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人物王山虎事迹材料宣传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人物王山虎事迹材料宣传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38:53 | 移动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人物王山虎事迹材料宣传

改革开放40年,祖国的变化我们都一一看在眼里,这是令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照亮一处地方,你知道哪些先进事迹?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人物王山虎事迹材料宣传。

“咱干(学校)这份工作,就要干好!”

1957年7月,一位来自高塘塬上土生土长的小伙子背上行囊,走出了“渭南师范学校”的大门,并没有如愿踏上回家的路,而是接受陕西省教育厅的派遣,前往宝鸡地区,这对一个踌铸满志的年轻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宝鸡地区的戚家岩小学,他迈开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就和教育结上了不解之缘……

一米八的个头,爱好打乒乓球,二十出头,和一帮小学生站在一起,是典型的“娃娃头”,在许多人看来,这有些不协调,可他呢,却带着青春的激情,投身其中,自得其乐,用热情感染一颗颗童稚的心灵,用知识教育着蓬勃向上的学生们……一年后,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开始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1959年春,教职工大会上宣布一项上级决定:“兹任命王山虎同志为学校副校长”……

一颗红心被再次点燃,满腔热血洒向教育这片热土。

几十年过去了,问及当年的事情,他却很坦然:“往事就不提了,“习大大”说了,干工作是应该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平直的话语;“咱干(学校)这份工作,就要干好!”

王山虎,生于1936年,华州区大明镇算王村人,毕业于渭南师范学校,先后在宝鸡地区戚家岩小学、华县柿村小学、瓜坡镇群力小学、大明镇鱼池小学、龙泉小学、东阳乡江村学校(小学、初中在一起)、赤水中学(县办高中)、高塘小学(高塘镇中,后更名为高塘启文中学)等任语文教师,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革委会副主任、校长等职务,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为家乡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问“一辈子干教育,你烦不烦?”他果断的回答:

“咱爱教育,就踏踏实实做事,有啥烦的。以前有人推荐(我)到其它部门(任职),人(我)不喜爱,就在学校干,好着哩!”

“心里装着学校,惦记着老师(的事),想着学生(的学习),抽扯着那一摊摊(学校的)人和事……” 

今年八十三岁高龄的王山虎校长,对以前的荣誉只字未提,提到工作过的地方和发生在那里的事,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可谓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甚至还能脱口而出,一些老同事的名字和教学事迹都说得准确无误,有时连学生的名字和学科成绩也记得清。

“用啥办法管理学校,让(你工作的)学校名气那么大?”

“一个人能力有限,充其量也就会个两三门,能精通点的(学科)也就一样,工作还是得靠大家干!”

“一次次更换工作环境,每次都能很好的开展工作,这中间有什么好办法或捷径?”

“好办法谈不上,做法还是有的。”

王校长不再推辞,一下子人也来了精神,一样样娓娓道来……

“抓教师,你先要选准人,筛选出那些上进而有责任心、业务好、能服得住人心的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推上前去,让(他)担任教研组长,或负责人,配备过硬的帮手……”

1961年回到家乡,在高塘乡柿村小学工作,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因升学成绩突出,1962年调入东阳小学,1963年小升初学校人均成绩位列全县前三名,却因此受到打压,被批“成绩挂帅”,后经某刘姓负责人纠正,才省去麻烦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勤工俭学,兼学别样”的大政方针下,面对“江村学校烂烂墙,土窑破洞漏漏房”的困难局面,王校长没有退缩,经多方努力,赢得江村大队书记梁春英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带领全校师生在河湾整理乱石滩,开垦荒草滩,运土复耕,引河水浇灌,终于成功收获小麦、水稻若干;在土崖下挖新窑洞,缓解教师办公住房的压力,响应国家号召,自己动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艰苦年代教育工作不停滞。

