理政府扶贫与群众自立关系,如何处理产业项目点上示范与面上推广的关系,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红池坝镇开花结果等等。显然,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感到虽然在区县有过短暂扶贫经历,但在市级机关的工作内容是相对单一的,原有工作方式应对基层复杂局面是明显不够的。
脱贫攻坚是场输不起的硬仗。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期望,红池坝镇老百姓的深情期待,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的比学赶超,需要我们带有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不以山高路险而固步自封,不以红池坝镇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艰中之艰而偃旗息鼓。一年来,我立足问题导向,既学种养殖技术,又学沟通协调方法;既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原文原理,又悟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领导艺术;既思考短期见形象、长远打基础的产业项目,又学习洗衣做饭、腌熏腊肉生活技能。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脱贫攻坚这个大战场、“三变”改革这个大课题,在农村这个大天地中带着问题开展工作,把问道悟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贯穿到脱贫攻坚具体工作学习生活中。
三、青年人的人生马拉松,要有不忘初心、笃行致远的责任担当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高铁速度、蛟龙深度、飞船高度让我们感受到强劲的科技实力,广东、上海等省市万亿GDP堪比欧洲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切身感受重庆主城灯火璀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活力四射景象的同时,也看到了全镇13个村有9个村是贫困村,全乡贫困人口1285户4898人,“玉米、芋头、红薯”老三坨依然占据着当地居民主粮半壁江山,蔬菜、水果、酸奶、水产品属于普通农户家庭可望而不可及的奢饰品。
就新时代青年人而言,心系底层百姓,触摸人间烟火,笃行扶贫济困,是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温情取向。当然,我作为“三农”工作的青年干部,更要时刻牢记农业部门姓农为农强农,赴农村扶贫攻坚属份内之事,助农民脱贫致富属当然之责。
在艰巨的脱贫攻坚生活中追求实之又实,在琐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追求细之又细,在繁重的脱贫攻坚行动中追求严之又严,不可避免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客人与主人的关系、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执行与参谋的关系。
第一,在扶贫心态上,要处理好客人与主人的关系。作为下乡扶贫人员,带着政治任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满怀期待,把扶贫干部当做远道客人来看,自己也会有几分做客心态。下乡扶贫干部既是客人,更是主人。扶贫既是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事,也是扶贫干部份内职责之事,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每天都尽力而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在扶贫生活中,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到深度贫困乡镇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驻乡工作队员作为扶贫攻坚决策的执行者,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市委、市政府形象,自然要“大我”。但越是如此,自己在与当地党委政府、老百姓打交道过程中,更要放低姿态,放下架子,低调做人,谦虚谨慎,主动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在时时事事中“小我”。
第三,在扶贫工作上,要处理好执行和参谋的关系。作为一名扶贫队员,在驻乡工作队领导安排下,主动深入扶贫攻坚一线,苦干不苦熬,掉肉不掉队,要不讲条件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做到苦干不蛮干,既实干又巧干。去年以来,我在小额扶贫贷款、“三变”改革试点、招商引资等方面,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领导出具法律风险控制建议7件次,受到有关方面充分肯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