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这篇课文由白居易所写,这篇文章被大家熟知且还牢记,文中有优美的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的场面,这都是我们觉得美的,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你写好了吗?是不是还不会写?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琵琶行教学反思。
一、知人论世,走近作品。
师:刚大致把大家早上写的东西看了一下,进度快慢不一,有的学生背得快的呀(诸如“呀”“那”这样的语气词太多,不够简洁干脆,诸如此类,课上很多,要慢慢杜绝。),小序和第一段都背过了,不错!不容易!而且呀,都写下来了;有的学生写的比较少,比较零碎。为什么早上一直在强调方法,人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咱这个方法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能总是以一种传统的思维、固化的模式死记硬背,这个不好啊!大家上一册都体会到了,你看《赤壁赋》这么长的文章,是吧?为什么反复地背,背不过呢?就是因为你总是以一种很急躁的心态,以一种传统的、落后的、不科学的方法去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呀,一定要理解,这理解是基础,如果不理解文言中间的内容,语用,咱们老祖先对于古代汉语那样一种美感就难以体会出来,更不用说以此为基础的文章构思的精巧,文章的文化价值,更是难以体会。所以希望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就要把它理解,真正理解它的意思,让大家化身这个白居易或者歌女的角度复述这个故事,其实呀,就是想让大家明白,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去体会,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诗文中究竟想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感。
师:初中的时候大家可能都学过知音的故事(病句),知道不知道(废话)?
(学生疑惑地发问)
师:一个琴师和一个樵夫的故事,知道吗?这个人叫什么呀,俞伯牙。听过吧?
(有学生表示知道)
师:那个樵夫叫什么?钟子期。(板书二人名字)后来呀,以他们这样一种——
(生杂然相许,提到知音)
师:为什么能成为知音啊。(有学生已经在下面议论,谈及高山流水)好,金洋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根据自己的了解大致给大家讲一下高山流水的故事,不知道的同学听一听这个故事。
金洋:俞伯牙坐船在弹琴,钟子期然后在岸上听这个音乐,比较悦耳,后来那个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就把琴摔了,再也不弹琴了。
师:以此来说再也没有人懂我的音乐了,是吧?诶,他说到高山流水呀,这里边就说道俞伯牙在弹琴,浩浩乎,哎呀,你弹的是流水的声音;巍巍乎,你弹的是高山的声音。于是两个人心心相通,两个人惺惺相惜的故事。俞伯牙是一个琴师,钟子期是一个樵夫,砍柴的,能够沟通他们心灵的就是音乐,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发生这样一个故事,成为知己流传的佳话,一千多年前那,一个被贬官员,一个天涯歌女两个人在浔阳江头,在秋天的傍晚相遇了,这偶遇啊,也造就(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成就了一篇千古美文,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
生:《琵琶行》(五分钟)(导入耗时较长,除了强调方法,故事概括很多废话。)(导入5分钟)
师:学习这一节课那(废话多),我们重点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要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文学作品(板书抒情性),这是最重要的。其次呢,我们要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音乐的那种高妙的手法,以及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是咱们这两节课学习的重点。我们学诗呀,首先要解题,要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上看,行,我们学过的行也不少吧?那些行?
生:《短歌行》
师:诶,初中也学过《长歌行》吧?你可能还知道,杜甫除了他的“《三吏》、《三别》”,还有《兵车行》、《丽人行》,知道吗?
(生摇头)
师:但由此可看出,行是一种?
生:文体
师: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这种文体叫做歌行体。大家看文中“歌以赠之”,这个行啊,是用来唱的,所以歌行体,行以前指的是乐曲那个重复的篇章,比如说《诗经》里面,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就是这个章节,而歌呀,就像是歌曲的旋律。是用来歌唱的。那《琵琶行》是什么呢?围绕这个题目说一句话(中间沉默了一会儿,发现问题没有指向性,赶紧补充)可以从他创作的目的上说,也可以从抒情主人公角度来说,谈谈自己的理解,解一解,什么是《琵琶行》,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大胆一点,这个没有对错,李志丹。
(生表示为难)
师:好,你再思考一会儿。张小慧,你感觉呢?琵琶行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张小慧:叙事的。
师:叙一件怎样的事?