一手抓“半农半工”,一手抓“教育教学”,还多次成功组织县级观摩课,杨平安老师的观摩课受到县教育局的高度关注,当时派中教股股长张林带领李应密、王启民等参加活动。

积极发掘教师潜力,努力培养骨干教师,为民办、民请教师排忧解难。青年教师张淑慧,语文老师,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在七十年代的乡村是很难得的,却因为待遇低,丈夫要求到他处谋求工作,无法安心,王校长就多次与东阳乡政府领导协调,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最终转正为公办教师,为教工解决后顾之忧,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因为唯成分论,1975年冬,王山虎调入赤水中学,后任革委会副主任,与刑锁主任搭班,国家恢复高考,正值教育青黄不接,但78年赤水中学的人均高考成绩与第一名的下庙中学仅相差0.5分。引起渭南县的学生都赶到赤水上高中……

“原因是什么?”

王校长平静地说:“刑锁管教学是内行,当时的一帮教师都心齐,干劲很足,教学效果显著……后来教数学的魏承祥继任校长……”

“王校长,你哪一年到高塘小学?”

“一九八一年春。这学校临街,遇‘会’的那天特别吵,学校情况不乐观,刚刚来,就面临许多问题……”

“后来高塘镇中成为响当当的‘名校’,这又是为什么?”

“协调好各种关系,处理好校内校外的事务,才能让大家安心做教学……”

来自王校长的工作笔记——

“一九八七年(红色)县部分学校中师、中专、农校初录人数统计”第一行是“高塘镇中:25(中专)、5(中师)、2(农校)、32(总数)”,——对应的一串数字令人惊叹,其它学校还是个位数,紧随其后的二三名的总数相加还远低于第一名的数量。

“一九八七(红色)1987年县中学生数学竞赛(另起一行):李建军,98分,八?二,全县第一名;王小刚……全县第四;李剑……全县第六”,学生的姓名,所在班级,成绩,名次清清楚楚。

“1988年全县各校中师、中专、农校、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录取统计”从县办中学到乡办初中二十多所,用红笔划出的高塘镇中各项数据依然名列前茅……

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在打印还被视着奢侈的年代,只能一字一字的抄录,这需要多少耐心……

面对成绩,王校长谦逊的说:“我个人能有啥好法子,都是前人总结的,自己找到了,拿来用,执行到位就是了。”尽管这样说,但王校长提到管理还是有着自己的道道的。

“抓工作要讲究方法,具体教学靠大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有人舍得出力,让教师爱上这一行业,就会自己想法子,热情有了,积极性高了,干劲大了,就能想更多办法……”

“您能具体说一说吗?”

“抓教师,就是要抓教师的工作态度、落实他们的责任心、提高每个人的业务能力……”

“教师要上课,就会布置作业,收发的作业本常常会放在窗台上,(你做领导的)就要抓住机会看看,作业不会说话,窗台不会诉说,你及时查看了,摸到一些情况,就有与教师沟通的第一手素材,说到点子上了,教师不听也不由他,这样做,不伤情面,还能培养人才成长……”

“您经常听教师的课吗?”

“听,但不是那种公开课之类的。”

“那是?”

“就在教室外面,听上一会,有教师、有学生,课堂活动听得清清楚楚。”

“为什么选择这个办法?”

“有通知的听课,教师紧张,学生紧张,很多细节都没有了,显得空洞。站在教室外面聆听,课堂的自然状态更能反映出教学工作的真实。

有时候也一个人带着凳子坐在教室,这是一种督促。这种不通知,随机推门听课,能了解教学的实际性,也避免了教师过度准备,让很多环节失去现场效应。”

“因此,您是,课内课外都在听,互补。”

“在各种渠道的听课中发现了问题,是怎样处理的?”

“遇到简单问题、小环节或细节,就过后在下面和教师说说,一些明显的问题转着弯子通过教研组长、主任去开导,积极引导教师进步……”

“你这样做累人又费事,有效果么?”

“你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强化了责任心,配合的人肯定多。”

“万一不配合,咋办?”

