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演讲致辞 > 发言表态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发言材料精选3篇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发言材料精选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43:12 | 移动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发言材料精选3篇

爱国奋斗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正在学习的,这是我们现阶段且长期需要做好的工作,只有先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祖国才能更富强,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好,你写好相关发言稿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发言材料精选3篇。

篇一

我本人1988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分配在县农技站工作,至今在农业战线工作已达三十余年,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我深刻认识到“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的道理,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爱国奋斗精神始终贯穿在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征程中。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农技人员,更应该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爱国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最高的学位和德行,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在工作中只有坚持爱国奋斗的精神,并自觉把这种精神转化到具体工作实践中,才能够建功立业,干出一番事业来。依托这种爱国奋斗的精神,我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技术指导与大田研究相结合,坚持政策宣传与技能宣讲相结合,努力使农业技术与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县农业发展出力献策。

我自工作以来,参与中单二号等推广良种,落实温饱工程的地膜覆盖,示范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开办马元、姜席等乡站建设,受到县乡多次奖励,后在“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工作中,为民兴办多起实事,在西峪乡小杜村组织群众架通电力线,在洛峪乡四合村发动群众修通乡村公路,两次受到地、县荣誉表彰。

1997年调县园艺站参加建设日光节能温室68座,大棚120座,使我县蔬菜产业跨越了一个新台阶;参与主持的苹果高接换优受到甘肃电视台采访报道,引进苹果惠民短枝品种成为当时的当家品种,至今为长道镇群众致富助力。

2006年以来,在西和县农技中心参与半夏、马铃薯组织培养项目,成为骨干力量。2010年前获得西和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荣誉证书4次;2011年以来,参与负责县农技中心土肥、农技等业务工作,申报各类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40余份。曾主持《西和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西和县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马铃薯标准化栽培》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项目》项目实施,为我县农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新材料的示范推广工作做出了贡献。期间,主持实施的多个项目与课题,多次得到省、市表彰奖励,其中参与起草的4个甘肃省地方标准,已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5月7日发布实施,其中:两项位列第二,两项位列第三和第六。参与《高产优质抗病厚皮甜瓜新品种银冠的选育及应用》的技术课题获2012年度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马铃薯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课题获2014年度陇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主持《西和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课题荣获2015-2016年度西和县科技进步二等奖。获陇南市1989年度、2011年度“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度获全省“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入选“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人选”、“甘肃省农学会会员”、二级农技指导员等。

2015年我担任西和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的工作,完成了中药材半夏、苹果、西和梨等经济林果业项目的可研论证、实施方案与工作落实,为我县农业项目申报立项与项目实施做出了较大贡献。主持合作编修出版了《西和县耕地质量评价》一书,为我县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独立编写《西和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印刷万余册,受到群众好评。最近又受托编撰了《西和县产业脱贫入户培训教材》印制一万册;制作以三大作物及苹果、中药材等为主的各种培训课件45套;编制《西和县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等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文本材料50余份,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省级2篇;另有十余篇技术指导材料在省、市及农业部网站公布。

表述以上这些工作,我无意贪图虚荣与表功,但这就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的情怀,是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近三年来,特别是入选科技特派员以来,在县科技局和农牧局的总体部署下,参与科技下乡的各类技术培训,授课次数达200多场次,遍布全县各乡镇,走过110多个行政村,培训人数达12600多人次,接受农户电话咨询70余人次。在广阔的农村,我常把田间作为课堂,在地头传技授艺,这虽然也有艰辛,但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广大群众提出问题,给农民兄弟解疑释惑,他们得到的满意,是我莫大的荣幸。我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站长,深深地热爱着这项活动,因为它使我们农业技术人员存在的价值得到体现,使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不成为空话,它使一个农技工作者接了地气,不再孤闷在办公室脱离实际生产,它让科技助推产业脱贫成为可能,让产业带贫成为手段,让精准脱贫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现在,走到全县任何地方,总有一些群众对我提问和微笑,这是对我的鞭策和肯定,令我心悦意满,这才是对我最可贵的表扬。科技特派员工作将激励我放下架子,走上台子,把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作为毕生的追求,始终践行“帮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的心愿。两年来,受邀给23个合作社作技术顾问,为一些合作社遴选苹果换代品种4个、葡萄优良品种2个、桃名优品种6个,大樱桃品种2个,无刺花椒1个。帮助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德州驴46头,西门塔尔牛20头,杜泊绵羊120只。

