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先进事迹发言稿5篇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先进事迹发言稿5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40:06 | 移动端: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先进事迹发言稿5篇

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先进者,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不断的推进地方的脱贫工作的进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先进事迹发言稿5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是清水河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报告的题目是:他用文明火种,照亮山乡窑洞。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第一次接触武汉鼎老人却不是因为采访。那是1995年的夏天,我当时在清水河县团委工作,协助武汉鼎老人组织全市开展的“传播文明圣火,推进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8月的一天,武汉鼎老人带着内蒙古农大的30多名学生,前往北堡乡后大井村。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瞬间山洪顺沟而下,道路冲毁,我们的车被困在了半道。正当所有的人束手无策时,武汉鼎却神奇般的联系来一台装载机,风雨中,他指挥若定,用车斗子把学生们一次次送到对岸。然后,他带着我们踩着湿滑的山路,步行20多里,直到深夜,才满身泥水地赶到后大井村。等到了老乡家里,我们都已经累瘫,就是那一刻,武汉鼎老人风雨中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能感觉到,只要他想为群众办的事,就没有什么能阻挡的了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大概没有人比常年驻扎在贫困村的武汉鼎老人更能领悟其中的含义。20年多前,大阳坪村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许多家长尤其不愿意供女孩子念书。

自从大学生来到这里,小山村就沸腾了。村民们眼界开了,心里亮了,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武汉鼎老人让大学生和村里的娃娃们结成对子,还特别安排女大学生住进那些重男轻女的家中,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编自演了一些老乡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大学生们能歌善舞懂礼貌,国家大事、种养技术说得头头是道,令家长们十分佩服;大学生们描述着山外的世界,更让那些孩子们羡慕和好奇,改变命运的渴望在孩子们的心底就象火苗儿一样燃烧起来,朗朗书声和求知的灯火照亮了一座座山乡土窑。

当年,老牛坡村有个女孩叫陈美华,刚念到初中,家里就不供了,喜欢读书的她哭得两眼通红。武老知道后,马上给她家送去了几百快钱,并一再开导家长,终于让她又回到了校园。这个美华也非常争气,如今已从日本留学归来。现在在天津工作,是个让人羡慕的白领。在武大爷的帮助下,知识不仅改变了她的命运,而陈美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村子里孩子们的榜样。

难怪有人说,他就像一根红线,连接着大山里的百姓和山外的学生。在武汉鼎老人帮扶过的贫困村,已经陆续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许多村子由原来的大学生“空白村”,变成了今天的“大学生村”,光大阳坪就走出40多名。

提起武汉鼎老人当年资助孩子们念书的事儿,大阳坪村的武忠维就激动不已。他对我说:“20多年前,我家里三个孩子都想念书,但一个学期下来,就得五六百块钱。我穷得连化肥也买不起,咋能供这得起么多娃娃?大儿子刚念到初中就念不成了。武汉鼎老人知道后对我说,‘不念书咋能拔了穷根?需要多少钱?我给你拿,再苦再难也不能耽误了孩子。’几年后,我三个孩子有两个考上了大学。大儿子考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后,武老又去学校帮着跑下助学贷款。说真的,要不是他老人家,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不出两个大学生呀!”

武汉鼎常说,教育和科技是快速脱贫致富的法宝。因此,他特别重视在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

暖水湾村,听起来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可是,这里高寒而干旱,26户人家挤在一条小山沟里,村民的思想愚昧落后。手里有几个钱,不是打牌赌博,就是酗酒闹事,好多年,人均收入仅仅只有100元左右。1985年,武汉鼎专门来帮扶这个村,刚开始,村民们根本不买他的帐。有个村民曾笑着对我说:“当年就数我最能给他泼凉水了,认为他一没权二没钱,能给我们带来啥好处?事情也巧啦,那几天,我家的毛驴病啦。毛驴可是我家的顶梁柱,驮水送粪,拉田种地,哪一样农活都离不开它,我急得六神无主,只能每天祷告,可毛驴还是病得越来越重。武汉鼎老人知道了,马上跑到我家,给驴打针灌药。没想到,几天后,驴竟然好了,这下我可真的服了。心想还是武老说的没错,封建迷信害死人,从那以后,我就是农民夜校里最积极的那个人,还热情的招呼着全村的人都来上课。