张小慧:诗人被贬,在送客的途中,遇到琵琶女,听她弹琴,然后……(在思考)
师:你看这样表述是不是更简洁一些?诗人被贬送客途中,听闻歌女的弹奏。是这样的故事吧?然后怎么样?结果呢?
张小慧:结果听完之后,再总结这次相遇。
师:张彤,你来补充一下,往后怎么样?听闻这个歌曲怎么样?
张彤:感觉到歌曲的悲伤。
师:哦,感受到歌曲的悲伤,然后呢?
张彤:然后呢?就想去见见她。
师:哦,你又拐回去说了。
师:好,你来说。(看到一女生抬头看要发言。)
李佳妮:歌女将她把她的经历和白居易说了之后,他们有同样的遭遇。所以就……
师:两人有同样的遭遇,正如文中所说——
李佳妮: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好,所以咱们解这个琵琶行,可以从人上去解,叙事的主角就是琵琶女。那沟通他们之间的媒介就是?
生:琵琶,所以故事可以简单概括为白居易在送客途中听闻琵琶女的演奏,了解她的经历之后,想起自己被贬的凄苦,从而抒发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情能理解吧?好,题也解了,咱们把白居易的生平说一说,有关白居易你知道多少呢?李江超。
李江超:(起来照着书念)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
师:实际上就是说了他的字、号、籍贯成就和代表作是吧?这里强调一下白居易的文风、主张,不知道咱资料上有没有,他主张一种文学运动叫做……
生:新乐府运动(如果出示白居易《与元九书》的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很快就明白。不需要下面一部分,扯得很远。导致一节课的目标难以完成。)
师:那么说到新乐府就不得不说一说乐府(扯得太远,学生)什么是乐府呢?
生:歌嘛。
师:你从乐府来看,“乐”,“府”,就像政府一样,它呀有自己主管的内容,是什么啊?
生:音乐。
师:好,主要是掌管民乐,以前《诗经》呀,里面主要搜集的是民间流传的歌曲,倾听民声,所以有《秦风》、《卫风》、《正风》,都是用来了解民间疾苦,以此来给天子决策提供依据,明白吧?从民间得到的是最最真实的民情,那有此可见,如果按照诗歌的流派来划分,那是写实的还是浪漫的手法?
生:现实主义。
师:这种诗歌的现实功能就渐渐消失了,诗人呀,主要吟风弄月,伤春悲秋,就像李煜的词,那种风格,冯延巳的词,韦庄的词,比较的绮糜低沉。白居易这个人,他在29岁的时候才中了进士,别人觉得他的诗写得挺好的,慢慢他就被升做比较大的官。慢慢他就作诗,任命他为谏官。既然是谏官了,那就应该把民间的疾苦和朝廷里的时弊呀及时反映给朝廷,不免就要得罪权贵,所以说这个官还是比较有风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玄宗皇帝。元和十年,当时的宰相被人暗杀了,被藩镇李师道,地方的武装头子就像张作霖一样的人,把宰相刺杀了。白居易当时就非常气愤,当时就直言进谏,有些人就那这个做文章,指责他越级进谏。那大家想一想,他这样有错吗?也许没有报给自己的上司,直接给皇帝写奏章。
生:没有
师:所以呀,可见白居易这个人很真正。想想都学过他的那些作品?
生:《观刈麦》、《卖炭翁》
师:好,这些都是写现实的经典之作。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写诗写文都要为现实服务。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写琵琶女呀,不仅仅是在写她一个人,要明白写作的现实意义。(学生基础薄弱,常规课堂上,随意性大,觉得学生不会的就补充了很多,结果喧宾夺主,淹没了教学重点。)(此时半节课已经过去了!)
前几节课呀,大家充分地预习,去正字音,去理解,现在我抽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看看你读得怎么样?找个学生把第一段,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石磊,把第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该生认真地读,但是感情投入不够)
师:好,找个学生评价一下。读诗歌的时候那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和感情拿捏的怎么样?