当前,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将以开展此次活动为契机,一如既往地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对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建功立业的实践者。具体在当前工作中,落实“一户一策”脱贫计划,按照“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齐头推进,一体化共赢”的产业发展思路,从瓶颈制约问题入手,精准施策,走科技扶贫之路,在贫困片区的干部群众和专业合作社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抛砖引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以科技扶助产业,以产业带动扶贫”的工作水平,推动产业扶贫由“自发带动”到“自觉带动”的大转变,为农业转型升级、可持续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借助科技之梯,全面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从事临床工作十多年,我在工作中始终秉承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服务群众的宗旨,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富贫,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累都能坚持每天下班前检查病人,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我还清楚记的在2016年10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在下班前,把住院病人查看一遍,没有异常情况,由于当天不值班,就骑车回家了。半夜一阵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打开手机一看是病人的家属打来的,只听她急切地说:“胡医生,我老公突然呼吸变的很吃力,脸色都青了,你快来看看吧!!!”。我赶忙让她去叫值班医生先处理。我仅穿了一件外套就起来了,妻子也醒了,看着急切的我就说:“外面天冷,多穿点”。我说来不急了,就骑着摩托车往医院赶。在路上一阵阵寒风从我的领口、袖口直往身上灌,冷的直打哆嗦,可心里想的却是病人的安危。到医院询问病情,患者创伤后由于咳嗽等偶然因素引起肺大泡破裂形成闭合性气胸,出现了突发症状。我急忙和值班医生、护士积极抢救,采取措施。2个小时后,患者总算转危为安,这才松了口气,我就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到天亮。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做为一名医生我时时刻刻想到的是患者的安危,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患者需要,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做为一名骨科主治医师,我以“业精于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经常向高年资医师虚心学习,通过刊物、网络、参加培训会等多种途径学习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科研成果,撰写论文,研究各种疾病诊治的最佳方案,探讨各种疾病的诊治经验。同时,我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毫无保留、耐心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心得传授给科室内年轻医师及进修医师。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充实自己,以实际行动塑造“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017年9月,我被派驻到十里镇云周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突然从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岗位调整到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惶恐,生怕辜负了组织和群众的期望。但是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西和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坚持吃住在村,坚守工作岗位。去年10月份的一天,我去了贫困户周坡成家,他家有6口人,其中2个小孩在上小学,孩子爷爷和孩子妈妈都是智力残疾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奶奶年纪也大了,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孩子父亲身上。到家时两个小孩刚放学回家,孩子穿着单薄、短小的衣衫,头发又长又乱,浑身都脏兮兮的,10岁的哥哥刚到家就放下书包到厨房帮奶奶去做饭,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无比的心酸……,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部分群众生活的困难,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不管刮风下雨,我经常在农户的灶台前、土炕旁、田间地头,与贫困户唠家常,问疾苦,查看贫困户吃饭、住房、饮水、用电、取暖、就医等情况,同时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结构、劳动力、种植结构、产业发展现状、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强农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认真倾听贫困户意见建议,剖析贫困根源,研判致贫原因,找准弱项短板,精准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并时常到户里帮干实事,比如为五保户挑水、帮贫困户打扫卫生、为困难孩子捐赠衣物、帮农户销售农产品等。贫困建档立卡户、村党支部老党员云八斤,因年老体弱多次患病住院,每次住院,我都积极联系床位,住院期间多次看望慰问,老人非常感动,拉住我的手说:“你们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经常有群众为工作队送来自家产的玉米面、淀粉、蔬菜来感谢我们。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和看病就医的需求,我协助医院在村里组织了多次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请来甘肃省人民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以及县人民医院的多名专家。专家们现场为群众诊疗看病、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入户为群众送医上门。同时,还协调医院多次为村里捐赠电脑、打印机、垃圾桶等实用物品,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我沉淀了浮躁,升华了自己,努力做到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坚持共产党员本色,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默默坚守着自己平凡的岗位,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奋力开拓不平凡的人生道路,服务患者、奉献社会!

篇三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知识分子代表在今天的大会上发言。21年前,怀着献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决心,带着拼搏实现人生梦想的追求与憧憬,我从天水师专毕业被分配到了马元八年制学校。从此一条风雨兼程,累并快乐的教育之路,就一直在我的脚下延伸。21年间,我似乎与新建校有着不解之缘,北川初中、实验小学、汉源初中,不仅留下了我的辛勤汗水,而且见证了我的专业成长,更成就了我的事业理想。21年来,我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年龄在变,职位在变,心态在变,唯独不变的是我对教育初心的执着和守望。