武汉鼎老人走到哪里就把农民夜校办到哪里,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定下的日期,从不失信。98年腊月十一,老伴去世了。腊月十三就是原定他给大阳坪村民讲课的日子。去还是不去?不去,村民都在等着;去吧,老伴的后事还未料理,和孩子们说肯定都反对,再三思量,他还是强忍着悲痛,偷偷地去了。几个小时之后,大阳坪的村民们,又听到了他熟悉而略带沙哑的讲课声。

如今,80多岁的武汉鼎老人还是常年转战于贫困村,群众不脱贫,他就不松手。我经常在县城的大街上碰到他,他总是背着个布袋子,拎着个纸箱子,步履匆匆,寒暄过后,他老人家总是告诉我说:“下乡去”。下乡去,这三个字简单而有份量,他早已把农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了兄弟姐妹。

在武汉鼎老人乡下扶贫的历程中,就有16个春节没和亲人在家团圆。要么是留守值班,要么是跑去给家畜急诊,大冬天背个药箱在大雪封山的路上滚爬是常事,摔跤跌碰更是家常便饭,至今他的腿脚上还留有摔打的伤疤。

给老大娘自费接通自来水、答应弥留之际的大爷帮小儿子娶媳妇、为薛海成即将瘫痪的妻子联系医院、给乡亲们送去最新的玉米种子,等等等等……很普通,很细微,就是这样一些细微、琐碎的小事儿,武汉鼎一做就是六十年,而且一直在做着。

采访中,我常常思考:他的奖杯、奖状和证书堆了满满一窑洞,摞起来都比我高,他早就功成名就了,为啥不在家享享清福,还要不停得往村里跑呐?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执着,不顾家人的感受,不管别人的说三道四,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甚至连过年这么重要的节日都能舍弃?

他老人家常说的一番话,让我久久回味。他说: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等到了我入党的时候,我就更加坚定并明确的告诉自己要为老百姓做一辈子好事。我生长在农村,我太知道农民需要啥了,在我的心里,农民的事大于一切。农民高兴了,我就高兴;村民的日子过好了,我就开心,能用我微薄的力量,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就是我最快乐的事儿。

经常采访他,我发现,他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经常跟着武汉鼎老人下乡采访,我还发现,老乡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他、爱戴他。我总也忘不了几年前,跟随他去大阳坪村采访时的一个情景,那天结束了采访,准备回县城,全村的人都来送他,很多人抓着他的手,依依不舍,老人家也不停地劝着让大家回去,但乡亲们却送了一程又一程。到了村口,挥手道别时,我忽然看到,夕阳的余晖正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而他的眼里闪着泪花。那一刻,我的内心一动。脑海里突然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是清水河县韩庆坝村的村委会副主任。我报告的题目是:情满暖水湾。

我是四川成都市人。86年,我嫁到清水河县暖水湾村。在来清水河县之前,我爱人对我说大草原蓝天白云,一望无际,十分美好。但真正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天哪,这哪里是我梦想中的大草原!风沙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下了班车后,我和爱人走了十几里山路,翻过了三道山岭,才来到暖水湾村。来看新媳妇的村民穿的破破烂烂,大闺女的鞋上还打着补丁。

      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婆家也住在土窑洞里,炕上补丁摞补丁的铺盖和地下几个坛坛罐罐就是全部家当。晚饭前,婆婆像挖宝一样,从小口坛子里挖出一小碗儿白面,又哆哆嗦嗦倒回半碗,给我下了碗面片儿,婆婆看见我不吃,端起面说孩子吃吧,这是咱家最好的东西。原来,这碗面片,竟然是对我这个新媳妇的优待。村里人每天只吃两顿饭,都是以土豆和葫芦为主,掺点莜面、小米,再加上点儿油盐。中午,壮劳力在地里烧几个土豆就顶午饭了。结婚后,公婆怕我待不下去,把下蛋的母鸡都给我杀了,但期望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我越来越思念家乡、思念父母。

结婚后不久,有一位身材高大的长辈,给我送来200块钱,说省城来的小姑娘嫁到这么个穷地方不容易,让我置办些生活用品。八十年代的200块钱对于农村来说,那可是天文数字。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出来。