“抓好教研组,并配备业务过硬的人,让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规定时间,明确内容,及时安排,认真督查。

这教研组的作用大啊,以前在镇中的各组都有领头的:

数学组,同庆风,肯实干;语文组,潘国番,课讲得好,出成绩;英语组,郭翠芳,知识全面,讲课有吸引力;理化组,李怀玉,思维清晰,思路转换快。每个教研组都有实干家,大家的精神状态好,带头作用强。”

“那时候经常举行全县数理化竞赛,咱学校名气在外啊!”

“参加数理化竞赛,先要动员好,再选定教师,反复筛选学生,给学生开小灶,办加强班,专人管理,强化辅导,把责任下放到人。在当时就有王碧云、史社安、薛敏景等学科带头人。

对学生的学习要做到心中有数,小考大考成绩排队,你(领导)记在心上,平时在校园碰见,就及时查问,督促(学生)完成增加的学习任务。

有年中考,王碧云班的学生中考化学成绩获满分,赵国番班的学生韩小慧中考语文考了全县最高的96分,作文是满分”

“咋知道学生学会了没有?”

“看作业完成情况。”

“您亲自代课好办,学校那么多学生,看得过来吗?”

“作业收来了,放在老师窗台上,翻开看看,有问题记住了,给科任老师、给班主任说,有些学习挂上名的学生,就直接说给学生本人,委婉的引导……”

“这样做有效果吗?”

“人都有自尊心,一回两回,总有一次起作用!(你)不要想一时半会儿就能立竿见影,慢慢来,有机会消化的。”

“难怪学校师生都服从管理!”

“一个领导要会(在工作中)保护老师,(你这样做了),你才能赢得老师的尊重。你布置工作任务,就有人听,落实各项措施,就有人去执行……”

“难怪(高塘)塬上的初中学校都竞争不过镇中(高塘)!”

其实,塬底下也没几个中学能比得上的!

“做事认真,一心干工作,对学生、老师或宽或严,很有分寸……”

“李校长,你接任王校长的工作,最明显的感觉是啥?”李邦牢,曾任启文中学校长多年。

“学生上进,学风正。一个个娃,虽然学校就在街道上,但很守纪律。”

“与老校长有关系吗?”

“抓得严!管得住!”

“那老师呢?”

“老校长的部下,正应了那句老话:强将手下没弱兵没弱将,更没胡溜套的。”

“这咋讲?”

“你看学校门口叫卖声大,老师出入很有分寸。领导腿脚利索,经常两手一背,就这么大个院子,转来转去,看的一清二楚,谁还跑个啥!”

“你来时,他五十开外了,那来精力?”

“其他人恋家,老校长不一样,心扑在工作上,娃们交给他妈,家里面属于全托那种!”

“甩手掌柜!”

“除了给屋里钱供上,啥事都撇开。”

“我三大(爸)这人,事业心强,对娃娃要求严,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侄女王敏霞(退休教师)。

“为啥?”

“以前家庭条件有限,我就是三大把我带着上学,最终走上讲台的。”

“那时候的事你还记得些吧。”

“记得嘛,一辈子都忘不了!”

“对我们姊妹们都一样,热心肠人,爱娃些个,为了管我学习,把我带到赤水上学,最后考上学校。”

“一辈子的感恩!”

“他在高塘镇中培养了很多骨干教师,像王碧云,化学老师,王慧琴,数学老师…… 都是拿的出手的学科把关人。有些老师我都叫不上来了。”

“他当校长,你在乡村小学,交通、生活很不方便,都没把你调到身边?”

“你不了解我三大这人啊!公事,一板一眼,丝毫不马虎。一提到私事,转身就走,你敢说第二句,以后连见面的机会也没了。”

“这叫一码是一码,汤清水利。”

“哈哈,是公私分明。有些地方近乎绝情!”

“咋回事?”

“八十年代,一个个热衷于出教育界,当时叫跳槽。”

“是的,跳槽很流行。”

“他的学生当某局局长,偶尔知道一个信息,叫三妈探探口风,结果,他一连几个周不回家……”

王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做事认真,一心干工作,对学生、老师或宽或严,很有分寸……”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人物王山虎事迹材料宣传》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