一、辛勤耕耘,做教书育人的示范者

1997年,刚满20岁的我初为人师,由于年少身小,在老校长不信任的目光中担任了全校最差班的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与学生吃住在一起,一点一滴地抓行为习惯,毫不手软地抓学习纪律,时时刻刻抓班风建设,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对学生负责,把学生教好。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经常在晚饭后,给一些学生无偿补课,利用周末到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因为自己离家远,干脆就把根扎在马元,甚至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好多次都是年迈的父亲到学校来看我。没日没夜的付出,换来的是沉甸甸的回报。我的数学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我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和家长最称赞的班主任,那一级学生2000年中考成绩全县第一,引起轰动。20多年来,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备课组长,团委书记,教导主任,一路成长为小学校长,中学校长。是我的首任校长从不信任到厚爱让我带毕业班并全力支持教改,让我懂得了教育的责任和担当;是调离马元前的那个晚上所有学生在教室中彻夜哭诉不肯离去的情形,让我懂得了育人的意义和价值;是我后遇的几任校长的执着、勤劳、包容、上进,给予我取之不尽的人生给养;是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学生的留言:“方校长,当看到未满40岁的您两鬓的白发时,我们哭了,求您保重”,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执着;更是各位领导力排众议给我搭建的平台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感到组织对我的关怀和用心,促使我虚心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二、主动作为,做创新管理的践行者

三座原煤炭公司遗留的办公危房摇摇欲坠,围墙东倒西歪,一栋孤零零的教学楼,再加上仅有的28名学生。这就是2007年的秋天新建实验小学的全部家底。面对现状,刚走上校长岗位的我,吃惊、失落、也萌发了退缩的念头,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立即提醒我:选择教育,就是选择奉献,好学校大家都会办,把薄弱校办好了,才是真本事。经过五年的扎实苦干,2012年实验小学形成了以“关怀、快乐、灵动”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和“六年奠基一生”办学理念,发展成了拥有1500多名师生的全县窗口示范学校。2012年8月,组织上又将新建校汉源初中校长的重任压到我的肩上,办学伊始的状况我至今历历在目:校园没有围墙,地面坑坑洼洼,教学设施空白,面对着没有一棵绿植的校园和五幢空荡荡的楼房,“怎么办?”“怎样干?”我感到彷徨、苦闷,手足无措。面对来自全县四面八方的学生,城区家长反对学校搬迁到处上访等一系列问题,我也苦恼,困惑。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困难再次激发了我的斗志:只要肯干,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学校刚起步时,全校56个班级中只有9位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的状况,我就手把手的教:班会如何上,家长会如何开,学生动态如何掌握,棘手问题如何处理,安全隐患如何排除,甚至细化到一句话如何说效果好。甩开膀子、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立足学校的地域特点以及新建校现状,我们审时度势总结提出了“源”文化(教当启源、学必探源、德以思源、才如泉源)办学理念;围绕城乡结合部的校情,我们努力践行“责立汉源、任当天下”校训;针对学生来源复杂的学情,我们深入实施了“责任教育”“幸福教育”。六年来,办学环境优美了,办学成绩优异了,办学特色鲜明了,办学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甘肃省卫生单位”“教育部主题活动示范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甘肃省健康校园”等80余项荣誉称号。

三、以身作则,做务实办学的引领者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校长,勤学是基础,示范是前提,善思是关键,实干是根本。我始终坚信,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而教师的问题,则是领导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班子成员先做到,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校长先带头做到。每天早上6点半天还没亮,我便第一个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每天中午在学校陪学生就餐;晚上10点,查完宿舍等校内寄宿生就寝后才回家。白天除了处理日常工作外,坚持每日四巡查走动式管理,坚持深入教学一线授课听课评课,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定期主持举办汉源大讲堂专题讲座,坚持开展校长接待日、专题座谈会等家校交流活动。这就是我平凡而真实的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教育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更是我终生的责任与追求。这些年,我顶过烈日,迎过寒风,裹着夜色,工作的内容从教书育人延展到学习成长,工作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山村农家,工作时间从白天延长到深夜,就连结婚,妻子生孩子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妻子半开玩笑地说“我嫁给了你,你却娶了学校”,女儿经常抱怨说“爸爸,你从来都没有陪我看过动画片”,但在许许多多孩子们成长、成功的微笑中,我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而我的坚守,正是源于一种对教育的追求。一路走来,我努力地付出,也感恩着收获的喜悦。我本人先后当选为政协西和县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西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陇南市第四届人代会代表、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被评为陇南市名校长、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教育部主题活动先进个人。成绩与荣誉既是对我扎根教育工作二十一年的肯定,更鞭策着我始终爱教育、一心为教育、坚持干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不能改变。

立足新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扎实履职尽责,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就是对爱国奋斗精神最好的诠释”。我将执着坚守春风化雨的教育初心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用爱育学生,用心做教育,继续创造爱与美的独特教育风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发言材料精选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