婆婆告诉我,这位大爷名叫武汉鼎,是县城来的干部,为了帮咱暖水湾脱贫,常年住在村里,连兽医站长也不当了。后来,我才知道,从85年开始,武大爷就帮扶我们暖水湾。全村26户人家,每一户他都接济过。给村民的牲口看病,也是他倒贴钱。说起他为乡亲们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让人感动的流泪。记得91年秋天,我婆婆突发脑血栓,我们全家急得团团转,那时武大爷正在我们村里,在他的帮助下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总算抢回一条命。

家里为了救治婆婆,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本来就很穷的日子越发艰难。婆婆病情最重的半年,全靠武大爷接济买药。每次,武大爷都要骑自行车赶50多里山路去县城买药,按时把药送到我家。那年冬天,大雪封山,自行车根本没法儿骑,他连推带扛,10里的山路,走了2个多小时。当他背着药箱推开我家窑洞门时,已经冻成了雪人。我婆婆握住武大爷的手说“老武我的命都是你给我救回来的”。来年春天,大爷给我家送来了四丸安宫牛黄丸,每一丸都装在绸缎盒盒里,比戒指盒儿还精致。听说这是治疗中风的特效药,贵得很,四丸药就得花480元钱,那可是武大爷半年多的工资啊! 

还有一年夏天,连续几天阴雨连绵,睡梦里,我听见“轰隆”一声,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村里最穷的张觅成家的土窑被冲塌了一角。武大爷连夜带着党员和村民进行抢修,并找地方安顿好张觅成一家六口。然后,武大爷回县城找土地局批下地基,很快帮张家盖起结实的新窑,还掏出500元钱,送给他置办家当。搬进新家后,张觅成夫妻流着泪,紧紧握住武大爷的手说:“好人呀,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家呀!”为了帮助张觅成家尽快脱贫,武大爷帮他先养母猪,又把猪崽儿卖了换成了大羊,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打拼,日子总算有了起色。如今,张家已经有40多只大羊,每年的毛收入也有3万多元。

92年春天的一天晚上,睡梦中我听见有人喊我公公的名字:“高元,快起来,我给你家送小鸡来啦!”开门一看,原来是武大爷,骑着自行车连夜给我家送来50只小鸡。他对我公公说:“我看你那儿媳妇有点儿文化,想教她学养鸡。”接着,武大爷连夜教我怎样给小鸡防疫点药,怎样饲养管理。没几年,我养的鸡从50只发展到800只,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养鸡,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武大爷不仅帮助我发展生产,还有意识地在政治上培养我。他经常送来报纸和杂志,我们爷儿俩共同学习、共同交流。1991年我入党后,武大爷语重心长地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啊,你现在是党员了,应该好好琢磨一下,咋才能把外地的好东西引进村里,带领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 听了武大爷的话,我决心走出去看看。正巧我从报纸上看到山西有篇通过养殖杜泊羊致富的文章,于是我开着面包车,来回四天,从山西把七只杜泊羊带回了暖水湾村。从那时起,我带着村民一起养羊,大家都赚了钱。

武大爷为村里考虑得很长远,有意识地培养我们几名党员。我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后,为修通村里的一条断头路,大爷领着我们到县里跑项目、跑资金并鼓励我们说:“为了给老百姓办事不要怕麻烦”。路修好时,武大爷欣慰地说:“我有接班人了,暖水湾村有你们几个年轻人我就放心啦”。

近几年,我承包了县里近两万亩荒山生态治理项目,武大爷再三提醒我,造林队招工时,不能忘了那些贫困群众。农闲时,我不仅把本村和周边贫困群众带上,还从益民小区的贫困人口里招了90多个工人,每人每天挖坑种树平均能挣300块钱。两年下来,周边群众和贫困户从我承包的荒山治理项目里领到的工钱就有40多万元。

这些年来,武大爷不仅帮助我家走上富裕道路,还支持我带领暖水湾的父老乡亲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从武大爷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到,能够帮助别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和自豪的事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为老百姓服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共产党员和村干部,这一切,都离不开武大爷的帮助和培养。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在这里,我想向您说一声:“大爷,您辛苦了!”