师:薛香凝,全面评价一下。
薛香凝:读得比较有感情。句子断得比较好,声音再大一点就好了。
师:你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
(该女生用心地读,读错了浸字。生纠正。)
师:是啊,音读错,是多么蹩脚的事情。但是感情的抒发呀应该更进一步。尽量做到字音读准,情感到位。
师:刘新涛再来读一下。
(生读,读得有点生。)
师:咱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读准确,还要投入感情。他写的是一种什么场景,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读,大家再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二、感知画面,读出情感。(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文学作品,需要发挥想象,需要诵读体会,涵泳玩味。)
(生自由读,一分钟读完了)(22分钟)(此环节的设置,可以把表格打好,让学生上黑板填,不会的可以讨论,教案上画的有表格而且为了降低难度,还示范了一个。另外在学习方式上,也可以提倡合作学习,分配具体的任务到各小组,班里交流然后补充发言,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师:这里有一处景物描写发现了没有?还有一处?想像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来说一下。
赵慧慧:枫叶就是枫叶……
师:怎么样的枫叶?
赵慧慧:黄色的枫叶,白色的荻花。
师:好,也有可能是红色的是吧?
赵慧慧:嗯,然后,茫茫的江面,还有月亮。
师:什么样的月亮?你来补充一下?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秋风,怎样的江水?
范艺琳:瑟瑟的秋风,有一半是在水里的。
师:有一种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感觉,你觉得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范艺琳:渲染气氛
师:好,渲染气氛(可以追问一下,渲染什么样的气氛呢?),你再想,还有什么作用?
范艺琳:交代了时间,季节。
师:一样,是吧?再深入思考思考。
生:为下文做铺垫。
范艺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师:什么情感?作者在干什么?
范依林:送客
师:送客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依依惜别。
师:惆怅是吧?离愁别绪。所写景物对人物的心里起到了烘托作用。就像我们前面在讲那个《采薇》,怎么写的?
生: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师:这分明是以一种哀景在写哀情。好那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把这一节读一读。
(生自由读),自己体会啊!
师:好再找个学生读一读。刘振国
(师播放《琵琶行》,生有感情地读。)
师:比刚才感情投入地太多。好,再来一个,女生。李佳妮,你的声音很好听。
(李佳妮用心地读)
师:读完大家读得有点赶,好像巴不得客人走,把离别时的离愁别绪读出来,来再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
(生再读。这次比上次好,大家鼓掌。)
师:好,大家一起来读,齐声读,放慢一点,体会感情。
(播放《琵琶语》,生齐声有感情地读。)
除了这一处景物描写,文中还有好几处,大家再找找,看看,第二段有吗?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者一抬头望到了什么?
(生找)
师:找到了吗?齐声读出来。
生:间关莺语花底滑。
师:哪一句?(质疑的语气)齐声读出来。
(生小声说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有人说的对着的,大声说。
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昨天给大家提示过,这一段用四个字概括在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生:琵琶女弹琴
生:夜弹琵琶
师:好,夜弹琵琶。那大家考虑考虑,最后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什么叫东船西舫悄无言?
这里有一种修辞,大家发现了没有?应该怎么解才正确?
茹旭阳:东西……
师:你来说说,这个句子正确的解法怎么解呢?
茹旭阳:东西船舫悄无言。
师:大家有没有想起来木兰诗里的话呢?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是不是东西南北四个市场跑遍了各买一样东西呢?
生:不是。
师:这里的修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生:互文
师:在东南西北四个集市买东西,想突出为战前准备的忙碌。那为什么写东西船舫悄无言?
茹旭阳:能突出琵琶女弹琴那种,只有琵琶声。
师:琵琶怎么样?这两句有没有直接写它好?
茹旭阳:没有。
师:那就是?
茹旭阳:以无声衬有声。
师:孔子呀,曾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说明了乐怎么?
属于什么描写?(提问的指向性)
生:好听,侧面描写。
师:(追问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音乐结束时那种寂静的环境以此来写音乐令人回味,绕梁三日。吉克隽逸有一首歌叫《月到天心处》,大家回去可以听听,我感觉就是这样的效果,比王菲的声音还好听。所以这里面呀,是想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好,请坐。
那大家在读这两句诗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好?我这样读好不好?
(师读得很平淡。)
生:不好
师:应该读得高亢一点还是低沉一点?
生:低沉一点。
师:音乐声突然停止了,诗人突然说话了,自己体会体会。自己读,体会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