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怀着慢慢激动的心理开始办年货、大扫除,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随着长大,感觉春节的年味不如儿时,当我们对待春节的态度依然不变。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春节主题征文稿:儿时过年记忆。
进入大寒,过了小年,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小时候,对新年充满着无不期待。期待过年那爆竹声声的喜庆,期待过年那一场丰盛无比的团圆宴。
年,在儿时的记忆里,就是团圆。
除夕,也就是过大年,这一天全家人最是忙碌,忙着除旧迎新,在忙碌中,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一大早,全家人人动手,洒扫清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说,这叫除旧。上午,母亲剁饺子馅,父亲煮大肉,炒臊子菜,我这个小孩子,跑进跑出,给父母跑跑腿,取他们用的各种用具和用料。下午,母亲和奶奶和面包饺子,我和父亲忙着贴对联,贴年画,挂红灯笼。奶奶说,这就是布新,这就是迎新,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春天。
夜幕降临,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除夕守岁隆重登场。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春晚,没有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围坐在炕上,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在煤油灯的映照里,欢天喜地过大年。
饺子出锅了,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桌子,这就是我们的年夜饭,我们吃着饺子守岁,别有一番年味。
奶奶当时七十多岁了,除夕初一讲究很多。煮饺子时少数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字,不吉利,要说挣了,挣,就是挣钱,吉利;我有事不小心,摔破一个瓷碗,也不能说破,要说碎,寓意岁岁平安;一锅饺子里边包有四五个带有钢镚钱的饺子,谁吃到了谁就有福,在来年准发财;正月初一大早起床,开屋门时先要点一个炮仗,迎新驱邪;正月初一全天不能扫屋子地,不能扫院子,不能洗衣服,不能把财富扫出去,洗掉等等。
大年初一会在在父亲的带领下,结伴前往众宗族家中拜年磕头,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小孩子认一认本家本组的家门和长辈。那时候挣钱难,长辈们很少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压岁钱,有也是一毛、两毛,即便如此,偶尔得到,也喜欢的不得了。磕头挣的最多的是爆米花和花生,还有极少数的糖果。
过了正月初一,就是出门走亲戚,亲戚们都会给压岁钱,但也是一毛、两毛的多。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最初的寓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那时候走亲戚,不像现在,开着车一天把亲戚就走完了,走个过程就行。那时候亲戚家多远,都凭着两条腿走着去,一天走一家亲戚,早饭饺子中午席。大人们围坐在热炕上,屈膝长谈,小孩子们则结伴出去海玩,直到傍晚才回到家。
过年的日子里,是小孩子最欢欣、最快乐的时光。不单单是自由自在,玩具也多,有麦秆子鞭、泥稍呼、捏糖人、黄色小炸弹、玻璃脆蹦蹦、自制炸弹枪、玩铁环、打铁蛋……这些才是小孩们眼中真真正正的过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热热闹闹的舞龙灯,热热闹闹的大秧歌,热热闹闹的烟花,热热闹闹的社火,人人闹闹的打秋千……一切都是热热闹闹,让人振奋,令人喜悦。
小时候,总感觉年的脚步很缓慢,像个脚步迟缓的老者。而如今,却又感觉年,越变越小,像个急匆匆的孩子。虽然年味变了,但不变的是内心那份寄托和守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