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是武汉鼎的长子。我报告的题目是《我眼中的父亲》。在我的家乡清水河县,父亲武汉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他60年扶贫济困、帮助上万百姓脱贫致富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然而,在过去很多年里,在我和弟妹们眼里,他却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我父亲是一名兽医,是农村人们比较羡慕的职业,收入比较高,按理说,完全可以让全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但我家的日子却过得非常艰苦,父亲很少把工资拿回家里,大部分都接济了贫困群众。后来,他当了盆地青公社兽医站的第一任站长,提出了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办法,使贫困群众给牲畜看病的支出大幅下降,四处蔓延的疫病也迅速被控制,但他个人从过去每次出诊都有现钱的“活收入”,变成了每月只有37元的“死工资”,他本人毫不在意。

记忆中,父亲的工作永远干不完,经常一两个月不见人影。为了尽快改良当地畜种,在爷爷久病缠身、日渐垂危时,他仍然不管不顾的到山东引进种驴。一路和毛驴挤在一节货运车厢里行程数千里,下火车后,又赶着毛驴翻山越岭,步行了170多公里,当他挂着一身驴粪渣子、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时,爷爷已经去世半个月了。

因为父亲基本不管家里的事,我从12岁起,就帮母亲挑起了家庭重担。小时候我不理解的是,为啥他给非亲非故的外人花钱那么大手大脚,对自己的家人却这么小气?难道,他看不见别人家有躺柜,而我家破衣烂衫却放在纸箱里?难道,他看不见别人家炕上都有饭桌,而我家碗筷却放在补了又补的烂炕席上?难道,他看不见家里粮食不够吃?为啥还要一次次把那些来兽医站办事的干部和农民留下吃饭?难道,他看不见全家七八口人一年四季的开销,全靠母亲耕作的几亩旱地勉强维持?为啥不把工资拿回家里?

有件事让我心里非常不平衡。82年入冬前,盆地青公社沟掌村生活困难的高德元老人光着脚赶着毛驴,怀里抱着个骡驹子来到兽医站。原来,母驴得了产后热,骡驹子因缺奶奄奄一息。父亲一边给母驴看病,一边让我的妻子,用奶水救骡驹子。在父亲的眼里,骡驹子的命比他孙子的命还重要。父亲看到高德元老汉冻得缩成一团,两只赤脚密密麻麻布满裂子,二话没说,出去就给他买了一双球鞋,这可是我羡慕了多少年也不敢买的奢侈品。几天后,高德元穿着新球鞋,拉着驴,赶着骡驹子高兴地回去了,而我低头看着自己脚上那双打满补丁的破鞋,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从小到大,父亲你从来没给孩子们买过一双鞋,我和弟妹们至今穿的还是母亲给做的布鞋。他对我们如此小气,给外人却出手这么大方,这还是我们的父亲吗?父亲见我不高兴,耐心开导说:“你们穿得再不好,也还有穿的,而他连烂鞋也没有,他比你们更需要。”父亲说得在理,但年轻的我却听不进去。

78年春天,摇铃沟村存放的莜麦籽种发了霉。父亲要把我家的好莜麦换给村里做籽种,母亲说啥也不同意,趴在莜麦口袋上哭着说:“这是我们一家人全年的口粮,你拿走了我们咋办?”父亲开导母亲:“我们大不了吃一年赖莜麦!如果不给他们兑换,全村40多户人家,今年没法种地,明年就断粮了。你说咱们能不管吗?” 听了这话,母亲拽着粮袋的手松开了。结果我们全家整整吃了一年又黑又硬又难闻的莜面。

1992年父亲退休了,一家人搬到了县城,我们劝父亲开个兽医诊所,凭借自己的技术挣点钱弥补家用。你别说,他这回还真是听了我的话,筹备开诊所,只不过,兽医诊所不是开在县城,而是开到了贫困村大阳坪,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帮助贫困户,有时还倒贴医药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仔细想想,父亲也不是不爱自己的亲人,也不是不管这个小家,就是放不下山沟里那些贫困户,放不下贫困群众。爷爷去世后,他几天不吃不喝,跪在坟前嚎啕大哭。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也很深,母亲病重的最后五六年,一直是父亲精心照料。最后,母亲是在父亲怀里闭上眼睛。可是当我从父亲怀里接过母亲,给母亲换上寿衣时,看到母亲身上穿的内衣都是补丁摞着补丁,令我无比心酸!父亲长跪不起,老泪纵横。但母亲去世第三天还未出殡时,他一大早却突然失踪,众人担心他伤心过度出事,四处寻找,可就是找不到,直到半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一问,才知道,他又往返50公里去大阳坪村科技夜校讲课去了。

细细回想起来,母亲,是这个家里最理解、也最支持父亲工作的人。前年清明节,父亲又一次跪在母亲坟前,老泪纵横地对我说,“你妈跟着我没过一天好光景,为我做了一辈子牺牲。”

如今,父亲老了,耳背了,背驼了,腿脚也不利索了。常常看他挽起裤腿,搓揉着两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累累伤痕,我的心一阵阵刺痛,我知道,这都是几十年来翻山越岭摔的、磕碰的。我劝父亲:“爸呀,您为父老乡亲劳累了一辈子,该停下来歇歇了!”可他心系百姓的情怀始终未变。

16年4月6日,83岁的老父亲突然晕倒,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住进重症监护室,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9天后才苏醒。转入普通病房不到两个星期,他就不顾医生和家人反对,坚决要出院,不让出院就要绝食。无奈之下,我只好送他回家。结果两天后又不见了,直到县老干局打来电话才知道,父亲自费买了两万块钱的玉米良种和地膜,让老干局派车,帮他送到韭菜庄乡座峰村扶贫。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急着出院是怕误了农时。

大病之后,父亲专门叫我到身边,郑重的交给我两座奖杯,一座是83年被国家三部委评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奖杯、一座是14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奖杯,他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我没啥留给你们的,这两座奖杯要好好保存,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认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时,我才彻底明白,父亲一辈子舍小家顾大家,不是对家人无情,而是心有大爱。他的情,他的爱,早已融入到家乡父老乡亲身上。父亲这辈子,就是为家乡千千万万父老乡亲活着的。

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是清水河的县委书记,我报告的题目是《有一种精神,是黄土地最宝贵的财富》。

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境内千沟万壑,土地支离破碎,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绝大多数贫困村靠天吃饭,人畜饮水依靠旱井和水窖里贮存的雨水。清水河县委、政府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清水河县贫困发生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0%下降到0.15%。

在这场伟大战役中,清水河县涌现出许许多多先进典型,为家乡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奋斗了整整60年的武汉鼎同志,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武汉鼎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人。刚参加工作时,作为一名兽医,他经常深入贫困村落,了解贫困群众的疾苦。贫困群众缺衣少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心把帮扶贫困群众走出困境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鼎整整奋斗了六十年。清水河县的山岭沟壑,布满他层层叠叠的脚印,清水河县的黄土地上,渗透着他的心血、智慧和汗水。评定高级畜牧师职称时,自治区农牧专家现场考察后感慨万千,一致称赞:武汉鼎把高水准的学术论文都写在了大地上!

60年来,武汉鼎倾其所有,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故事令多少人潸然泪下; 武汉鼎扎根黄土地,长期实践,在扶贫攻坚路上留下的脚印闪闪发光,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深入思考,借鉴传承。

武汉鼎长期深入基层一线,扎根贫困山乡,与贫困群众鱼水情深,对三农问题和破解途径进行过深入探索,对贫困群众的疾苦和需求了如指掌。他始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能够根据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对症下药,精准帮扶。

针对当地牲畜品种差、个体小、效益低下的现实,武汉鼎从外地引进优良种畜,不断对当地牲畜进行改良。他曾在一片质疑声中,将盆地青的四五百只土种公羊全部去势,并引进新疆细毛羊进行杂交。使改良前体重只有二十来斤的土种羊,提高到六七十斤,创造了盆地青一万只羊收入达到20万只土种羊收入1.6倍的奇迹。

针对清水河县广种薄收、贫困群众粮食不够吃的问题,他从山西吕梁引进“蓄水聚肥耕作法”,并在他帮扶的暖水湾村全面推开后,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次年秋天,就创造了马铃薯亩产从不足2900斤一下提高到8000斤乃至上万斤的奇迹。他在暖水湾村推广的“三三制”种植法,实现了草多、羊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使暖水湾的人均收入由1987年的113元大幅度提高到2017年的8700元以上。

武汉鼎善于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攻坚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把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积累总结的脱贫致富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精准帮扶、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等战略措施多管齐下,配套运用,产生了惊人的聚合效益。到今天,全县已经发展出海红果、小香米、米醋、黄米、胡麻油五大地理标志产品;形成林果富民、旅游富民等十大富民产业。清水河也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拥有了全国最美乡村、全国风景旅游特色名镇。

在武汉鼎的心中,始终把贫困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家庭的安乐,个人的荣辱得失,在他看来,无足轻重,不足挂齿。六十年人生路上,他多次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心一意投入扶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六十年风雨兼程,无论面对工作中的艰难险阻、还是亲人去世的巨大悲痛,他都能够做到毫不动摇,不断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武汉鼎就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奋斗的践行者。武汉鼎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贫困群众身上,退休后的25年里,他从微薄退休金里累计省出40万元,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他徒步下乡的行程就达3万公里,先后为30多个贫困村办起了科技夜校,推广了25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和35个优良品种,受惠贫困户高达1.2万人。

如今武汉鼎老人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他依旧步履匆匆,奋斗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这两年,老人又把帮扶的重点放在了异地安置、转移进城的贫困人口身上。他在贫困户集中安置的移民小区建立了武汉鼎工作室,组织五色志愿者服务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引导农村贫困群众适应城镇生活。

武汉鼎常说,人总得有点精神和追求,没有精神和追求,就得软骨病。他把自己一生的追求概括为一句话:党强,民富,村和,我服务,甘愿做一名儒子牛。在武汉鼎的带动下,清水河县脱贫攻坚工作涌现出那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武汉鼎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我们清水河县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弘扬武汉鼎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篇

**,男,汉族,1933年4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1958年以来,先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韭菜庄乡、盆地青乡等地工作,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以来,先后深入暖水湾等贫困村蹲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职改办评为高级兽医师。1992年6月,退休于清水河县畜牧局。

武汉鼎在职期间,始终把帮扶老百姓走出困境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只要有碍于扶贫事业,他都可以毅然放弃,因此他多次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数次失去提拨晋升的机会。退休后,武汉鼎退休不退岗,继续奔波于暖水湾、大阳坪、老牛坡、盆地青、座峰等地开展扶贫工作。60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下乡蹲点扶贫,足迹踏遍清水河的山山水水,与贫困群众结下不解之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自己做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不改的初心。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呼和浩特市南部110公里的大山里,属于黄土丘陵区,土地支离破碎,自然条件较差。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贫困县,2011年退出国贫县成为自治区级贫困县。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是清水河县历届领导必抓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河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不断改善民生,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摆脱贫困的征程中,清水河县涌现出许许多多扶贫工作先进典型,武汉鼎就是最杰出的一个。

武汉鼎出生于农村,深知贫困群众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兽医专业和不断总结的扶贫工作经验,为广大贫困群众开展脱贫服务。他先后深入全县5个乡镇30多个偏远的自然村,骑自行车、徒步行程3万多公里,累计出资25万多元,找项目,送技术,开展科技扶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搞宣讲,送良种、创办武汉鼎工作室,传承弘扬扶贫济困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科技兴农,发展生产促增收

作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武汉鼎把为贫困群众脱贫作为第一追求。刚到盆地青乡工作,正赶上牛羊犯疥癣病,武汉鼎自制工具,配兑药水,进村入户,对全乡的牛羊进行治疗。通过冬春两次的治疗,彻底控制了全乡的牛羊疥癣病,保住了牛羊,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接着,他又开始向牲畜改良发起挑战,通过筹集资金,跑山西、到河北,过山东,去内蒙古的察右中旗,为盆地青乡调回种驴和500只细毛羊。利用对母羊的人工授精技术,对土种羊进行改良。经过二十多年的普及,盆地青乡的绵羊品种全部实现了改良,羊肉、羊绒和羊毛产量大幅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大幅度的提高。武汉鼎的改良做法,得到内蒙古畜牧厅的充分肯定,专门在清水河县召开全区现场会,推广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由于工作出色,武汉鼎被任命为县兽医站长。1985年,武汉鼎主动辞去任职三年的县兽医站长职务,重新回到贫困群众中,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暖水湾村距清水河县城40公里,耕地全部是坡梁旱地,村民们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成为常态,养羊夏肥冬瘦春死亡。改变贫困群众的种养习惯,成为当务之急。武汉鼎去山西省吕梁地区学习“丰产沟”耕作法,为了让群众眼见为实,他亲自在暖水湾租地开展示范。当年种植的1亩马铃薯丰产田,秋后测产,产量竟然翻了一番。良好的效益,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从第二年开始,全村群众都跟着他种草养羊,种植“丰产田”。一年下来,全村粮食产量获得大丰收,实现了翻番。紧接着,他又在暖水湾村开展“三三制”种植法,即退出三分之一的山坡地种植高产饲草,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剩下的三分之一宜地精耕细作推广“深耕蓄水耕作法”。在他的指导下,贫困群众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由1987年的113元增加到2008年的6200元,十年间翻了五十多倍。彻底实现了草多、羊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村里接通了电,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家用电器,全村整体从旧村的土窑洞搬迁到新建的石窑洞,暖水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针对贫困村不同的自然条件,武汉鼎采取的脱贫措施也不同。大阳坪村,祖祖辈辈都是种植传统的糜谷黍等大田作物,单产低,收入不高。武汉鼎通过调研,引进地膜玉米种植技术。随着全村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提高了。武汉鼎动员贫困户利用充足的玉米和秆杆作饲草料开展养殖,收入逐步得到提高。提起推广种植良种玉米,大阳坪村民武党在常跟人说,武大爷刚到大阳坪的时候,给我们调来玉米良种,又要搞地膜覆盖,村里人不相信,嫌麻烦。我试种1亩,产玉米11麻袋。不用说,第二年村民都跟上来了。

播洒文明,提升素质斩穷根

多年的扶贫工作,武汉鼎深深感觉到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穷而无志,安于现状,怕的是根深蒂固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武汉鼎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始终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摆在重要位置。他在贫困村办过夜校和各类培训班,多次邀请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农牧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给贫困群众讲课,累计培训贫困群众5000多人次;他自费为贫困群众订阅各种报纸资料,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有的村至今仍能收到他寄去的报纸。

为了改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武汉鼎把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进贫困村,开展支农、支教、捐助活动,以此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和贫困状况。因为贫穷、农活重,贫困群众重体力轻脑力、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正常上学。武汉鼎针对贫困户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大学生和贫困户孩子结对子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学习,开导感化村民,转变他们的落后思想。在大学生们的带动影响下,这些贫困村由过去大学生空白村变成现在的大学生村,累计有225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老牛坡村就有100多名学生老上了大学。老牛坡村陈美华因为家里穷,再加上是个女孩,上完初中后家里不让继续读书了,后来在武汉鼎和“三下乡”大学生的说服支持下,陈美华到清水河职高就读,后考到通辽民族学院,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现在已在天津参加工作。

每当听到贫困户的孩子因贫困辍学,武汉鼎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大阳坪村武党在供孩子上学困难,武汉鼎拿出1000多元资助他。日后武党在经济状况好转还钱,武汉鼎说什么也不要,说是给孩子的奖学金。在武汉鼎的资助下,武党在3个孩子都考上大学,现在有的已经参加工作。截止现在,武汉鼎累计资助54名贫困失学儿童。

解难济困,挥酒真情暖民心

武汉鼎的扶贫事业越做越大,不断把希望和文明播撒在清水河这片广袤而贫瘠的黄土地上。武汉鼎说,贫困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武汉鼎为贫困群众解难济困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盆地青沟掌村的高德元家的母驴产下骡驹后,得了产后热,骡驹也缺奶奄奄一息。高德元赶着大驴,用粪笸箩端着骡驹找武汉鼎给驴看病。武汉鼎看到骡驹受饿难以活下来,就让妻子与刚生了孩子的儿媳妇商议,匀出奶水,兑上米汤喂骡驹。通过武汉鼎的治疗,大驴和骡驹都保住了命。高德元回去时,武汉鼎还给缺鞋的高德元买了一双黄球鞋,感动得高德元热泪盈眶。

老牛坡村潘三开了一家豆腐坊,豆腐渣利用不起来,堆在门前。武汉鼎建议潘三利用豆腐渣养猪增加收入。潘三没钱买猪仔。武汉鼎就从100公里外的王桂窑乡买上猪崽,用班车拉回来,又步行近20里路,硬是将30多斤的猪仔背到了潘三家。潘三边做豆腐边养猪,每年仅养猪收入就增加3000多元。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武汉鼎为贫困群众解决的问题不计其数。他为暖水湾村的刘海贵跑了十几个村子介绍过媳妇;他从县城购买水管,为老牛坡村的郭六小安装了自来水;他为暖水湾村受灾的张觅成购置过锅碗瓢盆;他为四道坪的贫困户送过鸡崽。在他蹲点过的地方,这样的暖心故事说不完。

武汉鼎的心早已融入了农村,他和贫困群众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亲情。1998年的年底,武汉鼎妻子去世,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儿女们担心老人悲伤过度,争抢请他到自己家过年。临到过年,武汉鼎却做出了令一家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到老牛坡过年。儿女们不同意,武汉鼎解释说:一是想到村里散散心,那里让他感到踏实;二是在农村过年,正好利用节日的气氛拉近和群众的关系;三是可以和村民探讨种养殖有关事宜。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儿女,武汉鼎也因此在老牛坡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示范引领,凝心聚力谋发展

武汉鼎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怀着一定要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雄心壮志,怀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一腔热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武汉鼎十分重视党员的带动作用,每确定一个扶贫村,都要利用党支部这个“支点”,把全体党员紧紧团结在党旗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开展。他为党员订报、购买学习资料,经常抽出时间与支部书记、党员谈心谈话,为党员们讲党课,建立党员与贫困户“一帮一”扶贫帮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被五个行政村聘请为基层党建义务指导员,帮助32名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他经常深入各学校、各单位讲党课,作报告。他利用创办“武汉鼎”工作室开展扶贫工作。从2017年开始,他把韭菜庄乡座峰村作为“两学一做”联系的重点党支部,自掏腰包2万元购买“德亚美”玉米良种450斤,地膜55捆,并亲自送到贫困户的手中。他还将精神扶贫融于实际工作中,在贫困村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评选工作。通过评选推荐,一批先进典型得到市县的表彰,贫困村的乡风文明逐步得到好转。

昆新社区是一个移民社区,很多移民户曾经得到武汉鼎的帮助,他们像亲人一样喜欢找武汉鼎。听武汉鼎讲故事,讲党课,有了矛盾或烦心事找武汉鼎诉说。武汉鼎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工作室也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在武汉鼎精神的感召下,昆新社区活跃着一支“五色志愿服务队”,或上门服务、或主动捡拾垃圾、或扶老携幼,共产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残疾人高觅才入住益民小区,志愿者们送家庭用具、拖地、擦玻璃、为他免费理发、包饺子,共同营造了大家庭的和谐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水河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做为一名扶贫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武汉鼎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主动参与到各项扶贫工作中,助力全县精准扶贫攻坚事业。武汉鼎的不懈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所蹲点的贫困村,逐步得到脱贫并走上富路。各种扶贫措施的运用,粮食增产了,牧业增收了,贫困群众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致富的劲头更加足了。

武汉鼎用尽一生的精力只做一件事,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成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他常说,人总得有点精神和追求,没有精神和追求,就得软骨病。他把自己一生的追求概括为一句话:党强,民富,村和,我服务,甘愿做一名儒子牛。他在扶贫过程中,教育贫困户一定要学习、实践、解放思想。他说不学习,拉车就看不清路;不实践,就不能创新发展;不解放思路,就跟不上形势。为了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他把自己的这种扶贫思路贯穿于工作中,他先后在市、县、乡村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做报告达100多场。

武汉鼎的扶贫事迹,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受到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的表彰奖励230余次。198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经委、科委四家联合颁发的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983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先进科技工作; 2010年,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感动内蒙古十佳人物;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2013年,被评为清水河县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3月,被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文明委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10月被中国兽医协会、中国兽药协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兽医“四个一行动”活动中荣获“最美基层兽医”和“百佳基层兽医”荣誉称号;2017年3月被清水河县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评为优秀个人。其中国家级奖杯36座,国家级荣誉证书82项,各级聘书36本,自治区级荣誉证书,盟市奖励26次,县级奖励38次。每一次奖励,都是武汉鼎前进的动力;他也十分珍惜这些荣誉,完好地保存在武汉鼎工作室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水河人为改变家乡面貌不停奋进。

把农村当作家,把贫困群众当作兄弟姐妹,武汉鼎把60年的岁月奉献给了山区,奉献给了贫困群众。他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清水河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清水河人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先进事迹发言稿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